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王大媽按照指令多次匯款到境外賬戶,銀行現場民警苦口婆心勸說;

馬先生「被工作人員告知」誤註冊成為商鋪會員,為了取消會員被騙取數萬元;

小伙在網上認識「美女」,被騙光160多萬存款後還相信對方是真愛……

上面這種新聞你一定多少都聽說過幾次。

但你可曾聽過有人先後26次上當受騙,被騙金額高達數億元?

近日,一樁特大詐騙案件在山東宣判。

某銀行行長李某因心憂女兒的學業,多次聽信騙子的藉口被騙走3.5億,導致自己因涉嫌騙取貸款罪、違法發放貸款罪被判刑7年。

01

這樁歷時七年的特大詐騙案,是從2014年底開始發生的。

當時,來自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的趙某河受邀到高中同學家中做客,認識了時任山東省濱州市某銀行行長的李某。


在同學間聊天時趙某得知,李某的女兒將在2015年3月參加「藝考」,但孩子的成績不理想。

趙某河靈機一動,對李某說「這事兒不難辦」。

趙某河稱自己的姨夫霍某是內蒙古某高校副校長,並且和教育部多位領導很熟,「路子很廣」,可以幫着安排安排李某的女兒。

趙某河的家庭背景看似較好,於是正在為女兒升學大事憂心的李某立即被謊言蠱惑。

從高中同學家做客的那天起,這二人的私下交流越來越多,李某對趙某河口中的教育部「郭部長」、北京某大學「曹院長」、「顧校長」等人物的身份深信不疑。

李某開始對趙某河的「幫助安排孩子」懷有期待。

兩人認識幾個月後,到了2015年3月,趙某河開始了所謂的「安排」。

趙某河謊稱上大學必須的流程是要先「選號」,並已經委託上了自己的姨夫——內蒙古某高校副校長霍某,但前提是必須先付一筆「活動經費」。

最初李某不假思索地向趙某河轉賬過去100多萬元。

不到三個月後,趙某河來找李某,稱要安排李某的女兒進北京某學校就讀,並需要同時辦理該學校的藝考合格證。趙某河稱,此前的100多萬元明顯不夠用,還需要更多的「活動經費」。


而李某聽到趙某河的敘述後認為女兒的學業安排確實有所進展,於是立刻向趙某河分幾次轉賬近300萬元。

2015年6月,趙某河再次聯繫李某,編織了常人聞所未聞的藉口:

教育部內部局域網上有個能在後台查看大學錄取情況並能修改高考分數的「小數據庫」。

如果想要使用這個「小數據庫」,就需要繳納規定金額的保證金及提檔擔保金——也就是665萬元。

到那時為止,李某已轉給趙某河1065萬元的巨額資金。

02

如果你認為當李某的女兒去學校報道時此事就會敗露,那你就搞錯了。

2015年7月,隨着李某的女兒去上學卻發現並沒有正式學籍,趙某河口若懸河地編造出了新故事。

趙某河稱,要想讓孩子擁有正式大學學籍,就必須掏錢購買教育部及各省市教育部門發行的「教育基金」。

這個「教育基金」還不單單是往裡送錢,每年還有8%的收益。結果李某居然相信,再一次轉賬850萬元。

2015年8月,趙某河謊稱該學院無法為李某女兒提檔,必須登陸學信網進行操作,但提檔相關程序關聯着16個端口,必須同時開啟這些端口才能「跨省提檔」。

總共16個端口,每個端口需支付50萬元保證金,另外還需數百萬元「協調費」。

也許是擔心騙局敗露,此時的趙某河向李某保證說這已經是擁有深厚背景的姨夫霍某動用了所有關系所換來的最好結果。

李某再次上當,並轉賬1461萬元至指定賬戶。

從2015年9月至次年9月這一年間,趙某河繼續製造各種各樣騙錢的理由,如「更改高考分數」等,分8次騙走李某超過1.5億元。

可李某此時居然仍未醒悟,還沒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

2016年底,趙某河通知李某,稱此前購買的「教育基金」屬教育部「郭部長」和姨夫違紀插手幫助購買,已經引起了紀檢監察部門的注意。

趙某河貌似「好心」地提醒李某小心,並一次性騙走李某4100萬元的「保證金」。

2017年,趙某河冒充「反貪局長」,告訴李某此前繳納的巨額「教育基金」賬戶已被認定為行賄款,李某涉嫌行賄罪。

直到2018年3月,李某為了洗脫上述罪名,被趙某河冒充的「反貪局長」騙走1.52億餘元。

被蒙在鼓裡好幾年的李某沒想到的是,趙某河拿到巨額資金之後就開始毫無限制地揮霍。

如以他人名義大量購買房產、購買豪車及奢侈品、賭球、投資網吧、酒店,帶領朋友出國及到全國各地旅遊,趙某河每次旅行花費都超過幾十萬元。

03

到了2018年10月,被騙的李某才如夢初醒。

但作為公職人員,他不敢報警,因為這筆數億元的錢財根本就不是通過合法渠道得來的。

李某為了得到巨額資金,多次利用擔任銀行行長的職務之便,藉助貸款投放和信貸管理等經營職責,一次次侵吞銀行貸款。

為了拿到錢,李某與自己的小舅子孫某、某公司總經理張某訂立攻守同盟,授意孫某某、張某製作偽造的購銷合同等虛假貸款資料,然後違反規定發放貸款,形成了具有隱蔽性和欺騙性的資金轉移辦法。

李某在2013-2018年的近5年當中,夥同上述兩人偽造26家公司的生產經營流水、資金證明、貸款資料,並多次冒用他人名義進行「頂名貸款」瞞天過海,騙走銀行貸款3.5億元巨資。

同時,銀行貸款資金流失慘重卻無人發覺。

雖經過多方追討,截至案發,仍有近3.2億元資金未能追回,給銀行造成特別巨大經濟損失。

銀行行長李某為了寶貝女兒,竟然先後26次上當受騙。

他本來可能是網上詐騙新聞中的可憐受害者,但卻從一名公職人員變成了騙取貸款的違法分子。

近日, 詐騙犯趙某河被判處無期徒刑。

李某因一己私慾,犯騙取貸款罪、違法發放貸款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七年。

警方提示:有熟人,關係硬?有政策空間,可操作?小心有詐!

高考錄取結束後,不甘寂寞的騙子,又開始蠢蠢欲動,炮製出新的騙錢花招。

警方提醒:「名額補錄」騙局常常出現在高考錄取結束後,騙子謊稱「某高校名額沒招滿,花錢打點可讓考生獲得補錄名額或保留名額」;或者謊稱「有特殊關係,可以購買內部指標或計劃外指標」,目的都是為了騙取考生和家長的錢財。

(本文整合自檢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