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為一種過去相對罕見的疾病,這段時間,猴痘(Monkeypox)不尋常地在世界範圍內集中暴發了,甚至出現了人際傳播現象。2022 年 5 月 7 日,英國國際衛生條例國家聯絡點向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了一起猴痘確診病例。自 5 月 16 日世界衛生組織多次發布歐洲各國猴痘病例消息以來,澳大利亞、捷克、斯洛文尼亞、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國家,也相繼出現了猴痘病例。5 月 20 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召開緊急會議,討論疫情並評估威脅程度。相關人士表示,隨着人們在夏季聚集參加派對和節日活動,歐洲的感染可能會加速。一時間,猴痘疫情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恐慌。

截止 5 月 25 日,猴痘疫情地圖繼續擴大,已影響到非洲以外的 21 個國家,累計報告確診及疑似病例 272 例。數據顯示,這些確診和疑似病例主要來自英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其餘分布在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瑞典和美國。截至目前,還沒有相關的死亡報告。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這些病例主要但不限於是在尋求初級保健和性健康診所治療的男男性行為者中發現的。證據表明,感染風險最高的是與有症狀的猴痘患者有過密切身體接觸的人群。那麼,猴痘(病毒)究竟是什麼?如何傳播?會引起哪些症狀?有沒有治療方法?作為大眾的我們,有必要擔心嗎?今天,學術君就為大家科普一下猴痘的「那些事兒」。

「天花」的近親

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官方介紹,猴痘是現已被撲滅的天花病毒的親戚,是一種罕見的病毒性人畜共患病(可以由動物傳播給人類),其病原體猴痘病毒是一種 DNA 病毒,是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屬的一種。猴痘患者的症狀與過去天花病人的症狀相似,但更溫和。然而,如果不及時治療,猴痘的致死率仍然可以高達 10%。猴痘病毒有兩個不同的分支,即剛果盆地分支和西非分支。在本輪疫情中,所有通過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確認樣本的病例都確定為感染了西非分支,致死率較低,約為 1%。

圖|猴痘是一種罕見但危險的傳染病,類似於現已根除的天花病毒。(來源:聯合國)


1958 年,人類首次在猴子身上發現了猴痘。而人類感染猴痘,最早於 1970 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一個 9 歲男孩身上被發現。自此之後,報告的大部分病例均在剛果盆地和西部非洲的熱帶雨林地區。隨着 1980 年人類消滅天花和隨後停止接種天花疫苗,猴痘病毒成為了最嚴重的正痘病毒。2003 年,美國出現了首例猴痘病例,這是在非洲大陸之外首次報告的猴痘病例。據報道,大多數患者與受到非洲齧齒動物感染的進口寵物草原犬鼠有過緊密接觸。嚙齒類動物是病毒的主要宿主。指示性病例通過直接接觸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皮膚或粘膜損傷而獲得感染。在非洲,有記錄表明,人類感染是通過處理受感染的猴子、岡比亞巨鼠或松鼠而獲得,食用烹飪不當的感染動物肉類是一種可能的危險因素。二次傳播或人際間傳播因密切接觸了感染的呼吸道分泌物、感染者的皮膚損傷或最近被病人體液或病變材料污染的物品而造成。由於傳播主要通過長時間的面對面接觸呼吸道飛沫傳播,因此活動病例的家庭成員面臨較大的感染風險。傳播也可通過接種或胎盤(先天性猴痘)發生。猴痘的潛伏期(從感染到出現症狀)較長,通常為 6-16 天,甚至長達 21 天,其感染可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為發病期(0-5 天),主要出現發熱、劇烈頭痛、淋巴結病(淋巴結腫大)、背痛、肌痛(肌肉疼痛)、重度疲乏無力(精神不振)等症狀;第二個為皮疹期(出現發熱後 1-3 天內),會出現不同階段的皮疹,經常從面部開始,然後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皮疹的變化從斑丘疹(底部扁平的病變)到小水皰(充滿液體的小皰)、膿皰,約 10 天后結痂,約三周後結痂才能完全消失,病變數量從幾個到幾千不等,甚至會影響到口腔粘膜、生殖器、結膜(眼瞼)和角膜(眼球)。

圖|感染猴痘的 4 歲女孩(來源:維基百科)


猴痘通常是一種自限性疾病,症狀持續 14-21 天。嚴重病例較常見於兒童,且與病毒暴露程度、病人健康狀況和併發症的嚴重程度有關。猴痘出現流行時死亡率差異很大,在記錄病例中低於 10%,主要發生於幼兒。一般來說,較年輕的年齡組似更容易發生猴痘。儘管以往的研究證明,接種天花疫苗可以防止猴痘,且有效率高達 85%,但天花疫苗在人類消滅天花後已不再供一般公眾使用了。好消息是,如果患者之前接種過天花疫苗,可能有助於減輕猴痘病症。

恐慌確無必要

目前,非洲以外報告的猴痘病例人數不斷增多,但大多數並沒有猴痘流行地區的旅行史,這是否意味着此次的猴痘病毒更具傳染性?專家建議,面對猴痘沒必要恐慌,猴痘病毒的傳播能力並不如新冠病毒那麼強。而且,人類對猴痘病毒也並不陌生。人類已經戰勝了猴痘病毒的表親天花病毒,而且早在 20 世紀 70 年代,人類就知道猴痘病毒會感染人類。此外,目前市場上已存在預防和治療猴痘的疫苗和藥物。2019 年,一款基於減毒痘苗病毒研製的疫苗獲批用於預防猴痘;2022 年,已被美國藥管局批准的抗天花病毒藥物 Tecovirimat 在歐洲獲批可用於治療猴痘。

面對猴痘疫情,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做好防護工作。研究表明,與其他病人密切接觸是猴痘病毒傳播最重要的風險因素。在沒有特效治療和疫苗的情況下,減少人群感染的唯一方式就是提高自身對危險因素的認識。首先,在猴痘病毒流行地區,預防傳播應注重避免與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發生任何接觸;並避免直接接觸動物的血和肉,必須在徹底煮熟後才能食用;同時,處理染病動物或感染組織以及在屠宰過程中,應配戴手套及其他適當的防護服。此外,如果身邊出現猴痘患者,應避免與猴痘患者進行身體密切接觸,避免使用已被污染的材料;照看猴痘患者時,應戴上手套和防護器具,並在照看後按規定洗手。最後,限制或禁止非洲小型哺乳動物和猴子的移動,能夠有效減少病毒在非洲之外地區的擴散。參考資料: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monkeypoxhttps://en.wikipedia.org/wiki/2022_monkeypox_outbreakhttps://news.un.org/zh/story/2022/05/1103502

點這裡關注我👇記得標星~

熱門視頻推薦


更多精彩視頻,歡迎關注學術頭條視頻號


#往期推薦 #

winter

【學術頭條】持續招募中,期待有志之士的加入

【招人】學術頭條多崗位招聘,我們一起見證改變生活的科技

2022-05-0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