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提示
通過本訂閱號發布的觀點和信息僅供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信建投」)客戶中符合《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規定的機構類專業投資者參考。因本訂閱號暫時無法設置訪問限制,若您並非中信建投客戶中的機構類專業投資者,為控制投資風險,請您請取消關注,請勿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信息。對由此給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誠摯歉意,感謝您的理解與配合!
策略 | 反擊行情展開
汽車 | 短期景氣有支撐,三季報行情開啟
政策 | 不變中的變化——深度解讀二十大報告的十五新
建材 | 周期品價格以穩為主,關注三季報超預期標的
海外 | 汽車之家(ATHM):互聯網汽車資訊平台龍頭,全方位生態升級構築公司壁壘
量化 | 喜迎二十大,綠債新征程——二十大報告學習體會
計算機 | 納思達(002180):2022年三季度業績預告點評:業績超預期,各業務板塊增長強勁
輕紡 | 家得寶(HD.N)啟示錄:立足零售,深耕供應鏈
食飲 | 貴州茅台(600519):產品、渠道改革發力,茅台盈利能力平穩提升
電子 | 台積電發布三季度業績;Meta推出高端VR設備Quest Pro
地產 | 銷售融資邊際改善,持續看好三高房企
電力 | 9月用電增速環比明顯下滑,先立後破有序推進碳達峰
地產 | 綠城管理控股(9979):受益於代建高景氣度,三季度訂單提速—2022年前三季度經營數據點評
環保 | 能源局推動雙碳標準化提升,加快完成減碳能源體系構建
食飲 | 鹽津鋪子(002847):品類渠道優化見效,業績高增
農業 | 節後豬價持續走高,謹防現貨市場過熱風險
金工| 時隔2個月後A股重回高倉位建議
醫藥 | GLP1R:糖尿病與減重的明星靶點
醫藥 | 普漲之後,聚焦成長的持續性
金屬| 制裁俄鋁致綠色鋁供需矛盾加劇,再生鋁低碳溢價有望顯著上升
通信 | 持續建議關注軍工通信、電信運營商、電力物聯網
計算機 | 貼息貸款有望促進醫療、教育信息化需求加速釋放
食飲| 白酒提前披露三季度預告,高端酒具備明顯優勢
銀行 | 常熟銀行(601128):普惠小微新均衡,錯位發展大空間
通信 | 盛路通信(002446):經營拐點確立,三季度業績預計環比提升,超市場預期

戰略上逐步布局
1)當前的市場交易結構上呈現出與4月底相同的超跌股領漲以及成長風格和中小盤風格占優的特徵,歷史上看存在大級別反彈的可能。
2)考慮到當前市場上漲的關鍵是情緒修復的程度,因此資金面的支持至關重要,但目前來看A股整體短期增量資金尚不足,僅公募基金髮行環比小幅提升,私募整體仍處於低倉位狀態,融資也剛剛扭轉淨流出的態勢,整體空間較大。
3)後續影響風險偏好的因素仍然較多,目前國內層面影響風險偏好主要是二十大的勝利召開,後續則主要集中在海外層面:國際關係上若德法領導人確定訪華,將緩解全球脫鈎的預期;海外能源通脹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市場對美聯儲緊縮的博弈仍有不確定性,仍需等待美國就業數據惡化和通脹數據低預期;當前美國中期選舉中兩黨都沒有顯現出強勢,預計中期選舉前後市場對於中美關係前景的預期可能也會出現變化。歐洲債務問題仍然嚴峻,德意兩國利差仍處237BP的高位,接近歐債危機高點。
