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格隆匯藏龍榜」是格隆匯發起的社區內容激勵計劃,邀請優質創作者,打造深度、優質的港美A財經生態。(獲獎名單會在文末海報重磅揭曉,不容錯過。)

01

小北讀財報

海天味業收入能不能持續增長,到底靠什麼?

我們分析問題的時候會有一個「鐵三角模型」。就拿投資這件事來說,我們無非是在風險、收益和流動性之間尋找一個平衡。如果我們要想獲得高收益,那就必然伴隨着高風險,這時投資股票可能是個合適的選擇,股票的變現能力相對就好,我們獲得了流動性。如果我們想要低風險的話,那就必然伴隨着低收益,這時債券可能是個合適的選擇,但是同時債券的變現時間長於股票,我們犧牲了自己的流動性。有沒有一種投資,既能變現時間短、又能高收益、低風險?答案是沒有。所以說投資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取捨。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何況投資它是在三者之間做出選擇呢?

需要注意的是,構成「鐵三角」的三個要素必須根本、究竟、底層。我們找出的這三個要素越是底層,我們的分析越接近於問題的本質。那麼,分析海天味業收入增長的「鐵三角」是什麼呢?是海天醬油的質量好,海天味業的銷售渠道好,還是海天味業的知名度比競爭對手高?或者是因為海天味業的菌種好、生產設備更先進?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本文先給出小北老師自己的答案,那就是:產品,渠道和品牌。在具備品牌優勢的基礎上,海天味業不斷擴展銷售渠道,並提高產品價格,以此來驅動收入增長。

一、海天味業三大類產品的銷量逐年上漲 如下圖所示,醬油是海天味業銷量最大的產品,但是蚝油是海天味業銷量增速最快的產品。2020年海天味業醬油銷量為245萬噸,蚝油銷量為86萬噸,醬類銷量為29萬噸。2014-2020年這7年的時間裡,海天味業醬油銷量的複合年均增長率為12.02%,蚝油銷量的複合年均增長率為18.54%,醬類銷量的複合年均增長率為7.30%。

二、海天味業醬油產品的價格呈上漲趨勢 根據海天味業公司公告和券商研報中的數據,2015年海天味業每噸醬油的價格為5002元,2020每噸醬油的價格為5326元,可見價格的上漲增長與銷量增長,共同成為了推動海天味業收入增長的重要因素。此外,通過公司公告我們能夠梳理出海天味業的提價過程。2010年至今,包括醬油在內的多種產品都出現過提價。

三、銷量增長,產品提價,海天味業靠的是什麼?我們可以從供給端和需求端來分析海天味業銷量增長和產品提價的原因。

渠道建設保證產品供給。從供給端看,海天味業銷量增長首先意味着海天味業能把產品送達到客戶手中。為了讓客戶能夠很方便地買到海天味業的產品,海天味業的渠道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海天味業在官網上對自身的銷售渠道是這樣介紹的:「線下,建有經銷商5000多家,聯盟商16000多家,直控終端銷售網點50多萬個,網絡覆蓋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域,320多個地級市,1400多個縣份市場,產品遍布全國各大連鎖超市、各級批發農貿市場、城鄉便利店、鎮村零售店,並出口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

「線上,在B2C、B2B、新零售等各個版塊,已分別與天貓、京東、蘇寧、盒馬鮮生、賓果盒子、零售通、新通路等主流電商平台建立了良好合作。」 海天味業採取經銷商銷售為主的銷售模式。截至2019年年末,海天味業經銷商數量已達5806家,同期。中炬高新的經銷商數量為1051家,千禾味業為1140家,恆順醋業為1254家。海天味業經銷商的數量遠超同行企業。

產品質量吸引用戶購買。要想知道大家對公司的產品是否認可,去看下產品提價後消費者有沒有繼續購買,我們就能知道答案了。前面的數據說明海天味業的醬油產品確實提價了,但是同時,海天味業的醬油銷量依舊在增長,產品提價並不影響消費者繼續選購海天味業的醬油。那麼,為什麼大家願意選購海天味業的產品呢?只是因為海天味業的渠道建設比其他企業做得好,大家隨手就能買到海天味業的產品嗎?

