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 者丨季媛媛

編 輯丨徐旭

圖 源丨圖蟲

近期國內新冠感染者持續增加,此輪疫情波及29個省份,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作為最有效的預防手段,新冠疫苗的接種仍然備受關注。特別是面對不斷變異的新冠病毒,市場對高保護效力的新冠疫苗寄予厚望。近日,又有兩款國產新冠mRNA疫苗接連獲批臨床試驗。

4月4日,康希諾生物(6185.HK)港股公告稱,其開發的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臨床試驗批件。3日,石藥集團(01093.HK)也發布公告稱,其開發的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SYS6006已獲國家藥監局批准開展臨床研究。

此前,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還有沃森生物/艾博生物、斯微生物、艾美疫苗等企業研發的新冠mRNA疫苗。

據斯微生物董事長李航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其自主研發的新冠mRNA迭代疫苗正在老撾開展2期臨床試驗;在巴西,斯微生物已經獲得臨床I、II期、III期的批件。目前斯微生物在國內也正努力推進相關工作。

目前國產新冠mRNA疫苗研發多點開花,能否突破壁壘迎頭趕上,加速獲批上市進入臨床應用?



國內藥企加速mRNA市場布局

目前,國內還沒有新冠mRNA疫苗獲批上市。

其中,進展最快的是復星醫藥引入的BioNTech新冠mRNA疫苗。在前不久舉行的復星醫藥2021年業績溝通會上,復星醫藥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吳以芳對21世紀經濟報道等表示,mRNA市場應用前景廣闊,有望成為下一階段出成果最多的領域之一,中國藥企在此當中,布局也較為快速。目前,復星醫藥的復必泰還在國家審評審批過程中,我們相應的準備工作也在進行中,如有進一步的進展會及時和大家同步。

此外,國產進展最快的新冠mRNA疫苗,是由艾博生物與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沃森生物共同研製的ARCoVaX(ARCoV)。今年初發布了I期臨床數據。

目前,國內眾多企業正在加速布局mRNA疫苗研發。

此前已有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獲批的康希諾生物也入局研發新冠mRNA疫苗,在4月4日的公告中,康希諾生物稱,相較於傳統疫苗技術平台,mRNA技術產業化平台在研發工藝和生產周期等方面都有顯著優勢,對標該領域位居前沿的國際生物醫藥企業,建成後預期將具有重要的國產化替代價值。

臨床前研究結果顯示,該款疫苗可以誘導出針對多種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重要變異株(包括當前流行株)的高滴度的中和抗體,與以原型株為基礎開發的現有新冠疫苗相比廣譜性更強,可以更有效地保護機體免受現有變異株的感染。

而根據石藥集團發布公告,其開發的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SYS6006」已獲中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可開展於中國的臨床研究。根據公告信息,SYS6006為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毒株自主研發的mRNA疫苗。該疫苗可在攝氏2至8度長期儲藏,對Omicron、Delta在內的當前主要突變株都具有良好的保護效力。

在產能方面,石藥集團表示,對mRNA技術的關鍵生產原料和輔料實現了內化生產和國產化替代,可滿足大規模產能供應需求。而根據石藥集團2021年底的公告,mRNA疫苗產業化項目總投資10億元,其中新冠mRNA疫苗的年產能為10億支。此外,在3月23日的石藥集團業績電話會,SYS6006已經進行了IIT研究,規模為70人。初步數據來看,兩針滅活疫苗加一針石藥mRNA疫苗,其總抗體水平優於三針滅活10倍以上,與國外三針mRNA的總抗體水平相當甚至更好。

此外,據斯微生物董事長李航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其自主研發的新冠mRNA迭代疫苗正在老撾開展2期臨床試驗;在巴西,斯微生物已經獲得臨床I、II期、III期的批件。目前斯微生物在國內也正努力推進相關工作。據透露,斯微生物已完成了4億劑產能的建設。



國內藥企能否突破壁壘迎頭趕上?

西南證券醫藥分析指出,mRNA技術是指導人體合成生命活動所必需蛋白質的指揮官,其主要的應用領域包括預防性疫苗、腫瘤免疫治療、蛋白質替代療法以及再生治療等。對比傳統技術,mRNA在上述領域的共性優勢包括三方面:


一是,在不同領域的適應症都較為廣泛,由於人體不同疾病機制所涉及的作用蛋白質不同,mRNA技術可以實現對症下藥,讓人體成為自身「藥房」;

二是,研發、生產周期短,費用少。根據Kis等人的研究,以mRNA疫苗為例,其平均研發周期為0.8-1.5年,工藝生產建造周期為2-4年,整體的商業化進程較傳統路徑快10倍。整體費用是傳統路徑的1/18;

