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烏拉族」。

「烏拉」,俄語中「萬歲」一詞的音譯。最近,中國境內社交媒體一些賬號開始傳播這個詞,來攻擊貶低那些在俄烏衝突中對俄羅斯立場持同情態度的中國網民。

對烏克蘭問題的是非曲直,中國人自有判斷,絕不會像一些國家那樣搞逼迫站隊。像「烏拉族」這樣的稱呼,是典型的扣帽子、貼標籤、搞對立。

「補壹刀」通過溯源發現,「烏拉族」疑似來自於台灣民進黨當局雇用的網軍「1450」製造。

此前「烏克蘭男子淚別妻女上戰場」假新聞,以及由「中國怎麼了」組織製造的「引進烏克蘭美女」,也都有「1450」的影子。




1



「1450」這個名字,在中國大陸已經不是什麼生僻詞彙。2019年,台「農委會」發布公告稱,計劃招募至少4人,「在網絡論壇等社交平台進行訊息實時澄清」,總預算1450萬元新台幣。於是,台灣網友就給民進黨網軍起了個「諢號」:1450。

一直以來,來自台灣的水軍和「1450」們就沒有停止過干擾大陸互聯網生態,妄圖在一些涉及兩岸關係、國際關係甚至是大陸內部事務方面發酵出一些對他們有用的「產品」。

此次俄烏衝突期間,我們發現,大陸互聯網平台留下了不少疑似「1450」的滲透痕跡。儘管他們為了迎合大陸讀者將表達改成了簡體字,但繁簡轉換並不能轉換其用詞習慣和台式翻譯。

例如:俄羅斯總統普京,在部分台灣媒體和互聯網信息中就被稱為「普丁」或者「普亭」。

但當這些內容傳播到大陸的互聯網時,這樣的差異就很明顯了。

比如說這個名為「重生之搞笑女在阿中」的賬號,在轉載已經被轉化為純大陸版本的信息時,仍然沿用了純台灣的「普丁」以及很明顯的台灣排版才用的「引號」。

同時,「阿中」這一稱呼也是部分台灣網民對大陸的叫法。

再比如,這個「蛤」作為語氣詞,也常見於台灣互聯網用語。

我們也可以在海外社交媒體平台上,和那些配合鼓譟的台灣賬號的內容進行一下對比,便知其中的異同。

還有認證身份為台灣某企業管理者的賬號,坐標海外。坐擁幾十萬粉絲,還是超話的主持人。如果這樣的賬號,從事與「1450」有關的具體活動,影響力可想而知。

綜合該賬號的一些內容,也是非常值得我們懷疑的。首先,該賬號在近期穿插於海外社交媒體和大陸社交媒體之間,且只傳播單方面的反俄信息。

同時,已經被證實為虛假的「烏克蘭男子惜別妻女」也有其參與。此外,在該賬號與大陸網友的交流內容上,「戰狼」、「功夫熊貓」、「俄爹」等標籤化詞彙也有很高的頻率。

不僅如此,該賬號還堂而皇之地給奉行納粹主義、曾參與過2019年亂港行動的納粹組織洗白。全然不顧就在其轉發的圖片中就有納粹 「萬字旗」。

還有一類賬號,看上去打着支持祖國統一的旗號,但大量轉發台媒的視頻,並且在對特定政治人物的稱呼上,也是很明顯的台灣味道。比如: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這是台灣媒體以及美國或者西方外宣機構(如VOA、法廣)在台灣「工作組」的常用譯法。




2



一位居住在大陸的台灣人士向「補壹刀」總結「1450」在境內互聯網上的行事規律。

首先,就是潛伏性。民進黨在大陸的社交媒體上養水軍已經有不短的時間。他們一般不會跳出來說話,偶爾會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回答一些關於生活的,並不政治化的問題。但一旦境外政治勢力有需求,在輿論戰的關鍵時刻,他們又會跑出來爆料。

除了專職的「1450」網軍。民進黨當局長期通過所謂的大陸事務部,豢養了一些親近網軍勢力的大陸賬號,所以單從繁體字或者用詞這一個方面去判定是不是「1450」還存在困難,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其次,扛着紅旗反紅旗。現在的一些「1450」,並不會直接在大陸的互聯網上輸出反華內容。而是偽裝成「愛國人士」,以愛國者的名義對台灣人進行極端的人身攻擊,然後再將相應的言論傳播到台灣網民的圈子中。製造出「大陸人仇恨台灣人」的氛圍和假象,讓台灣人「感受」到大陸人的敵意和惡意,撕裂兩岸同胞的感情,製造誤解和仇恨。

第三,內外有別,反覆橫跳。當面對西方人主導的境外輿論場時,一些「1450」打着受害者的旗號,會收起極端、 攻擊性的嘴臉,博取西方反華媒體的注意以及西方政客的同情。但另一方面,在面對大陸網民時,這些「1450」又非常善於扣一些人身攻擊性極強、侮辱性的帽子,例如:426(死阿陸)、強國人、支那賤畜等。

