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企春節不休息,打造「第二落點」 綜合期貨日報、上海證券報
2021年,生豬市場的表現是牛年顯熊市。2022年開年後,雖然生豬價格仍一路走低,但業內人士認為,這頭疲態盡顯的「瞌睡虎」將在養精蓄銳後,起身進入「狩獵」的狀態。
春節期間,生豬企業紛紛保證出欄量和屠宰量,確保春節期間豬肉消費市場的供給。另一方面,為了迎合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改變,生豬企業也在摩拳擦掌,尋找傳統生豬銷售之外的「第二落點」,開發新產品,開拓新銷路。
豬企1月出欄節奏穩定
豬企尋找業績第二增長點
唐人神預製菜。
牧原豬肉禮盒。
節後生豬需求走弱,「瞌睡虎」仍顯疲態
中信期貨生豬分析師李興彪表示,主導生豬價格走勢的核心因素在於節後的高供應、弱需求。首先,從基本面看,春節後需求逐步走弱,高供應持續,供大於求驅動價格繼續下行。其次,新冠疫情令生豬出欄遇阻後導致供應壓力後移,節後或仍有現貨踩踏出現。最後,疫情使得戶外餐飲消費下降。供大於求驅動豬價或仍有再次下行可能。
「目前,生豬市場仍處於去產能階段。春節前尚有旺季需求給予支撐,1月中下旬,宰量明顯增長,豬價也出現小幅上漲。伴隨備貨需求走弱,居民節前冰箱凍肉及醃臘庫存充足,節後需求面臨斷崖式下降,需求端或驅動盤面再度探底。」國泰君安期貨農產品首席研究員周小球表示,2021年四季度的養殖利潤回歸導致產能去化速度放緩,2022年一季度需要通過虧損帶動產能去化進程,否則虎年豬價也很難「虎虎生威」。
據周小球介紹,根據我國生豬市場運行規律,節前三至五天各大屠宰場就會進入停工階段,直至農曆初三到初四後才會陸續復產。春節期間由於家庭團聚,各家各戶會在年前進行一定的備貨,春節假期市場白條流通減少,活豬調運也相應減少,未停工屠宰場或進行少量地銷。節前部分圈存供應當地鮮銷,豬市成交少,市場整體或保持平穩。春節期間可調運車輛少,費用貴,且春節前適重豬只大多已出欄,留存的適重豬只在年後或存行情風險,春節期間養殖端所需注意的風險更多與疫情防控相關。
在春節期間現貨購銷基本停滯後,生豬再次進入季節性消費淡季。格林大華期貨生豬分析師張曉君表示,以2021年8月新生仔豬達到年內高點來推算,理論上2022年2月前後出欄量仍居高不下,供給寬鬆格局延續,豬價大概率繼續走弱。
虎年有虎氣,「瞌睡虎」或起身「狩獵」
虎年豬市有虎氣,在業內人士看來,如果把生豬品種比作一隻老虎,那這頭懶洋洋的瞌睡虎,在長時間的養精蓄銳後將精神抖擻,聞風而動起身狩獵。周小球表示,2022年一季度,「瞌睡虎」持續打盹兒,整體仍顯疲態;二季度,「猛虎」略睜眼,尚未完全清醒;三季度,「猛虎」將起身,季度尾部或抬頭蓄勢待發;四季度,「奔跑虎」將上線,若二季度一致強預期導致仔豬補欄較強,四季度「猛虎」奔跑速度或有放緩。
展望2022年的豬價走勢,李興彪認為,周期不改,但不同豬周期下市場影響因素不同,決定每一輪周期難以複製。從過往周期看,能繁母豬存欄的去化幅度決定豬價反彈高度,而當前能繁母豬存欄環比雖有下滑,但絕對量仍處高位,且能繁存欄結構更新提高生產效率,且2021年四季度豬價的超預期上漲或致產能去化速度不及預期。
「從豬肉供應方面看,養殖利潤下滑驅動出欄均重下降,減少2022年單體豬肉供應。凍品進口在2022年或大幅下降。從政策角度看,短期收儲政策支撐豬價,玉米價格的抬升,決定觸發收儲的豬價重心提高。但從基礎設施及市場環境看,本輪豬周期背景下,豬舍等基礎設施充裕,仔豬、母豬供應相對充足,養殖行業不具備長時間獲得超額收益的環境。官方穩定產能信心強烈,保證生豬產能穩定及豬價平穩運行仍是核心。從資金端看,養殖企業確有資金壓力,但銀行端抽貸斷供壓力不大,外力驅動的產能去化目前仍未看到。」基於以上因素,李興彪表示,2022年將開啟新一輪豬周期,但新一輪豬周期的振幅或大幅收窄,常規波動區間或在11—18元/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