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告訴讀者一個好消息,我的公眾號訂閱總人數已經連續8天負增長,特別是發布 「高考志願,誰的志願」,取關人數再創新高。
我發現清粉是個容易上癮的事情,為了繼續保持負增長的連續記錄,我準備加大藥量,多給點刺激,所以今天準備談點更容易激怒某些人的文章,看看能不能再破個取關記錄。
教育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恢復高考,中國現代化事業得以高速發展,那麼這是國家的幸事。中國高校的國際排名越來越高,中國高學歷人才的人口比例越來越高,這也是確確實實的成績。此外,海歸留學生在國內人力市場的競爭力也在與日下降,國內教育體系的自信也在不斷增強,這也是我們能明確感受到的變化。
那麼,我們說,中國的教育是不是已經非常優秀了,已經非常有競爭力了呢。
其實最近幾年,海外也有不少朋友,選擇帶孩子回國,希望孩子在國內接受更高質量的基礎教育,這也是身邊有很多案例的事實。
但最近幾年發生的很多事情,讓我越來越覺得,也許,我們的教育,並沒有數據上看到的那麼美好。
教育到底指什麼?
是指做題能力麼?當然,我們中學生的做題能力,計算力,特定問題的解題能力,可以說,在全球範圍,也是最頂尖的。所以谷愛凌也會選擇回國參與輔導班,也是很多人津津樂道的事情。
做題能力的確是教育的重要部分,但教育當然不能只包括做題能力。
教育還應該包括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以及人格,自我意識,自我規劃能力的培養。
知道問題在哪裡了麼?
最近張學友一句「香港加油」就被上綱上線了,倪匡先生也被各種污名化。胡主編開始用「理中客」的角度呼籲大家學會包容,學會諒解。
是誰這麼多年沒有敵人,就製造敵人;沒有仇恨,就創造仇恨呢?
是誰這麼多年用各種上綱上線的思維和偏見去講述世界,不斷的造糞養粉蛆,現在發現蒼蠅多了,覺得不對了,這些蒼蠅怎麼來的,自己心裡沒點b數麼。
《1984》是本神書,什麼國家會把仇恨教育當作年輕人創建世界觀的基礎?當然,西方也有西方的問題,大愛無疆搞得有點走火入魔,所以白左才會成為一個不那麼褒義的稱謂,但是,我們真的全都忘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崛起和騰飛,是從和世界和解開始的麼?
這是其一,扭曲和狹隘的世界觀。
再者,正如前一篇文章所言,當我提到讓年輕人更早的學會做出人生規劃的時候,炸出來無數反對者。嗯,對,我站着說話不腰疼,他們各有各的理由。但其實這裡很重要的一點,是的,他們沒說,我也沒說。
我們什麼時候,試圖教育過年輕人的自主,自立,自強呢?
復旦大學的校訓怎麼改的,這事過去沒多久吧。
2019年,疫情還沒開始的時候,清華大學校慶,怎麼王國維先生紀念碑就被封起來了呢?這個紀念碑上寫了什麼?不敢說,寫出來就發不出去了。
為什麼這些詞都不能講了呢?培養年輕人自主,自立,獨立思考,不應該是教育的重要工作麼?
結果呢,我們又回到了「又紅又專」的年代,你只要紅,只要專就行,其他的,乖,聽話。
這是其二,我們的教育從來沒有試圖讓年輕人形成自己的獨立人格,沒有試圖幫助年輕人做成長規劃,總是在培養聽話,順從,以及做題,做題,繼續做題。最後就是藉口,他們還小,他們不懂事。
巨嬰遍地,振振有詞。
為什麼前段時間我會吐槽我們的高考作文題,題目一出來,其實標準答案就已經呼之欲出了,每道題都有標準答案,都必須正能量滿滿,你只要去體會,去理解,按照標準答案的方向去闡述就行了。憑什麼標準答案必須是這樣?我質疑一下,很多人就渾身不舒服,一定要跳出來說,你看,你連標準答案都不知道。
我之前直播說過,我看我女兒的一些作業,這邊課程,很多寫作課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考核的是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基本邏輯。
現實是什麼,成年人在社會中,在職場中,很多題都是沒標準答案的。
為什麼很多年輕人茫然,從來不知道怎麼自己做決定,從來不知道怎麼自己做判斷。從來不知道怎麼自己規劃人生。他們懵懵懂懂,從來只被灌輸一種語境。「一切都是為了你好,乖,聽話。"
我們培養了這麼多工程師,這麼多解題狂魔,工具人天賦加滿,但能領軍的,真的是鳳毛麟角,就這樣,現在大半還都戰戰兢兢,話不敢出。至於諾獎,菲爾茲獎,圖靈獎,慚愧,光靠聽話解題,顯然是不夠的。
什麼是好的教育,我的理解是,讓年輕人更好的認知世界,更好的認知自己,更好的在世界裡找到自己的位置,體現自己的價值,實現自己的成長。
好了,我說完了,現在你可以取關我了。
隨便取關,沒關係,大家各自相安,誰也不欠誰,但如果你連取關都非要留言說一下,那對不住,我是真覺得你就是犯賤。
說個八卦,最近梁斌博士發了一篇非常正能量的文章,然後炸了,請注意,正能量三個字我沒加引號,是真的正能量,我特麼的笑死了。你說他們怕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