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Nature


妊娠期糖尿病定義為妊娠期首次發作的葡萄糖不耐受,估計患病率範圍為 1% 至 >30%。在妊娠期,妊娠期糖尿病與孕產婦和新生兒不良結局(包括先兆子癇)的過度風險相關、早產、死產、大於胎齡和新生兒高胰島素血症。
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妊娠期糖尿病女性心血管風險的增加。一項薈萃分析發現,此類女性未來總體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高出近兩倍,但未進一步評估針對特定類型心腦血管疾病以及靜脈血栓栓塞的分析。
2022年9月21日,北京大學張卓莉團隊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雜誌在線發表題為「Association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with overall and type specific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的研究論文,這項對超過 800 萬女性的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的結果表明,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女性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總體上顯著增加,而大多數常見類型的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也不同。總之,這項研究強調了對妊娠期糖尿病高風險婦女進行早期干預的必要性,並需要對妊娠後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婦女進行持續監測。
雖然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在出生後消退,但越來越多的長期觀察性研究表明,這種影響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持續存在。例如,據報道,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女性在以後的生活中患 2 型糖尿病、代謝綜合徵和慢性腎病的風險增加。
近年來,妊娠期糖尿病和特定類型的心腦血管疾病正在逐漸被報道。其中一項研究包括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無論未來是否發展為糖尿病,報告稱兩組女性患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都會增加。然而,對於妊娠期糖尿病女性的心肌梗塞和心力衰竭等特定心血管疾病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在很大程度上,關於妊娠期糖尿病與腦血管結局和靜脈血栓栓塞之間關係的證據很少。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來自觀察性研究的現有證據進行了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以量化妊娠期糖尿病女性患整體和類型特異性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數據來源 PubMed、Embase 和 Cochrane Library,搜索了從成立到2021年11月1日潛在相關研究,數據更新於2022年5月26日。

研究流程(圖源自British Medical Journal)

研究人員利用符合條件的妊娠糖尿病與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之間關聯的觀察性研究。由隨機效應模型匯總的數據以風險比(95% 置信區間)表示。證據的確定性是通過對建議、評估、發展和評估的分級來評估的。最終納入了 15 項被評為中度或重度偏倚風險的研究。513 324名妊娠糖尿病婦女中,9507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在超過 800 萬沒有妊娠糖尿病的對照女性中,78 895 人患有心腦血管疾病。
結果表明,與沒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相比,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女性整體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45%(風險比 1.45,95% 置信區間 1.36 至 1.53),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72%(1.72, 1.40 至 2.11),腦血管疾病為 40%(1.40,1.29 至 1.51)。
患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比(圖源自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患以下疾病的風險增加,包括冠狀動脈疾病(1.40、1.18 至 1.65)、心肌梗塞(1.74、1.37 至 2.20)、心力衰竭(1.62、1.29 至 2.05)、心絞痛(2.27、1.79 至 2.87)、心血管手術(1.87、1.34 至 2.62)、中風(1.45、1.29 至 1.63)和缺血性中風(1.49、1.29 至 1.71)。不僅如此,還觀察到既往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增加了 28%(1.28,1.13 至 1.46)。
值得注意的是,按研究特徵和調整分層的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結果的亞組分析顯示出顯著差異,包括不同地區(P=0.078)、研究設計(P=0.02)、數據來源(P=0.005)和研究質量(P=0.04)、吸煙 (P=0.03)、體重指數 (P=0.01) 和社會經濟地位 (P=0.006)。然而,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有所降低,但當僅限於未出現明顯糖尿病的女性時(所有妊娠期糖尿病:1.45、1.33 至 1.59,無後續糖尿病的妊娠期糖尿病:1.09、1.06 至 1.13),風險仍然顯著)。證據的質量被判定為低或極低質量。
總的來說,這項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表明,患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女性在未來總體上患心腦血管疾病和各種常見類型的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要高得多。這種過度風險不能僅僅歸因於傳統的心血管危險因素,這些因素部分是由隨後的糖尿病介導的。這些發現有助於更全面地了解與妊娠糖尿病相關的不良心血管和腦血管結果。

原文鏈接:
https://doi.org/10.1136/bmj-2022-070244

—END—
內容為【iNature】公眾號原創,
轉載請寫明來源於【iNature】

微信加群


iNature匯集了4萬名生命科學的研究人員及醫生。我們組建了80個綜合群(16個PI群及64個博士群),同時更具專業專門組建了相關專業群(植物,免疫,細胞,微生物,基因編輯,神經,化學,物理,心血管,腫瘤等群)。溫馨提示:進群請備註一下(格式如學校+專業+姓名,如果是PI/教授,請註明是PI/教授,否則就直接默認為在讀博士,謝謝)。可以先加小編微信號(iNature5),或者是長按二維碼,添加小編,之後再進相關的群,非誠勿擾。

投稿、合作、轉載授權事宜

請聯繫微信ID:13701829856或郵箱:iNature2020@163.com

覺得本文好看,請點這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