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方正證券2021年業績創五年新高,引發外界關注。




3月30日,方正證券發布2021年報,實現營業收入86.21億元,同比增長14.31%;歸母淨利潤18.22億元,同比增長66.19%,營業收入和利潤均為近五年新高,利潤增速在全行業居前。

3月31日,方正證券在北京召開2021年業績發布會,「2015年至2021年對方正證券而言,是背負歷史包袱、艱難前行的7年,也是退而結網、夯實基礎的7年。」方正證券執委會主任何亞剛在發布會上表示,隨着控股股東重整靴子落地,未來中國平安將間接控制方正證券,有望迎來新股東金融科技、綜合金融等強大賦能,「卸下歷史包袱,輕裝上陣的方正證券回來了。」

與此同時,在業績發布會問答環節,方正證券管理層就方正集團重整進展、與平安證券同業競爭關係、分析師大幅流失、基金投顧資格申請進展等焦點問題一一進行了回應。

財富管理髮力,去年淨利增長超六成

日前,股東處於重整中、融資渠道尚未恢復的方正證券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

在行業財富管理轉型的趨勢下,財富管理業務作為方正證券的「基本盤」,「交易型財管—產品銷售型財管—資產配置型財管」的轉型路徑越發明晰,為增厚業績帶來了持續動力。

根據方正證券年報,分業務板塊來看,該公司財富管理收入68.44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79.39%,是營收主要貢獻者;其次,投資與交易收入13.04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15.13%。

2021年,方正證券代銷金融產品和投顧收入當期合計實現收入9.81億元,同比增長29.76%。方正證券投資顧問人數為2483人,排名行業第8,投顧業務累計簽約資產982億元,簽約客戶數72.9萬人。

另外,2021年是金融產品銷售大年,方正證券金融產品代銷增速上也跑贏同業。該公司去年公募產品銷售金額246.35億元,權益類私募產品銷售金額78.05億元,代銷金融產品收入4.78億元,同比增長48.79%,排名行業第14位。

據分析,布局全國的網點是方正證券稟賦之一。截至2021年年末,方正證券分支機構遍布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總數387家,位居行業第2。通過紮根本地並開展深入合作實現廣泛獲客,2021年方正證券新增客戶132萬戶,客戶總數超過1330萬。

在財富管理業務之外,方正證券旗下的兩個股權投資平台——私募股權基金方正和生以及另類投資子公司方正證券投資,展現出在利潤貢獻上提供長期支撐的潛質。2021年,方正和生與方正證券投資合計實現淨利潤3.19億元,同比增長133%。

據悉,方正和生長期專注於大健康、大科技等與國家戰略高度相關賽道,截至2021年末管理基金認繳規模138億元,同比增長22%,存續投出項目92個;方正證券投資專注於高端製造、新能源新材料領域,存續投資項目24個,投資金額10.93億元。

此外,期貨子公司方正中期期貨2021年實現淨利潤2.72億元,同比增長82%,淨資產收益率17.79%。

卸下歷史包袱,股票質押風險化解

股票質押業務近年來一直是困擾券商業績的潛在風險因素。

2017年至2021年間,方正證券累計計提信用類業務減值損失23.86億元,多數因股票質押業務而起,也一定程度侵蝕了利潤表現。

受宏觀形勢及市場波動影響,股票質押業務成為證券行業近幾年主要的風險點。方正證券副總裁尹磊介紹,該公司自2017年起,通過積極清收、減值計提等手段,積極化解股票質押業務風險。

年報信息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方正證券表內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淨值5.93億元,與2017年末的98.7億元相比壓降了94%。「歷時五年股票質押風險化解已圓滿收官。」方正證券執委會主任何亞剛表示。

尹磊表示,2014年原民族證券發生的20.5億資金挪用案件,經過這些年該公司的積極跟進處置,在2021年取得突破性進展,通過接收裕達國際貿易中心等資產作為抵償,基本完成資產清收,風險敞口僅餘0.58億。

近年券商積極融資、擴大資產負債表並提升財務槓桿倍數的舉措頻繁,方正證券因為外部因素負債融資受限,不得不「縮表」,財務槓桿倍數也持續下降。

隨着控股股東方正集團重整方案落地,融資渠道逐步恢復,方正證券2021年末資產總額增至1726億元,同比增長40%,創近年來新高;財務槓桿倍數2.9,資產負債表得到較大程度修復。

