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開門「黑」,下周會有反彈?
7月的第一個交易日,滬深兩市小幅高開,開盤後震盪走低,但隨後止跌回升一度翻紅。不過,此後指數再次回撤反覆,午後小幅跳水,而尾盤再次拉升,全天高開小幅震盪表現。截至收盤,滬指跌0.32%,報3387.64點;深成指跌0.28%,報12860.36點;創指跌1.02%,報2781.94點。整體上看板塊呈現漲少跌多的格局。
從盤面看,全天儘管縮量,但兩市成交還是突破了萬億水平,繼續保持相對的強勢。不過,少了北向資金的支持,今日大藍籌的表現似乎局限性就小了很多。市場分化還是比較明顯,此前爆炒的品種紛紛回落,尤其是最近兩日大漲的旅遊等消費類品種,不過這並不能說旅遊等行情是一日游。
畢竟在昨日大漲之前,板塊其實已經漲了好幾天,資金短期藉助於利好的拉升出局或者調倉換股而已。今日市場表現比較好的品種,其中不乏中報預期向好的,這或許也說明,經歷了估值的修復之後,市場將進入真正的業績推動時期,而中報或許就是比較好的試金石。
蘿蔔君認為,自上周二(6月28日)以來,指數連續上行並站上3400點之後,距離年線位置僅差一步之遙,而後續幾日一直在年線下方整理,足見當前年線附近還是有一定的壓力。但是也應該看到,指數調整的力度很小,甚至此前的跳空缺口都沒有回補,這也充分說明當前市場整體處於相對強勢的範疇。
從昨日公布的經濟數據也能看出,經濟在逐步回升,經濟逐步復甦,企業盈利有望觸底,雖然中報存在下修的預期,但隨着下半年經濟的回升預期,盈利最差的時刻或即將逝去。市場流動性繼續合理充裕,居民資金進入資本市場的大趨勢不變。當前我國資本市場整體估值水平較低,有望繼續獲得國際機構投資者青睞。而寬鬆周期之下,市場情緒和風險偏好也在回升,對於高景氣的成長股來說,仍是增量資金關注的焦點。
技術上看,上證指數午後保持震盪狀態,分時上看震盪調整時量能並未有效放大,說明恐慌情緒尚且可控。分時上,滬指30分鐘到60分鐘頂背離跡象明顯,短期有技術調整修復指標的需求。滬指日線上再次向5日線尋找支撐,macd指標顯示高位鈍化,後續要觀察指標的修復情況。周線上繼續維持連陽走勢,不過遺留的長上影也說明資金在3400附近的位置有所分歧。下周要注意跟蹤資金情緒的變化。
創業板指日線保持震盪結構,今日跌破5日線和144日線,接下來要觀察能否再次收回。周線上結束連陽走勢,並在半年線位置展開震盪,能否放量突破預計會對後續行情走勢產生重要影響。
昨天,北方稀土公告稱,經與包鋼股份協商,稀土精礦交易價格擬自7月1日起調整為不含稅39189元/噸(稀土氧化物REO=50%),REO每增減1%,不含稅價格增減783.78元/噸,稀土精礦2022年交易總量不超過23萬噸。
泄露內幕的討論
北方稀土是國際國內最大的稀土分離企業,是我國四大稀土集團之一。包鋼股份是中國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其稀土精礦生產線是世界最大的稀土原料基地。
兩家千億市值的巨頭關聯匪淺。從業務上看,兩者互為大客戶,二者自2017年首次簽訂合同後,共簽訂7次供應合同。
除此之外,關聯還體現資本市場上,截至2021年9月1日,北方稀土斥資近8億元共買入包鋼股份2.63億股,占總股本的0.58%。
兩家公司此次交易價格的調整幅度較年初上漲45.8%,企業方面認為,自2022年以來,稀土氧化物價格就有38.53%左右的上漲幅度,在綜合考慮各方面的製造費用上,最後整體提高到這個價格,還是合理的。
這番調價,意味着北方稀土將額外增加16億元的成本,包鋼股份則獲得等額的收入。
截至6月30日收盤,北方稀土報35.16元/股,漲幅2.84%,總市值1277億元。
不過,二級市場似乎對於前述消息早有察覺。6月21日,北方稀土股價盤中一度逼近跌停,收跌8.26%。當日成交金額為80.04億元,是前一個交易日的2.5倍。
6月22日,公司小幅低開,截至收盤,跌幅為4.25%,成交金額72.66億元。
反觀包鋼股份,6月21日早盤微漲0.95%,午後巨量資金突然湧入,瞬間拉升至漲停,最終收漲6.19%,成交金額41.49億元,是前一個交易日的4.8倍。6月22日,包鋼股份盤中封漲停板。
更令人生疑的是,6月22日盤中,網絡上有傳言流出,稱包鋼股份擬對北方稀土出售的稀土精礦提價至4萬元/噸。
彼時,公司對外表示,「網傳漲價消息不準確,公司內部也在核實。如果核實確認,會發公告。」
然而,北方稀土、包鋼股份於當日盤後均公告稱,將重新簽署合同,稀土精礦交易價格調整為不含稅39189元/噸。公告內容同網絡傳言只有些許偏差。
這一系列的操作真的很難不讓人理解為是泄露了內幕信息,同樣,上述情形觸發了監管層的追問,6月23日,北方稀土、包鋼股份雙雙收到上交所問詢函,要求核查此次交易是否泄露內幕信息,並提供內幕信息知情人名單。但兩家公司口徑一致,均表示不存在內幕信息泄露。
這背後具體是怎樣,到現在還是眾說紛紜。
但是,看這些標的,最終要看的,還是產品背後的邏輯,這是蘿蔔君一直強調的,看懂邏輯,才能做好投資!
