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drbanana.ml/img/68747470733a2f2f6d6d62697a2e717069632e636e2f6d6d62697a5f6769662f6961726d4d514f5848644b424558414c453070377069635155734c75417447765833546730794b437632504c45634d75486874377a716577766a6f4e41584f566a52703658696150473438726143784c6b7561465a306453512f3634303f77785f666d743d67696626616d703b777866726f6d3d3526616d703b77785f6c617a793d31.webp)
疫情讓人們的正常生活節奏受到了束縛,出行不再能夠隨心所欲。對於有喝咖啡習慣的朋友,雖然可不外出探店社交,但決不能因此戒斷咖啡。
於是人們紛紛尋找一個與咖啡重新聯結的出口,比如說露營咖啡、車尾箱咖啡、地攤咖啡……而在大學校園內,還有一個新的咖啡現象悄悄出現。
受到學校防疫政策的牽制,每每封校,同學們連校門都不能自由進出。回想在沒有疫情的課餘時間,出去探店、喝杯咖啡、與館主聊天,感受外界的咖啡氛圍,實在是一件樂事。
奈何現在在學校里,那咖啡癮起來了確實難受,既然不能向外獲取,那就自給自足。於是,同學們紛紛將自家的咖啡器具搬回宿舍,早課前、放學後,隨時可以拿起手邊的器具搗鼓一番。被困學校、不能外出消費、自己又具備咖啡的製作工具和材料,集「天時地利人和」,精明的大學生們就開始暢想:是不是能夠在宿舍實現開咖啡館的願望了?從身邊的同學開始,用相比外面咖啡店更低的價錢讓他們喝上一杯口感不錯的現磨咖啡,感受攝入咖啡因的快樂。與此同時,自己還能通過經營宿舍咖啡館加快咖啡豆的消耗速度,這樣又可以買更多不同的豆子,實現「以販養吸」。這場雙贏的遊戲,何樂而不為呢?漸漸地,宿舍咖啡館這個概念就隨着發現這個「商機」的青年咖啡愛好者們,在各個高校裡面生長起來了。受限於大部分學校宿舍的條件,比如不能使用大功率電器和明火等等,能使用的咖啡器具也有限。但是對於腦洞大開的「Z世代」來說,這都不是大問題。手沖咖啡器具、手壓式咖啡機、愛樂壓這些無需插電且攜帶、使用起來方便的器具往往受到更多宿舍咖啡館「館主」的青睞。當然,也有極少數條件好的宿舍,會使用到小型的半自動咖啡機來製作意式咖啡出品,有的甚至還會配置小冰箱、迷你製冰機等設備製作冷萃咖啡和冰咖啡。除此之外,有些「館主」還會使用咖啡凍乾粉或咖啡濃縮液,再加入果汁、糖漿來製作各式各樣的特調飲品。或許你看到這裡會發出驚嘆「這樣都能算咖啡館?」但是,不同於市場上的咖啡消費者,部分同學對於咖啡飲品的口感、品質的認知還不高。因此,只要是出品有特色、或者售價不高的咖啡飲品在學校里也有它的受眾。
談到價格,就要說到宿舍咖啡館產品定價對於剛接觸創業的大學生們來說也算是一個難題,畢竟從受眾方面考慮,懂得咖啡優劣的同學仍是少數,高的定價可能會直接影響他們去踏出嘗試的第一步;而定價太低又擔心自己無法維持經營,而且會因預算有限而不得不降低物料的品質,這樣做更加本末倒置。因此,跟外面的咖啡店從人工、租金、水電、物料成本比例組成不同,大部分宿舍「館主」僅僅是將每杯咖啡豆成本外加3-8元的人工費來定作售價。最終一杯單品手沖咖啡大概就是8-15元左右,讓同學們有「試一試」的欲望,或許正是在嘗新想法的驅動下,咖啡愛好者隊列又會新增一員了。
