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廣州市大力建設地埋式生態化污水處理廠新型環保基礎設施,有效補齊城市污水處理能力短板,在污水處理、循環再利用方面實現了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顯著提升,推動廣州成為全國地埋式污水處理規模最大、技術集成最先進、樣板最美的水環保產業先進城市。


景色如畫的廣州石井淨水廠


「地埋式」生態污水處理廠把設施全部轉移到地下平均17米深處,「全封閉式」完成污水全部處理過程,臭氣經過處理達標排放,不會外溢……這種「地下建廠,地上建園」的設計讓傳統的污水處理廠「升級蛻變」,亮出了一張污水基礎設施「高品質」和「高顏值」的綠色名片。
污水處理廠變身市民後花園、城市風景線,走出一條城市環保、城市景觀和城市更新等多功能融合的新型水生態基礎設施創新之路。轉變人們過往對淨水廠「環境差、氣味重」形象的傳統認知,有效化「鄰避」為「鄰利」,在建設過程中實現「四個零」,包括周邊居民的零投訴、零上訪、零建設阻撓、零負面輿情,為後續同類污水處理等環保生態項目的高效推進樹立了樣板。
綠樹花徑、濱水廣場、清風棧道,三三兩兩的綠頭鴨在湖面上游弋,市民於此可聞花香、聽水聲。記者在石井淨水廠等公園式淨水廠看到,廠內綠化及濕地面積均超過地面面積50%。良好的生態環境有助於緩解區域熱島效應,豐富了廠區及周邊區域的生物多樣性。


集約節約用地、促進產業融合與綜合發展、對淨水廠上部空間進行綜合利用、有效盤活土地價值,均是廣州建設地埋式淨水廠的創新之處。
廣州地下污水處理廠遵循綠色發展、集約高效的發展理念,利用水廠地上空間可以拓展環保產業、體育產業、新能源產業、科創產業等多元化經營,實現單一環保設施向高品質的環境綜合體轉型,釋放生態紅利、環境紅利、發展紅利,成為污染防治的「利劍」和綠色水務的催化器,為城市注入了綠色發展的新活力。
廣州建設生態化淨水廠採用地埋式設計和集約化布局,將幾十個功能各異的工藝組團化、集成化,組拼成預處理區、污泥區、生化區、膜區等6個矩形模塊,錯高層疊於地下兩層空間,不同構築物共用牆體和設備,中間布置行車通道、檢修通道和綜合管廊,少量輔助建築物建設在地面,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節約了地下空間也釋放了地面資源,把開闊空間留給城市和人民。
廣州水務人正在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方面做出自己的新貢獻。自2010年廣州建成華南第一座地埋式淨水廠以來,廣州市累計建成地埋式(半地埋式)污水處理廠14座,總處理規模達到204萬噸/日,地埋式污水處理規模已達到全國第一,比同類工藝、同等規模常規地面污水處理廠節約用地30%-50%,有效解決環保工業土地資源緊缺問題。


「高標準的出水達到再生水標準,和經過生態植被收集淨化後的雨水,可以循環利用於河湧水域的生態補水以及綠化、清潔用水等。」廣州市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姚漢鍾介紹,目前廣州城區的主要河涌每日都可以從沿線淨水廠中得到充足的補水,2021年,廣州市中心城區各淨水廠全年中水回用量約5.9億噸,再生水回用率39%。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構建新生態,城市更新發展呈現人水和諧新格局。地下污水處理廠體現人和自然的和諧,也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具體體現。」廣州市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姚漢鍾說。
建設地埋式生態化淨水廠,是廣州剿滅黑臭水體末端處理補短板的重要工程,也是新型生態基礎設施建設綠色工程、民生工程、精品工程,為廣州這座水域面積占比超10%的千年水城注入了綠色發展新活力。
廣東建設報記者 譽建業 通訊員 趙雪峰
◎編審:朱啟同
◎ 美編:彭一哲
◎出品:廣東建設報全媒體內容運營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