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醫療新基建產業鏈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建設、醫療專項工程、醫療設備配置等環節。醫院建設項目有望帶來醫療設備增量採購需求,手術室、ICU、醫學影像、檢驗科等相關設備均有望受益。
中信建投證券研究所特別推出【醫療新基建產業鏈深度研究專題】。我們將持續更新醫療新基建產業鏈的投研成果。中信建投證券醫藥大健康團隊從多角度解讀產業鏈發展現狀及投資機會。


行業研究

醫療新基建產業鏈:行業高景氣度,產業鏈依次受益

器械投資機會梳理:消費醫療、新基建、上游及內鏡產業鏈


提升病毒檢測能力,醫療新基建開啟

中央、地方政府發文力推,醫療新基建投資機會可期

公司研究

艾隆科技(688329):醫療新基建維持高景氣度,公司業績快速增長


艾隆科技(688329):自動化藥房業務快速增長,新基建帶來訂單高景氣度


健麾信息(605186):業績穩健增長,有望受益於醫療新基建


行業研究
醫療新基建產業鏈:行業高景氣度,產業鏈依次受益

醫療新基建產業鏈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建設、醫療專項工程、醫療設備配置等環節。

其中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大樓規劃設計、土建工程、裝飾裝修、機電安裝等流程,主要由傳統建築公司負責。醫療專項工程包括醫療淨化、醫用氣體、射線防護、軌道物流、污水處理等環節,需要相關的專業資質。醫療設備配置涉及的範圍包括手術室、ICU設備、醫學影像設備、檢驗科設備等領域。2020年以來國內醫療新基建項目持續開展,各地醫院建設節奏有所加快,新建醫院與老院改擴建項目均有增加,行業上下游均有望迎來較高的需求景氣度。

醫療淨化工程具有較強專業性要求,頭部公司有望發揮品牌、技術、經驗優勢。

醫療淨化工程通過對各子系統的有機整合,使醫療潔淨空間達到潔淨度要求,降低感染風險。行業監管對醫療淨化標準及技術規範提出較高要求,對企業資質和相關技術人員資質也有較高要求。醫療淨化工程行業目前集中度相對較低,參與企業眾多但能力參差不齊。2020年以來醫院建設需求加大,頭部公司訂單規模呈現顯著提升態勢。隨着醫療新基建的持續推進,預計行業仍將保持較高需求景氣度。頭部公司有望憑藉品牌、經驗、規模、技術、銷售等優勢,維持行業領先地位。相關公司包括華康醫療等。

醫療自動化滲透率持續提升,新基建帶來增量需求。

醫療自動化系統主要通過門急診藥房自動化、靜配中心自動化、院內病區自動化等產品提升醫院運營管理效率、降低發藥差錯、助力藥劑科學術建設。隨着智慧醫院建設需求升級,醫療自動化滲透率有望持續提升,醫療新基建項目持續開展,有望帶來的增量訂單需求。建議關註:健麾信息、艾隆科技等。

醫療設備採購需求有望陸續釋放。

醫院建設項目有望帶來醫療設備增量採購需求,手術室、ICU、醫學影像、檢驗科等相關設備均有望受益。邁瑞醫療的生命信息支持產品與手術室、ICU建設需求匹配度較高,2021年新基建相關訂單為公司帶來約30億元的收入貢獻,截止2022年一季度末剔除已執行訂單的商機餘額約240億元,未來有望進一步受益於醫院建設的採購需求提升。建議關註:邁瑞醫療、聯影醫療等。

風險提示:

行業政策變化風險、行業景氣度不及預期風險、行業競爭加劇風險、疫情影響企業經營活動風險、研發進度不及預期風險。



器械投資機會梳理:消費醫療、新基建、上游及內鏡產業鏈

器械行業投資機會梳理:

在醫保免疫、需求升級、渠道多元、疫情復甦等多重驅動因素下,消費醫療領域有望迎來快速發展機遇。建議重點關注各細分領域中具有技術、品牌、渠道優勢的龍頭公司。相關公司:愛博醫療、歐普康視、明月鏡片、昊海生科及時代天使等。

核心零部件的自研自產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僅可以保障本土供應鏈的安全性,也可以在產業鏈中擁有更高的話語權和議價能力。相關公司:奕瑞科技、海泰新光、聯影醫療等。

醫療新基建:

2020年以來國內醫療新基建項目持續開展,各地醫院建設節奏有所加快,新建醫院與老院改擴建項目均有增加,行業上下游均有望迎來較高的需求景氣度。相關公司:邁瑞醫療、健麾信息、艾隆科技等。

