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
市政府常務會議原則通過
《廣州市合作共建新型研發機構經費使用
「負面清單」》
(以下稱「負面清單」)
賦予合作共建新型研發機構
經費使用更大自主權
為合作共建新型研發機構發展
進一步鬆綁
2019年,我市在全國率先推出合作共建新型研發機構經費使用「負面清單」這一先進性改革舉措。相對於以往的經費「正面」管理,「負面清單」只要「無禁止即可行」,通過劃定經費使用「底線」,研發機構只要不違反禁止條件,可依實際情況使用財政資金,充分滿足新型研發機構經費使用「靈活性」的訴求。此舉解決了科研經費「不好花、不敢花」的困局,推動我市新型研發機構加速完善涵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中試生產—企業孵化」的科技創新鏈條,為集聚創新資源、加速成果轉化、支撐轉型升級注入新的動能。
破除機制「藩籬」,創新活力顯現
目前,我市引進中國科學院系統、復旦大學等國家級大院大所和頂尖高校,合作共建廣東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納米科技創新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精準醫學研究院(廣州)等14家省級高水平創新研究院,數量占全省70%,累計獲得省級財政經費立項支持4.33億元,取得多項「硬核」科技成果:水下機器人亮相北京冬奧會火炬接力,「活細胞超靈敏超分辨顯微鏡」等多項成果在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隆重展出。78家機構獲廣東省新型研發機構認定,連續6年居全省第一,累計孵化、創辦企業超千家,近三年已累計獲得成果轉化與技術服務收入近300億元。
粵港澳大灣區黃埔材料研究院(下稱黃埔材料院)相關負責人指出,「負面清單」有效解決了財政資金不能對外投資的限制,為其對外投資和開展成果轉化打通了政策路徑。黃埔材料院聘請了有豐富投融資經驗的專業人士擔任財務總監,組建了投資團隊,在尋找外部項目的同時,積極協助內部項目團隊開展金融對接,推動科技加金融模式的發展。
「負面清單」發布後,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根據清單作出規定,科研物資和服務採購預算在人民幣5萬元以下的由項目負責人審批,30萬元及以上的由分管院領導審批,放寬了科技經費使用門檻,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自主權,提高了經費使用效率。
新形勢,新問題,改革創新再出發
為鞏固改革成效,順應新型研發機構發展需求,根據新情況新問題對「負面清單」進行了修訂。修改完善後的「負面清單」以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為導向,以「法無禁止即可為」的大尺度改革魄力,賦予合作共建新型研發機構經費使用更大自主權:
一是明確總體原則,賦予更大自主權。以條文形式明確清單「總體原則」是「無禁止即可為」,免除原「負面清單」使用過程中機構和相關負責人員的後顧之憂,促進政策有效落地。
二是放管結合,引導機構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負面清單」強化內部監督管理原則,引導各機構建立一整套與清單相匹配的內部制度,確保清單使用落實到位,保障下放的管理權限接得住、管得好。
三是擴大適用範圍,推廣「負面清單」成果。在「適用範圍」上提出區財政扶持資金和其他創新平台可參照使用,並刪去了「市級以上新型研發機構」的表述,不僅囊括了所有合作共建新型研發機構,並且引導鼓勵擴大「負面清單」使用範圍。
四是順應發展規律,優化完善清單具體內容。按照新型研發機構發展過程將經費使用內容,分為場地建設、研發環境、人力資源、發展運營、研發項目、成果轉化與對外投資六大部分,並概括解釋各類內容,刪除「主要用途」一欄,避免「負面清單」誤解為「正面清單」。同時將原20條「禁止使用事項」減少為18條,明確各項支出規定和標準,新增「必要生活配套」的內容,使清單貼合機構發展的需求,推動有效落實。
重點已劃好!
一圖讀懂「負面清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