其實大家選購海天味業的產品只是表象,表象背後的支撐是海天味業的產品質量。首先是海天味業的產品確實好我們才會去購買它,而不是因為海天醬油更容易買得到。不同調味品企業對技術的掌握和工藝的選取不同,生產出的產品質量也會有很大的不同。以醬油為例,每個醬油企業的發酵工藝都具有自己的特色,這是不同品牌的醬油風味不同的主要原因。海天味業具有醬油生產的核心技術,生產技術處在國際先進水平,從而保障了海天醬油的口感,支撐了海天品牌的培育。海天味業的多項生產技術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舉例來說。菌種選育技術及工藝:海天味業掌握了多項核心育種技術,生產出的菌種優勢明顯,搖搖領先同行,在國際上與日本龜甲萬在同一水平。

先進的原料處理和多因子調控制曲技術及工藝:海天味業是行業內極少數掌握並應用該技術的企業,技術的研究深度在行業居於領先地位。

多菌種控溫發酵技術及工藝:海天味業是行業內極少數掌握並應用該技術的企業,技術的研究深度和科學性在行業領先,該技術已獲得發明專利。

四、收入增長,要從經營層面找答案 報表上的數字是企業經營情況的反映,海天味業的收入增長,是因為公司在經營層面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做好渠道建設和保證產品質量。海天味業的一系列措施帶來了產品價格的提升和銷量的增加,並最終讓公司收入實現了增長。分析營業收入的時候,我們一定要透過數字看企業,以報表上的數字為切入點,揪出企業發生的導致報表上的數字發生變化的事項。這個分析思路同樣適用於分析其他會計科目。

02

博弈社財經

「快遞一哥」預告業績降幅40%,這個公司到底怎麼了?

順豐控股發布了2021年的業績預告。報告顯示,公司2021年第四季度盈利24億-26億元,同比增長39%-50%;扣非後的淨利潤為14.5億-16億元,同比增長41%-56%。機構預測2021年順豐控股全年預計盈利42億-44億元,同比下降40%-43%;扣非後的淨利潤預計為17.8億-19.3億元,同比下降69%-71%。

通過對比,我們不難得出結論,順豐業績不達預期!「快遞一哥」到底怎麼了?為什麼理想與現實差距如此之大?順豐控股第四季度的光鮮,實際上來源於一場收購。2021年9月,順豐控股完成嘉里物流聯網有限公司51.8%股權的收購。嘉里物流核心業務包括綜合物流、國際貨運代理及供應鏈解決方案。收購後,順豐控股將嘉里物流納入國際部板塊,以此獲得國際貨代、清關等方面的資源。

收購嘉里物流後,順豐控股的供應鏈及國際業務營收在2021年10月、11月和12月分別為87.47億元、96.11億元和91.09億元,同比增長779.1%、639.31%和534.77%。而收購之前,公司該業務營收均低於12億元。

儘管公司第四季度通過收購光鮮了業績,但論全年,公司還是顯出疲態。之所以發生大的波動,與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的巨虧有很大關聯。當年第一季度,順豐控股虧損了11.44億元。雖然第二和第三季度分別盈利10.94億元和25.43億元,但相較2020年同期,依舊下滑79.54%和68.11%。

到目前為止,快遞行業的企業大致可分為三個梯隊。順豐當之無愧在第一梯隊中,但中通和京東近年發展迅速,逐漸縮小與順豐的差距。第二梯隊包括了圓通和韻達,申通和德邦位於第三梯隊。

值得注意的是,快遞行業不止第一梯隊在你追我趕。2021年10月,極兔收購了百世;此前韻達也參股德邦。同行間併購不僅優化資源配置,還降低了內卷的概率。快遞業是內卷還是機會猶存,時間會證明一切。


03

米飯縱論大盤


東數西算利好東部分布式光伏、西部風光大基地。

繼「南水北調」工程、「西電東送」工程、「西氣東輸」工程等三大國家項目後,國家啟動了「東數西算」工程。這項工程將東部的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經濟重心和西部的寧夏、內蒙古、成渝和貴州綠色能源資源大省連接在了一起。

另據統計,我國2021年新增光伏發電併網裝機容量約53GW,其中,分布式光伏約為29GW,占全部新增裝機的55%左右,歷史上首次突破50%,光伏發電集中式與分布式並舉的發展趨勢明顯。分布式光伏裝機最猛的是東部的京津冀區域的山東、河北,長三角的浙江、江蘇,粵港澳大灣區的廣東裝機最少。但2022年廣東開始發力,企業投建分布式光伏不計入能源消費總量,深圳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補貼價格為0.42元/度。