今年2月25日,方正證券發行31億元非公開公司債券獲上交所無異議函,可以預期的是,方正證券未來財務槓桿倍數提升後,兩融、交易等差異化優勢業務有了突破用資瓶頸的可能。

走過至暗時刻,靴子落地迎來新股東

在業績發布會上,何亞剛回憶了方正證券從一家區域性證券公司起步,通過內涵發展、外延擴張,成長為一家大型綜合類證券公司的歷程,「但途程並不平坦」。

何亞剛表示,方正證在2014年迎來「高光時刻」,淨資產排名行業第8,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排名行業第16、第14。「可以說,當時公司上下意氣風發,鬥志昂揚。不曾想,風雲突變,經營環境開始動盪,並持續了七年。」

2015年,方正證券股東紛爭爆發,由此引發該公司因涉嫌信披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同年,民族證券20.5億元資金被挪用事件,也被立案調查,導致方正證券後續兩年C類評級,網點新設也被暫停。

屋漏偏逢連夜雨,2018年,行業股票質押業務風險爆發,方正證券也未能倖免;2019年,方正證券控股股東出現債券違約;2020年2月19日,控股股東重整,金融機構全面暫停合作,方正證券融資全面受限。「可以說,這是公司的『至暗時刻』。」何亞剛感慨。

今年1月30日,銀保監會正式批覆同意平安人壽參與重整投資新方正集團,這對於方正證券而言,無疑迎來了「靴子落地」。

何亞剛表示,未來中國平安將間接控制方正證券。隨着重整進入實質執行階段,該公司展業限制解除,機構合作準入恢復;發債資格獲批,融資渠道打開;員工預期明確,人員流失狀況改善,隊伍士氣提振;品牌聲譽持續恢復。

業績會問答環節(節選)



3月31日,方正證券召開了該公司IPO之後、規模最大的投資者和媒體交流會,業績會主題為「新起點、新動能、新高度」。以下為問答節選部分:





問:新方正集團目前重整的進程是什麼樣?方正證券與平安證券同業競爭以及未來走向如何?

方正證券董事長施華:第一個問題,根據此前的公告,方正集團「1+4」主體重整整體推動順利,已進入實質運營階段。2022年1月30日,平安人壽收到銀保監會的批覆,同意平安人壽投資新方正集團。平安人壽的最終持股為66.5%。公司將根據重整的進展情況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第二個問題,方正證券和平安證券之間的關係外界非常關心。根據目前方正集團重整計劃安排,如完成交割,公司控股股東擬變更為新方正集團,目前正在辦理控股股東、實控人變更相關事宜,相關事項尚需監管審批,完成變更的時間尚不確定。

待新方正集團變更為公司控股股東後,中國平安將會間接控制方正證券。方正證券、平安證券等各方都將會嚴格依照金融監管部門的規定和指引,開展相關工作。

我們和投資人的方向是一致的,那就是做大做好方正證券、平安證券,從而更好的服務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我們相信將本着保障上市公司全體股東利益的原則,通過合法合規的方式,解決方正證券與平安證券的同業競爭問題。

不管在何種情況下,中國平安都會對方正證券在科技、管理、生態等方面對方正證券進行全面賦能,快速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公司上下都將立足於本職工作,做好公司經營,致力於為客戶、員工、股東、社會創造價值,積極保障並維護投資者等各方利益。後續,我們會根據相關進展及時披露。

問:去年方正證券研究所20餘人被行業挖走,當時成為行業熱點,從這個事件公司領導是否反思和總結,研究所發展思路會不是因此有調整?

