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samhero
隨着勞動黨政治局在5月12日凌晨召開的會議內容於當天緊急播發,朝鮮「長達兩年三個月一直堅守的緊急防疫戰線」最終破防,4月底即出現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客觀事實為世人知悉。
作為世界上執行防疫政策最早、最堅決且持續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朝鮮的抗疫破防受到外部世界的高度關注,其疫情的變化和可能的發展前景也引發各方激烈爭論,甚至產生了諸多奇談怪論,如「朝鮮必然全民感染」,「朝鮮抗疫沒用了」等。
作為長期研究朝鮮信息的外部觀察者,我深知,由於朝鮮內外部信息交換基本屬於單向透明,其實際情況可能永遠無法得到信賴的三方信源佐證。不過,由於金正恩時期一定程度上放開了國內信息報道,部分內容可通過其內外部宣傳報道作定性研判。本文即基於這一基本認知,結合已經掌握的朝鮮基本情況,在朝鮮當前仍處於疫情發現早期,病例快速上升的局面下,對其抗疫基本情況和可能動向進行描述、分析和研判,供大家參考。
當前疫情概況(截至5月15日晨)
朝鮮已經承認國內發生新冠疫情,且致病毒株為Omicron BA.2型亞種,具有很高的傳染性和較低的致死率。目前承認的是,朝鮮的相關疫情最早在2022年5月8日於平壤「某團體的部分發熱病人」檢出,根據金正恩宣布朝鮮出現奧密克戎!病毒是如何進入朝鮮的?的信源,這一團體可能是平壤的某所學校。

可能由於朝鮮國內檢驗水平相對落後,其當前描述患者的用詞為「發熱患者」,亦即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出現對無症狀感染者的漏判,和對部分非新冠因素導致的發熱患者的誤劃。但總體而言,這一數字依然處於很高的傳播水平:根據官方15日數據,從4月底到5月14日全國累計報告發熱患者82.06萬餘例,其中49.60萬餘例已治癒,32.45萬餘例接受治療,死亡病例42例,其中13日-14日新增29.62萬發熱病例,痊癒25.24萬例,死亡15例。
疫情來源
為了防止病毒傳入國內,朝鮮採取了徹底的管控措施處置外部進口產品,將新義州機場改造成為對中俄進口產品 的大型堆放場,貨物平均需要經歷14天的防止隔離和14天的消毒隔離,部分貨品自進關到上架,時間超過2個月。然而此次首先發現的疫情卻源於平壤市內「某家團體」,這不禁讓外界對病毒的實際來源產生疑問。最主流的幾種可能性包括:
1)大慶期間進口物資
如朝方對於疫情發生地描述屬實,為慶祝2.16光明星節、4.15太陽節和4.25人民革命軍成立日而進口的部分急用物資,可能是導致病毒進入的最大可能。這主要是因為,朝方在準備相關活動期間對物資需求急迫,部分物資並未滿足「14+14」的隔離防疫要求就很快投入使用。由於相關慶祝活動基本集中在平壤,接觸該部分物資最多的平壤相關人員自然容易被感染。
4月一系列大型慶祝活動需要不少外部支持
2)源於海上漂流物或南方「投毒」
朝鮮在發生疫情後緊急發布了有關防疫的十條指示,其中第三條、第四條、第七條和第八條對接觸境外進入的異常物體甚至是界河、界江污水都做了極其嚴格的規定,部分外部觀察者同時也指出,韓國部分脫北者團體於4月底通過軍事分界線韓方一側,向朝鮮放飛了掛有宣傳物品的氣球——考慮到韓國1/3的總國民感染率、脫北這團體較強的宗教意識形態和群居習慣,即便他們本無傳播病毒的故意,也可能在各環節導致飄飛物載毒。
向朝鮮境內飄飛氣球的行為,在尹錫悅當選後快速反彈
3)可能的外海走私物資
金正恩宣布朝鮮出現奧密克戎!病毒是如何進入朝鮮的?提到過:
雖然在這兩年半里朝鮮一直封鎖國境,但其實一些必要的貿易和物資輸送一直在公海上秘密進行着。雖然朝鮮對這些船員無疑也施行了嚴格的防疫隔離措施,但在奧密克戎前所未有的隱匿性和傳播能力下,突破檢疫是可能的;
由於朝鮮東西臨海,出海捕撈的活動從未在疫情期間被真正禁止。如果因為漁民之間的私下交換,甚至是同外部走私團體的物資交換導致疫情傳播,這種可能毫無疑問是存在的。
