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2月,上海脈策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城市數據團)聯合同濟大學中國交通研究院、新馳管理諮詢(上海)有限公司、長安大學運輸工程學院等合作研究夥伴,以及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河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專業機構,共同編寫完成的《中國城市物流競爭力報告(2021)》正式發布。

《中國城市物流競爭力報告》是針對我國城市物流發展能力進行評價分析的專業性研究報告,從城市物流吸引力和城市物流輻射力等多個維度,對國內主要城市的物流競爭力進行了量化評價,並針對城市物流發展的區域特徵、城市類型和典型案例進行了重點分析。

2021年報告的年度主題為:疫情衝擊下的城市物流韌性經受考驗。下面將對報告的主要內容做簡要介紹。

▍城市物流競爭力指數排名

由於全球疫情,世界面臨的不確定性持續上升,全球產業鏈轉移、港口大規模擁堵等加劇了全球物流體系的震盪,全球產業鏈斷裂風險加大,JIT生產模式和全球價值鏈加速重構,全球生產布局和網絡體系受到衝擊。

疫情下的供應鏈物流的穩定表現證明了物流服務的價值。新發展格局下,物流樞紐對城市高質量發展和能級地位提升作用重大,城市物流樞紐在大變局中發揮壓艙石作用。

報告從城市物流的吸引力和輻射力兩大維度出發,綜合區位潛力與空間布局、市場規模與營商環境、綠色物流與智慧物流發展程度等多方面進行評價,在城市基本社會經濟特徵的基礎上,利用鐵路、航空、水運、公路等交通方式的人流、貨流數據,通過數據驅動的權重構建方法,形成了每個城市的物流競爭力指數,在此基礎上形成綜合排名。

(圖中數字代表綜合排名情況)

從城市物流競爭格局看,城市物流競爭力前十位的城市依次為:上海、深圳、廣州、北京、重慶、天津、武漢、成都、蘇州、杭州。

城市物流競爭力指數排名前30位的城市,包括4個直轄市、13個副省級城市和13個地級市。

物流競爭力指數前10名城市中,以地理區位劃分,7座城市位於東部地區、3座位於中西部地區;而南方城市與北方城市的比例為8:2。

▍城市物流競爭格局

從省域物流競爭格局看,中國省域物流競爭力層次可以劃分為五個層級:

物流發達型省(自治區):由江蘇、浙江、廣東、山東4東部省份構成,其中江蘇省的城市經濟規模和城市物流競爭力的百強率均達到了100%,物流大省地位非常穩固。

雙中心或者一核多中心型省(自治區):包括福建、安徽、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遼寧、陝西共8個省份。第二層級東部省域與中部省份差距非常小,且福建、河北、安徽等省份上升機會很大。

單中心樞紐型省(自治區):包括四川和雲南。特徵為省會城市一城獨強,單中心樞紐特徵明顯。

物流欠發達型省(自治區):包括黑龍江、陝西、江西、廣西、貴州、甘肅、內蒙古、海南、吉林、新疆、寧夏等地。

物流不發達型省(自治區):包括青海和西藏。

第四、第五層級以中部和西部省(自治區)為主,隨着「一帶一路」倡議、西部大開發、中部高質量崛起、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深入推進,中西部地區的物流競爭力和物流樞紐地位呈現明顯上升趨勢,陝西、寧夏等省(自治區)的年度物流競爭力相對於上一年度,均上升了一個層級。

從全國物流競爭格局看,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成渝雙城都市圈、長江中游城市群構成的中國區域發展戰略相對應,中國區域物流格局正進入以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武漢、成都-重慶等為頂點的「五極」時代,南北沿海物流帶、長江物流帶、絲綢之路物流帶、西部陸海新通道、京港澳物流通道加速促進國內國外雙循環,五個城市頂點構成的「鑽石結構」串聯起國家現代物流體系。

▍疫情下的物流韌性

新冠疫情對於我國城市物流能力形成一定衝擊,但是城市物流韌性經受住了考驗。

2020年,國內257個城市的確診病例在100例以下,絕大部分城市的疫情防控效果較為良好。2020年度城市物流競爭力指數與2019年相比,285個城市的競爭力指數出現下降,占比為97.68%,物流競爭力指數變動與疫情確診病例負相關。與2019年相比,哈爾濱、徐州、蕪湖等3座城市跌出前30強,金華、唐山、佛山則首次進入前30強。

但是,物流競爭力排名靠前的城市仍具有較強韌性能力,武漢市的城市物流競爭力指數下滑較大,但依然位居國內第7位、內陸第2位。疫情催生加速城市物流多元化發展,物流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港口型物流城市依然發揮主體作用,中西部內陸物流樞紐持續崛起,中歐班列和航空貨運的韌性戰略價值作用凸顯,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地位更加突出。

▍未來城市物流發展趨勢

未來區域發展格局將會發生重大變化,由「通道+樞紐+網絡」組成的現代物流體系將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加重要的決定性作用。

後疫情時代的城市物流,需要關注多元能力的儲備,充分釋放新發展格局下的內貿物流市場潛力。綠色物流和多式聯運、供應鏈創新應用、無人智能物流等新興技術手段的逐漸成熟,將持續助推貨運結構調整、物流降本增效。國家政策也將會進一步引導推動區域物流一體化融合發展。

提高城市物流競爭力應完善城市現代物流體系頂層設計,依託物流樞紐大力發展樞紐經濟,大力推動城市物流的數字化轉型,推進城市物流配送綠色低碳發展,強化城市物流網絡韌性能力建設。

更多內容請參閱《中國城市物流競爭力報告(2021)》(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1月出版)。《中國城市物流競爭力報告(2021)》由原國家建設部部長汪光燾、南開大學教授劉秉鐮作序,來自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研究所、中國民航大學、招商局集團交通物流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阿里雲大交通事業部、滿幫集團研究院、貨拉拉安全與政府公共事務部等物流政商產學研各領域的專家學者擔任顧問,共計40餘萬字,分為綜合篇、方法篇、策略篇、地區篇、國際篇、展望篇等六大篇、共二十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