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懂財帝 (ID:znfinance) | 嘉逸

從跑馬圈地到存量博弈,中國信用卡行業正在加速「內卷」。

尤其在新冠疫情與強監管政策的雙重影響下,銀行信用卡業務板塊更是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經營壓力。

央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全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存量達到8億張,同比增長2.83%,但明顯低於2020年的4.26%,為近六年來最低增速。

與此同時,銀保監會在去年12月發布的《關於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範健康發展的通知(徵求意見稿)》中,就經營管理、規範發卡、授信風控、資金走向、分期業務等諸多方面明確提出了監管要求,意在「倒逼」信用卡行業變革轉型。

新周期的風暴逐漸湧起。

作為消費金融的「壓艙石」,商業銀行信用卡部門紛紛開始找尋差異化競爭的新航向。這是一場「反內卷」的戰爭。

基於此,懂財帝在深入研究2021年財報後,選取了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10家商業銀行的信用卡業務作為分析樣本,試圖為讀者們呈現當前最真實的戰況。

信用卡「跑馬圈地」:郵儲銀行增速領跑,交通銀行增速乏力

「要把存量市場當增量市場來經營。對別人來講是存量市場,對你而言可能就是增量市場。」2021年,或許是受到謝永林的啟發,郵儲銀行以及多家股份行相繼對信用卡市場發起了猛烈攻勢。

註:(1)郵儲銀行統計口徑為「結存卡量」;(2)交行統計口徑為「在冊卡量」;(3)招行、平安銀行統計口徑為「流通卡量」。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郵儲銀行結存卡量為4155.87萬張,同比大增12.93%,增速遠超其他9家商業銀行。

平安銀行、中信銀行緊隨其後,增速分別為9.2%、9.4%,平安銀行流通卡量為7012.65萬張,中信銀行累計發卡量為1.01億張,首次進入「億級俱樂部」。

興業、民生兩家銀行累計發卡量為5970.13萬張、6426.88萬張,增速分別5.44%、4.21%

「零售之王」招行在股份行中增速最慢,為2.9%,但流通卡量規模最大,達到1.02億張,同樣首次跨過億級大關。

其餘四家國有大行信用卡發卡量增速均低於行業平均水平(2.83%)。

其中「宇宙行」工行增速最低,僅為1.88%,但累計發卡量仍雄踞銀行業首位,達到1.63億張。

建行、中國銀行發卡量位居工行之後,分別為1.47億張、1.35億張,增速分別為2.75%、2.53%。

交行的表現相對較弱,累計發卡量僅為7426.88萬張,遠低於招行、中信兩家股份行,增速也僅為2.22%,位居倒數第二位。

更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內,全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存量共增長了約2200萬張,而上述十家商業銀行的新增卡量卻高達4307.52萬。

這意味着,當前,信用卡行業正在加速洗牌,頭部銀行們已開始蠶食其他玩家的市場份額。

詳細拆解信用卡增量來看。中信銀行、郵儲銀行與平安銀行的攻勢最猛,新增卡量分別高達870.25萬張、802.88萬張、588.14萬張,三家銀行的合計規模幾乎與行業總增量相當。

工行、建行、中國銀行、興業銀行的信用卡增量規模基本在同一級別,分別為300萬張、396萬張、332.86萬張、307.92萬張。

招行與民生銀行較為謹慎,信用卡增量分別為288.44萬張、259.74萬張。

交行的信用卡增量在十家銀行中最少,僅為161.29萬張,與上文發卡量的增速數據相對應。

顯然,儘管中國信用卡行業已經進入到精耕細作階段,但「圈地運動」仍在繼續。如何維持市場占有率,甚至保持擴張態勢,或將是商業銀行們重點思考的問題。

分化路徑:招行交易最「活躍」,中信銀行營收同比下滑

對於商業銀行而言,信用卡發卡規模是「量」,信用卡交易額與貸款餘額是「質」。只有實現從「量」到「質」的飛躍,才能在波譎雲詭的消費金融戰事中擁有更多確定性。

基於信用卡交易額數據來看。2021年,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表現整體優於國有大行。