然而,以上幾種猜測,當前都無法旁證確認。一方面,朝鮮當前僅描述疫情發展的總體局面,缺乏對傳播途徑的詳細描述;另一方面,受限於其治理水平,際發生疫情的時間、地點和情節也可能存在未被官方掌握,甚至是不予公開的情況。例如假設「大慶進口物資導致感染」為真,那麼其進口沿線的感染情況當前完全無法確認;又比如假設「南方投毒」或「走私帶毒」為真,那麼很難解釋相關疫情為何沒在靠近韓方或海邊的行政區域最先發現。病毒的實際傳來經由,有待進一步觀察和確認。
朝鮮擁有怎樣的有利條件
朝鮮當前已經將「國家非常防疫體系」轉變為「最大緊急防疫體系」,將防疫作為當前所有工作的最優先任務加以處置並設立了國家緊急防疫司令部,通盤開展國家防疫工作。考慮到朝鮮的綜合國情,其當前擁有的有利條件包括:
1)基於國家安全系統的防疫體制
根據視頻和報道研判,國家緊急防疫司令部負責人由政治局兩名常委(平時分管黨組織建設和軍隊,其中一人還是中央軍委副委員長),而組成人員中赫然還出現了國家安全相鄭京澤大將,這從某種程度可以認為,當前採取的防疫體制是基於黨-軍-國家安全體系運行的。
毫無疑問,這一體制在朝鮮國情下顯然有利於實現防疫目標的實現:黨組織書記參與司令部,可通過遍布朝鮮全國各地的黨組織系統下達指示,提出組織性要求;軍隊部門具有相應的強制力,可以協助設置封控區域,確保區域內外環境安全穩定;國家安全系統介入則意味着將使用這一調查體系對病毒源頭、傳播鏈等涉人信息進行摸排和落實,防止出現「跟着後面管控處理疫情傳播」(金正恩語)的被動局面。
2)流動性較低的基本國情
為實現「穩定遏制、管控輸入、儘快治癒、消除傳播根源」的總體目標,按照外部了解信息和朝鮮報道,當前朝鮮開展了「全國靜默」的高強度封閉。根據朝方報道,這一高強度封閉要求「全國各市、郡要徹底封鎖本地區,所有工作單位、生產單位、生活單位必須在封閉狀態下安排工作和生產活動」,相較我國曾經實施的「封城」來說,稱為「封國」也毫不為過。
能夠實現這一近似「封國」的全面管控,這主要得益於朝鮮長期對人口流動的嚴格控制。
熟悉朝鮮情況的朋友可能知道,在朝鮮,除平壤市民前往農村地區(邊境除外)管控較松外,農村地區、地方城市互相流動、前往首都或邊境地區都面臨嚴格的控制。即便是在管控放鬆不少的金正恩時代,旅行證依然未被徹底取消。而在此基礎上,由於朝鮮男性勞動力基本都為國營經濟主體工作,加之「企業辦社會」的自給自足式生活保障條件在「苦難行軍」後有部分恢復,實現「在封閉狀態下安排工作和生產活動」具備一定的可能性。
3)已有的經驗和擔當醫生制度
朝鮮並非未處理過新冠及其疑似疫情,早在2020年,就曾經因為核酸陽性的在韓脫北者擅自返回,而對開城進行了全域性臨時管控,為期一個月。雖然相關管控的細節至今不詳,但從金正恩近期對防疫工作的表態來看,其對於如何處理管控、保障民生及堅持生產具有一定認識:例如其認為,「當務之急是主動封閉疫發地區、嚴格處理髮熱患者隔離就醫、全力救治患者、切斷傳播空間」,同時提出「儘量減少在實施高強度封鎖情況下人民所經歷的不便和苦衷」,在14日的會議中甚至指出「最好積極學習中國黨和人民在抗擊疫情鬥爭中已取得的先進而豐富的防疫成果和經驗」,表明了對於疫情的防疫並非毫無防備(當然,這裡的先進經驗顯然不包括上海前期的)。
2020年7月開城發生疑似疫情時,崔龍海親自前往指導
此外,朝鮮的擔當醫生制度也有助於封閉環境下防疫和保障生命健康的目標。作為傳統意義的全民福利性國家,朝鮮「醫療免費」一直受限於資金和藥物不足的困境,無法提供完整的健康保障;然而朝鮮依然擁有在世界排名前列的基本醫療系統,其每千人擁有醫生人數為3.7人(世界銀行數據),高於中國的2.0人,甚至高於韓國的2.4人和美國的2.6人,且絕大多數作為「區域擔當醫」,下沉到基層居民點,承擔本區域居民定期健康檢測、流行病學防疫即初診負責等工作。
考慮到Omicron變種的重症率相較原版新冠病毒更低,在居民區廣泛分布且擁有專業知識的擔當醫生將成為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張典型的朝鮮區域擔當醫上門問診情景
4)外部援助
從目前了解的外部信息來看,各方對於向朝鮮提供抗疫援助均持積極態度。例如美方表示:
