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A很「新」,成立於2016年;

TA很「潮」,咖啡指數、夢想街景、椅子街道,都跟TA有關;

TA很"young",15.51平方公里,擁有8.7萬人口的TA,45歲以下年輕人占66%。

如何打造成為「青年之城」「青春之城」「未來之城」,如何建設前衛、時尚、有活力的生活圈,讓青年人感受到「魔方奉浦」的小小翻轉就有大大驚喜?三個案例為你詮釋何為「年輕態、更出彩」的奉浦街道15分鐘社區生活圈。

01 「坐得下」

優化公共空間創意座椅,讓15分鐘生活圈多1分親近

打造「可以坐下來的城市」是細微之處窺見城市服務和人性化的方式


「百椅漂流行動」


在市郊地區,城市蔓延現象明顯,道路過寬、公共座椅偏少、步行環境不佳。在本輪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規劃調研期間,奉浦街道跟市民了解過街區漫遊、公共座椅的情況。結果發現,居民普遍反映居住區、街區都缺少公共座椅,也有市民反映有的街區座椅沒有讓人想坐下來的欲望、快遞小哥希望在外賣等候區能夠有片刻坐下來的時間。

Δ集合環衛工人、外賣小哥等群體設計座椅

為了解決不同市民在城市中「不得坐」、「不想坐」、「沒空坐」等問題,奉浦街道發起了百椅漂流行動,以百椅藝術展作為媒介,成立面向市民、社區、校園和企業的參與式工作坊。過程當中,外賣小哥設計了在店家門口可以和同事們一起坐下來等待外賣的椅子;環衛工人設計了材料非常舒適的躺椅;沿街商戶在店鋪等待區設計了吸引人流的酷炫座椅;青少年則帶着豐富的想象力,設計了為爺爺遮風擋雨且配有拐杖的座椅;特為社區設計的月亮座椅…

Δ百合苑籃球場的座椅

Δ韓村路藝術街區上有趣的座椅

Δ匯賢居委青年會客廳里的座椅

Δ奉浦街邊咖啡小館的座椅

從四季生態園中的「唐頓莊園」到「網紅」韓村路,一把把造型各異、極具趣味的椅子,漂流進居民群眾身邊的街區、居民區。韓村路快樂上學路可以「坐下來」;韓誼路蛙蛙樂園可以「坐下來」感受自然;每個居委的庭心小院都可以「坐下來」,例如緊鄰君望為民服務中心的昆蟲小站可以坐下來學習;百合苑充滿街頭元素的籃球場可以「坐下來」休息;到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逛逛15分鐘社區生活圈主題展,亦或到「豆子計劃」咖啡空間喝上一杯,也可以「坐下來」放鬆心情。

Δ韓村路口外賣小哥休憩區域

一把椅子,就是一個微空間,是能體現城市溫度的微設施,富有城市服務功能,也承載了城市對市民的關懷。推動設計創意落地為城市家具,讓「椅子街道」更加摩登、更加藝術、更加人文,也是在不斷地吸引年輕人能走進社區、漫步在藝術街區。「坐下來「是一種生活方式,讓我們在奔波的間隙停一停,用休整好的心態去迎接更好的明天。

02「有看頭」

沉浸式融入文化藝術,讓15分鐘生活圈多1分魅力

將公共藝術融入城市發展是城市生活更有品質的呈現方式


家門口的「社區博物館」


作為奉賢區「最像街道」的奉浦街道,基本達到了15分鐘步行的範圍內即可享受「宜居、宜業、宜游、宜學、宜養」的社區生活圈,特別是航南公路以南片區已經達到了「10分鐘社區生活圈」。但在社區功能建設日益完善的同時,社區美好生活圈裡值得擁有更高層次的供給。奉浦的青年們也希望像市中心一樣在社區里能「喝着咖啡嘎訕胡,踩着高跟看展覽」。

Δ居民家門口的科技體驗館。

公共藝術疏離又親和的性質吸引着城市居民的參與和共享,公共空間也因藝術介入而經歷着從展示到互動再到共生的嬗變。因此,本輪規劃中我們也更多的考慮了第16分鐘藝術生活圈,讓我們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多1分藝術,努力打造富有人情味、體現高顏值、增強便利性、提升吸引力、洋溢文化味的公共空間。