內鏡:開立醫療、澳華內鏡。

展望2022年下半年,新冠疫情仍有不確定性,但整體影響將會趨弱。我們認為行業投資的主線將是「歷經風雨,回歸常態」,行情將圍繞行業邏輯強勁的產業主線和高性價比的個股展開。

醫療服務:將迎來「疫後復甦行情」,重點把握利潤兌現度較好的公司。看好愛爾眼科、海吉亞醫療等公司;

中醫藥產業鏈:建議沿着政策支持的重點方向,選擇高辨識度的公司。我們看好固生堂(中醫醫療連鎖龍頭)、同仁堂(資源型中藥企業,攻守兼備)、華潤三九(自我診療領域稀缺的多品牌成功運營平台)、太極集團(困境反轉型公司),關注以嶺藥業、康緣藥業等;

醫美:嚴監管正本清源,龍頭長期價值突出。我們看好愛美客、華熙生物等;

CXO:行業景氣度仍然較高,中期業績最為確定。我們看好行業龍頭(藥明康德、藥明生物、康龍化成)、CDMO龍頭(凱萊英、博騰股份、九洲藥業、藥石科技)、CGT CXO細分龍頭(金斯瑞生物科技、和元生物),其他龍頭泰格醫藥、昭衍新藥等;

上游供應鏈:強調仍然應從戰略角度高度重視,看好生物製藥上游(東富龍、楚天科技、納微科技等)、生命科學試劑(百普賽斯等)、醫療設備上游(奕瑞科技、海泰新光、聯影醫療)、IVD上游(試劑及塑料製品);

其他主線:客流持續恢復的藥店龍頭、創新藥龍頭、醫療新基建受益的器械龍頭(邁瑞醫療等)、疫苗龍頭(智飛生物等)。

提示新興產業方向的機會:合成生物學(凱賽生物、華恒生物、華熙生物、華東醫藥等)。

風險提示:

疫情進展超出預期,影響企業經營;集采、醫保控費政策比預期嚴格;細分行業競爭激烈程度高於預期;新藥研發進展不及預期;企業業績不及預期。



提升病毒檢測能力,醫療新基建開啟

新冠病毒檢測能力提升利好傳染病及分子診斷

當前國內抗疫工作內防擴散外防輸出、任務依然繁重,疫情衝擊下充分暴露了我國醫療衛生系統對傳染病防控能力尤其是檢測能力的不足,此次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明確提出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將有望大幅提升對醫療衛生行業傳染病防控的投入。

從文件指引的醫院層級來看,病毒核酸檢測能力提升下沉至各級疾控機構和有條件的專科醫院、二級醫院,有望帶來大規模PCR實驗室建設需求,包括PCR儀、測序儀及核酸檢測試劑的採購需求有望大幅增加。考慮到PCR實驗室建設完成後的運營,除新冠病毒外,其他傳染病核酸檢測及分子診斷項目也會儘可能開展,因此臨床檢測實驗室建設首先利好傳染病及分子診斷行業。

此外,新冠病毒感染人群相關的抗體檢測、基礎血液學檢測能力建設需求也會同步增加,有利於化學發光免疫、血球檢測、凝血、血氣等產品的銷售。獨立的醫學檢驗實驗室ICL也明確可以接受醫院委託開展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

政策落地將利好新冠病毒檢測相關標的

至4月19日,國家藥監局共批准30款新冠檢測產品,其中核酸檢測產品19種,包括測序法產品1種、芯片法產品1種、PCR方法17種,涉及到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華大基因、達安基因、邁克生物、明德生物、復星醫藥、碩世生物等。我們重點推薦金域醫學、邁克生物、萬孚生物等在各細分方向上有明確優勢的公司。

風險提示:

1.新冠疫情嚴重或二次爆發風險致醫院整體診療量持續下滑;2.政策落地進度不及預期;3.行業競爭加劇,產品價格和毛利率大幅下滑。


中央、地方政府發文力推,醫療新基建投資機會可期

醫療新基建加大投入可期,國產醫療設備細分龍頭有望受益

近期各省發文,表示要加大對公共衛生領域的財政投入。其中:雲南省以傳染病醫院(院區)及疾控體系建設投入為主,河南省以傳染病醫院及公衛中心建設為主,江蘇省蘇州市以三甲醫院及公衛體系建設為主。整體來看,各地支出重點投向公共衛生領域的短板是疫情後的大勢所趨。

