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最大的困難就是營收增長」、「確保營收增長是今年目標任務里最重要的工作」......多位股份行高管在年初工作會上直言。




而確保營收增長的關鍵,在於提高利息淨收入——既要提升貸款收益,又要壓降負債成本。這正是銀行高管們的擔憂所在。

據此,各家股份行希望通過優化資產負債業務組合,搭配精細化管理和有效的考核激勵措施,努力穩住息差,確保利息淨收入穩中向好。

同時,多家銀行在年度業績會上表示,將進一步加快財富管理轉型及結構調整,提高中間業務收入占比,助力營收增長。

息差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過去一年,上市股份行淨息差表現參差不齊。

一邊是民生銀行、渤海銀行息差已率先跌入2%以內,其中渤海銀行淨息差同比下滑0.63個百分點至1.72%。從結果上看,兩家股份行全年營收亦分別同比下滑8.7%、10.1%。

另一邊是平安銀行、招商銀行淨息差水平繼續位列股份行前列,分別為2.79%、2.48%,且呈現逐步企穩態勢,兩家銀行去年營收增速也在10%以上。浙商銀行則是唯一一家淨息差逆市上升的股份行,去年該行營收增幅也位列股份行第一位。

但展望2022年,息差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一方面,去年末及今年初LPR下調的影響將逐步體現,貸款定價存在下行壓力,同時市場利率下降將帶動非信貸類資產收益率下行;另一方面,客戶對存款收益要求日漸提升,存款的財富屬性越來越強,存款競爭激烈,預計後續成本將有所上行並保持剛性。

「我們分行的存款成本上去的比較快,今年總行要求幾家重點分行的營收增速都要在兩位數以上,其實還是有些壓力的,預算只能先往10%左右的增幅去做。」一位股份行分行負責人表示。

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有利因素。招行在年報中表示,一是去年末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為進一步優化該行資產負債結構提供了空間;二是市場競爭行為將被進一步規範,有利於該行發揮在客戶綜合經營與服務方面的優勢,加強存款拓展。

招行常務副行長王良在該行業績發布會上透露,開年以來,該行各項存貸款指標都在年初的預算計劃之內,保持比較穩定的增長態勢,「雖然整體也面臨巨大壓力,但從今年長遠來看,還是有信心保持整體經營的穩定。」

優化資負組合「穩息差」

息差水平的穩定,有賴於銀行自身主動作為,優化其資產負債組合、結構。

興業銀行計劃財務部總經理賴富榮表示,資產端,該行將在保證信貸投放的同時優化結構,聚焦更有業務前景的「雙碳」經濟、先進制造業、戰略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並提高收益相對較高的零售貸款占比。

其中,光伏貸、線上經營類貸款、消費貸等非按揭類零售業務被視為重點突破口。興業銀行行長陶以平透露,今年前兩個月,該行零售光伏貸審批超過2.3億元,更重要的是帶來2259戶零售基本戶,「光伏貸有點像零售的按揭,需要久久為功」。

同時,資產端要向風險要收益。賴富榮表示,將推進完善智能風控系統和授信系統建設,支持業務重心下沉,提升風險的定價議價能力。

而在負債端,賴富榮認為「重點是要拓展結算性存款」,主要從四方面着手:一是以財富銀行為抓手,提高高淨值客戶占比,在客戶資產配置過程中沉澱資金;二是通過商行+投行聯動,拓展企業結算賬戶;三是強化公私聯動,拓展企業業務往來過程中的代發工資、代繳代收、財富管理、私人銀行業務;四是通過加強清算、託管、三方存管等低成本、穩定性強的同業存款拓展,形成負債端的差異化優勢。「去年我們通過託管業務沉澱了3000多億的結算性低成本資金。」

付萬軍也在光大銀行業績會上表示,在資產結構的擺布中,一方面是穩住對公金融「基本盤」;另一方面要提高零售信貸占比,「通過收入結構組合的優化,穩住資產端收益水平。」

光大銀行副行長趙陵補充透露,該行今年計劃安排信貸投放增量3700億元,並在信貸投放節奏上靠前安排。「前兩個月我行一般貸款增長超過1000億元,增量居於可比同業前列。」