美國國務院13日表示,若新冠疫苗實施計劃(COVAX)決定向朝援助美國捐贈的輝瑞新冠疫苗,美方將予以支持……發言人表示,美方強烈支持包括疫情防控在內的韓朝合作,相信韓朝合作能為在韓半島營造更穩定的環境做出重要貢獻。該發言人還表示,美方正關注朝鮮新冠疫情相關報道,並對其將給朝鮮居民帶來的影響表示擔憂,美方一貫支持向朝援助新冠疫苗。若COVAX向朝分配美國捐贈的輝瑞新冠疫苗,美方將對此表示支持。
而中方表態就更加堅定:
5月12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有媒體報道,朝鮮發現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方是否會跟朝方進行防疫以及疫苗等方面的合作?對此,趙立堅回應時表示,中朝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雙方有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朝方一直堅定支持中方抗疫,中方對此深表感謝。我們對朝方當前面臨的防疫形勢感同身受。作為同志、鄰居和朋友,中方隨時準備為朝方抗擊疫情全力提供支持幫助。
與之相鄰的韓方也願意提供幫助:
韓聯社首爾5月13日電 韓國總統尹錫悅13日在首爾龍山總統府的記者室與記者座談時表示,可通過統一部向朝鮮提議就新冠醫藥品援助事宜舉行工作接觸。被問及政府是否計劃提議與朝鮮進行工作接觸時,尹錫悅予以肯定回答。上述發言可被解讀為政府將通過主管韓朝事務的統一部詢問朝鮮是否有意接受新冠疫苗等醫藥品援助。總統室當天稍早時候表示,政府計劃向朝鮮居民提供新冠疫苗等醫藥品援助。
簡單來說,只要朝鮮提出請求,不出意外的話,各國都會以各種形式提供一定程度的援助,有助於朝鮮實現抗疫目標。
朝鮮面臨的不利因素
然而,作為長期對外隔絕,生產力低下,物質準備和防控水平均較差的國家,朝鮮此次的防疫破防意味着其已開展工作的巨大失敗,絕大部分未接種疫苗的人口即將面臨Omicron的猛烈衝擊。考慮到當前朝鮮的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其面臨的可能不利因素包括:
1)防疫和診斷水平低
從朝鮮官方公布的數據即可看出其防疫診療存在的客觀風險:同我國當前採用抗原+抗體核酸檢測,輔之以CT檢查以精密確認新冠感染不同,朝鮮當前統計的病例數仍以「發熱病人」作為統計口徑,這顯然同其無法實現全民大規模核酸普查、無法在郡、市乃至道(相當於我國省一級)層級普及CT檢測等診療措施有關。當前「基於發熱病人」的統計口徑將不可避免地帶來病例統計偏差,隨統計力度強弱,帶來漏掉無症狀感染者、列入普通發熱病人乃至擴大防疫範圍等一系列不良後果。
2)藥品總體供應不足和對患者的過度治療
上文提到朝鮮的免費醫療制度和廣泛分布的區域擔當醫生制度,儘管仍在正常運行,且具備基本的診療能力,但朝鮮醫療體系缺乏藥物的客觀事實仍然存在且形勢嚴峻。在14日的政治局協議會(即各部門聯席會議)上,金正恩甚至將自家準備的藥物交給勞動黨本部黨委,充分體現了其醫藥儲備的巨大短板,也必將為有症狀患者甚至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的診療帶來不利影響。
而醫藥缺乏的另一個副作用,就是對胡亂用藥的擔心。朝鮮一方面提出了居民全體開展防疫工作的十大指示,一方面又在實際治療中出現大劑量、超前用藥的傾向。例如,14日勞動新聞中刊載文章,提出了對無發熱、輕度發熱、嚴重感染等各種類型患者的治療方法。總體而言突出一個「狠」字,例如建議細菌感染兒童按每公斤5-10萬單位/kg注射青黴素(我國是2.5萬單位/kg),病毒感染者行干擾素治療,有症狀患者一次吃1-2粒安宮牛黃丸(正常成人一天不超過一粒)等等,都可能導致對部分患者的反向衝擊。
考慮到5月14日官方報道中提出,當前已經死亡的病人中不少是「因大多數人沒有掌握科學治療方法且過多服用藥水等過失造成」,藥品供應不足同對有症狀患者的過度治療風險將疊加存在,並由此導致雙重不良後果的同時產生。
3)來自內外部環境的風險