第四,多「獨」聯合,協同炒作。在相關反華議題上,「台獨」勢力會配合在美國政客指導下的其他謀「獨」勢力一起,相互串聯。在反華文案和話題上,做到了高度一致的炒作,並且在主流的西方反華媒體(如BBC,紐約時報)上,進行反覆聯動。此前,我們曝光過的維基百科對中國大陸編輯的封禁活動,就是在「台獨」、「港獨」以及邪教組織的配合下完成,並且在BBC等西方宣傳機構的鼓譟下,變成了「中國威脅論」的一個新橋段。

而這次烏克蘭事件中,「港獨」勢力也明顯配合了「1450」的協同任務。

例如,近期不斷有台媒炒作所謂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撤僑不力的內容。而一個身處澳門的「港獨」分子,借着遊戲主播的身份,居然提前「預告」了「消息」。

另外,通過相關介紹,「補壹刀」還發現了「1450」的一個新的操作手段。一方面,按照傳統方式滲透大陸的互聯網。另一方面,在海外開設平台,給所謂的「普通人」空間,「揭露」所謂的中國「真相」,比如:「中國實體經濟已經崩了,電商也崩了,什麼都崩了」。

而這樣的做法,就是為了證明所謂「普通人」口中的「真相」。而他們當中「業績」比較突出的,會被諸如「美國之音」這樣的外宣機構聘為在大陸的內線,稱為他們口中的「公民記者」。




3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湯景泰告訴「補壹刀」,近期我們在境內互聯網上觀察到的一些現象,比如炒作所謂「引進烏克蘭美女」,比如將烏克蘭問題與台灣問題相聯繫,拋出所謂「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今日俄羅斯,明日中國」等等口號,都可以看到台灣「1450」網軍在背後操縱的痕跡。香港修例風波期間,民進黨蔡英文就拋出過「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口號,煽動起對大陸的恐懼情緒,直接助推選戰成功。

「1450」的目的是什麼呢?

湯景泰認為,從俄烏衝突以來國內輿論場的一些動態可以看到,包括「1450」在內的境外勢力,對大陸輿論場面對「烏克蘭美女」一類事件的反應恐怕提前有所預估,通過故意刺激我們做出反應,來為其所用,接力完成他們下一階段的目標。

基於這樣一種認識,我們有理由認為,「1450」策劃種種事件,其目的決非單純展示存在或配合美國對華輿論戰,而是有着更深的意圖。

1、企圖捆綁中俄。在境外輿論場,表現為宣揚所謂「中俄邪惡軸心」,企圖把人們對二戰時期「軸心國」的恐懼和敵對意識植入當下輿論場。在境內輿論場,表現為釋放「中國網民」對俄羅斯超出一般邏輯的追捧,再反向輸出境外輿論場,進一步捆綁中俄,以達到制裁俄羅斯的同時打擊中國的目的。

2、企圖離間中俄。普遍性使用「飯圈」中常用的拉踩、故意戴高帽等手段。一方面,誇大中國在俄烏衝突當中的責任,捏造所謂「中國要派兵支援俄羅斯」「中國給俄羅斯出軍費」「中國要充當俄羅斯石油接盤俠」等假消息,有意人為製造中國對俄羅斯義務與現實之間的所謂「落差」。另一方面,在境內輿論場中大量釋放沙俄時期侵占中國歷史的消息和文章。左右夾攻,企圖在境內輿論場製造混亂,對中國外交決策形成壓力。

3、與美國相配合,操縱俄烏局勢相關國際輿論走向,當做未來台海有事的一種預演。激化陸台矛盾,逼迫大陸早動盲動,打亂我在兩岸統一上的戰略部署。

4、製造特定群體的分裂和對立,尤其是試圖分化黨和政府與群眾的聯繫。「1450」在境內輿論場培植勢力,必然消耗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此次俄烏衝突中高調現身,裹挾出這麼大的動能,我們有理由推斷,是有意通過這種自殺式衝鋒的行為,進一步製造一種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到處是「境外勢力」的假象,干擾有關部門對自媒體和網絡輿論風險的判斷,逼迫監管部門下重手,從而分化政府與民間輿論的聯繫,擴大信息差,抬高基層部門政策執行的成本和難度。

如何應對「1450」?

湯景泰認為,目前有關平台已經在考慮必要時對部分用戶展示發帖、評論展示真實地理位置信息。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境外網軍此前常用的一個手段是「捧殺」「加戲」,表現為「低級紅」「高級黑」,這就是所謂的「加速主義」。此次俄烏危機中,西方對俄羅斯非理性的制裁甚至延伸到寵物貓,打破了其以往一貫標榜的所謂言論自由、學術中立。我們可以將其中的矛盾和虛偽一面進一步揭露、放大,也來個我們的「加速主義」,從而對其產生反噬效應,其效果往往比正面對抗效果更好。

同時,我們始終要站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維護國際秩序的高度,發出中國聲音,宣傳中國對有關國家提供人道主義援助,體現大國責任擔當,勸和促談的立場和表現。站高位、做實事,永遠是回擊一切污衊攻擊的最有效手段。
來源|補壹刀(buyidao201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