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點擊上方第二個「劉潤」關注公眾號

回復「1」抽取簽名書


觀點/ 劉潤 主筆/萬青 責編/ 瑩瑩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1611篇原創文章


昨天晚上,小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雷軍2022年度演講刷屏了。
很多人都被雷總的創業精神所感動。
那麼,除了感動,我們還能從雷軍的演講中學到哪些?
我斗膽分享4點自己的感悟,供你參考。
(如果你錯過了昨晚雷總的精彩演講。
也可以跳轉至文章末尾的推薦閱讀,
強烈建議你去看一下雷軍2022年度最新演講全文。)


小成靠勤奮,大成靠機遇
  
所有偉大的機會,都源自於巨大的結構性改變。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
小成靠勤奮,大成靠機遇。
馬有千里之程,無騎不能自往。
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自通。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個人在整個社會裡總是渺小的,要順應時代和時勢。
大成就背後,一定有涌動的、因商業邏輯巨變而釋放出來的紅利。
每個人都想抓住機遇,獲得紅利。
什麼叫做機遇?
在新的交易網絡里,一個特別有價值的生態位正在出現,並且還沒有被別人占據,這就是機遇。
機遇一旦出現,很快就會被人占領。這個時間窗口是非常短暫的。
小公司要想獲得巨大的成功,幾乎必須得抓住這樣的機遇。
那麼,怎麼才能抓住這樣的機遇呢?
大的機遇來臨時,通常都是有信號的。
例如:逐漸明朗的重大趨勢,新基建,國家新政策,新消費時代下的人群和消費習慣變遷等。
例如:新技術的出現。你研發了新的儲能設備,能夠提升存儲能量的密度,讓電池體積更小,續航更持久,一塊電池能用一年。
例如:未被滿足的需求。再小的需求,乘以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都會有非常深的戰略縱深,在一個領域創業,很快就能形成一個大的規模。
我舉個具體的例子。
有一次,我去小米公司參訪,小米的聯合創始人劉德先生給我們做分享。
他說,他很少吃麥當勞,但是有一次去麥當勞,點完餐他就跟服務員說「給我兩張餐巾紙」。
然後,服務員抓了一大把餐巾紙塞在了他的紙袋裡。
劉德老師說:「我看到這個場景之後,激動得一宿都沒睡着覺。」
聽到他這麼說,我就覺得特別驚訝,多給了幾張紙,為什麼就激動得一宿沒睡着覺呢?
劉德老師接着說,像我們70年代出生的人,包括80後這一代,如果去麥當勞當服務員,有個客人管我要餐巾紙,我可能只會遞一兩張餐巾給他,給多了怕浪費。
因為我們這代人,出生和成長於物資匱乏的年代,我們是帶着貧窮記憶成長起來的。
但是現在的90後00後不一樣了,他們生活在物質豐富的年代,他們沒有貧窮記憶。
所以他們在給餐巾紙的時候,會非常大方地給一大把,他們不怕浪費。
這意味着什麼?
這意味着新的消費時代到來了。
這就是重大變化背後的一個信號。
劉德老師說,這就是我們小米要做毛巾的原因。
中國人平均一年用多少條毛巾?
不到一條。
毛巾髒了就洗,洗完還能接着用,直到用破了,還能留下來當抹布。
但是你知道美國人一年用多少毛巾嗎?
美國人一年平均用14條毛巾。
你想想看,假如中國人平均每年也能用到10條以上,如果按中國人14億最大的體量來算,那麼毛巾這個行業每年是不是會增加140億條的銷量,就算一條毛巾1塊錢,也是140億的銷量,這是個巨大的市場。
所以,當中國新一代的沒有貧窮記憶的人群成長起來,消費將可能迎來巨大的增長。
這就是一個逐漸明朗的重大趨勢。
所以,想要發現時機,就一定要關注大環境。
要對商業環境非常敏感。
所有的大環境變化,最終一定會以某種方式,來影響我們的小環境。



生態位決定命運  
 
最近和一些創業者、企業家們交流,大家有一個普遍的感受:
這兩年,那些穩定的、確切的通道逐漸消失了。
如今生意做得又累又苦,已經足夠努力,卻還是在生存邊緣掙扎。
紅利變紅海,利潤越攤越薄,競爭越來越激烈。
用曾鳴教授的話說就是:
容易賺的錢肯定是沒了,往後大家得做更難的事。
以前,哪裡都是紅利,隨便做點什麼,都能賺錢。
現在,紅利漸漸消失,需要更加努力。
又累又苦,卻越來越難。
以後,只有努力也不夠了。
競爭的門檻越來越高,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這對我們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我們有更高認知。
那怎麼辦?
最重要的,是要搞懂自己的生意。
所有商業模式,都可以從「門檻」、和「可複製」這兩個維度,來看它的性質。
門檻低,不可複製:糊口生意。
門檻低,可複製:規模生意。
門檻高,不可複製:專家生意(諮詢等)。
門檻高,可複製:偉大生意。
可惜,大部分人選擇了糊口生意的賽道,卻懷抱着一顆偉大生意的夢想。
錯誤的賽道,生長不出偉大的生意。
有經驗的創業者,不會只關心自己為什麼賺不到錢,不會只衝着錢去,也不會眼裡只有「我」的存在。
他會一切圍繞用戶驅動,直面用戶訴求,然後實現「組織的自組織」。
一個更有經驗的創業者,他會談「產業鏈裂縫」,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態位,才能取得「大成」。
可以好好問問自己,你到底選擇了什麼樣的生態位?
在產業生態里,你選擇了什麼生態位,成為什麼物種,就決定了你的成長極限。
選擇了做「草」這樣的物種,就永遠不要期待長到「樹」的高度。