三季報預計相對於二季報改善有限,可關注部分細分行業,此外考慮到三季報後市場已經開始明年的預期,後續若風格重回景氣賽道我們認為當前景氣賽道的布局線索是「23年持續高景氣+盈利趨勢確定性上行」兩條線索。當前:1)成長方向優選明年盈利預期依舊向好的風/儲/光/軍工;2)周期反轉持續看好電力/養殖,中期維度關注醫藥、自主可控;3)低位優選業績穩定的消費龍頭+城商行。

基本面上,物價數據一升一降,但CPI升幅低於預期,PPI如期繼續大幅回落,預計後續Q4兩者都將再度顯著下行。經濟方面,樂觀等待下周9月各項生產消費數據披露,已披露數據中貨幣供應指向中國經濟獨立韌性維持,結合物價信息,國內經濟處於典型的庫存周期復甦早期階段,A股估值位置也是與此對應。海外方面,美國國債利率繼續在加息周期中抬升,4.0%被首次站穩,但我們對後續進一步上行空間預期極為有限,10月末的美國Q3的經濟增長或是重要變數變量,與就業市場相比,通脹並非當前影響美國加息的最關鍵變量,就業市場當前或Q4將開啟中周期走弱。
技術面上,增量資金終於入場,雖然海外事件頻發,但對A股影響更多集中在情緒層面,在周三增量資金集中入場跡象出現,這是自8月21日以來周觀點中第一次提示技術面看多,也是我們倉位建議首次重回高倉位。
主板擇時觀點:當前主板基本面與走勢在9月已明確背離,謹慎情緒在10月前兩個交易繼續發酵後到達極限並迎來國內增量資金入場修復超跌技術面,時隔2個月後重回基本面技術面雙看多信號,主板建議重回高倉位。
中小市值板塊擇時觀點:在12日看多信號觸發後也迎來更大彈性,與主板迎來共振向上,創業板由於少數權重行業及個股帶動出現更顯著上漲,但短期波動反覆也對應放大,我們後續都將統一參照中小市值板塊信號建議進行跟蹤,絕對收益方面同樣建議重回高倉位,但在風格方面短期存在模型信號分歧,建議順勢而為,目前截止周末最新觀點為均衡,市值風格同轉為均衡。
本周中信一級行業熱點(短期周頻趨勢模型等權組合):電力公用事業。

GLP-1R靶點兼具降糖與減重效果,商業化價值顯著。GLP-1兼具降糖和減重功效,重磅品種層出不窮。近年來,周製劑逐步搶占天製劑市場,口服製劑也逐步成為重要補充。GLP-1主要龍頭公司是禮來和諾和諾德。2021年,GLP-1品類銷售冠軍仍為禮來製藥的度拉糖肽,但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憑藉更優的減重及降糖表現增長迅速,可能在2022年取代度拉糖肽成為該領域銷售額第一名。禮來製藥在2022年推出Tirzepatide,減重及降糖均優於司美格魯肽,可能在首年即實現10億美金銷售額。
國內企業研發熱情高。利拉魯肽中國專利已到期,通化東寶、翰宇藥業、華東醫藥已提交上市申請,其中華東醫藥已提交肥胖適應症上市申請。司美格魯肽中國專利需要等到2026年到期,九源基因、中美華東、麗珠集團跟進研發。信達生物的Mazdutide的肥胖適應症已進入III期臨床。鴻運華寧、銀諾醫藥、常山生化、派格生物則有產品的糖尿病適應症進入III期臨床。
禮來製藥Tirzepatide成為當前GLP-1品類中的best in class,預測年銷售額有望突破100億美元。根據此前3期臨床披露的數據信息,Tirzepatide在肥胖與超重人群中的治療水平顯著優於對照組,第72周時最高劑量組體重變化達到-22.5%,成為減重賽道中首個體重降低超過20%的藥物,EvaluatePharma認為Tirzepatide年銷售額將突破100億美元。
信達生物OMX3 2期臨床效果喜人,可能成為減重的下一個突破。OMX 3為GLP-1R/GCGR雙靶點激動劑,根據此前2期臨床披露的數據信息,OMX 3在肥胖與超重人群中減重效果媲美Tirzepatide與司美格魯肽。OMX3 3期臨床受試者入組標準為 BMI≥24kg/m2 ,受試者範圍大於Tirzepatide與司美格魯肽( BMI≥27kg/m2 ),主要終點為32周時體重變化率以及體重下降≥5%的受試者比例。
