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張興海建議「年輕人應該多進工廠,少送外賣」一舉衝上熱搜第一,引發熱議。年輕人不願意進廠已經導致產業工人空心化現象越發嚴重,而藍領市場的用工荒背後的產業遷移問題,卻折射出藍領用工市場的困境:勞動權益無法保障,虛假招聘信任危機等問題。想要改變產業用人市場結構,打造一個良好的真實招聘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又是一年開工季,正是企業用工需求和求職需求的高峰期,通過網絡找工作是不少求職者的第一選擇。然而,網絡招聘早已不是一方淨土,虛設薪資、無理收費,乃至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威脅,每年都有求職者上當受騙的消息被爆出,令人嘆息。求職者對網絡招聘平台的信任度不斷下降。求職者難以找到心儀的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單位也因為招工難、招工貴而大倒苦水,藍領招聘的矛盾暴露無遺。居中鏈接兩者的平台近年來屢有動作,嘗試去解決其中的矛盾。在「直播帶貨」火熱之後,短視頻平台上又催生出「直播帶崗」的玩法,將藍領招聘搬到了直播中,平台方這類嘗試是否會成為解決矛盾的一個好思路?
李敏是一國有鋼鐵企業的職工,早在他進入如今的工作崗位之前,就有被線上招聘信息「坑」過的經驗。「長輩經常教育我們,到了社會上凡事都要多個心眼,可當年我還沒出校園,就體驗了一把人心險惡。」李敏告訴觀察者網,大二暑假時,李敏決定利用這一月有餘的閒暇時間賺點零花錢,在招聘網站上看到了他所在省會城市的一家連鎖便利店的招聘信息。「招隨車送貨工和理貨工的,長短期都可以,覺得挺合適就交換了信息去面試了。」面試現場,和李敏一同面試的還有十幾個人,接待的工作人員都穿着白襯衫和黑色的職業裝,胸口還戴着寫有名字的胸牌,看起來很正式,對待來面試的人特別熱情。在一番介紹之後,工作人員讓面試的人填寫一張表格,並要求交200元的「建檔費」。聽到要交錢,有人起身離開,李敏則交錢填表,中間相隔一天便去上了班,「這家便利店在當地很有名氣,開了很多店,我當時也沒多想」。後來在和自己搭檔送貨的司機師傅聊天時李敏得知,來上班的人根本不需要交建檔費,便利店方面也從來沒有類似要求,「那伙人是中介,那200元肯定是被他們賺去了。」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李敏只要遇到穿白襯衣黑色職業裝的人和自己講話,不自覺便會提高警惕,畢業找工作時,也再沒用過同類型的招聘網站。從網絡上的信息來看,與李敏有相似經歷的人不在少數。輿論的矛頭頻頻指向網絡招聘平台,許多網友在網絡上指責網絡招聘平台虛假信息泛濫,多家招聘網站也曾被央視「3·15晚會」點名通報。這種現象其實是整個藍領用工市場在網絡上的一個縮影,而在許多被「坑」的案例中,常常涉及到的一個角色便是中介。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告訴觀察者網,藍領崗位的技能要求相對單一,從企業的角度來說,願意花在招聘上面的成本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所以不太願意通過自身的人力資源管理渠道去做招聘。另一方面,藍領求職者具有流動性強,崗位變換頻繁的特點。由於勞動密集型的企業用工量比較大和訂單的不確定性,有可能會出現在短期內需要大量工人的情況,企業自身的招聘能力不足以滿足其短時間內大量用工的需求,所以很多企業更傾向於依靠勞務外包和中介的方式來解決用工問題。多年從事勞務派遣行業的王濤介紹,為了滿足工廠的用人需求,有時勞務派遣公司也會將工廠的招工需求轉包出去,而轉包後的中介有可能再次進行轉包。由於層層外包,再加上一些沒有資質的小中介違法失信的成本很低,可能就會為了完成招工任務,通過發布虛假職位、誇大薪資待遇等手法吸引求職者。在求職者屢屢被坑的同時,用工單位一方同樣也為中介所發布的虛假、誇大的招工信息所困擾。某工廠一位人事相關的工作人員介紹,個別中介在發布招聘信息時,常常會誇大崗位待遇,甚至是虛構職位。時不時會有工人因為在實際到崗後覺得和中介所描繪的落差太大,或是直接辭職不干,或是因此鬧出一些不愉快,甚至影響正常生產。「有一次招工,我們只是招幾名普通的操作工,但是來到廠里的幾位應聘者從中介處得到的崗位信息卻是跟單員和倉庫保管員,相互的需求根本沒有匹配到。」也有中介會避開用工單位,私下向求職者收取費用。曾經一位求職者被中介以工裝、宿舍押金喝飯卡的名義一次性收取了600元,但事實上,工裝是工廠免費發放的,宿舍押金是從第一個月工資裡面扣的,飯卡則只收10元的工本費。「為什麼不能讓求職者在線看到招聘方真實的工作環境呢?這樣能節省雙方不少時間。」