醫療設備龍頭公司有望持續受益

ICU科室建設的主要配置設備包括監測、呼吸、輸注及IVD等器械。我們預計未來將有更多省份加強和完善全省傳染病醫療救治網絡,將拉動相關醫療設備採購需求。其中,邁瑞醫療、開立醫療、萬東醫療、安圖生物、邁克生物、金域醫學等公司有望持續受益。

維持行業超配建議,繼續看好中國製造與內需反彈

主線之一:中國製造。①器械(診斷試劑、ICU相關設備及其他):邁瑞醫療、萬孚生物、魚躍醫療、萬東醫療等;②API/CDMO:尤其是在小分子CDMO產業鏈分工下中國優勢明顯,我們認為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作用凸顯,堅定看好藥明康德、凱萊英、藥明生物等公司的長期競爭優勢,新增覆蓋九洲藥業。

主線之二:內需反彈。尤其是隨着醫院診療秩序的逐步恢復,我們預計醫院端消費環比將有明顯改善,我們看好恆瑞醫藥、長春高新、貝達藥業、信達生物、君實生物、樂普醫療、健帆生物、安圖生物、邁克生物、艾德生物、金域醫學等公司的投資機會。


公司研究

艾隆科技(688329):醫療新基建維持高景氣度,公司業績快速增長

業績符合預期,醫療新基建驅動業績高增長

公司是國內醫療物資智能化管理行業龍頭,業務覆蓋智慧藥房、智慧病區、智慧物流三大板塊。公司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66億(+ 27.23%),歸母淨利潤3021萬(+62.32%),扣非歸母淨利潤2596萬(+62.32%),業績符合預期。Q2單季度實現收入1.23億(+35.76%),歸母淨利潤3061萬(+140.65%),扣非歸母淨利潤2781萬(+169.71%)。截止二季度末,公司合同負債1.47億,同比增長187.14%,預計主要由於醫療新基建帶來較強訂單需求。

「庫發一體」提升項目單價,拓展醫療危廢處理業務

公司研發的一體化智能調配庫(簡稱「庫發一體」)產品能夠通過承載設備將自動化庫房與發藥系統聯通形成流轉閉環,實現補藥全流程自動化,提升產品競爭力的同時提高單項目的銷售金額。「庫發一體」方案推出後市場反響良好,單體訂單規模顯著提升。同時公司布局「醫療危廢自動化處理系統」,通過全新的摩擦熱處理技術,實現醫療廢物「就地化」安全、高效、環保處理,實現醫療危廢在院內的安全處理,有望進一步拓展公司業務成長空間。

毛利率略有波動,經營性現金流大幅提升

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為52.07%,下降6.22個百分點,預計為產品結構變化、運費成本提升、項目實施費用增長等原因導致。期間費用率36.15%,下降12.88個百分點,其中銷售費用率14.19%,下降6.54個百分點,管理費用率10.13%,下降5.51個百分點,研發費用率11.30%,下降2.32個百分點,財務費用率0.53%,提升1.49個百分點,淨利率為18.30%,提升6.72個百分點。上半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3970萬元,同比增長266.10%,預計主要系營業收入規模增加、去年四季度實現銷售項目回款增加所致。

公司回購用於股權激勵,彰顯對未來發展信心

2022年4月,公司公告擬以自有資金回購公司股份(回購金額為6176萬-1.24億元之間),回購的股份將全部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截至2022年7月31日,公司已回購416,121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539%,回購資金總額約1349萬元。公司回購計劃彰顯對未來發展的信心,未來若推出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將有望進一步提升員工積極性,有利於公司長期發展。

醫療新基建提升自動化藥房訂單需求,新產品助力獲取全院解決方案訂單

短期來看,醫療新基建有望帶來醫院智能化系統建設的增量需求,行業景氣度預計持續提升;中長期來看,公司持續加大研發布局,推出升級產品,「庫發一體」項目有望進一步提升公司競爭力和項目單價。

風險提示:疫情不確定性風險;市場競爭加劇風險;行業政策變化。


艾隆科技(688329):自動化藥房業務快速增長,新基建帶來訂單高景氣度

醫療自動化行業龍頭,業績基本符合預期

艾隆科技專注於醫療物資智能管理領域,主要業務覆蓋智慧藥房、智慧病區、智慧物流三大板塊。公司2021年實現營收3.89億元(+25.60%),歸母淨利潤0.96億元(+33.40%),扣非歸母淨利潤0.89億元(+42.20%),業績符合預期。截止2021年末,公司剩餘未確認在手訂單總額為2.75億元,同比增長52.55%,為後續增長提供較好的支撐作用。2022年一季度實現營收4311萬元(+7.91%),歸母淨利潤-39萬元(-106.67%),扣非歸母淨利潤-186萬元(-132.68%)。一季度通常在公司全年收入中占比較低,預計國內疫情對公司裝機進度帶來一定影響;利潤端波動較大主要受軟件銷售退稅到賬時點影響。