投資建議:我們認為,GLP-1賽道有良好的投資機會,尤其是減重領域的投資機會。看好該賽道領先布局且既有產品處於臨床後期/NDA階段的公司華東醫藥(利拉魯肽,BLA)、信達生物(OXM3,臨床III期),看好在GLP-1品類有深度布局的恆瑞醫藥(HR17031,SHR2042等)。關注該賽道其他布局的公司:翰森製藥、麗珠醫藥、通化東寶等。
普漲之後,聚焦成長的持續性
近期醫藥板塊上漲符合我們對行業「交易信號和政策信號雙重見底」的判斷
按照近期政策及交易信號雙重見底的預期,我們目前時點仍優先選擇三個大方向:製藥行業、器械行業、醫療服務
進一步的,細分行業成長的持續性如何考慮:
2023年景氣度向上的細分行業:中醫藥、醫療設備、創新藥、科研試劑及儀器等
2023年新技術可能持續突破的方向:CGT、合成生物學等
政策緩和的信號持續強化:關注高值耗材、IVD
繼續看好:CXO、上游供應鏈、藥店、醫美、疫苗、消費醫療、港股醫藥板塊等
再進一步,個股成長的持續性如何考慮:
結合行業景氣度
公司經營節奏、產品周期、激勵機制等方面的把握
我們重點看好:醫療器械(邁瑞醫療、聯影醫療、樂普醫療、海泰新光)、創新藥(恆瑞醫藥、信達生物、百濟神州、榮昌生物、康方生物)、中醫藥產業鏈(華潤三九、同仁堂、太極集團、固生堂)、科研試劑(百普賽斯)、醫療服務(愛爾眼科、海吉亞醫療)等,關注惠泰醫療、安圖生物等

俄鋁是全球最大的低碳鋁生產商及主要的原鋁供應商。俄鋁產品中超90%為水電鋁,碳排量位居全球鋁業最低行列。據俄鋁官網,其生產的「ALLOW品牌」低碳鋁單噸碳排放2.6噸,行業平均指標為13.4噸,俄鋁碳足跡僅為全球平均排放水平的1/5。俄鋁允許「ALLOW品牌」買家跟蹤全生產周期及物流,以確認其環境友好性,該品牌已獲英國標準協會及瑞士環境研究組織Quantis認證。根據公司2021年報,俄鋁承諾於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於2030年減少不低於35%的溫室氣體排放。根據公司2020年銷量指引,2025年「綠色鋁」目標銷量為350萬噸。
美國制裁或最終導致俄羅斯減停產電解鋁。據彭博,白宮考慮對俄羅斯鋁實施禁令的選項有三種:一是徹底禁止,二是將關稅提高到相當于禁令效果的懲罰性水平,三是制裁生產俄羅金屬的俄羅斯鋁業聯合公司。後續推演:(1)選項一:俄烏戰爭開始後,俄鋁的貨物在歐洲被大部分買方嫌棄,LME也在徵詢禁止俄鋁交割。因此若美國禁止進口後,其他國家將同步跟進,俄鋁大概率減產;(2)選項二:預計美國的現貨溢價會升高,但對單邊的影響較小;(3)選項三:類比2018年,預計將對內外比價、單邊和結構均產生極大影響,市場預期變為俄鋁將被市場驅逐,或將有300萬噸電解鋁產量從市場消失。中長期看,美歐制裁將延伸至產成品,大型企業將迴避使用俄鋁為原料的鋁產品,俄鋁產品銷售渠道銳減勢必會導致減產停產,從而收緊全球鋁供給。由於俄鋁清潔能源鋁產品認證較為成熟,限制銷售及減產後將進一步增加全球低碳鋁供需的緊張程度。
綠色低碳訴求將進一步提高全球汽車領域用再生鋁需求增速。目前全球再生鋁行業維持緊平衡格局,根據我們推算,目前適合且能夠滿足汽車領域使用的再生鋁不足1000萬噸。2022年全球汽車領域鋁需求量約為1653萬噸,再生鋁占比約65%;假設汽車領域2025年100%使用再生鋁,即汽車領域再生鋁需求量為2087萬噸;全球適合汽車使用的再生鋁產量保持5%增長,即由1000萬噸增至1158萬噸;則汽車用再生鋁缺口將達到929萬噸。預計供需緊張格局下,汽車零部件廠及主機廠需通過提高出價、購買變形再生鋁等途徑來擠占其他行業再生鋁需求(如蘋果、可口可樂等公司),再生鋁溢價將顯著提升。
投資建議:(1)怡球資源原材料來源地為美日歐等西方國家,無渠道來源風險。美國白宮考慮對俄鋁實施報復性禁令,引發市場對鋁供給擔憂,鋁製品原材料產地的風險問題在後續汽車、消費電子等行業採購過程中會成為重要考慮因素。
