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 引入無機材料碘化鎳作為鈍化層鈍化無機鈣鈦礦,基於1.80 eV帶隙的無機鈣鈦礦獲得了19.53%的冠軍效率,器件開路電壓高達1.36 V,為在該帶隙的最高效率。
2. 將無機鈣鈦礦進一步與晶硅電池結合,在國際上首次製備出兩端無機鈣鈦礦/晶硅疊層太陽電池,並獲得22.95%的效率,其中開路電壓達2.04 V。


無機鈣鈦礦(IPSC)由於其優良的光熱穩定性,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然而,無機鈣鈦礦太陽電池由於開路電壓損失大,其能量轉換效率(PCE)遠低於相同帶隙的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太陽電池。抑制非輻射複合損失是提高其效率的有效途徑。此外,無機鈣鈦礦具有較寬的帶隙,是可與晶硅共同構築疊層太陽能電池所需的理想頂電池材料,進而有望突破單結太陽電池極限效率限制。鑑於此,南開大學張曉丹與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Michael Grätzel合作,通過在無機鈣鈦礦材料表面引入無機材料碘化鎳(NiI2)鈍化層,有效抑制了載流子在無機鈣鈦礦表/界面處的非輻射複合行為,有效提升了單結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隨後,基於該技術,作者團隊製備出了世界上第一塊無機鈣鈦礦/硅兩端疊層太陽電池,電池由帶隙為1.8 eV的無機鈣鈦礦CsPbIxBr3-x的頂電池及硅異質結底電池組成。
該成果以「Suppressed recombination for monolithic inorganic perovskite/silicon tandem solar cells with an approximate efficiency of 23%」為題發表於eScience 2022年第三期,並被選為eScience封底文章。


封底故事:圖中以無機鈣鈦礦/晶硅疊層太陽電池為主體,着重突出了碘化鎳層的鈍化作用。碘化鎳層像一個防護罩,阻擋水分的浸入,提高電池的穩定性。左上角的光束代表太陽光,照射到電池表面,產生大量的電流,代表超高的光電轉化效率,表現出電池的高性能。封面右下角的金牌象徵着冠軍,代表該電池是世界上第一塊無機鈣鈦礦/晶硅疊層電池,具有原創性和新穎性。


該研究通過引入超低濃度無機材料碘化鎳(NiI2)鈍化無機鈣鈦礦薄膜以減少鈣鈦礦表面碘空位的形成,如圖1a所示;此外,由於Ni的離子半徑小於Pb,Ni與I之間的電負性較大,意味着Ni-I的鍵能強於Pb-I的鍵能,Ni進入晶格後有助於抑制碘空位的形成;從圖1b、c可以看出NiI2處理前後的鈣鈦礦薄膜均勻緻密;並且相應的帶隙並未發生變化(圖1d);並且對照組和NiI2處理前後的CsPbIxBr3-x鈣鈦礦薄膜具有相當的結晶度(圖1e),在經過NiI2處理的CsPbIxBr3-x鈣鈦礦膜中,可觀察到明顯的Ni 2p峰(圖1f),證實了NiI2在鈣鈦礦膜表面的存在;值得注意的是,通過圖1g和1h的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結果,可以清晰地觀測到經過NiI2處理後,位於288.5 eV處的C=O峰消失,表明此時水氧的「進攻」通道被有效減少,有益於穩定性的提升。


Fig. 1. NiI2處理前後的光學和結構特性。(a) 經過NiI2處理的CsPbIxBr3-x鈣鈦礦薄膜示意圖;(b) 未處理和(c) NiI2處理後CsPbIxBr3-x鈣鈦礦薄膜的SEM俯視圖;(d) NiI2處理前後CsPbIxBr3-x鈣鈦礦薄膜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e) NiI2處理前後CsPbIxBr3-x鈣鈦礦薄膜的XRD譜圖;(f) NiI2處理的CsPbIxBr3-x鈣鈦礦薄膜的高分辨率Ni 2p光譜;(g) 未處理和(h) NiI2處理的CsPbIxBr3-x鈣鈦礦薄膜的高分辨率C 1s光譜

