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租房的時候,為了減輕搬家負擔,我的鍋碗瓢盆少的可憐,宜家7.9元的不粘鍋充當炒鍋,再加一個直徑約18cm的煮鍋,別的沒了。

用這兩個鍋,我只能做出一些「能勉強填飽肚子的東西」,那味道根本不能稱之為「食物」,我把廚藝差的原因歸結為鍋太差,影響廚藝。
但真的是這樣嗎?

睡袋貓每年裝50+套房的前設計師
廚具多≠廚藝好
為了不讓工具繼續影響廚藝,我買了各種各樣的鍋和小家電。
各種尺寸口徑,各種功能,從一人食的小鍋到直徑32cm大炒瓢;從隨手買的不知名的鍋,到雙立人、菲仕樂;琺瑯鍋2個,蒸煮鍋2個,不同材質的炒鍋3個,不知道做什麼用的鍋若干。
廚房的鍋和小家電多到溢出來,各式各樣的鍋能擺滿滿一桌子,就像下圖這樣。

圖源:網絡
除此之外,我還買了酸奶機、料理機、烤箱、豆漿機等小家電,想着大展身手,變身廚藝達人。
但有了這麼多鍋和小家電,一點都不耽誤我做飯依然不好吃。
後來,我看到有人用同款7.9元不粘鍋煎出很美味的牛排。


圖源:豆瓣@7東西的7
還有人能在宿舍,用一口低功率的簡易學生鍋做出炒菜、米飯、餛飩湯、減脂餐等各種各樣的菜式。



圖源:豆瓣
這時我才明白,做飯不好吃,不是工具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
有的人能徒手切出比刮絲器還細的土豆絲,即使只有3個鍋,也不影響Ta做出可口的飯菜。

而糟糕的廚藝,那是再高級的廚具都拯救不了的。

廚藝和廚具之間,並不是完全正相關的關係,不停購入各種專業又高級的鍋和電器,陷入瘋狂買買買的消費陷阱,只能反覆證明「差生文具多」的真相而已。
4個鍋,就夠了
其實,普通人家裡只有兩個灶頭,最多再加一個電磁爐,相當於3個灶頭。
也就是說,不考慮操作可能性的情況下,可以同時用的鍋最多有3個。
如果廚房條件稍微差一點,灶台和電磁爐只能由一個人操作,或者家裡沒有電磁爐,能同時使用的鍋數量會更少。

所以,對於普通家庭來說,4個鍋就夠了:
•煎炒烹炸用炒鍋,炒鍋推薦30cm以上,有些菜下鍋之前體積很大,鍋大一些翻炒更方便,也可以避免迸濺燙傷;
•蒸煮合併一個鍋,煮鍋用不鏽鋼、鋁、琺瑯鍋等材質都可以,加上個蒸屜就是蒸鍋,搞定蒸煮燉;
•平底不粘鍋可以烙餅,不粘鍋的優點是不放油或者少放油也不會粘,做無油料理、減脂餐可能會用到;
•最後,再加一個電飯鍋或電壓力鍋,蒸飯、熬粥、燉肉、煲湯全都在行,最重要的是相當於多了一個灶頭,做飯的靈活性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家中人數多少,應該增減的是鍋的容量而不是數量。
比如電飯鍋,兩口之家可以選2~3升小鍋,三代同堂可以用6升大鍋,除非有單做、開小灶的需求,不然飯的多少通過鍋的大小來調節,而不是數量。
電壓力鍋,2Lvs6L
▼


圖源:淘寶
可能有人會說,五六口人的家庭,偶爾也會有隻一人吃飯的場景,如果只有大鍋,這時候做少量飯就不容易操作,會有粘鍋底等問題,所以還是要備一套小規格的鍋。
這種說法也沒毛病,但是其實32cm的炒鍋炒一人份蔬菜完全沒難度,5升電飯煲煮一人份米飯也沒那麼難,增加小鍋的唯一好處,可能就是稍微省點水、省點電。
權衡廚房空間和節約能源的關係,我寧願稍微「浪費」一些能源,也想要廚房別太滿滿當當。
還原做飯場景
以上提到的4個鍋,在實際的生活場景中,可以變換形式出現,我們在選購的時候,也要還原到自家實際的做飯場景中來思考。
不愛做飯的上班族,可以選擇不粘塗層材質、底部更平的炒鍋,既能當平底鍋,又能當炒鍋,一個頂倆,進一步精簡了鍋具。