為什麼要將算力中心放在西部了,因為算力是個電老虎,非常吃電的。據統計,2020年全國數據中心耗電量2045億千瓦時,占當年全社會用電量的2.72%,如果說每人每天用電100度,數據中心用電3度。這個用電量是不小的,要知道超大型的數據算力中心的耗電量是非常恐怖的。發改委在回答記者提問答道,東數西算可強化能源布局聯動,加強數據中心和電力網一體化設計,推動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向數據中心供電,支持數據中心集群配套可再生能源電站。

同時,支持技術創新融合,鼓勵數據中心節能降碳、可再生能源供電等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CCTV-9記錄播放的《創新中國》第六集講的是為什麼企業要把數據中心建在貴州的原因以及效益。因為那裡的地理環境非常好,高海拔,低氣溫,低電價,非地震帶。一句話,就是省錢、綠色、環保、節能、恆溫、人工費用低、促進地方就業經濟發展、青山綠水環境好。

同樣的邏輯,拿到其他的幾個西部算力中心集群式一樣的道理,各位重要的是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還能實現共同富裕,可謂是一舉兩得。故人民日報說,推進「東數西算」正當其時、意義深遠,因為這樣的布局能夠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優化數據中心建設布局,促進東西部協同聯動。

東數西算工程既是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着眼實現「雙碳」目標的戰略選擇。因為這樣的布局能夠就近消納西部綠色能源,持續優化數據中心能源使用效率。東部的數據中心經濟帳同樣也清楚明白,那就是分布式光伏、海上風電等清潔能源供其消納,當然,其他的用電部門也是敞開懷抱積極擁抱綠電。國家的財務經濟民生帳是算的清楚明白的很,所以,這才有了十二個部門聯合發文,表示要在2022年繼續引導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加強對銀行支持製造業發展的考核約束,2022年推動大型國有銀行優化經濟資本分配,向製造業企業傾斜,推動製造業中長期貸款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實施好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鼓勵中東部地區發展分布式光伏,推進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等海上風電發展,帶動太陽能電池、風電裝備產業鏈投資。堅持綠色發展,整合差別電價、階梯電價、懲罰性電價等差別化電價政策,建立統一的高耗能行業階梯電價制度。

04

輝哥侃股


去年暴賺50億元,藥明康德大幅反彈,資金之前精準挖坑完美絕殺。

跌跌不休的藥明康德,終止大幅反彈。截至午盤,股價收漲5.17%,報98.68元/股,成交大增,半日等於昨天全日逾7成。從日線圖可以看到,2月15日業績快報發布之前2天,藥明康德連跌5天,股價跌超20%;後連續3日反彈超18%,割韭菜、撿便宜,資金之前精準挖坑完美絕殺。

2月15日晚,藥明康德發布業績快報,2021年營收229.02億元,同比增長38.5%;歸母淨利潤50.97億元,同比增長72.19%。其中化學業務2021年實現收入約幣140.87億元,同比增長約46.93%,公司預計化學業務板塊2022年收入增速相較2021的收入增速將近翻番,業績驚艷。

藥明康德是國內規模最大、全球排名前列的小分子醫藥研發服務企業。公司業務布局兼具深度廣度,從新藥的發現階段到商業化生產均有覆蓋,其中小分子領域臨床前CRO和CDMO業務在國內外均處行業領先地位,且客戶覆蓋全球前20大藥企,通過多年合作已形成較強壁壘和護城河。

2月8日,有消息稱港股藥明生物被列入「未經驗證清單」。受消息影響,2月8日「藥明系」股價大跌,A股藥明康德大幅低開逾9%後跌停,股價創1年多來新低,市值蒸發逾300億元。午間藥明康德發布澄清公告,表示公司及子公司均未被列入「未經驗證清單」,但隨後3日股價仍暴跌超過11%。

這個「利空」就象是配合「挖坑」而精心策劃的「大殺器」。2月8日「利空」傳出後,藥明康德連續4天跌超20%,成交相當於之前4天的3倍,恐慌盤大量湧出,如果不是有資金承接,量能又怎會倍增?就在業績快報公布的前1天,股價神奇反彈了2.68%,令人懷疑是否有資金提前預知了業績?

