我家住在圩埂上,門前就是一條河,但父親不太會捕魚,我家連一張像樣的漁網都沒有。
村子裡不少人家都有特別大的漁網,拋撒出去能網住一大片水域。有些人家還有很長的拉網,沿着河面一截截地放下去,能網住更大的水域。
網大,網到的大魚就越多;魚大,吃起來自然更鮮美。
他們起網時,我喜歡站在一旁看。看到網住一斤多重的大板鯽,還有更大的鯉魚、草魚、鰱鱅,我就會特別興奮,感覺自己網到似的。
可那些大魚,終究不是我網到的,我不能帶回家中,也無法吃到一口魚肉,至多只是過過眼癮。
小孩子到底還是忍不住饞的,回到家中,我就繪聲繪色地向父母描述別人網到大魚的情形;甚至想象着,烹飪時一條大魚都能占滿整個鍋,語氣里滿是羨慕。

父親聽後常常不做聲,不發表任何意見。他的心思全在我家那幾十畝田上了,農閒時,他還要幫人砌院牆補貼家用,算是半個瓦匠。對於去河裡捕魚,他沒興趣也不擅長。
但我說的次數多了,父親還是有了些改變。有一天,他從鎮上買回了一張桌面大的紗窗網,又從屋後的竹林里砍了根不太長的竹子,將竹身三等分做記號烤燒一會兒,扳成等邊三角形,再用鐵絲綁定變成一個網框;然後,將紗窗網剪成三角形附到網框上,便結成了一個精巧的「小趕網」。
之後只要有空,父親便帶我拿着小趕網去捕魚。只是網太小了,只能去淺淺的小溝渠或者田頭,不能下河捕魚。方法也簡單:網口朝外放水裡,攤開網兜,用一根寬寬的切板不停地朝水裡切,發出的聲響能把水中的魚朝網口趕。受到驅趕的魚逃進網裡後起網,會看到一小兜活蹦亂跳的小魚小蝦。
小趕網裡除了小魚蝦,還有泥鰍、黃鱔、螃蟹,雖然都很小,但經過母親的巧手烹飪,也是香氣逼人的美味。
更重要的,是家裡有了小趕網,也能隨時網到魚,讓我的心裡充滿了力量,對別人家網到的大魚不那麼羨慕了。再大些,我能獨自拿着小趕網去捕魚,也總能網回夠吃一餐的魚蝦,不僅唇齒留香,還回味悠長,心裡更是美得很。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我的父親完全不知道世間還有這麼一句名言。他只是覺得既然我那麼羨慕別人家能捕來大魚吃,不如也給我弄一張小網,捕些小魚蝦過過癮,解解饞而已。
但他的做法在無形中給了我很大的影響。業餘時間,我喜歡寫作,筆耕不輟寫了近20年,但都是千字小文。有時看到一些作家出手就是幾十萬字的長篇大作,也曾羨慕過。
現在想來,我寫短文和父親製做小趕網捕魚,是何等相似——他將小魚小蝦趕進網中,由母親烹飪出一碗碗香噴噴的小葷腥,給我們解饞、慰心;而我一字一句寫出的短文,也營造了一方心靈的美好呀。
雖然小了些,但終歸是屬於自己的。敝帚自珍,我們自得其樂。
作者:立新
責編:張初/ 校對:郭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