反之,如果你家廚房很大,或者確實需要兩個人做不同口味的飯菜,也可以把煎炒烹炸的需求,分別用兩三個鍋來實現。
如果你有蒸烤箱,那蒸屜也可以不要,只保留煮鍋;電餅鐺可以代替平底鍋;電飯鍋可以換成功能更單一的電燉盅,或者功能更豐富的炒菜機。

合理配置
確定4個鍋就夠用之後,可以進行非常簡單的精簡數量,家裡有兩個炒鍋、兩個煮鍋、兩個蒸屜……都可以斷舍離掉。
還有一些鍋,是硬凹的需求,比如麥飯石其實就是不粘鍋塗層的一種,家裡有不粘鍋完全不用再買一個麥飯石鍋。
但不粘鍋是消耗品,每1~3年就要更換一個,想嘗試不同塗層的,可以等到更換周期再買。

根據自家的需求進行調整,在夠用的基礎上,多餘的鍋、小家電都不是剛需,而是情調。
比如為了擺拍好看的多功能鍋,一人食的雪平鍋,這些鍋在實用性上可有可無,但可以為我們提供情緒價值,也是值得的。
但這樣的鍋和小家電不能太多,捨本逐末的後果就是廚房太滿太亂。

選功能複合的廚具
合理配置鍋具和小廚電更高級的玩法,是選擇功能複合的款式。
一個大容量微蒸烤,可以代替烤箱+微波爐+蒸鍋+空氣炸鍋。

如果家裡常住人口比較少,手持料理棒多配幾個刀頭,就能代替打蛋器+榨汁機+和面機+攪碎機+切菜器。


有些鍋具和小家電完全沒必要買,比如電磁爐+煮鍋完全可以涮火鍋,如果吃火鍋的頻率非常高,也可以選擇鍋和底可以分離的款式,功能多、可拆洗。

廚師機比麵條機使用範圍廣泛的多,做麵條主要是和面麻煩(而且很多從小吃麵食長大的年輕人也不會和面了),廚師機解決了和面的痛點,蒸饅頭、包餃子也能用到,比單一功能使用頻率高多了。

前段時間,同事殼子買了一款手柄可拆卸的三合一鍋具套裝,一個手柄三個鍋體,收納特別省空間,這種也是功能複合的一種形式,空間緊張的小廚房可以參考。

功能單一的小家電,大部分時候都非常雞肋,選擇時要非常謹慎,比如早餐機、酸奶機、煮蛋器。
這些小家電都不貴,但功能單一又占空間,大概率買來落灰,而且它們占用了你每平米幾千甚至幾萬的房子,還是最寶貴的廚房空間。
我們買一款小家電,其實是嚮往它背後的生活方式,以為買一個早餐機就能每天吃到可口的早餐,殊不知還需要早起一小時做飯,晚上下班後去買食材,這些工作,不是簡單買個早餐機就能實現的。
而真正會認真吃早餐的人,不會滿足於一個早餐機能做的菜式;真正愛動手做酸奶的人,拿微波爐或者保溫桶都能做的出來。

圖源:網友@廚房的溫馨
功能單一的小家電,真的太容易買來落灰了。
購入原則總結
在買每一件鍋、小電器時,都要問自己:我家的其他鍋,可以替代這個鍋的功能嗎?這個鍋的功能,有沒有更省空間的解決方案?買了這個鍋or小電器,可以替換掉家裡的某個鍋,甚至某兩個鍋嗎?
如果能做到進一出一,或者進一出二,那這次的購入就相當成功了。
如果是從情緒價值出發,去購買一款小家電,從一開始就做好準備,它也許好用也許吃灰,對實用價值不要有過高期待。
精進廚藝不靠鍋
提倡精簡鍋具和廚房小家電,並不是一味地降低對好鍋、優質小電器的追求,更不是要求每個人都用最簡單的廚具做出美味的飯菜。
心理學上說,一個人越是缺少什麼,就越是會在意什麼,我們應該把重心放在烹飪上,廚具只是做飯的工具,而不該喧賓奪主。
無論是鍋,還是廚房小家電,只要滿足基本使用需求,不拖後腿,就夠了。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最後拜託各位點個讚或在看支持一下哦,如果大家有需要,下次我們可以聊聊家家必備的4個鍋該怎麼選哦!
來源:住范兒原創
編輯:睡袋貓
投稿請郵件至:qiqi@zhufaner.com
▲
關注公眾號
獲取更多居家乾貨
覺得有幫助,分享、點讚和在看一鍵三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