(2)整車廠關注ESG以及成本問題,再生原材料使用比例有望提高。怡球原材料清晰的稅票關係及渠道來源更加符合國際化路線整車廠的戰略規劃。預計伴隨國際品牌車企再生鋁使用比例提升,再生鋁供需缺口將逐步擴大。
建議重點關注稅票關係清晰、原材料渠道安全、ESG屬性優異的怡球資源。


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專項再貸款與財政貼息配套支持部分領域設備更新改造,醫療、教育信息化需求有望加速釋放。投資建議:1)醫療IT:本次貼息範圍覆蓋以醫院為主,預期轉化也以院內信息化為主,建議關注醫院信息化占比較高的標的,推薦關注嘉和美康、創業惠康、衛寧健康等;2)教育IT:考慮本次貼息有以高校為主,後續可能會延申覆蓋至其他教育階段,建議兩個投資思路,一關注高校收入占比較高的教育信息化公司——新開普,二關注有高校基礎的行業龍頭公司,推薦關注科大訊飛、佳發教育、視源股份等。
投資組合:
信創:納思達、海光信息、廣立微、華大九天、金山辦公、卓易信息、中國軟件、中望軟件、安路科技
智能汽車與AI:中科創達、德賽西威、經緯恆潤、拓爾思、科大訊飛
雲計算:金山辦公、廣聯達、浪潮信息、深桑達A、用友網絡、致遠互聯、泛微網絡、明源雲、金蝶國際
產業互聯網及工業軟件:寶信軟件、中控技術、國聯股份、朗新科技、賽意信息
金融IT:恒生電子、指南針、宇信科技、長亮科技、京北方、高偉達、神州信息、天陽科技
網絡安全:奇安信、安恆信息、天融信
醫療IT:衛寧健康、創業慧康、嘉和美康


普惠小微業務已實現新均衡、進入新常態:1)大行進入穩定期:保證年度增量、不再持續降價、價格新均衡已經形成:國有大行普惠小微貸款不再要求增速而要求增量,普惠小微貸款利率不再繼續要求持續下降,投放節奏前高后低,擔保方式抵質押為主。2)互聯網貸款進入規範期:互聯網貸款新規正式落地,「助貸」模式受到全面監管,出資比例明確規定束縛互聯網機構槓桿,銀保監會全面叫停新設網絡小額貸款從業機構。
中小銀行只有錯位競爭才能進入藍海,否則就不可避免與大行「卷」價格、與互聯網機構「卷」數據和場景:普惠小微業務覆蓋仍不充分,全行業普惠小微授信戶數占全市場個體工商戶數量不足一半。但對於中小銀行而言,面對低價的大行與高效的互聯網機構競爭,只有通過信用下沉和無抵押授信能力錯開身位,找准正確客群,才能進入大行和互聯網機構難以觸達的藍海市場。
「邊區戰略+綜合經營」,常熟銀行走出極具優勢的錯位競爭之路:以下沉下沉再下沉、做小做散做長尾的競爭思路,設立四大普惠金融試驗區,在金融覆蓋度偏低的邊區,以團隊融合作戰模式服務客戶。1)與大行錯位:大行與常熟有交集的局部人力劣勢非常巨大,且難以提升,這導致大行只能以相對大額和抵押模式低價走量,以完成監管任務為目標,而常熟依託局部人力優勢,以成熟的授信技術、深厚人脈和緊密服務,通過相對小額、無抵押模式贏得溢價,以長期陪伴客戶為目標。2)與互聯網機構錯位:低價挖轉策略,常熟無抵押貸款的價格儘管高於大行的抵押貸款,但與互聯網機構相比,是絕對低價。3)與其他農商行錯位: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更強,人力和網點優勢突出。
「優質人力+有效網點」是常熟銀行兩大護城河,其他農商行難以複製和超越:人力方面,充足的線下人力是我國普惠小微業務已經得到反覆驗證的成功前提,常熟兼具數量和質量雙保障,先發優勢明顯,他行招聘受省聯社限制、人員隊伍培訓仍需時間;網點方面,當前農商行不可再新設異地分支機構,常熟銀行省內布局行動早、更充分,卡位優勢明顯。這兩大護城河是常熟銀行小微業務的最核心優勢,是管理層穩定、長期戰略堅守磨鍊出的真正alpha。
