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長輩們總是將「看不清」統稱為「老花」,好像「老花」是伴隨人類年齡增長,勢必會發生的事,沒什麼大不了。

當心!父母所說的「老花」,可能是潛藏着致盲風險的「假·老花」——眼底病變。

眼底病變不是一種單一的疾病,而是所有發生在眼底的病變總稱。

最直接的危害是影響視力。視野缺失、看不清、看不見……生活處處暗藏風險:

做飯時,容易碰到刀口鍋具,被劃傷燙傷;

吃藥時,容易看錯顏色數量,錯誤服藥;

下樓時,因為視野缺失,踏空摔傷……

還可能逐漸喪失自理能力,出現嚴重情緒問題。老人會嫌麻煩而少出門、少社交,甚至覺得自己一點小事都干不好,陷入自我閉塞狀態。

更可怕的是,我們的父母可能正處在眼底病變的重重風險中,卻沒有人注意。

風險一


眼底病變,常被誤認為是老花眼


父母說的「看不清」,可能是假老花,真病變。

有些「假·老花」,剛開始視野中心模糊,慢慢的,模糊範圍越來越大,直至遮擋住整個視野。

其實,這可能是「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


有些「假·老花」,所有東西都歪歪扭扭,手機報紙上的文字仿佛變成亂碼。

其實,這可能是「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

有些「假·老花」,起先覺得看東西總有顆黑黑的東西遮擋,慢慢的,黑色遮擋物越來越多,直至失明。

其實,這可能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有些「假·老花」,逐漸失去色彩,直至世界變成灰白色。其實,這可能是「視網膜靜脈阻塞」。

有些「假·老花」,常常在瞬間或幾小時內突然發生,視力迅速變差,視野變暗,甚至完全變黑。

其實,這可能是「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

這些問題剛出現時,很可能被老人統統被形容為「看不清」,直到最後看不見才被重視。

風險二


年齡越大,眼底病變風險越高


人類的眼底極為複雜,發生的病變也多種多樣。

而年齡,是重要的病變因素。

例如黃斑,位於眼底視網膜的中心,70%~80% 的視覺功能都依賴於它,讓我們感受到光亮變化、識別色彩、看清事物的輪廓和細節。

如果黃斑受損,駕駛、閱讀甚至識別人臉,都會出現困難。

黃斑會隨着年齡增長而老化,在眼底出現「老年性黃斑變性」。

數據顯示,50 歲後,我國老年性黃斑病變的患病率驟然升高。造成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如果你已經步入社會,工作了一兩年甚至更久,那你的父母,大概率是眼底病變發生的目標人群。

風險三


各種慢性疾病,加速眼底病惡化


老人,是各種慢性疾病的高發人群。

眼底有視網膜、靜脈血管、動脈血管,這些組織會受到基礎疾病的影響而引發眼底病變,加速惡化。

比如,糖尿病容易誘發視網膜病變。

這是 50 歲以上人群主要致盲的眼病之一。誘因是糖尿病造成的長期高糖環境,傷害視網膜。[7]

糖尿病病程越長,糖尿病相關的眼底患病率就越高。

更可怕的是,一部分患者,在早期病變的過程中,沒有任何症狀。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再比如,高血壓容易誘發視網膜血管阻塞。

高血壓誘發的視網膜靜脈阻塞,是成人視力下降的重要原因。還會加速黃斑老化,出現看不清、看不見、失去色彩,通常在靜脈堵塞後數小時到數周內發生。[4]

還有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它沒有痛感,沒有預兆,大多在瞬間或幾分鐘內,視力完全喪失。

眼底血管阻塞的患者,發生腦卒中、腦梗死的風險也更高。

一項報告顯示,7 例同時患有重度頸動脈疾病和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患者,有 3 例在 4.5 年的隨訪中出現了腦卒中。[3]

更可怕的是,多種多樣的病變,可以同時在小小的眼底疊加發生。

假設一位 65 歲的長輩,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那在他的眼底,可能同時存在 3 種,甚至更多的病變。

通過眼底檢查,早期發現病變


好在,上面這些疾病可以通過「眼底檢查」,早發現、早治療,從而避免嚴重的視力損失。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沒有基礎疾病:父母如果出現看東西模糊、看不清,就需要去醫院眼科檢查。

高血壓、高血脂人群:建議每年至少檢查眼底一次。

糖尿病人群:許多糖尿病導致的眼底病,早期沒有症狀,要格外重視。

1 型糖尿病患者應從診斷後 3~5 年開始眼科檢查。
2 型糖尿病患者應從診斷後立即開始眼科檢查。

面對可怕的眼底病,真誠地建議大家:請務必儘早,帶爸媽做一次眼底檢查。

希望沒有人聽到那句:如果來早一點就好了。

本文審核專家



參考文獻


[1] UpToDate.患者教育: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基礎篇).UpToDate臨床顧問.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the-basics(Accessed on 2022-10-08).

[2] UpToDate.患者教育: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基礎篇).UpToDate臨床顧問.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diabetic-retinopathy-the-basics(Accessed on 2022-10-08).

[3] Dennis P Han, MDBaseer Ahmad, MD.視網膜靜脈阻塞的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與診斷.UpToDate臨床顧問.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retinal-vein-occlusion-epidemiology-clinical-manifestations-and-diagnosis?search=%E8%A7%86%E7%BD%91%E8%86%9C%E4%B8%AD%E5%A4%AE%E9%9D%99%E8%84%89%E9%98%BB%E5%A1%9E&source=search_result&selectedTitle=1~150&usage_type=default&display_rank=1#H1303040143(Accessed on 2021-12-01).

[4] Thomas R Hedges, III, MD.視網膜中央動脈和分支動脈阻塞.UpToDate臨床顧問.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central-and-branch-retinal-artery-occlusion?search=%E8%A7%86%E7%BD%91%E8%86%9C%E4%B8%AD%E5%A4%AE%E5%8A%A8%E8%84%89%E5%92%8C%E5%88%86%E6%94%AF%E5%8A%A8%E8%84%89%E9%98%BB%E5%A1%9E&source=search_result&selectedTitle=1~150&usage_type=default&display_rank=1(Accessed on 2018-10-09).

[5]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 2019)

[6] 中華糖尿病雜誌, 2022,14(1) : 1-8. DOI: 10.3760/cma.j.cn115791-20220114-00034

http://rs.yiigle.com/CN115791202201/1348834.htm

[7] 趙堪興,楊培增.眼科學(第 8 版).)[M]. 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8] Yau J W Y, Rogers S L, Kawasaki R, et al. Global prevalence and major risk factors of diabetic retinopathy[J]. Diabetes care, 2012, 35(3): 556-564.

[9] Voigt M, Schmidt S, Lehmann T, et al. Prevalence and progression rate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in correlation with the duration of diabetes[J]. Exp Clin Endocrinol Diabetes, 2018, 126(9): 570-576.

策劃製作


策劃:維克羊 | 監製:feidi

插畫:壯壯 |封面圖來源:站酷海洛、壯壯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丁香醫生 Ap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