自動化藥房快速增長,庫發一體類物流產品獲得市場認可

公司的自動化藥房板塊主要包括門/急診自動化藥房、靜配中心、院外自動化藥房系列產品。2021年公司自動化藥房板塊實現收入2.79億元,同比增長33.2%,受益於醫療新基建帶來需求高景氣,該板塊保持快速增長趨勢。自動化物流板塊包括氣動物流傳輸、一體化智能調配庫等系統,能夠實現全院藥品、物資的智能傳輸、存取、庫存管理及醫療廢棄物資處理等過程。自動化物流業務2021年實現收入4665萬元,同比增長78.5%,增速較快主要由於庫發一體類的物流產品得到市場認可,需求量增加。自動化病區產品主要包括應用於各級醫院住院部的智能分包機、病區綜合管理櫃等,該板塊2021年實現收入1724萬元,同比下降41.9%。

新建醫院+老院改造,醫療新基建帶來自動化設備採購需求

2020年以來國內醫療新基建項目持續開展,各地醫院建設節奏有所加快,新建醫院與老院區改擴建項目均有增加。從醫院建設流程上來看,從上游的土木建築工程、裝飾裝修工程,到中游的醫療專項工程、醫院自動化系統,再到臨床所需的醫療設備,各個領域依次受益於醫療新基建帶來的高景氣度。公司作為醫療自動化行業龍頭,能夠為新老醫院提供包括門診藥房、靜配中心、住院病區在內的自動化解決方案,有望持續受益於醫療新基建帶來的訂單需求提升。

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深化全院自動化解決方案布局

公司2021年研發投入3961萬元,同比增長22.86%,占銷售收入的10.17%。公司開發的全自動加藥閉環傳輸裝置,通過承載設備將自動化庫房與發藥系統聯通形成流轉閉環,實現補藥全流程自動化,提升產品競爭力的同時提高單項目的銷售金額。公司致力於打造新型智能醫療專項工程模式,推出全院醫療物資自動化管理的「庫發一體」方案後,市場反響良好,單體訂單規模顯著提升,僅三個「庫發一體」相關項目收入貢獻占比達 25%,後續有望憑藉技術優勢進一步獲取全院解決方案訂單。

財務指標總體穩定,現金流受在手訂單提升、預付款增加影響

2021年公司毛利率達到59.61%(+0.64pp),保持穩中有升趨勢。銷售費用率13.81%(+0.03pp),管理費用率10.17%(+0.17pp),研發費用率10.17%(-0.23pp),財務費用率-0.68%(-1.81pp),期間費用率總體穩定。公司2021年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為3975萬元,同比下降66.09%,主要系實施中在手訂單項目增加,四季度預付貨款增加所致。

發布回購方案,彰顯公司信心

2022年4月29日,公司公告擬以自有資金回購股份,全部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並在回購完成後三年內予以轉讓。回購資金規模為0.62-1.24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40元/股。回購方案體現出公司管理層對公司價值的認可和對未來成長的信心,也有助於完善長效激勵機制。

風險提示:

若國內疫情持續可能導致公司裝機進度不及預期;市場競爭加劇風險;行業政策變化。




健麾信息(605186):業績穩健增長,有望受益於醫療新基建

2021年及2022Q1業績基本符合我們的預期

公司2021年實現營收4.90億元(+70.76%),歸母淨利潤1.18億元(+22.85%),扣非歸母淨利潤1.08億元(+22.28%),業績符合預期。公司2021年末存貨6072萬元,較期初增長146.57%,合同負債5926萬元,較期初增長88.84%,主要系醫療新基建所帶來的業務需求有所增加。2022年一季度實現營收4538萬元(+11.19%),歸母淨利潤705萬元(+10.65%),扣非歸母淨利潤701萬元(+15.54%),業績符合預期,預計國內疫情對公司裝機進度帶來一定負面影響。

智慧藥房與靜配中心業務穩健增長,有望持續受益於新基建

公司智慧藥房業務2021年實現收入1.80億元,同比增長8.18%。公司的智能化藥品管理系統能夠有效提升醫院藥房藥品調配效率、防範人為差錯,實現藥事服務質量的提升。智能化靜配中心業務2021年實現收入5773萬元,同比增長21.47%。智能化靜配中心能夠自動實現靜脈輸液藥物快速、準確地配置及發放,便於靜脈輸液藥物的全流程管控和追溯。隨着疫情後醫療新基建的持續開展,有望帶來智慧藥房及靜配中心市場的擴容機遇。