三是mRNA技術的治療效果更好。新冠疫苗保護率最高,腫瘤免疫激發B、T細胞強烈免疫。

基於此,mRNA技術未來市場規模巨大。

不過,mRNA領域存在三大技術壁壘,國外企業龍頭已成,這對後入局者多少會有些影響。西南證券分析認為,在痛點方面,mRNA技術需解決的痛點在於降低其本身的免疫原性、體內表達蛋白質的效率以及最終的規模化生產,由此產生的壁壘為:一方面,序列設計上,掌握平台化的計算能力是核心競爭力,同時5』端加帽以及UTR區域核苷酸的修飾是關鍵。另一方面,LNP遞送系統合成設計上,mRNA-LNP的合成技術是mRNA領域研發的最難之處,是國內企業最需要掌握的核心專利環節。此外,在放大生產上,原材料中Clean Cap AG(Cap1)、修飾核苷酸以及可電離脂質量產難度大,生產設備中用於mRNA-LNP合成的微流體設備壁壘最高。

李航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遞送技術是mRNA行業的核心壁壘,如何精確地將體外轉錄mRNA輸送到特定類型的細胞處,即靶向給藥、吸入給藥等,仍需進行持續不斷的努力。」據了解,目前已經上市和正在研發的新冠mRNA疫苗基本都以生物醫藥企業Arbutus研發的LNP遞送系統為基礎。

對此,斯微生物的解決方案是利用LPP遞送系統,並獲得多國專利。斯微生物首席科學家沈海法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這是一種類似病毒樣的遞送平台 ,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可以實現精準送藥,幫助激發肌體免疫細胞活力,進而清除體內病毒。「LNP遞送系統就好像『肥皂泡』,進入人體會『飄』,從而影響精準遞送,並在穩定性等方面仍需要進一步改進。」沈海法說。

吳以芳也認為,全球新冠疫情暴發至今,中國企業顯示出了自身優勢,比如,滅活疫苗快速研發上市,但是在一些尖端技術研發上仍有差距。比如mRNA疫苗領域以及治療藥物上面,跨國公司很早就有布局儲備。他認為,中國藥企處於趕的過程當中。「mRNA技術未來的應用前景是非常廣泛的,mRNA或是下一階段出成果最多的技術領域之一,甚至可能就是最核心的熱點。」吳以芳說。



新一輪疫情推動疫苗加速進入市場

實際上,為助力抗疫,在最新發布的《上海市全力抗疫情助企業促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中,上海將舉措支持新冠病毒防控創新產品研發及產業化備受關注。根據《措施》,上海將推動新冠病毒疫苗、快速檢測試劑、特效藥物等疫情防控創新產品快速形成有效產能、註冊上市和投入應用。

《措施》明確,上海將通過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資金、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等,對新冠病毒疫苗、藥物、診斷產品的研發及產業化給予支持,通過科技創新計劃專項資金對相關產品按照不同臨床試驗階段給予後補助支持,幫助相關企業加快產品審批進度,推動疫情防控創新產品快速形成有效產能、註冊上市和投入應用。

對上海支持新冠防控創新產品研發及產業化,李航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斯微生物已經在上海周浦和奉賢建成了現代化生產工廠,可實現大規模量化生產。斯微生物已成功搭建了應急mRNA疫苗技術平台體系,致力實現「一個產品」高效中和「多種變異株」的能力,為國家緊急應對各種新冠變異株提供強大疫苗應急保障。

此外,當下中國正倡導民眾接種新冠疫苗加強針,而序貫接種優勢已為學界所認識。序貫接種強調的間隔接種不同技術路線的疫苗。此前,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介紹說,美洲、歐洲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已開始實施序貫加強免疫接種。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專家組成員邵一鳴亦曾表示,對於變異性強又很難對付的病毒,經常採用序貫免疫的方式接種。

對於mRNA是否可以參與序貫接種?會有怎樣的效果?李航文表示,多項研究表明,滅活疫苗+新冠mRNA疫苗的序貫會顯著提升人體中和抗體水平,進而提高疫苗保護效率。作為學者,李航文介紹,序貫接種既可實現不同疫苗間的優勢互補, 又可儘可能規避副作用。個人體質不同,可能對某一類疫苗產生的副作用多一些。在他看來,在中國絕大多數民眾已接種了兩針滅活疫苗的當下,mRNA疫苗或是序貫接種的重要選擇之一。

如今,mRNA成為生物醫藥領域關注焦點,學者們將mRNA與疫苗技術、納米遞送、免疫治療以及基因治療等密切結合,為人類解決傳染病、癌症以及遺傳性疾病等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在修飾核苷減少副作用方面,中國企業總體仍然處於跟蹤國際的水平,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核苷修飾方法及專利保護。同時,mRNA療法的臨床效果、副作用以及預後反應的關係尚缺乏大規模系統全面的比較研究。不過,這些也將成為中國生物醫藥企業努力和研發的新方向。」李航文十分看好mRNA技術的應用前景。在他看來,未來可以運用mRNA技術開展全部藥物治療。


本期編輯 馮展鵬 實習生 詹惠楠


百萬讀者都在看


萬名醫護星夜馳援,共同守「滬」!

美國這些人發了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