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三聯生活周刊」原創內容
文|貝小戎
一男子,跟女友分手後,發excel表格要錢,「2份飲料雙方各一半;男方搬家請吃飯,男方2人,女方1人,男方70%,女方30%;給女方買衣服、女方二姨一條圍巾,微信群紅包,因女方提出約會導致男方家長兩次核酸檢測,女方100%……

網傳男子分手後列出的消費表格
這位男子能把賬算得這麼細,大概是平時有記賬的習慣。他好像還沒有做到極致,比如要不要算利息?要不要考慮通貨膨脹?平時給對方發消息用的流量,開車去商場,除了停車,還有座椅、輪胎的磨損……
談戀愛時,除了約會,送的禮物也許比較貴,一個手機也許上萬,但這東西折舊很快,包也比較貴,但如果感情不到一定程度,也不會送這麼貴的禮物。
《朝5晚9:帥氣和尚愛上我》劇照
加拿大廣播公司網站上一篇文章說,分手時也是要講禮節的,首先就是哪些東西可以討回來。「突然分手的話,會牽扯到許多物品(尤其是同居的情況下)。你要決定,這些東西是哪一類,有的是你的,有的是他的,有的是我們倆的。完全屬於你的包括談戀愛前你就有的,以及完全歸你使用的,比如你的鞋子。他的也是這樣的標準。你只要準備歸還他的,你就可以要求拿回你自己的。『我們倆的』就比較麻煩,共同購買、共同使用的,分的時候不要感情用事,誰最常用得到就給誰。至於禮物,通常是不需要歸還的,除非是人家祖傳的,是因為關係會維持下去才給你的,如祖母的戒指。有的人會為了表明態度而主動歸還禮物,把昂貴的戒指扔到前任身上,或者轉送給朋友、家人。」
《女神降臨》劇照
法國作家布呂克內在《金錢的智慧》中說,愛情中的計算是平均主義的直接結果,平均主義需要情感、教育以及情慾上的對稱性,日常生活中,愛情是好感的持續交換,從收拾房間到相互傾吐感情以及性生活都是這樣。一個好的婚姻應該是互惠互利的殿堂,也像聖火,生生不息。在長期商業往來的背景之下,細微的關心、親吻、各種禮物很是緊俏,要是沒有這些,那麼沒有哪段夫妻關係稱得上是成功的。一個被傷透了心的愛人說:「我把一切都給你了,我為犧牲了一切。」潛台詞是他的付出不是免費的,而是希望投資能有所回報。這樣的饋贈像是在放貸,他希望獲得利息。
男女關係中,愛情包括衝動、熱情和詩意,低俗的感情,包含着算計、精明和斤斤計較。前者是崇高的,後者是卑劣的。德國作家穆齊爾認為,20世紀起,所有的人際關係就已經借用了政治經濟學的術語,所有的精神聯繫,從愛情到純邏輯,都可以用供給與需求、折扣和保證金來描述。
《向陽處的她》劇照
在19世紀,婚姻必然是一場交易,妻子用嫁妝換取配偶提供的保護。「愛情里的套路,從獻殷勤、調情到求婚,都在外人的注視下以及雙方財產的公開透明中按部就班地進行。」
20世紀中期,在歐洲,人們常常出於財政或政治的原因結婚,一位妻子的價值是根據其嫁妝多少來衡量的。如今,結婚只基於你情我願和感情深淺。20世紀60年代,我們錯誤地認為夫妻關係中不存在金錢問題,但是即便在意亂情迷之時,夫妻兩人也從未停止對對方的評估,權衡好壞利弊。
《消失的愛人》劇照
當代婚姻連接了三個維度:個人利益、愛情和欲望。感情初期,雙方會在私底下對經濟利益進行考量,但到勞燕分飛之時,這些將被擺上檯面。情場上的失意可能會轉變為粗暴的商業計算。離婚演變為一場日趨成熟的交易,目的在於將悲傷提現。愛情是霧,被賠償金驅散。戀人們有時變得像是放貸者,出借自己的愛情,又利用錯誤和憂慮來套現。愛慕是有償的贈予,需要以這樣那樣的方式償還。當一方感到自己被愚弄並要求算賬的時候,另一方要修復對方受到的傷害。現代的兩性關係是激情與「燉鍋」的奇妙組合,包含愛情的傾吐、肉慾的瘋狂、狂躁的話語和家庭瑣事。評估一個對象,權衡他的優缺點,有時就像職位面試,大家都在充分利用這次機會,至少將損失最小化。表露出的愛意也需要得到回應,我付出是為了你也能為我付出。
《最完美的離婚》劇照
美國笑星格羅奇·馬克斯在婚後勸妻子放棄演藝工作,做全職主婦,妻子無奈地接受了這一建議,但為自己不能成為舞蹈明星而傷心。這對夫婦的志趣很不同,丈夫喜歡呆在家裡,讀書、彈吉他、在花園裡種花種草,妻子魯思喜歡娛樂,去高檔飯店。他們還經常為錢爭吵。格羅奇怪妻子花錢如流水,他不允許妻子去城裡的高級商店購物,但其實有一半昂貴的物品都是格羅奇自己買的。即使如此,每次爭吵都是格羅奇占上風,經常是送貨的小伙子到了家門口,格羅奇都不讓付錢,讓妻子淚水滿面。他曾說,丈夫要想擁有幸福的婚姻,就必須學會把嘴閉上,把支票本打開。他會請十個人到城裡最貴的飯店吃飯,但會把車停在兩個街區以外,這樣就不用給泊車員小費了。他還會把帽子留在車上,這樣就不用寄存了。跟妻子離婚時,妻子得到了他一半的存款、一套餐廳用品和銀茶具。


大家都在看


▼ 點擊閱讀原文,一鍵下單本期新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