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天的報紙非常蹊蹺,它使我這多少年不讀報的人,不僅仔仔細細,而且一連幾遍地讀了這一天的報紙。因為它超出了我對報紙尤其是新聞道德的保守想象——我輪換着近視鏡和老花鏡,總覺得是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一版之上,居然有三篇記事在平靜地報道關於核戰爭的消息。通欄標題是《美核武器將先發制人》;另外兩個小記事,都是具體地講美國對伊拉克揚言,將不需進一步證據使用核武器。更有意思的是,這一天並無兩樣地過去了。國人刊發、瀏覽,然後扔掉了這麼一張小報,然後照例去鼓譟汽車和房地產。沒有誰為伊拉克民眾的悽慘處境感到憤怒,更不用說為他們不能釋懷。就這樣,小報輕飄飄地傳遞了核戰爭消息,如輕浮地越過了禁忌和準則的大限。或者這就是「特有的放縱和卑劣」(導致陳天華烈士憤而自殺的當年日本朝日新聞論說)?但抗議核武器的反人類本質、悼念廣島長崎五十年如一日的日本人更不可理喻:他們不僅出巨資幫助美英把伊拉克人逼至瀕死,不僅在討伐阿富汗的十字軍徵兵剛剛募集的瞬間就報名參軍——而且居然對美國披露將對七個國家使用核武器一言不發,實行卑鄙的沉默。尚不僅此,自由的法國沉默,科學的德國沉默,浪漫的西班牙和意大利沉默——人類的良知和最低限的正義,莫名其妙地究竟哪裡去了?也可能世界史就這麼用一張消遣小報,掀開它黑暗罪惡的篇章。如果人的良知和對他人的同情不能阻止這種新式的戰爭步伐,那麼在未來,在又一個百年之後人們會發現:自己縱容、默許、幫助了大屠殺。我只有絕望,如同那迎着坦克擲出石塊的巴勒斯坦少年。
二
新的大屠殺——被一種宣傳弄得使用率極為頻繁的詞——Theholocaust,在這個二十一世紀開頭的今天此時,正在由導彈和坦克再一次實行。新舊屠殺的最本質的特徵都是:施虐的一方是軍隊,被屠殺的一方是平民。屠殺是在絕對一邊倒的、對方毫無還手自衛餘地的處境下進行的。在過去的歷史時代,上述特徵也許不是絕對的;因為抵抗一側還擁有一定的餘地,比如「共匪」的延安還能有斯諾去同情,而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又還能在上海和世界暢銷。新屠殺的技術是,不再製造600萬那樣愚蠢的數字,每次戰爭只不過「低烈度」地殺害數千人。不再使用過時的毒氣室,每天有限量地殺死幾十個人,根據情況或者使用精密制導的炸彈導彈,或使用完全無須精密的狂轟濫炸——要緊的是要保持這個不平等的交戰態勢,讓屠殺在絕對一邊倒的、對方毫無還手餘地的狀態下進行。要能控制戰爭,讓它不息不止。驅逐、恐嚇、當眾拷打尤其是強姦、縱火、斷絕供水、毀壞家屋,把對手變成難民,使用寒冬和疾病武器,讓嬰兒倒斃,最後達到使被屠殺者大量減少的目的。今天被學究們稱為「非對稱」戰爭(見日本《世界》雜誌本年度諸論文)的這種單方施虐的屠殺中,被害者一側尚有形式的警衛或軍隊。這使得屠殺仍嫌不順暢,使施虐的心理仍不能充分釋放——於是,核武器,使殺人者以零損失的代價大量消滅「劣等民族」連同他們的抵抗可能,不僅達到取勝目的而且達到永久奴役目的手段——就被拖出了武庫門口。觸動按鈕前需要檢驗輿論,所以就有了故意透露的消息。過去,我總天真地以為,核武器只不過是訛詐和浪費而已,恐怕永遠也不會有人敢於使用它。經過滯留日本,這種思路更加固定。日本每天都在控訴「原爆」,這使我輕信;我以為核武器已是天下大忌,以為禁止原子彈已是最低限的人道主義——但是我錯了。一位作家說:「經過了奧斯維辛以後,我們的一切文學努力不過是撒嬌。」我卻覺得,如果面對着對巴勒斯坦的屠殺和對伊拉克的核威脅依然空談奧斯維辛,那才是地道的文人撒嬌。判斷的標準是:施虐的一方是軍隊,被屠殺的一方是平民。說到技術和數字,難道說核武器比毒氣室人道麼?難道600萬不能容忍而毀滅一個城鎮是可以容忍的麼?
一個新時代,一個用「恐怖」名之才最貼切的時代,也許就要開始了。它從一張3月25日的小報上開始,輕鬆地隱蔽在新藥廣告和花邊新聞之中。也許它還會更下流地發展和烈化。既然某傳播巨媒在報道美軍在阿富汗使用長25米重7000公斤的超級震盪炸彈時,使用武俠小說語言稱之「滾地雷」——國人完全可能在戰術核武器在他人家園爆炸時語調平靜。廣島上空當年爆炸的是大顆的原子彈。但是,五十年的抗議並沒有使日本拒絕報名十字軍。當核武器使用的時候,他們究竟會不會繼續提供軍費呢?……無疑,幾乎不可能追究小報。因為下流的宗旨之一,就是躲避追究和不負責任。我只有絕望,如同那迎着坦克擲出石塊的巴勒斯坦少年。原題《2002年3月25日的小報》,收入散文集《誰是勝者》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