長期成長性來自於異地擴張的村鎮銀行:常熟銀行興福系村鎮銀行規模、盈利、資產質量優異,已經具有恩施村鎮銀行這樣的優秀異地複製經驗。我們預計可轉債補充資本後,一大用途是併購村鎮銀行,異地擴張天花板將進一步打開。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1.83-1.98億元,同比增長1151.95%-1254.57%,扣非歸母淨利潤1.75-1.90億元,同比增長96852.91%-105163.16%。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6000-7500萬元,同比增長349.70%-462.12%,扣非歸母淨利潤5800-7300萬元,同比增長552.16%-720.82%。按照中值計算,2022Q3公司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6750萬元,環比增長約10%,超出此前市場預期。
前三季度,公司通信設備與微波電子整體發展趨勢向好,訂單逐步交付,營業收入和淨利潤較2021年同期有較大幅度增長。公司民用通信業務增速較快,主要由於中國移動和中國廣電5G主網大規模建設,公司於2021年中標的4448多頻多模電調基站天線持續交付,軍工電子業務聚焦超寬帶上下變頻系統,下游需求持續釋放。我們認為,合正電子剝離事項的負面影響在2021年全部結束後,2022年上半年公司經營出現明顯拐點,第三季度業績環比繼續提升,整體經營發展向上趨勢已經確立,公司未來各項發展和業績較快釋放值得期待。
中信建投 • 走近Analyst | 葉樂:尋找荒漠裡的一枝花
END
免責聲明
本訂閱號(微信號: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為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依法設立、獨立運營的唯一官方訂閱號。
本訂閱號不是中信建投研究報告的發布平台,所載內容均來自於中信建投已正式發布的研究報告或對報告進行的跟蹤與解讀,訂閱者若使用所載資料,有可能會因缺乏對完整報告的了解而對其中關鍵假設、評級、目標價等內容產生誤解。提請訂閱者參閱中信建投已發布的完整證券研究報告,仔細閱讀其所附各項聲明、信息披露事項及風險提示,關注相關的分析、預測能夠成立的關鍵假設條件,關注投資評級和證券目標價格的預測時間周期,並準確理解投資評級的含義。
中信建投對本訂閱號所載資料的準確性、可靠性、時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本訂閱號中資料、意見等僅代表來源證券研究報告發布當日的判斷,相關研究觀點可依據中信建投後續發布的證券研究報告在不發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銷售人員、交易人員以及其他專業人士可能會依據不同假設和標準、採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頭或書面發表與本訂閱號中資料意見不一致的市場評論和/或觀點。
本訂閱號發布的內容並非投資決策服務,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構成對接收本訂閱號內容受眾的任何投資建議。訂閱者應當充分了解各類投資風險,根據自身情況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訂閱者根據本訂閱號內容做出的任何決策與中信建投或相關作者無關。
本產品僅為中信建投所有。未經中信建投事先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發、翻版、複製、發布或引用本產品的全部或部分內容,亦不得從未經中信建投書面授權的任何機構、個人或其運營的媒體平台接收、翻版、複製或引用本產品的全部或部分內容。版權所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