錘鍊心力
嚼着玻璃,凝視深淵

沒有任何人喜歡挫折和失敗,但不可避免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和失敗。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許會遭遇各種委屈。
來自客戶的壓力,上司的刁難,同事的中傷,供應商的無賴,甚至是家人的不理解。
我知道你比誰都難。
但是創業,就是嚼着玻璃、凝視深淵。
既然必須穿過地獄,那就走下去。
誠如木心先生所言:
所謂無底深淵,下去,也是前程萬里。
做企業,比的是慢、是笨、是紮實,是聰明人下笨功夫。
這條路並沒有捷徑。也沒有避風港。
把心思放在創業上,而不是證明自己委屈上。
把「自己」從心中拿掉,才能看清自己之外的東西。
你能扛多大的責任,承受多大的委屈,你就能帶多大的團隊,做多大的事情。



目標思維和限制思維

雷總年度演講裡面,還提到他在創業初期的一段經歷,我特別敬佩:
無數次,凌晨2點,自己一個人在辦公室里,看着辦公樓的燈一盞一盞熄滅,心裡百感交集。
產品賣不動,反覆想都想不通。  
他決定一竿子捅到底,親自到銷售一線站店賣貨,一定要把問題搞清楚。
這種上能定戰略,下能戰一線的精神,令人佩服。
你努力,別人也努力,最終的勝利一定屬於以初始般頑強的意志堅持到底,硬着頭皮頂住的人。
很多取得成就的人,碰到一個新事物或者不懂的問題,先去試。
而很多天天嘴裡喊着創業或者想賺錢的人,先講問題,擺困難,看限制。
很多人都死在第一步:
想太多。
這背後,其實是兩種思維模式:
限制思維和目標思維。
組織制定了戰略和目標,需要具體人去執行。但是執行的時候,會遇到困難。
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時,表現出來的態度和方法,決定了這個人的成長天花板。
這個人是「戰略和目標→困難→資源」,還是「困難→戰略和目標→資源」?
什麼意思?
如果是「戰略和目標→困難→資源」這個順序,說明他心裡把戰略和目標放在第一位。
做事的時候,當然會遇到困難。但是,為了完成戰略和目標,會去找資源,想方法去克服困難。
這是一個成熟的思考方式。
如果是「困難→戰略和目標→資源」這個順序,說明他把困難放在第一位。
列舉困難,說這個東西是不可逾越的,找了資源也不行。
如果是這樣思考,那麼即使能完成的目標,也會變得不可完成。
「限制型思維」的人是有多大本事,就做多大事。
「目標導向型」的人是要做多大事,就去培養多大本事。
你可以觀察自己,和觀察自己的團隊,是哪種思維模式。

最後的話

不管遇見什麼困難,相信辦法總會有的。
在工作中,也許你還會遇見挫折和低谷,遭遇冷落和不公。
不要自卑,更不要氣餒。
站在時間的長河來看,這些都是你人生發展中一朵微不足道的小浪花。
跟自己比,向他人學。
自我管理、積極進取的人,不管現階段在哪,未來都一定不會太差。
遇見問題,解決問題的人,不管你起點多低,未來成就都不會太低。
硬着頭皮頂住,你便無人能敵。
我想,這也是雷總演講結束後,想要傳遞的精神:
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
人生很長,無論如何,讓我們保持信念。
你經歷的所有的挫折和失敗,甚至那些看似毫無意義消磨時間的事情,都將成為你最重要的、最寶貴的財富。
世界會默默獎賞勤奮厚道的人。
最後,祝福小米,祝福雷總,也祝福每一個自強不息的個體。
所謂無底深淵,下去,也是前程萬里。
別怕,干就是了。

推薦閱讀:
《「2022年度演講全文」雷軍: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

推薦觀看:

如有收穫,歡迎同學們點讚視頻小紅心。


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 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的人, 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點擊下方卡片關注劉潤,和我們一起

洞察商業本質


▲點擊上方卡片關注劉潤,洞察商業本質

品牌推廣|培訓合作|商業諮詢 | 潤米商城|轉載開白

請在公眾號後台回複合作

歡迎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和30000位島民一起
把別人的頓悟,變成你的基本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