儘管朝鮮的內部環境總體穩定,但長達兩年多的緊急防禦體系仍然深刻影響了朝鮮的國民經濟。一方面,朝鮮以緊急防禦為理由,停止了絕大多數對外貨物貿易,國內工業部門以此為契機大幅提升了產品國產化水平(雖然技術含量依然很低),另一方面,這樣長期同外部隔絕的環境,對朝鮮通過外貿途徑獲得資源的一批人員形成了毀滅性打擊。儘管可能性並不大,這些受到打擊的群體仍可能成為內部的不穩定因素,對國內政治穩定產生影響。
內部環境的另一層風險是,朝鮮國內當前面臨着內部旱災的衝擊。即便是在已經宣布進入疫情的5月12、13日,其電視報道的中心內容依然將抗旱鬥爭放在最先地位。如果因為防疫導致抗旱人力資源不足,抑或影響抗旱物資運輸,朝鮮每年死守的500萬噸糧食自給就將遭到極大衝擊,由此帶來的進一步糧食危機,將進一步惡化朝鮮國民水平,甚至帶來人道主義危機。
總理金德勛前往蔬菜溫室確保有關供應
外部環境來說,儘管美韓均表示對朝鮮提出願意提供相關援助,但毫無疑問,提供和接受援助物資本身終究是政治性行為,無論如何受到客觀政治環境制約——朝鮮疫情以來長期拒絕COVAX提供新冠疫苗的部分因素也在此,更不用提及其當前面臨的持親美立場的韓國新總統上台、美國推動新一輪對朝脫離接觸策略等大背景了。
如果朝鮮接受來着美韓的外部援助,毫無疑問將面臨着國際上「朝鮮縱使反美反韓還需要從兩方收取援助」的嘲笑,和來自國內對長期堅持自力更生,破除「進口病」且在疫情期間進一步鞏固自主產品覆蓋率政策的質疑。
故可以預見的,從對付出潛在政治代價和對外部相關方對朝友善度的判斷,朝方通過外部環境獲取援助的可能性儘管存在,但會因為各種原因受到很強限制,預期只有不附帶政治條件的中方援助會準時抵達,形成對朝防疫的最強有力支持。
抗擊前景預判
由上文可知,當前朝鮮面臨的新冠疫情風險是前所未見的,金正恩對其做出了「我國建國以來的大動亂」這樣的嚴重判斷,試圖投入絕對力量對其進行管控。結合其擁有的優勢、面臨的風險和可能獲得的支持,在5月15日的時間節點,對其疫情前景預判如下:
1)總體感染面
當前,朝鮮疫情仍然屬於快速上升期,疫情源於平壤,但並未外溢(「從當前情況看,這不是各地區間無法控制的傳播,而是封控區和相關單位內部的傳播狀況」)。受限於其醫療水平,無法實現對患者的精確確診,可能通過「發熱」等外見指標對患者進行管控和治療。得益於擔當醫生制度、國內嚴格的通行限制和結構完善的組織及管理制度,疫情的擴散可能會局限於平壤周邊、平安南道、平安北道鐵路沿線等地,「發熱」病例數(朝鮮當前統計口徑)應該會控制在一個相對有限的水平。
2)個別地區可能出現防疫附帶風險
受限於總體醫藥匱乏、當前傾向對有症狀者過度用藥等問題,結合對各區域緊急管控、全員居家的要求,部分區域可能會發生醫藥不足、供給受限甚至出現潛在的人道危機傾向,這部分風險需要朝鮮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保障加以客服,這幾天朝鮮會議提到了「調動國家手段和力量搬運和供應必需藥品,確保醫藥品確確實實地及時到達患者身邊且服用」和「黨政機關要儘量減少在實施高強度封鎖情況下人民所經歷的不便和苦衷」等內容,也意在客服類似風險。
3)外部援助將決定相關進程
外部提供援助將有力提升朝鮮對疫情的識別和分析能力。考慮到Omicron病毒致病性高,危害性相對較低,提供如個人檢測試劑包、核酸檢測設備、個人防護用品等非治療手段將比提供單純的治療性藥物或新冠疫苗更加有效,同時,提升朝鮮常規醫藥補給水平也會成為其克服防疫附帶風險的重要保證。由於朝鮮對接受來自美韓及WTO的外部援助存在政治性顧慮,故中國作為最主要援助方,將為朝鮮提供最主要的醫療協助。
4)向好概率大於徹底崩潰
朝鮮14日對於疫情的整體判斷是「我們要有最短期就能克服疫情的信心」,來自朝鮮之外的各信源,也未在朝方主動公開前明確指出其他區域是否有類似聚集性病情,故目前可以認為朝方對於疫情的描述是基本屬實的。如果朝鮮堅持當前的緊急防禦政策,並得到外界的有力協助,以其2500萬人的總體規模和相當於我國一省的土地面積,將總感染人數控制在一定水平,避免成為如印度,特別是孟買等大城市一般的「培養皿」的概率,還是相當高的。
近期文章導讀:
漫威電影宇宙意識形態的源起(待恢復)
收購推特的馬斯克,是法西斯還是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