其中,招行最為「活躍」,信用卡交易額達到4.764萬億元,規模位居榜首,增速為9.73%。平安銀行排在第二,交易額為3.791萬億元,同比增長9.8%。

興業、民生、中信銀行是股份行第二梯隊,信用卡交易額分別為2.638萬億元、2.605萬億元、2.78萬億元。

增速方面,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分別為14.16%、14.04%,而民生銀行僅為0.27%,在五家股份行中增速最低。

國有大行中,工行、建行、中國銀行信用卡交易額均遭遇負增長,分別下滑了0.775%、0.328%、4.96%,交易額規模分別為2.56萬億元、3.04萬億元、1.562萬億元。

郵儲銀行、交行則實現了正增長,信用卡交易額增速分別為14.11%、3.83%,交易規模分別為1.126萬億元、3.016萬億元。

信用卡貸款餘額是商業銀行經營存量客戶的重要數據指標。

截至2021年末,建行信用卡貸款餘額達到8962.22億元,同比增長8.54%,繼續位居銀行業首位。

招行位居第二,信用卡貸款餘額為8403.01億元,規模高於工行、中國銀行等其餘四家國有大行,增速達到12.55%。

工行、平安銀行信用卡貸款餘額分別為6932.39億元、6214.4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了1.71%、17.4%。

中國銀行、交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信用卡貸款餘額規模在同一梯隊,分別為4962.99億元、4925.8億元、4364.83億元、4720.77億元、5277.42億元。

但增速差異較大。中國銀行與民生銀行信用卡貸款餘額僅分別增長了1.68%、2.11%。交行與興業銀行分別增長了6.13%、6.48%。中信銀行增速為8.76%。

郵儲銀行信用卡貸款餘額規模最小,僅為1748.69億元,但增速最快,達到20.9%。

反映在營收數據上。2021年,僅有招行、中信、郵儲三家銀行披露了相關業績情況。

其中,中信銀行最令人大跌眼鏡,信用卡業務營收為591.28億元,同比下滑了3.85%。這與其信用卡發卡量、交易額、貸款餘額的高速擴張形成了巨大反差。

招行較為平穩,信用卡業務營收為867.54億元,同比增長5.14%。其中,信用卡利息收入為596.45億元,同比增長5.87%,信用卡非利息收入為271.09億元,同比增長3.57%。

郵儲銀行並未披露詳細的數據,而是在財報中表示信用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21.22%,與其整體表現相對應。

總結來看,目前,商業銀行們已在信用卡賽道開闢了兩條破局路徑:其一是頭部玩家保量提質,聚焦存量客戶經營。

其二是腰部玩家繼續開疆拓土,做大規模效應,但他們顯然還需要平衡業務擴張與業績增長之間的關係。

在數字化中尋找「增量」:AUM成為北極星

「數字化建設迫在眉睫......如何緊抓數字化機遇已成為行業的必修課。」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劉瑜曉此前提出,在金融科技加持下,信用卡行業將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APP無疑是銀行信用卡業務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上述十家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均完成了線上化遷移。