百椅藝術展

世界城市日在奉浦四季生態園展覽,主要展出奉浦幾百名兒童所繪製的座椅暢想圖,通過戶外座椅作為展具,它們被印製在由毛巾製作而成的椅背上,讓參展的人們可以近距離了解孩子們的奇思妙想,這些椅子要麼充滿科幻,或者風趣幽默,亦或融入社區環境,充分表達了這些孩子對未來社區椅子公園的暢想。展覽結束後,第一批作品已經在奉浦街道韓村路·快樂上學路落地。

Δ百椅藝術展現場

15分鐘社區生活圈主題展

8月,「魔方奉浦」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規劃三年行動正式向社會大眾公布。同時,為了讓在地居民能更直觀的了解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豐富內容,街道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設置沉浸式主題展,讓居民朋友在享受打卡樂趣的同時,了解我們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內容。同時開展限時快閃活動並邀請在地居民參加主題沙龍討論,共同漸進式推進「魔方奉浦」的建設,讓人人都能成為社區參與者。

Δ主題展現場

藝術牆繪

牆繪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微更新」。微更新,展現人文情懷。奉浦街道持續推進用創意牆繪的微小改變,提升區域的人文藝術氣息。通過明艷色彩的運用,改變街區沉悶的氣息,讓街區更符合當下年輕人的審美,煥發活力。越來越多年輕人願意走進街區、公園,到韓村路、浦南運河拍照打卡。

Δ運河路牆繪

03「可以玩」

公眾參與式社區營造,讓15分鐘生活圈多1分參與

居民投入到社區自治中是人民與城市共建共榮精細化運營的體現


」椅子花園「


奉浦街道現有住宅小區45個,2005年以前建成的小區占比53%。老舊小區物業收費標準低,自然綠化品質也不高。因此,街道也引進了市區可複製的優秀案例「社區花園」。小區中拿出一塊閒置公共綠地空間,讓在地居民自行的規劃、設計、建設、管理。

一次小小的規劃,不僅盤活了小區的閒置資源,還凝聚了人心,形成了良好的社區風氣,這應該就是社區治理的核心要義。更值得一說的是這項活動也深得青年社區規劃師的喜歡,社區花園建設也像是《模擬城市》遊戲現實版的實踐,青年人願意規劃建設家門口的花園。

陳灣社區「桃花園」

通過開展包括規劃設計與花園種植理論、社區花園大巴微研旅、豐富的種植實踐、花園小品裝置設計營造、自然生態的土壤堆肥分享與花園科普標識設計等等一系列活動。目前完成了一期400多平米的花園改造,二期改造已開始營建,共建共享這場花園盛宴。

Δ小區居民完成花園建設後合影

樂康苑「星星花園」

在樂康苑小區的中心位置有一條充滿活力的「水之靈」,是由這些廢舊物品組成。在這裡,通過社區居民形成自治力量,打造設計出了以「廢物利用及園藝、自然等」為主的「星星花園」。星星花園體現「互動」「認知」「科普」「療愈」「遊戲」「園藝」「自然」「耕作」的氛圍。

Δ廢舊CD等物品回收搭建的「水之靈」

韓誼路「蛙蛙樂園」

在景怡佳苑和聚賢煌都居民區之間的韓誼路上,「蛙蛙樂園」坐落於此。由3塊約100平方米的場地組成,通過居民、志願者、社區力量等多元力量根據社區花園營造和自然科普活動分階段進行營建過程,包括道路基建、居民和兒童使用功能性設施營造、花園觀賞性景觀營造等。通過多元力量共治,合力提升家園環境。

Δ周邊居民兒童在「蛙蛙樂園」遊玩





奉浦街道在完善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基礎上,繼續科學設計「超前1分鐘」,賦予15分鐘生活圈「16分」的全新內涵。16分寓意16分音符,代表了速度、顆粒感和技術,象徵着奉賢的青春涌動、活力無限;多出來的1分鐘,也是對新城快建設的慢思考,鼓勵青年在生活圈裡,去欣賞城市的美、思考城市的生長、感受城市的溫度。

(來源:上海奉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