「藥明系」對「清單」如此敏感,這主要是源於其研發外包的主要客戶都是創新藥企,而這些企業都集中在歐美。資金深知這個「命門」,所以從「七寸」下手,一嚇就靈。能這麼精準挖坑完美絕殺,輝哥只能感嘆「先知先覺」的資金對市場心理的把握分寸拿捏的很準!目前看還是逢高賣出為好。

05

孺子許三多

華潤注資,明珠洗塵——金種子酒的突圍路。

2月16日,金種子酒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金種子集團之唯一股東阜陽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擬按照相關法律法規,以非公開協議轉讓方式將所持金種子集團49%的股權轉讓給華潤(集團)有限公司之全資附屬企業華潤戰略投資有限公司。

從這則公告中,回想過去,我們可以發現,喜歡食品飲料企業的華潤,在近年來加大了力度,其投資從最早的汾酒,到半年前的景芝,再到如今股價節節攀升的金種子酒,現在已經完成了「啤酒+白酒」雙賽道上的布局。

至於很多人都講這則公告是沒有預料的,其實早有預見。去年華潤啤酒首席執行官侯孝海曾公開表示,白酒是其十四五』開局之年着力落地的戰略中首選。而目前股市中的白酒企業大都價值不菲,能夠讓人眼前一亮的價值窪地很少,而金種子酒就是這為數不多的之一。而金種子酒作為區域中低端白酒的代表品牌,其核心價值沒有得到應有的市場兌現,甚至可以說是明珠蒙塵。

因此華潤投資投資金種子酒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再回到金種子酒本身,金種子酒在中低端白酒的競爭力還是不錯的,有着比較穩定消費市場作為基礎。在如今華潤的注資下、改革之中,相信金種子酒的資金、品牌以及渠道問題想必都能夠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而且在本地優勢下利用好渠道資源,推動產品結構升級,其發展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最後回到我對金種子酒的期待,我相信華潤之於金種子,有如復星之於捨得,望金種子酒的突圍路中,能夠在華潤的濯洗中明珠天下。

06

投資蟲蟲

俄烏局勢升溫,黃金還能作為避險工具嗎?

俄烏局勢持續發酵,並不像許多自媒體分析的那樣絕無戰爭可能,之前我們聊過有一種結果是:「不得不打」。這種局部性的戰爭,對A股的影響並不是直接的,而是通過蝴蝶效應般傳導才可能影響國內寬鬆力度的預期。俗話說,槍炮一響,黃金萬兩。今天就先講講目前的局勢與黃金的投資關係。黃金投資大致分成三個方向:實物黃金或紙黃金、黃金相關衍生品、黃金板塊的股票標的。在以前,黃金是典型的避險資產,全世界範圍,不管任何地域出現稍具規模的地緣衝突,黃金就會漲,事情越嚴重,拖得時間越長,黃金的漲勢就越厲害。就像最近,黃金價格也突破了1900美元。因為,各國使用的貨幣本質上是信用貨幣,其貨幣價值必須由該國政府的信用作為背書。一旦發生戰爭、大型自然災害,政府的兌付能力就將受到挑戰,對應的貨幣價值就會下降,這也是我們時常會聽聞一些小國突然出現危機導致貨幣崩盤的原因。全球黃金總量有限,不可以像貨幣那樣隨意超發,一旦出現風險事件,資本會拋售貨幣,選擇黃金避險。如果單看這個因子,俄烏問題對黃金是絕對的利好。但我們不能忽視另一個重要因子,即:國際主流的黃金價格是以美元計價,美元和黃金存在負相關關係,即:美元漲,黃金跌,反之亦然。目前,美處於加息周期,理論上,加息導致美元匯率上行,這又會對黃金產生壓制。然而我們卻看到,當前美元跟黃金出現了同漲同跌的走勢,這又是為什麼?我們說到貨幣是本國政府信用的背書,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美元的霸權地位到目前仍無可爭議,這就意味着,美元本身,也是一種避險資產。如當年某小國出現貨幣崩盤,大家會選擇兌換美金和黃金作為避險。那麼在加息周期里,美元會比之前更受歡迎,會替代掉部分黃金的頭寸,進一步的壓制金價的漲幅。最近的人民幣匯率不斷高漲,背後的邏輯也是如此。中國是全球疫情控制得最好的國家,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環境穩定,並持續高速發展,這些因素使得人民幣也將部分替代美元的避險份額。此外,還有更為複雜的背景因素,實物黃金具有較強的儲備作用,一塊Iphone大小的金條價值60萬人民幣,而60萬人民幣足足可以塞滿一個大包,且重量是實物黃金的N倍,所以許多大佬都喜歡儲備黃金。近幾年,美國一直努力地將全世界的資本引入美國,因此,不少國家出台了相關的境外轉賬額度限制,例如我國,個人是一年五萬美元。但近幾年,比特幣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個現象,美國也曾高調支持比特幣。比特幣的不記名屬性疊加虛擬貨幣的屬性,不占任何實體空間,那些灰色產業的鈔票,借着比特幣投資的名義大量的流入比特幣市場。自從美國開啟吸引全球資本戰略,比特幣價格節節攀升,從而對黃金產生了直接的競爭,這也是近幾年金價一直疲軟、偏弱的原因。儘管美國通過比特幣吸引資本流入,但也免不了兔死狗烹的下場,比特幣終究還是貨幣屬性,對美元的霸權地位是有影響的,待資本流入的差不多的時候,就是比特幣遭到美國監管的時候,比特幣的高光時刻已過!回到黃金,今年黃金的基本面其實特別複雜,有條件的投資者,可以適當配置實物黃金去抵禦貨幣貶值風險;投資黃金衍生品則需要及時的止盈止損,切不可一味看多;投資黃金板塊股票的投資者,我認為是最不值當的,彈性不如衍生品,隨時一個回落套半年,股票的基本面變化跟現貨完全是兩回事,敏感度要低得多,看的更多的是趨勢,而在今年這種多空交織的基本面環境下,必須注意及時止盈。至於俄烏局勢如何影響A股,還是那個觀點,不管結果如何,都是靴子落地。最怕是反反覆覆,懸而未決,那麼震盪還將持續。不過時間臨近月底,即將走向陽光三月,兩個會的開始以及各項穩增長政策的落地,沒有理由看空A股,不過買對板塊依然重要,買對了天天牛市。