方正證券副總裁尹磊:去年有一批分析師流失,這個事情確實是給公司帶來了一些反思。研究所到底該怎麼搞,我們一直在研究這個事情。

我們是這麼認為的,從現在整個市場發展需求看,研究所還是非常需要的。現在是一個大財富時代,大量財富都在向資本市場聚集。現在機構的資管規模也在迅速提升,整個機構對研究需求非常大,也給證券公司創造了很多收入,現在很多證券公司也在紛紛發力研究所,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經過一段時間研究,我們認為未來研究所要堅持如下幾點:

第一,發展方向還是要辦大型的賣方研究所,為市場提供研究服務,這是我們的定位。此前有人質疑方正研究所要從賣方變為對內服務的研究所,我們澄清一下:研究所未來大方向是爭取成為頭部的大型賣方研究所。

第二,堅持市場化的考核激勵機制,要做大型賣方研究所,必須吸收高水平的分析師和機構銷售加入團隊,必須要有一個市場化的激勵機制。

第三,要打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研究運營平台。通過打造一個能夠支持分析師和機構銷售做好工作的高效運行平台,留住大家,讓大家更好發揮能力。方正證券提出了將來要打造數字化的研究所,想通過金融科技的賦能來提升整個運營效率。

第四,研究所不光對外服務,內部需求也非常大,公司的投行、投資、財富管理都需要高水平的研究所賦能。研究所在內部協同合作上承擔了很重的一個任務。


方正證券研究所也在積極引進優秀的人才,前期很多優秀的分析師和機構的銷售人員加入到我們團隊,例如策略、宏觀、金融工程,以及食品飲料、通信、化工等行業內有影響力的分析師加入了我們的研究團隊,整體士氣非常高,接下來還會繼續擴充隊伍。

問:不少券商都已經開展基金投顧業務,方正證券進入如何,做了哪些準備?

方正證券副總裁姜志軍:方正證券已經做好了基金投顧資格申請的各項準備工作。

硬的條件已經具備,公司已經建立了相關管理制度和業務流程,已成立了公募基金投顧業務投資決策委員會,並且組建了專門專業的基金投顧管理團隊。同時,已經做好了未來擬推出產品策略的設計,並且已搭建了基金投顧平台。此外,已經初步搭建了公募投顧交易系統和多賬戶交易的管理系統。

具備了基金投顧業務發展的良好基礎,這是與其他公司區別的一個獨特的優勢。方正證券客戶基數較大,截至2021年底客戶基數1330萬戶,行業排名第8;投顧簽約客戶較多,已經達到72.9萬人,累計簽約資產982億元。

方正證券專業投顧數量多,取得投顧資格的人數有2483人,行業排名第八;基金銷售能力較強,2021年基金代銷規模近3000億,目前產品保有規模800多億,代銷金融產品收入行業排名第14。

因此,從公司層面上講,目前我們已經做好了公募基金投顧業務資格申請的各項準備工作,後續我們正在積極的推進該項業務的申請。

問:證券行業是一個周期性很強的行業,尤其是具體的經紀或者財富、投行、投資三大板塊。近幾年不少券商在營收構成正在趨於均衡,從方正證券披露的年報來看,這三個板塊構成有一些差距。請問證券公司比較合理的收入結構是怎樣的?如何在於規避掉行業周期,未來針對業務短板會如何補齊?

方正證券執委會主任何亞剛:整個公司財富管理業務收入結構是比較高的,這是我們的一大優勢,財富管理一直是我們的長板,我們要保持優勢業務的競爭力。

長板更長也不代表我們就不管短板。我們有一套獨特的模式,怎麼樣讓短板補長,一直在努力。方正的稟賦就是長板財富管理,屬於自己摸索出來,如果說怎麼樣讓長板帶短板,其實這個很好理解實踐,我們是依託自身稟賦模式的業務模式。

例如,利用財富管理帶動資產管,助力投資銀行促進投資交易,並且靠金融科技和研究去驅動財富管理,去驅動投資銀行,這樣達到各項業務均衡發展的目的。實際上短板補長的過程也是非常的曲折,但是效果是非常的好。

例如,2015年公司有五塊短板,但是現在看來五塊短板全部補齊了,都不短了,有3塊已經很長了,比如投資交易,股權投資、研究業務,通過它們的行業地位、收入貢獻、未來的發展潛力已經是長板了。

此外,方正的資管和投行兩塊業務的短板也補齊了,只是現在還不夠長。為什麼這些短板補長又沒有體現在業績里,主要是受到公司融資難、融資貴影響,現在這些問題已經解決了,但是業務投入和產出有滯後。