但其中,建行、平安銀行並未推出專門的信用卡APP,兩家銀行選擇將信用卡服務與借記卡服務整合在同一個數字平台上。

用戶規模是考量信用卡APP的「北極星」指標。不過,2021年僅有五家銀行披露了累計註冊用戶數量。

招行是絕對的王者,掌上生活APP累計註冊用戶量達到1.27億戶,比信用卡流通卡量規模還多2400多萬。其用戶增速也較為亮眼,達到15.45%。

交行買單吧APP累計註冊用戶量排在第二,為7023.58萬戶,增速僅為7.63%。

興業銀行好興動APP與民生銀行全民生活APP累計註冊用戶量分別為2574.2萬戶、2801.36萬戶,分別同比增長34%、10.49%。

郵儲銀行郵儲信用卡APP累計註冊用戶規模較小,僅為763.23萬戶。但郵儲銀行正在努力追趕頭部玩家,其增速高達109.61%。

信用卡APP月活用戶方面,僅有三家銀行披露了詳細數據。

招行繼續遙遙領先,掌上生活MAU為4593.44萬戶,但卻同比下滑了0.207%,體現出「零售之王」在信用卡客戶經營領域仍存在壓力。

交行買單吧MAU為2657.26萬戶,同比微增9.72%。郵儲銀行郵儲信用卡MAU為250.43萬戶,同比大增65.25%。

另外,興業銀行也在財報中表示,報告期內,好興動MAU持續提升。

數字化時代場景致勝。當前,信用卡數字化轉型的另一個關鍵在於消費與服務場景。

為此,幾乎所有的商業銀行都在着力構建以衣食住行為核心的信用卡消費場景生態。

建行、中國銀行、平安銀行率先開放,其信用卡業務即將或已經與互聯網頭部公司、新能源車企、電商平台等達成了戰略合作。

招行則更為進擊,其已在掌上生活APP引入了「朝朝寶」等多項理財服務。

結合上文業績數據,這四家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在2021年的整體表現可圈可點。尤其是招行,其在信用卡領域不僅已領先於股份行,還超越了大多數國有大行。

與之相比,其他商業銀行或仍需加快數字化轉型速度,以挖掘出更多的業務增長點。

穿越周期:擁抱監管

實際上,自2020年開始,監管與合規就成為了信用卡行業在政策領域的核心主題。

去年年末,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範健康發展的通知(徵求意見稿)》後,更是將信用卡行業帶入到了新的監管周期。

多重政策紅線約束下,商業銀行也在加緊出清信用風險。2021年,共有八家銀行的信用卡資產質量得到改善。

中信銀行控風險力度最大,信用卡不良率為1.83%,同比下降了0.55個百分點。

中國銀行信用卡不良率為2.05%,降幅為0.45個百分點。

民生銀行降幅為0.33個百分點,但其信用卡不良率卻高達2.95%,體現出其內部仍存在巨大的風險管控壓力。

交行、平安銀行信用卡不良率分別為2.2%、2.11%,同比下降了0.07、0.05個百分點。

建行、郵儲銀行、招行的信用卡不良率相對較低,分別為1.33%、1.66%、1.65%,分別下降了0.07、0.17、0.01個百分點。

工行與興業銀行的信用卡不良率卻出現了增長,分別上升了0.01、0.13個百分點,不良率分別為1.9%、2.29%。

信用發卡量與睡眠率同樣是銀保監會的監管重點。相關文件明確提到,督促轉變信用卡粗放發展模式......不得以發卡量、客戶數量等作為單一或主要考核指標,長期睡眠信用卡比率不得超過20%,整改後仍超出該比例的銀行不得新增發卡。

基於此,商業銀行們開始將信用卡與借記卡融合為借貸一體卡,以提升交叉銷售能力與用戶活躍度。

2021年財報顯示,郵儲銀行深化與郵政代理合作引薦發卡,交叉銷售獲客占比30.10%。

招行加速構建零售「一體」飛輪,信用卡客戶中同時持有招行借記卡的「雙卡」客戶占比達到62.61%,較上年末提升1.91個百分點。

平安銀行信用卡新戶雙卡率較上年末上升了9.9個百分點。

再來看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共有7家銀行在年報中披露了信用卡投訴案件數量與占總投訴數量的比例。

興業銀行信用卡投訴案件數量最多,達到12.391萬件,占總投訴數量的86.48%,體現其合規運營能力還有待提升。

中國銀行、平安銀行信用卡投訴案件數量也較多,分別為7.444萬件、8.984萬件,占比分別為50.3%、41.7%。

建行、民生銀行信用卡投訴案件數量分別為5.432萬件、4.069萬件,占比分別為22.18%、63.93%。

招行、中信銀行的信用卡投訴案件數量較少,分別為1.319萬件、1.704萬件,占總投訴數量分別為61%、86.53%。

綜合信用卡不良率數據來分析,興業銀行目前面臨的監管壓力較大,更需要注意合規經營。招行、中信銀行的合規運營能力則相對較強,但仍需時刻緊繃經營紅線。

不過,以中長期視角來看,信用卡「反內卷」的戰事才剛剛開始。

未來,只有同時具備客戶獲取、客群經營和風險控制三大能力的商業銀行「全能戰士」,才能在信用卡領域建立起堅實的護城河壁壘。

所以,鹿死誰手,還尚未可知。

說明:數據源於公開披露,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拆解銀行年報數據:誰是大財富管理時代的「領航者」?

拆解年報數據:揭開商業銀行零售的底牌

- FIN -

聲明:「懂財帝」所有原創文章,轉載均須獲授權。投稿、約訪、合作,請回復微信公眾號後台,或聯繫郵箱:279233979@qq.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