稀土的邏輯
稀土不是指一種金屬材料,而是元素周期表中的 17 種鑭系和其他相似的元素氧化物的總稱。這些元素里,又分為輕稀土和中重稀土。
稀土產業鏈包括:
上游是原礦採選:將稀土原礦開採,並經過處理後得到稀土精礦等;
中游是冶煉分離:將稀土精礦通過火法或濕法冶金技術得到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屬等;
下游就涉及到加工應用:除用於陶玻、冶金、石化等傳統領域,也可用於永磁材料、儲氫材料、催化劑等新材料領域,其中永磁材料是消費價值最高的領域。
接下來我們從產業鏈的順序來講,首先是上游的供給端。
稀土儲量上,我國遠超其他國家,但也因為常年開採,它的占比在不斷下降,不過目前它的占比依然居於全球首位。
2021年,我國稀土產量達16.80萬噸,占全球稀土總產量的60.00%,全球第 一,位於第二的美國僅占比15%,供應主體的地位還是難以撼動的。
儘管這樣,自2006年起,我國也開始實行了配額制控制稀土產量。畢竟是自然資源不可揮霍,還是存在針對稀土開採亂象的,偷采、超采都有,同時,也避免行業的惡性競爭。
2016年我國確定了以北方稀土、南方稀土、中鋁公司、廣東稀土、五礦稀土和廈門鎢業六大國企為主導的行業競爭格局。
但2021年底,我國宣布成立以中鋁公司、五礦稀土、贛州稀土三大稀土集團為主體的「中國稀土集團」,並同時引入兩家稀土科研企業,來保證我國管控分散的中重稀土供給。可見,我國供給格局在逐步優化。
也就是說,這幾家的開採指標較大,其中北方稀土、中國稀土集團占比最大,合計達到總指標的90%以上,二者分別掌控輕、重稀土資源。
簡單的說,就是儘管我國在世界供給的占比表現不錯,但也是受限制的,供給情況也是有限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它對應的下游並不簡單,要涉及磁性材料、信息化學品製造、釹鐵硼永磁材料、電梯零部件、金屬礦產類貿易。
在這些範圍里,應用最多的就是永磁材料,又稱「硬磁材料」,它其實算是磁性材料的一種,指的是一經磁化即能保持恆定磁性的材料。
當前這種材料,已經發展形成3代產品了,分別是第一、第二代釤鈷永磁體和第三代釹鐵硼永磁體。
釹鐵硼是迄今為止綜合素質最優的,其中,中低端釹鐵硼多用於箱包扣、門扣、玩具、磁選等領域;高能釹鐵硼由於性能優異,被廣泛應用於汽車、風電、智能製造等眾多新興產業中。
這裡新能源電車、風電裝機、變頻空調、節能電梯這些行業,都是蘿蔔君一直在說的高成長性行業,這些行業都需要這個原材料,行業高景氣,自然也就帶動了原材料。
供不應求的現狀,在市場認為,短期內很難改變。
稀土氧化物價格復盤
回顧六次價格漲跌,其實,很容易發現,稀土收儲、打黑等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稀土的供需關係。
六次價格上漲,均在約一年內出現較大回落後低位震盪,明顯是事件驅動型,漲幅劇烈但持續性較差。
但看2020下半年開始的稀土漲價,這段持續時長明顯超過以往,同時未出現明顯回調。
本輪稀土漲價的邏輯已經轉變了?
有機構認為,這是經過我國長達十餘年對稀土供給端的整治,我國已壟斷全球的稀土供應,但供應端還是在政策的管控下被約束。
同時需求端在新能源等行業的拉動下快速增長,空間已然打開,本輪稀土價格中樞處於高位的持續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在這樣的背景下,供需缺口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這樣有供給實力的上游公司的話語權會更大點,像前面提到的北方稀土、五礦稀土、盛和資源都是。
還有就是從磁材企業角度看,高端釹鐵硼需求快速增長,該材料加工環節在稀土產業鏈中還是具有較高的附加值。
具備核心技術、成本控制等優勢的龍頭企業可憑藉擴產搶占市場份額,保證業績增長,典型的龍頭就是金力永磁。公司晶界滲透技術成熟,產量位居全球第一。
寫在最後,蘿蔔君想說,主要看還是供需關係引起的漲價邏輯,同樣,我們也要供需端的變動,所帶來的行業風險。
這裡,這個月,蘿蔔君想給大家準備一波活動,歡迎大家和蘿蔔君互動留言,曬出你當天的收益情況,每周五,我會統計出誰是本周的收益冠軍,到時候有驚喜大禮相送!快來點讚留言吧!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對歷史數據的客觀分析,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不對用戶依據本文做出的任何決策承擔責任
獲取更多深度邏輯,以及更多高確定性的成長型公司,請點擊最上方藍字,關注Datayes投研公眾號!(賬號:robotouyan)
新一輪豬周期將要啟動?!
萬億市值!
創新高!漲幅超80%!
遊戲股大漲!
政策密集跟進!
光大6天5板!牛市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