隨着方正證券經營環境逐漸向好,我們認為未來整個公司業務的均衡發展非常有信心。

方正證券副總裁崔肖:我補充一點。方正證券頭兩大收入來源,主要是財富管理業務和投資交易業務這塊。我們在2018年時,投資交易收入占公司比重29%,去年投資交易收入占公司比重是15%,這裡面有兩個原因:一是財富管理業務非常強;另一個更主要原因是投資交易業務前兩年因為公司各種原因,比如控股股東重整、融資成本,財務槓桿等,導致沒有足夠的彈藥發揮。

隨着重整接近尾聲,財務槓桿逐漸的恢復,方正證券的成本逐漸下降,今年產能起碼在投資交易產能我認為可以迅速釋放,在收入占比上看着更均衡化。

問:方正證券線下網點眾多,位列行業第二,但是在同業持續關閉線下網點大背景下是否有關停線下網點的計劃?

方正證券副總裁姜志軍:線下的網點多,覆蓋面廣,這正是方正證券獨特優勢之一。

截至2021年,公司有387家網點,營業部網點數量是排行業第二,分布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其次,針對大家關心的問題,是否還需要這麼多網點,如何管理?我通過方正證券特色的「四化」管理模式,對網點進行了比較有效的管理進行闡述。

第一、扁平化。組織架構的扁平化,總部直接管理到網點,考核數據精細到一線的網點和員工。方正證券五六千員工考核數據總部統一配送,極大的降低了管理和溝通的效率,降低了成本。

第二、標準化。方正證券的所有網點都是一套指標體系,強調對標、市場份額和增長。保證了管理語言的統一和業務語言模式可複製,好的模式可以進一步向其他網點推廣。

第三、精細化。以客戶分包,量化考核為基礎,對每個員工每項業務、每個活動量都進行量化的考核。我們自己的員工包括跟同行交流,方正證券的考核是精細化到了毛細血管,以數據來驅動管理。

第四,柔性化。方正證券根據網點的規模、地區的分類,不同的類別是不同的指標和權重。在保證核心指標一致的前提下,網點可以根據自身的稟賦來調整指標的權重。網點可以根據自身網點權重選擇適合做的業務,在公司大的背景下做一些優化,鼓勵網點差異化發展。


精細化保證了扁平化執行效果,柔性化保證了標準化合理彈性,「四化」是相互補充,互為支撐的,基於「四化」管理,2021年有一個統計:開業滿3年的網點數98%都是盈利的。

再次,網點是不是如外界所說就是炒股票的?不是的,方正證券鼓勵網點綜合化經營,讓網點的收入更加結構多元化,將網點的定位為公司各項業務在一線的觸角,着力推行網點綜合化經營。

數據顯示,2021年方正證券網點綜合化經營收入貢獻大概在2021年占比達到24%,非傭、非息費的收入占收入24%。網點的綜合化經營也有效的支撐了公司財富管理帶動資產管理,助力投資銀行,促進投資交易業務發展模式。

此外,我認為網點還有一個價值——提升了客戶的信賴度,就近提供更有溫度的服務,有非常重要的一個支撐作用,為公司財富管理轉型順利推進,奠定了紮實基礎。

關於大家提到網點未來是不是有關停的計劃,我們也注意到有一部分,確實有一些低效網點,或者在區域、市場增長,經濟增長或者結合人口等因素,我們對這些網點會持續的優化。但是我們對於網點的定位,對於網點的管理模式是保持不變的,也會採取更多的一些管理工具,包括科技賦能這些手段進一步提升管理的產能。

責編:桂衍民

百萬用戶都在看
周末影響一周市場的10大消息(新股+點評)
最新!離滬須持"雙陰證明",上海防控新方案出爐!男子初篩陽性仍返鄉,致超200人密接!奧密克戎又有新毒株
突發!證監會罕見盤前發聲,又有五家公司列入"預摘牌名單"?證監會:正常程序!公司緊急回應
加倉茅台!"中國巴菲特"再出手,嗅到了什麼?更有43萬人"瘋搶",外資卻拋售超100億,岔路口怎麼選?
華為刷屏!2021年淨利潤1137億,同比大增75.9%!首席財務官: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獲取能力在增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