07

泓路股道


平安是否還具有長期投資價值?先不考慮平安能漲多少,應該先考慮他還能跌多少,或能承受他跌多少。假如平安繼續下跌,不同幅度估值如下:下跌10%,對應股價50元*0.9=45元,PE=6*0.9=5.4倍,股息率=5.0%,資金繼續虧10%;下跌20%,對應股價50元*0.8=40元,PE=6*0.8=4.8倍,股息率=5.7%,資金繼續虧20%;下跌30%,對應股價50元*0.7=35元,PE=6*0.7=4.2倍,股息率=6.5%,資金繼續虧30%。單純計算市盈率沒有任何意義,真正需要考慮的是對平安的邏輯,想象空間,基本面的考慮。如果對於平安的未來不抱有任何信心,我認為當前清掉是完全正確的,只有對保險,對平安認為還有想象空間,還有翻身的可能,上述估值才有意義。所以,假如(注意是假如)平安是一個偉大的公司,未來還有希望崛起的話,我認為平安平安從現在繼續跌超過20%,等來年資本不再暴雷,市盈率降到4開頭,就極具有吸引力了,銀行里3到4倍市盈率雖然也不難找但銀行業缺少想象空間,一個好的行業和公司如果估值4倍起價,無疑是低估的,如果市場達成這樣的共識,那就是死底。話說回來,還是看你對平安的認知,如果對平安把握的越好就越能承受浮虧,越不至於下跌恐慌,相反平安繼續下跌,那你很可能就出局。短期股價僅僅是對你認知的一個考驗。真要預測的話,我認為平安短期的業績管理層已經說了要有耐心,所以短期業績大概率還會有低迷的可能,所以不排除繼續殺跌的可能性。但是長期上就看大家怎麼看保險邏輯了。

08

奇偶派


海底撈關店300多家,2021年預計淨虧損達45億元?