為了探索 NiI2 處理對器件性能的影響,作者團隊基於Glass/ITO/SnO2/CsPbIxBr3-x/NiI2/Spiro-OMeTAD/Au結構構築了相應太陽能電池器件(圖2a)。整個器件的橫截面SEM圖像顯示CsPbIxBr3-x鈣鈦礦吸收層的厚度約為360 nm(圖2b)。反向掃描測量的電池的J-V曲線如圖2c所示。參考器件的PCE為17.49%,短路電流密度(JSC)為17.70 mA/cm2,開路電壓(VOC)為1.27 V,填充因子(FF)為77.95%。相比之下,經過NiI2處理的器件PCE提高到了19.53%,JSC為17.88 mA/cm2,VOC為1.36 V,FF為80.54%。NiI2處理的器件性能提高主要是由於VOC從1.27 V增加到1.36 V,對應的電壓損失(Vloss)降低至0.44 eV,這是IPSC中最小的電壓損失之一。圖2d顯示了由外部量子效率(EQE)得出的17.50 mA/cm2(NiI2處理)和17.37 mA/cm2(對照)的積分電流密度,與J-V曲線匹配良好;作者團隊還測試了處理前後器件1000 s內的穩態功率輸出(圖2e)。NiI2處理器件和對照組的初始PCE分別為19.36%和17.72%。1000 s後,NiI2處理器件的PCE為18.95%,而對照器件的PCE為15.26%;未經和經NiI2處理的CsPbIxBr3-x PSC器件性能分布的直方圖如圖2f所示;通過對比經NiI2處理的新鮮(圖2g)和老化(圖2h)CsPbIxBr3-x鈣鈦礦薄膜的X射線衍射(XRD)圖譜,發現在環境空氣中暴露30天後,NiI2 處理後的鈣鈦礦薄膜在10.1°的位置處出現相較於參考組更弱的衍射峰(代表非鈣鈦礦δ相),也印證了穩定性的提升。在最大功率點(MPP)連續跟蹤300小時後,經NiI2處理的PSC保持其初始效率的95.7%。相比之下,控制PSC僅提供其初始效率的84.2%(圖2i)。


Fig. 2. 器件性能和穩定性。(a) CsPbIxBr3-xPSCs 的結構示意圖;(b) CsPbIxBr3-x PSCs 的橫截面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圖像;(c) 未經和經 NiI2處理的冠軍PSC的J-V曲線;(d) 未經和經NiI2處理的冠軍PSC的外量子效率曲線(EQE);(e)未經和經NiI2處理的CsPbIxBr3-xPSCs的MPP跟蹤時的穩定功率輸出;(f) 經和經NiI2處理的CsPbIxBr3-xPSCs的器件性能分布的直方圖;(g) 經和(h)經NiI2處理的新鮮和老化CsPbIxBr3-x鈣鈦礦薄膜的 X 射線衍射圖;(i) 在沒有封裝的情況下,氮氣氛圍中一個太陽光(100 mW/cm2)下的最大功率點跟蹤測量的運行穩定性。


實際上,增強的VOC可歸因於有利的能帶結構。作者團隊進行了紫外光電子能譜(UPS)測量,以研究NiI2處理前後CsPbIxBr3-x鈣鈦礦薄膜的能級變化。根據圖3a所示的UPS結果,計算了NiI2處理前後鈣鈦礦薄膜的導帶分別為-5.97 eV和-5.89 eV;兩種鈣鈦礦薄膜的能帶結構圖,如圖3b所示,結果表明與Spiro-OMeTAD的價帶更好的能級對準,這有利於空穴收集並降低電壓損失;同時開爾文探針力顯微鏡(KPFM)結果也表明,NiI2處理後的表面平均點位(1195 mV)高於對照膜(631 mV)(圖3c);並且通過光致發光(PL)和時間分辨光致發光(TRPL)研究了NiI2的表面鈍化效應。在經過NiI2處理後,CsPbIxBr3-x鈣鈦礦薄膜PL強度顯著增加(圖3d);並且載流子壽命更長(圖3e),表面NiI2的後處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非輻射複合;此外,經過NiI2處理後,可有效降低無機鈣鈦礦薄膜的缺陷態密度(圖3f, g)。為了進一步了解NiI2對鈣鈦礦電荷轉移特性的影響,作者團隊進行了電容電壓(CV)測量以研究兩種器件中的內建電場(Vbi)變化(圖3h)。NiI2處理的器件的Vbi從1.20 V增加到1.27 V。器件中的內建電場更強,有利於增強空穴提取,抑制電荷積累和增強VOC。如圖3i所示,進行電化學阻抗譜(EIS)測量以研究載流子動力學。結果表明NiI2處理的器件比參考器件具有更小的傳輸電阻和更大的複合電阻,複合過程受到抑制,這與PL、TRPL和SCLC測量結果一致。


Fig. 3.NiI2處理對鈣鈦礦電學性能的影響。(a)紫外光電子能譜 (UPS);(b)未經和經NiI2處理的鈣鈦礦的能級圖;(c) KPFM 的對照和NiI2處理的鈣鈦礦薄膜的表面電位,平均表面電位為631 mV和1195 mV;(d) 較未經和經NiI2處理的CsPbIxBr3-x鈣鈦礦薄膜的PL和(e) TRPL光譜;(f) 對照組和(g) NiI2處理後,具有ITO/SnO2/CsPbIxBr3-x/PCBM/BCP/Au器件結構的空間電荷限制電流(SCLC)測試結果;(h) 未經和經NiI2處理的器件的Mott-Schottky測試結果;(i) 未經和經NiI2處理的PSC的電化學阻抗譜(EIS)。
作者團隊將該無機鈣鈦礦與晶硅(Silicon)組合,首次實現了無機鈣鈦礦/晶硅兩端疊層太陽電池的製備,疊層電池結構如圖4a中所示;圖4b為該疊層電池的截面SEM圖像,可以看出無機鈣鈦礦在硅底電池/ITO/SnO2襯底上結晶度良好,並且各個接觸層之間連接緻密;基於此無機鈣鈦礦的半透明電池開壓達1.30 V,CsPbIxBr3-x/硅兩端疊層太陽電池實現了22.95%的效率,VOC高達2.04 V(圖4c);在最大功率點持續追蹤1500 s期間,穩態輸出效率為21.95%,如圖4d所示。從EQE(圖4e)看出鈣鈦礦頂電池的積分電流為14.02 mA/cm2,相比於無機鈣鈦礦單結電池的電流有較大的損失,主要是由於其採用的是N-I-P結構,Spiro的使用存在較大的寄生吸收。

