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小區門口多了一個新業態,經常能能看到開着敞篷車的蛋糕坊出街,而且每次都有不少人去買單。
別誤會,不是那種敞篷車,而是這種。

如果你還沒忘記地攤經濟的話,那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
賣的是現烤蛋糕,就是那種最原始的老式雞蛋糕,我們小時候經常吃的那種,反正我是挺喜歡。
一盒 20 塊錢,大概有十幾個,到目前為止我已經買了四五次了。
如果你在現場,一定能遠遠就能聞到現烤蛋糕的香味。尤其是吃上剛出鍋的第一口,還有一種微微的烤焦酥脆感。

不像現在的一些甜點麵包,硬是加上了各種輔料和科技狠活兒,看是好看了,味道也好吃,但總歸是失去了最本真的東西。
可能我是一個比較懷舊的人,我倒是挺喜歡這些老式吃食,或許吃的不是味道,而是記憶。
有一次排隊間隙聽到後面兩個人在討論,說賣這個能賺多少錢?
我覺得挺有意思,於是進一步觀察了一番。
首先,這輛車一般會在下午四五點就停在這裡,目的是占車位。因為到了晚上七八點,小區門口的路邊車位基本就停滿了。
他們售賣的時間大概是從下午五六點一直持續到晚上 9 點左右,這裡可以按 3 小時算。
踩這個點,大概率也是趁着大家下班回家路過或者晚上吃完飯出來遛彎兒的時間。
其次,他們總共有2個工作人員,看起來像兩口子。男的在車裡製作蛋糕,女的在外面打包收銀。

烤一盤大概 24個,一次能烤兩盤,大概能裝 3 到 4 份的樣子,每份 20 塊錢。
從製作到出鍋交付,前後大概 10 來分鐘,這裡面也包括打包的時間。
粗略計算,一個小時大概能賣出 18 到 20 份的樣子,營業額接近 400 塊錢。
因為沒有場地和營銷成本,我估計毛利率也比較高,只要保證一定的客流量,這個生意是可以賺錢的。
就我幾次購買的經驗來看,每次都排了比較長的隊伍,而且都是在等着出鍋的狀態。
這就意味着,每次新出鍋的都賣完了。
如果按照每次出街 3 個小時算,至少有 1 個半小時以上是屬於購買高峰期,後面人少了就不用排隊了。
這還只是考慮一人買一盒的情況,有一次我就買了兩盒,還有一次給別人帶時買了三盒,我看有些帶孩子的家長也一次買兩盒。
所以,生意好的時候,一晚上的實際營業額奔着 1000去應該問題不大。
一輛車、一個烤箱、一個和面機、兩個人,夜晚流動在不同小區門口,一個月經營得好的話也不少賺。
當然,這都是只是估算,實際情況可能會有一些偏差。
這雖然是一個小生意,但也能從中獲得一些啟發。
第一,現在沒有餓死的人,只有懶死的人。
在一個市場經濟體制下,有很多的機會是可以賺到錢的,哪怕是一個小生意,也能做成大規模。
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是塊材料,不好好用就可惜了,看不上小事情,只想做大事情。
可結果呢,往往是什麼都幹不成。
另外,行動大於想法,真正動手去干總比構思一千個想法靠譜。
懶,是導致一個人變得更好的限制條件。
第二,越簡單的東西,越是能切中需求。
就賣一個單品,就賣老式小蛋糕,而且是現烤。就這一點,足以構成他們的獨特賣點。
因為簡單,所以簡單,從而能精準命中一類需求。
就像一款產品,把所有花哨的功能全部砍掉,才是這款產品最核心和剛需的部分,也是切中用戶需求的部分。
簡單的產品,往往深得人心。
第三,獲取流量最好的方式就是讓流量自己找過來。
開店,是等顧客上門。而開敞篷車,是到有顧客的地方去,然後顧客會自動向你靠攏。
互聯網產品無所不用其極去獲取流量,但要麼獲取一個太貴,要麼來了的留不住,都是浪費。
好產品只要有了第一個用戶,就會吸引來更多用戶,增長就會變成自發的。
營銷和運營是一把火,會助力,但一定不是停掉後產品就掛掉。如果是那樣的話,說明這款產品是沒有生命力的。
以上,僅此而已。
PS:這兩天有一個很火的東西叫 ChatGPT,你們有去把玩麼?感興趣的點個讚,決定下次我是否要聊聊體驗感受。

················· 唐韌出品 ·················
前兩天我在朋友圈推薦產品經理看一本書,這本書我也推薦過多次,我認為尤其適合在這個時間點看。
至於原因,懂的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