在校園裡面經營,舍友往往都是「館主」們的首批客人,另外的客源就是他們在學校社團、部門裡認識的朋友,或者是同學的同學、朋友的朋友……往往客人比較多的宿舍咖啡館,「館主」本身在學校都是有一定人脈積累的,熟人經濟的作用在校園裡發揮得淋漓盡致。但是在宿舍賣咖啡僅有一雙會做咖啡的巧手是不足夠的,那他們又是怎樣維持與客人之間的聯繫的呢?前期的宣傳就要求「館主」具備一定的攝影、設計能力,做海報、做周邊,創造一些噱頭;而後期的運營會將「館主」鍛煉成為一個「社牛」和時間管理大師,因為早八咖啡是最好賣的,這就意味着「館主」要比同學們更早起來準備材料。很多宿舍咖啡館「館主」開店的最初目的都是為了賺點生活費。但是在經營、溝通的過程中,他們開始重新思考,咖啡本身是一件極具社交屬性的物體,也有人戲稱咖啡是「社交貨幣」。而在大學這個微型社會化場景中,它的社交屬性一樣明顯,我們會因為一杯咖啡展開對話,分享自己與咖啡的故事;也會因為一份豆子跨校見面,交換承載風味的果實。大四學生小淳也是一個宿舍咖啡館「館主」,同學告訴她校園有個快閃市集招募攤主,小淳憑藉自備的手沖器具、現畫的宣傳海報、旁邊小店借的桌子、線上召集的朋友,「咖啡快閃店」就組建完畢了。在擺攤的三天內,儘管來的都是朋友,也沒有獲得豐厚的收入,她還是樂在其中:「因為真正入坑了手沖後,發現手沖是一項需要『分享』的愛好,所以擺攤的目的不是賺錢啥的,主要還是想多交交校內喜歡咖啡的朋友,同時也向更多同學安利咖啡的魔力。」宿舍咖啡館只是其中一個將校園、咖啡和社交相聯結的發生地,實際上,玩法遠多於你的想象。工商管理系的馮重,在經營宿舍咖啡館小有成就之後,富有創作欲的他大膽將自己各種新的想法在校園內付諸於行動。先是舉行咖啡考試,讓同學互相評價對方沖的咖啡如何,逐漸形成品鑑的意識;然後搞了咖啡分享會和多場杯測會,甚至有一場開進了大學課堂之中,讓每個同學都有機會感受不同豆子的風味;再之後,他還組織了手沖興趣班,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咖啡文化和理論,教授沖煮技巧。這些咖啡活動的確起到了影響作用,「從一開始校內我知道的包括我大概只有三、四個咖啡愛好者,到上學期結束的時候,全校已經多了十幾套咖啡器具……一些校外同學,一些咖啡愛好者也開始做和我同樣的事情——宿舍咖啡館。他們也有去搞活動,看照片氛圍感也不錯,很欣慰我的行為可以感染到其他人。」也是正因在大學這個特定環境,同學們不需要受到過多各方面壓力的制約,對外界仍保持着求知慾和好奇心。其實,與其將宿舍咖啡館做成商業行為,不如籍此機會,交個朋友,形成同好交流的小圈子,拓寬自己的社交人脈。
對於校園內熱愛咖啡又想創業的愛好者來說,宿舍咖啡館的確是一個展現咖啡技藝的舞台,但可以做的遠不止於此,畢竟這還是一個很初級階段的「咖啡館」,離真正合法合規地經營一個飲食場所還是太遠,也沒有太多「經驗」可以積累。至於學校,其實有很多方面可以給同學們提供指引或真正有用的創業機會。在我的學校里,就有校方提供場地、由學生自主經營的咖啡店,讓一代又一代的零基礎的學生紛紛變為咖啡愛好者、從業者。同時,年輕又有活力的大學生們喜歡社交和娛樂,組織校園咖啡市集或是組建咖啡協會未嘗不是能進一步推動校園咖啡文化傳播的方式。在採訪馮重時,他也提到他正在籌備咖啡社團:「社團更受管制,舉行活動可能需要更多規章制度流程什麼的,但是我還是覺得這種組織形式更受認可,更具備傳承性,傳承性這一點很重要,校園咖啡文化不能只是因為我而短暫存在。」其實,校方若果能夠多給予學生們施展自己能力的空間和機會,相信「Z世代」就可以發揮自己的力量,傳播咖啡文化,創造更多可能性。
各大高校中不斷湧現的宿舍咖啡館,或有一日會因不合規而受到管制,也有的「館主」會因學業繁忙等種種原因停止經營。當然,在學生階段還是需要以學業為重,然後再在課餘時間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才能實現當前利益最大化。
宿舍咖啡館也一樣,如果不把盈利看得那麼重要,享受製作咖啡、與朋友交流的過程,那將會是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情。對於宿舍咖啡館和校園咖啡文化傳播,你又有什麼想說的呢?
■ 文章來源:公眾號【咖啡沙龍】原創
■ 責任編輯:咖啡沙龍-餃子
■ 圖片:Kinswin、馮重、小紅書
■ 侵權聯繫:weixin@coffeesalon.com
■ 合作聯繫:微信 cofesal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