Fig. 4. CsPbIxBr3-x/Silicon疊層太陽電池的性能。(a) CsPbIxBr3-x/Silicon疊層太陽電池的結構示意圖;(b) CsPbIxBr3-x/Silicon疊層太陽電池的橫截面SEM圖像;(c) 鈣鈦礦頂電池、半透明電池和兩端疊層太陽電池的J-V特性;(d) NiI2處理的CsPbIxBr3-x/Silicon疊層太陽電池的MPP;(e) NiI2處理的CsPbIxBr3-x/Silicon疊層太陽電池的EQE,頂部電池的積分電流為14.02 mA/cm2,底部電池的積分電流為17.75 mA/cm2。

本論文通過在無機鈣鈦礦表面引入無機鈍化材料碘化鎳,有效填補了表面的碘空位;此外,由於Ni的離子半徑小於Pb,Ni-I鍵能大於Pb-I鍵,Ni進入晶格後有效抑制了碘空位的形成,進而降低了載流子的非輻射複合過程;優化的能級結構,也有利於降低開壓損失,最終將1.80 eV的無機鈣鈦礦電池效率從17.49%提高到19.53%。作者團隊也首次將無機鈣鈦礦引入晶硅疊層電池中,成功製備出第一個無機鈣鈦礦/晶硅兩端疊層太陽電池,獲得了22.95%的效率。




Suppressed recombination for monolithic inorganic perovskite/silicon tandem solar cells with an approximate efficiency of 23%
S.L. Wang, P.Y. Wang, B.B. Chen, R.J. Li, N.Y. Ren, Y.C. Li, B. Shi, Q. Huang, Y. Zhao, M.Grätzel, X.D.Zhang*
eScience 2 (2022)339-346
DOI: 10.1016/j.esci.2022.04.001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7141722000404
(複製鏈接至瀏覽器即可下載,或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


通訊作者 張曉丹
南開大學光電子薄膜器件與技術研究所研究員
南開大學光電子薄膜器件與技術研究所所長
博士生導師
致力於光電材料與器件的研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鈣鈦礦及鈣鈦礦/晶硅疊層太陽電池、晶硅太陽電池、太陽能光解水等。以通訊作者身份在Energy Environmental 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和ACS Energy Letters等國際著名期刊發表多篇代表性論文。

eScience往期太陽能電池方向論文推薦

★Smelting recrystallization of CsPbBrI2perovskites for indoor and outdoor photovoltaics
K.L. Wang, Y.G. Yang, Y.H. Lou, M. Li, F. Igbari, J.J. Cao, J. Chen, W.F. Yang, C. Dong, L. Li, R.Z. Tai, Z.K. Wang*
eScience1 (2021) 53-59
DOI:10.1016/j.esci.2021.09.001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7141721000033

中文導讀(點擊進入閱讀):
蘇州大學王照奎團隊研究論文:「熔煉」重結晶製備高性能全無機室內/室外光伏器件

★In situ growth of ultra-thin perovskitoid layer to stabilize and passivateMAPbI3for efficient and stable photovoltaics
Y.F. Miao,X.T. Wang, H.J.Zhang,T.Y. Zhang,N. Wei,X.M. Liu, Y.T. Chen, J. Chen,Y.X. Zhao*
eScience 1 (2021) 91-97
DOI:10.1016/j.esci.2021.09.005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7141721000033

中文導讀(點擊進入閱讀):
上海交通大學趙一新團隊研究論文:MAPbI₃鈣鈦礦上原位生長構築超薄1D/3D構型以實現高效穩定太陽能電池


eScience致力於發表能源、電化學、電子學和環境相關領域及其交叉學科具有原創性、重要性和普適性的最新研究成果。eScience初創就集國際刊號、國內刊號、商標權於一身,併入選2020年度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高起點新刊項目。2022年初被DOAJ數據庫收錄。目前,eScience已有五期論文上線,受到海內外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未來,將繼續提升國際學術影響力,服務科技強國建設,助力「碳達峰」和「碳中和」國家重大戰略目標。

詳情請見期刊官方介紹← 點擊藍字可閱讀

主頁鏈接:
http://www.esciencemag.com
歡迎大家關注與投稿!
期刊將執行快速、公正、嚴格、規範的稿件評審制度。

▼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期刊全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