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

編者按

很少有經濟學家會像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一樣自稱為一個「大蕭條迷」,在成為美聯儲主席之前,他的大部分精力都在用來研究大蕭條,而在成為美聯儲主席之後,這些研究讓他得以吸取大蕭條時期的政策教訓,避免犯下同樣的錯誤。

大蕭條是美國人最深刻的集體記憶之一,幾十年來,一代又一代學者都在研究大蕭條,伯南克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對於大蕭條的研究也仍然在影響直到新冠疫情後的貨幣政策,本文選摘自《伯南克論大蕭條:經濟的衰退與復甦》一書譯者陳劍的序言。
本·伯南克1953 年出生於美國的佐治亞州,從小就智力超群,學業優秀。他高中畢業時斬獲全美高中畢業生最高榮譽「美國優秀學生獎學金」(National Merit Scholarship),並以接近滿分的大學入學考試成績進入哈佛大學攻讀經濟學專業,後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
完成學業後,他長期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曾任該校經濟學系主任。2006 年,他接替艾倫·格林斯潘成為美聯儲主席,直至2014 年交棒給珍妮特·耶倫。正是在他任職美聯儲主席期間,2008 年美國爆發了震撼世界的金融危機——次貸危機。
伯南克自述其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時對兩件事情最感興趣:20 世紀20-30 年代的美國經濟大蕭條和波士頓紅襪棒球隊。從那時起, 他就花費了大量時間潛心研究美國20 世紀的經濟大蕭條。究其一生,他都認為自己是大蕭條迷,對大蕭條的研究貫穿了其整個學術生涯,正是對大蕭條的深入研究為他後來擔任美聯儲主席時應對美國次貸危機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伯南克論大蕭條:經濟的衰退與復甦》收錄了伯南克與多位研究者共同撰寫的9 篇關於大蕭條時期宏觀經濟學的研究論文。儘管這些論文是在長達 20 年的時間裡陸續撰寫的,但它們對大蕭條的產生原因、傳播蔓延路徑等基本觀點始終一致。
總的來說,伯南克認為總需求下降是大蕭條爆發的決定因素,而總需求下降由貨幣和金融兩方面因素導致:貨幣因素是指當時存在缺陷和管理不善的金本位制所帶來的全球性的貨幣供給緊縮;金融因素則是指銀行業恐慌和銀行倒閉潮堵塞了正常的信貸流動渠道,從而加劇了經濟崩潰。
從《金融的本質:伯南克四講美聯儲》到《伯南克論大蕭條:經濟的衰退與復甦》,翻譯伯南克的著作,給了我一個跟隨這位著名經濟學家深度學習的好機會。1894 年,恩格斯在《資本論》第三卷序言中寫道:「一個人如果想研究科學問題,首先要學會按照作者寫作的原樣去閱讀自己要加以利用的著作,並且首先不要讀出原著中沒有的東西。」在翻譯的過程中,我緊緊跟隨着伯南克的研究思路,學習、體會他是如何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
在譯稿付梓之際,回顧我在翻譯過程中的體會和感受,主要有以下幾點:
20 世紀30 年代的大蕭條是值得持續深入研究的人類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大蕭條是人類經濟生活中最為凝重悲愴的畫卷之一,從伯南克書中一個個冷冰冰、硬邦邦的數字和模型里,折射出一幕幕危如累卵、千鈞一髮的黑暗時刻:經濟蕭條與衰退此起彼伏,政府和金融監管機構竭盡所能地力挽狂瀾,社會文化也隨之不斷經歷新的沖刷和洗禮。我們能夠感受到美國乃至世界多數國家人民的生活從富足跌落到貧窮,仿佛看到了在垃圾堆中爭搶食物的婦女和為了溫飽而打工的童工。
正如伯南克在本書中所指出的:地震學家從一次大地震中學到的東西遠遠勝過從許多小地震中學到的東西。同理,20 世紀20-30 年代的大蕭條為我們研究經濟周期對貨幣金融市場、勞動力市場影響問題提供了一個絕好機會。因為除了大蕭條時期,其他任何時期的各種經濟變量都沒有在很短時間裡發生過如此劇烈的變動。
伯南克通過準確、翔實的數據和較為合理的計量經濟學模型,對這段特殊的歷史時期進行了經濟學反思和闡釋,探討為什麼會發生經濟危機,並推導出顯而易見的、較為明確的原因。正是通過作者反芻式的思考和對經濟學史料的細緻爬梳,使得本書具有了較高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
伯南克圍繞20 世紀30 年代的大蕭條開展了諸多研究工作,但正如他在本書中所述,關於大蕭條仍有很多值得未來關注並持續深入研究的課題,比如在未來的研究中,需要更加關注黏性工資假說在時間序列維度上的表現;還可以收集美國以外的其他多個國家更多行業領域的工資和產出數據,並對整個行業層面的工資和產出數據進行深入研究。伯南克還建議對本書中所使用的樣本國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工資制度及管理情況進行比較研究。