2月21日,海底撈發表公告稱,預期將於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錄得淨虧損約人民幣38億元至人民幣45億元。海底撈表示,對比2020年收入約為人民幣286億元,本集團2021年收入預計超過人民幣400億元,增長超過40%。根據公告顯示,海底撈虧損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2021年300餘家餐廳關停帶來的損失;二是,全球反覆出現的疫情帶來公司內部管理問題對公司經營狀況的衝擊。截至2021年2月,在市場表現上,海底撈股價達到歷史新高的85.75港元/股,總市值曾一度接近4700億港元。之後隨着關店的消息傳出,海底撈股價開始大幅度下滑,一年之中,股價暴跌至20多港元,一年之中,海底撈市值蒸發3600億港元。據了解,此前海底撈採取了激進的擴張模式,兩年半時間新開1151家門店。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海底撈新開門店數量分別為308家、544家,2021年上半年新增299家門店,截至2021年6月31日,全球門店總數達1597家。如今,員工冗餘飽和,是虧損45億人民幣的海底撈不得不咽下的苦果。據了解,此前關掉的300家門店的員工幾乎占到了海底撈全體餐廳員工的20%,即使是剩下門店內部整合關掉門店的員工,也會出現員工過度飽和的情況。去年11月5日關掉的300家門店,是海底撈上市以來最大規模的關店潮。有媒體數據顯示,在2019年全年,海底撈的新開門店數位308家,去年底一次性關掉300家門店,相當於將2019年一整年的新開門店數量抵消。海底撈患上擴張失調症,這源於疫情帶來的影響,在疫情之後,海底撈為了「抄底」火鍋市場,海底撈開始全力擴張。意料之外的是,同樣的原因導致了海底撈的閉店。疫情的反覆讓餐飲業持續陷入寒冬,長時間看不到回暖的跡象。一些其他餐飲品牌的線下品牌、門店大面積撤租、棄租。疫情是顯性的外界因素,曾有海底撈業內人士表示,海底撈本身的運維能力能夠消化擴張的千店規模,但進入採取失速模式拓展海量新店,這嚴重壓縮了海底撈的品牌消化周期。在海底撈高速擴張階段內,海底撈的平均翻台率出現下滑。從2019年維持在4.8次/天的平均翻台率,到門店激增期內的3.5次/天。平均翻台率出現1次/天甚至更高的下降,是餐飲業的紅線。為吃疫情期間的租金紅利,卻被疫情反殺,海底撈關店300家求生,如今虧損至45億元人民幣,都是擴張惹的禍?

09

一杯熱美式

看多航發動力,理由如下。

一、十四五期間,國家軍機換代升級及規模上量持續放量,航空發動機作為軍機最重要的高值消耗品,有望隨着軍機持續放量而享受高景氣紅利;而航發動力作為軍用航發主機廠主集成平台,有望成為這一進程的最大贏家。

二、航發動力在發動機整機製造行業處於壟斷地位,具備渦噴、渦扇、渦軸、渦槳等全種類軍用航空發動機生產能力,是我國主戰機型國產發動機唯一供應商。

三、航空發動機研製技術壁壘極高,而航發動力作為航空發動機行業龍頭,在行業內的壟斷性和稀缺性強,未來隨着軍機換代漸入高峰,核心主業有望保持穩健增長。

四、基金四季度合計持有航發動力100.25億元,環比增加29.42億元;還有滬股通持股比例也一直在增加,目前持股2.24%;綜合來看,航發動力值得關注。

以上是各位大v在格隆匯社區的精彩發言,想看更多港美A優質社區討論,請下載格隆匯APP,歡迎加入格隆匯社區!


【格隆匯藏龍榜•社區創作者激勵計劃】
現正火熱進行中,格隆匯誠邀您的參與,讓我們一起共創優質的港美A財經生態!
【活動簡介】
「格隆匯藏龍榜」是格隆匯開展的對格隆匯社區優質內容和優秀創作者的激勵計劃,通過現金獎勵、身份認證和流量傾斜的方式,挖掘更具價值的原創內容。我們為創作者提供專業精準高效的傳播渠道。賦予創作者多重特權旨在提高創作者的收益和影響力。
【創作激勵】
大v認證(發帖容易上熱帖)
現金獎勵(周榜優質內容第一名獎勵500元、第二名~第四名300元、第五名~第九名100元)
流量扶持(格隆匯製作榜單以及海報,將榜單公布在格隆匯APP、格隆匯網站、格隆匯公眾號,讓你獲得更多的關注)
【參與方式】
下載打開最新版格隆匯app→首頁(熱點頁面)右下角羽毛筆→發帖評論
【評選規則】
1、客觀評分:根據文章的閱讀、轉發、評論、點讚、收藏數量相加所得;
2、主觀評分:格隆匯將組織投資老司機組成評審團,對文章質量進行評審打分;
3、嚴禁抄襲、剽竊,一旦發現將取消參與評選資格;
4、發帖請注意遵守《社區守則》 。
【活動時間】
2021年8月中旬至2022年12月底。
【榜單公布】
每周一公布上周獲獎名單和獲獎文章,節假日順延。本月獎金統一於下月10日發放,收款所需信息會在消息中心通知。
若是次月3日前,獲獎者仍未提供領獎所需信息,則視為放棄當月獎勵。
【特別說明】
1、有任何疑問可添加格隆匯社區小管家微信諮詢(ID:glhsq168)
2、活動最終解釋權歸格隆匯所有
3、用戶發表所有言論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官方立場。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和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