智能化藥品耗材業務高速增長,To-G模式初顯成效

2021年公司智能化藥品耗材管理業務實現收入1.87億元,同比增長1851%。主要由於公司成功獲得湖北省衛健委的基層移動醫療衛生服務車項目(車載醫療設備)的大額訂單,公司「To-G」模式實現了良好開局。除業績貢獻外,通過該項業務公司與湖北省衛健委以及下轄部分地市衛健委建立了直接的溝通渠道,有助於公司其他產品在湖北省的市場開拓。公司會繼續嘗試「To-G」模式在其他省份的布局,充分發揮公司產品力優勢,為百姓取藥用藥提供更多便利。

加快零售藥店端布局,有望成為新的收入增長點

公司近年來加快在零售藥店端的布局,與連鎖藥店合作建設新型智慧藥店。2021年以來,公司先後與高濟醫療、益豐大藥房、叮噹快藥、第一醫藥、老百姓大藥房等醫藥零售領域的龍頭達成戰略合作,採取設備投放的創新服務收費模式打造未來藥店,試點合作門店數不斷增加。未來零售端智慧藥店模式成長空間廣闊,隨着重點城市單店營業規模的擴大、租金以及勞動力成本的提升,連鎖藥店對於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設備的需求預計將持續升級,公司有望憑藉在藥品智能化管理領域多年來的經驗與技術積累取得先發優勢。

毛利率受移動醫療車項目影響,各項期間費用率均有下降

2021年公司毛利率42.34%(-17.38pp),主要系移動醫療車項目毛利率較低所致。銷售費用率4.28%(-1.38pp),管理費用率4.39%(-1.50pp),研發費用率4.74%(-0.96pp),財務費用率-0.98%(-0.54pp),各項期間費用率均有下降。2021年經營活動淨現金流為0.54億元,同比降低25.0%,主要受疫情對醫院及醫藥流通企業等的影響傳導所致。

新基建帶來醫院端需求提升,零售端場景布局打開未來成長空間

短期來看,醫療新基建有望帶來醫院智能化系統建設的增量需求,行業景氣度預計持續提升;中長期來看,公司加快布局零售藥店場景,藥房自動化升級需求有望持續釋放,同時在「To-G」模式上繼續拓展業務,覆蓋更多省份,為百姓取藥提供便利,未來公司有望憑藉產品、品牌、技術等優勢維持龍頭地位。

風險提示:

若國內疫情持續可能導致公司裝機進度不及預期;市場競爭加劇風險;To-G大額訂單不確定性風險;行業政策變化。

免責聲明

本訂閱號(微信號: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為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依法設立、獨立運營的唯一官方訂閱號。

本訂閱號所載內容僅面向符合《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規定的機構類專業投資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訂閱或接收本訂閱號內容的行為而將訂閱人視為中信建投的客戶。

本訂閱號不是中信建投研究報告的發布平台,所載內容均來自於中信建投已正式發布的研究報告或對報告進行的跟蹤與解讀,訂閱者若使用所載資料,有可能會因缺乏對完整報告的了解而對其中關鍵假設、評級、目標價等內容產生誤解。提請訂閱者參閱中信建投已發布的完整證券研究報告,仔細閱讀其所附各項聲明、信息披露事項及風險提示,關注相關的分析、預測能夠成立的關鍵假設條件,關注投資評級和證券目標價格的預測時間周期,並準確理解投資評級的含義。

中信建投對本訂閱號所載資料的準確性、可靠性、時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本訂閱號中資料、意見等僅代表來源證券研究報告發布當日的判斷,相關研究觀點可依據中信建投後續發布的證券研究報告在不發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銷售人員、交易人員以及其他專業人士可能會依據不同假設和標準、採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頭或書面發表與本訂閱號中資料意見不一致的市場評論和/或觀點。

本訂閱號發布的內容並非投資決策服務,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構成對接收本訂閱號內容受眾的任何投資建議。訂閱者應當充分了解各類投資風險,根據自身情況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訂閱者根據本訂閱號內容做出的任何決策與中信建投或相關作者無關。

本訂閱號發布的內容僅為中信建投所有。未經中信建投事先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發、翻版、複製、發布或引用本訂閱號發布的全部或部分內容,亦不得從未經中信建投書面授權的任何機構、個人或其運營的媒體平台接收、翻版、複製或引用本訂閱號發布的全部或部分內容。版權所有,違者必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