列寧曾說過「歷史不是簡單的重複,但有驚人的相似」,類似的事情往往在歲月的河流中不斷輪迴。伯南克在本書中表示,研究當代歐洲失業問題的專家們曾經多次將20 世紀80 年代歐洲出現的嚴重失業問題與20 世紀20-30 年代美國的失業問題進行比較,發現其背後有着極為相似的原因。2008 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後,有經濟學家犀利地指出,2008 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的根源和20 世紀20-30 年代大蕭條沒有什麼大的區別,都是美聯儲放鬆管制,實行持續的低利率政策和信貸擴張,扭曲了市場信號。
難怪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經痛徹心扉地表示: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到任何教訓。儘管20 世紀20-30 年代的大蕭條距今已近百年,但大蕭條不能被塵封在歷史的記憶中逐漸被忘卻。「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只有透徹地研究、很好地總結大蕭條的經驗和教訓,才能更好地開闢未來。
伯南克的研究態度踏實細緻,研究方法規範嚴謹,值得學習和借鑑
一是長期關注並持續跟蹤研究。伯南克在其學術生涯中,花費了大量時間潛心研究美國 20 世紀 30 年代的大蕭條。本書匯集了他研究大蕭條時期宏觀經濟學的9 篇經典論文,這些論文是在長達 20 年的時間裡陸續撰寫的,對大蕭條的產生原因、蔓延路徑等諸多領域進行了細緻研究。可以說,本書是伯南克窮其學術生涯鑽研20 世紀30 年代大蕭條的精華學術成果。
二是熟練運用計量經濟學原理和模型。伯南克在本書的研究中最顯著的一個特點是嫻熟地應用數學方法,用經濟中的數量關係來反映經濟學現象,用數學公式來表述經濟學理論。通過把經濟理論、數學方法和統計學有機結合建立起來的計量經濟學,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通過經濟學分析研究的數學化推動經濟學研究的精細化和其研究成果的實用化。伯南克在研究中採用系統的分析框架,從基本的假設出發,運用嚴密的邏輯,推導出清晰的結論。伯南克在研究中還運用了極值的方法,並將極值方法從靜態發展到動態,從單個經濟要素的最大化發展到同時考慮多個經濟要素的最大化,從確定條件下的極值發展到不確定條件下的極值。所以這是一本學術性極強的經濟學專著,可以作為經濟金融專業的參考閱讀書目。
三是注重運用國際比較分析方法。伯南克認為,美國大蕭條催生了宏觀經濟學,使其成為一個獨立的研究領域。過去很多經濟學家片面地強調,美國大蕭條只是美國的歷史事件,但現在很多經濟學家轉變了思想理念,深刻地認識到,美國國內經濟受到嚴重衝擊是美國經濟出現大蕭條的主要原因,也是引發世界性經濟大蕭條的主要原因。20 世紀20-30 年代大蕭條這一事件是全球性的,通貨緊縮在世界範圍內傳播。如果不能充分認識到這些情況,那麼對大蕭條的解釋都將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因此,伯南克及其他一些經濟學家較早地運用比較研究分析方法, 同時研究同一時期其他許多國家的經驗和教訓,觀測和研究的數據從美國擴展到更多的國家,從嚴謹的計量經濟學視角,大幅提升了準確識別造成全球經濟大蕭條因素的能力。
四是重視數據來源以確保數據質量。數據真實準確是確保研究質量的基礎,伯南克在研究中非常注意數據質量,力求數據來源確鑿準確。伯南克在本書的研究中收集和使用的數據均註明了出處,主要選擇國際聯盟、國際勞工組織、美聯儲等發布的統計數據。伯南克表示,在本書的研究中,是否將相關國家列入研究樣本的重要依據是關鍵變量數據的可獲得性。
需要強調的是,我們應注意學習借鑑伯南克的研究方法,但千萬不能生搬硬套伯南克的研究結論。經濟學是一門社會科學,許多經濟學基本原理的應用都會受到不同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
此外,經濟學理論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設條件基礎上的,假設條件不同, 相關結論就不一定成立。因此,正確地理解掌握經濟學分析的方法而不是生搬硬套某些條件下推導出的具體結論,才是我們學習當代經濟學的正確方法。
《伯南克論大蕭條:經濟的衰退與復甦》
原名:Essays on the Great Depression
作者:本·伯南克
譯者:陳劍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文|陳劍
編輯|彭韌
版權聲明:
《巴倫周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投資建議不代表《巴倫周刊》傾向;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