「來我們看直播間的大屏幕,所有的生產線上面,基本上都實現了半自動化,沒有說靠體力完成的。」直播間內,劉超正滔滔不絕地介紹着崗位的情況,他的身後,一個大屏幕正播放着視頻,展示着車間的環境。時不時有粉絲與劉超進行連麥詢問崗位相關的狀況,工價高不高、是不是流水線、有沒有免費工作餐、怎麼休假,這些都是他們所關心的問題。在劉超的直播間,粉絲只要留言「連麥」,就可以和他進行對話,了解更多信息。劉超是快手平台上的人力資源主播,春節以後是藍領招聘的旺季,自進入2月,他每天都會在快手做兩個小時左右的「直播帶崗」。今年1月,快手在部分賬號的直播間上線直播招聘功能「快招工」,定位藍領招聘。有資質,符合要求的企業和勞務中介,都可以在直播間內進行職位展示進行招聘。直播間內也提供了報名入口,求職者只需留下聯繫方式,即可完成職位投遞,招聘方會在快招工後台查看收到的聯繫方式等,再進一步推進招聘流程。劉超的直播,場均有10萬左右的觀看量,並在理想汽車和朱林鎮園區的企業招聘專場達到了一個小高峰,兩場都突破了50萬觀看。但直播的過程也不總是一帆風順,劉超的直播間中,有人在評論區說他是黑中介,劉超對此有些無奈,「真正罵的人都是被其他中介坑過,然後覺得天下烏鴉一般黑。」遇到這樣的情況,他也沒有辦法,只能耐心地和工友們做交流。換個角度想,劉超覺得這也算是直播帶崗的一個優點,能罵自己也就能罵別的主播,直播間那麼多人看着,如果真遇到黑中介,那正好將他曝光出來。工友痛恨黑中介,劉超很理解。曾經有一位工友在招聘網站上看到中介發布的一條運鈔車押運員的招聘信息,月薪一萬二,條件很吸引人。但報名後,這名工友被告知要實習三個月,而實習地點卻是在一個工廠,並且被中介以實習的名義把工資壓到很低。為了三個月以後待遇優厚的崗位,這名工友堅持了下來,但三個月以後,卻再也沒能聯繫到當時的中介。「勞務市場的入門門檻非常低,只要有正常的表達能力,只要下限夠低,就能忽悠到人」,劉超說道,他還見到過原來也是打工的藍領,在了解其中的門道之後也開始從事中介工作的情況。劉超認為,直播帶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這種亂象。「真想做長久的,沒有哪個主播願意拿人設開玩笑,做一個賬號,打造個人IP很困難,主播個人違約的成本很高。在直播間的承諾不再是空口白話,直播過後有回放鏈接,過程中觀看者也可以進行錄屏,主播在直播間的一言一行都有據可查。」在平台進行直播招聘的主播需要驗證資質。另外,快手平台的主播和老鐵間有一種信任文化,主播為企業招工,是在用自己的信譽為崗位做背書,如果有虛假誇大的信息,則是在透支粉絲對主播的信任,對聲譽影響極大。過往有許多主播的負面輿情都是從直播間而來,傳播速度快、範圍廣,且事後主播難以翻身,這對招聘主播來說也起到了一定威懾的作用。張成剛介紹,傳統的藍領招聘存在着信息不完備性,求職者所能掌握的信息有限,相比以前,直播帶崗所展示的信息量要比文字信息量大,展示效果更好。同時,主播與老鐵之間的信任文化會拉近與勞動者之間的心理距離,可以提高崗位匹配成功率,當主播的粉絲量達到一定規模時,信息的觸達量會增加,招聘的效率得以提升。不過直播待崗也並非已經做到十全十美。理想狀態下,主播深入到企業中進行實地直播,所傳達出的信息會更加完備、真實,劉超就曾經做過這樣的嘗試,但結論是,「這種模式現在還不太容易實現,直播生產實況,由於場地條件的限制,很難保證直播的質量,一些企業也接受不了這種形式,出於商業上的考量,他們不願意過多暴露實際的生產過程。」「當信息量達到一定規模時,虛假信息相應也會增多,現有的這種淘汰虛假信息的機制能不能長期起到作用,還需要觀察」,張成剛說道,「不過行業存在問題,平台為了解決問題去做新的嘗試,是值得鼓勵的。」
天風證券研究所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藍領在線招聘市場規模為228億,並將在未來5年裡以每年超40%的速度增長,到2025年達到1285億,藍領招聘市場空間巨大。與此同時,目前藍領招聘市場存在着嚴重的信任危機現象,虛假信息,黑中介泛濫,導致虛假信息淹沒真實信息,正規渠道效率降低。因此,企業更加依賴於按效果付費的中介,由此形成了惡性循環,信息不對稱越來越嚴重。如何解除信任危機,是這個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人們將矛頭指向了招聘網站,作為平台方,理應擔起虛假招聘信息的治理責任。但值得注意的是,虛假招聘信息不僅僅在線上存在,在大多數目光之外的線下,同樣充斥着虛假招聘信息。對網絡虛假招聘信息的治理,實質上也是對「黑中介」的治理。Boss直聘在2021年三季度財報會上曾表示,將在藍領服務上探索生產製造業業務,並針對一些不良中介開展治理,對藍領中介進行優選分級,提升職位真實性。快手「快招工」的上線,除用直播的形式對信息進行更豐富的展示之外,也是藉助平台對主播的管理模式與「黑中介」進行的一場博弈。未來藍領招聘市場將會怎麼走,這些大平台的各種嘗試,能否逐步改善藍領招聘市場中的那些難題,終將得到時間的驗證。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