付萬軍同時表示,負債端必須要練好內功:一是通過做大對公FPA(客戶融資總量)沉澱更多資金;二是通過交易銀行業務提高與中小企業的黏性,獲取更多的結算資金。

非息板塊基金代銷承壓

千方百計「穩息差」的同時,今年非息板塊亦部分承壓。

整體來看,雖然各家股份行都在不遺餘力提升代表輕型化運營結果的非息收入,但從營收結構上來看,不是每一家銀行的非息占比都在逐年提升。

已發布年報的中家股份行,非息收入占比同比呈現「兩降、六升」格局。其中,平安銀行、民生銀行非息收入占比分別同比下降6.1個百分點、1.4個百分點,至29%和25.5%。

招行則得益於大財富板塊的核心驅動,非息收入占比同比大幅提升8個百分點至38.4%,無論是升幅還是權重都位列股份行第一位;興業銀行非息收入貢獻度緊隨招行之後,為34.2%,同比提升4.8個百分點。

在各股份行業績說明會上,高管總結今年營收增長壓力時,非息收入板塊里代銷收入的不確定性,作為重要因子被反覆提及。

王良就表示,從非息收入增長來看,開年以來資本市場遇到巨大的波動,整個基金業的代理銷售和發行遇到很大的困難,這給基金代銷收入帶來一定的下行壓力。

作為銀行業基金銷售冠軍,招行去年非貨幣公募基金銷售額已同比微降。截至去年末,該行非貨幣公募基金保有規模、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分別維持市場第二、第一,但從增速上來看,獨立第三方銷售機構帶來明顯競爭壓力。

代理基金開年承壓,幾乎是一個行業共性問題。賴富榮也指出,開年至今資本市場出現了比較大的波動,從整個行業來看,基金產品的季度代銷業務收入同比應該呈現較大幅度的回落。

從數據上,我們也能直觀地感受到基金代銷業務對非息收入占比的部分影響。如果拆解去年上下半年非息收入表現,多家股份行全年非息收入占比,都較年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下半年發生了什麼?記者了解到,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多家銀行代理基金業務其實已經呈現乏力甚至下滑,疊加其他因素(比如信用卡、銀保中收等)的共同影響,招行、中信銀行全年非息收入占比數據分別較上半年下降2.7個百分點、2.1個百分點。

對非息收入增長偏樂觀

如何在跌宕的市況下穩住並提升非息收入,是各家行正在深度思考的問題。積極的一面是,各家銀行的看法偏樂觀。

「非息收入增長方面,雖然受到資本市場一定的影響,但我們相信資本市場下跌帶來的影響是短期的、下行的趨勢是暫時的,招行財富管理產品的銷售,不僅僅是基金,還包括保險、理財等各方面產品,我們會繼續加強配置力度,發揮大財富管理優勢,非息收入增長將保持穩定增長的局面。」王良表示,「我們對非息收入全年的增長趨勢和態勢充滿信心。」

賴富榮同樣認為,資本市場波動的影響是短期的,後續將多點發力推動非息收入的增長:一是隨着資本市場的逐步企穩,下一階段財富代銷業務收入有望逐步回升;二是理財業務繼續加快升級轉型,提升投研能力,着力構建多資產、多策略的產品體系,理財業務收入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三是繼續發揮資金業務的優勢,把握外部複雜形勢帶來的利率波動機會,加大債券流轉,獲取投資收益。

「一季度,我們就抓住了市場利率階段下行的機會,取得了較好的投資收益。從目前的執行情況看,一季度各項業務的開展基本符合的我們既定計劃,營收也可以實現平穩增長。」賴富榮說。

趙陵也表示,今年光大銀行會進一步加快財富管理銀行的特色轉型,提高雲繳費、零售代理、陽光理財、資產託管等綠色中收的增長速度,不斷提高中間業務收入的占比,通過手續費收入的較快增長為全行營收增長做出更大的貢獻。

責編:桂衍民

百萬用戶都在看
周末影響一周市場的10大消息(新股+點評)
最新!離滬須持"雙陰證明",上海防控新方案出爐!男子初篩陽性仍返鄉,致超200人密接!奧密克戎又有新毒株
突發!證監會罕見盤前發聲,又有五家公司列入"預摘牌名單"?證監會:正常程序!公司緊急回應
加倉茅台!"中國巴菲特"再出手,嗅到了什麼?更有43萬人"瘋搶",外資卻拋售超100億,岔路口怎麼選?
華為刷屏!2021年淨利潤1137億,同比大增75.9%!首席財務官: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獲取能力在增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