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改了規則,推送不按時間順序,若不想錯過文章,請設置「星標」,順手點下「再看」,下次更新優先推送消息;歡迎點讚、在看;
內容來源於網絡,若不便發表,請聯繫後台刪除;文章僅用於研究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價投百寶箱是價值百寶箱親友團後花園,特別情況備用號,信息內容互補,歡迎過來聊聊
一、溝通人:陳文總
二、溝通內容:景林資產產品存續情況
市場回顧及產品運作:2022年算是已經過去了一大半了,對於很多產品的持有人和同事而言,看着產品的淨值,我想大家心裏面都不好受, 整體市場都是在一個非常極度震盪的格局裡面,像過往一樣,我們去專心去研究基本面的做投資,這期間得到的結果都不好,因此也得到不少的批評。基金經理從去年開始到今年都是一直持續的在認購加倉,雖然投資挺難做的,但他們對於自己管理的產品還是非常有信心的.我們當然也不可能在這種市場持續下跌,一直看着淨值下跌,其實我們都是和大家一樣,一起承擔着市場的風險和波動,所以也是很能理解大家的感受了。但我們也更多是應該去冷靜的去思考一下,這個市場到底在發生什麼變化,在這個變化過程中,我們是不是能抓到未來的一些機會,我覺得這才是真正需要去把握的。
今年影響市場的幾個大變量:
俄烏戰爭、疫情反覆、經濟數據下行超預期、房地產市場的整體降溫、缺電、通脹的超預期, 這些都是影響金融市場的負面因素。
股票市場:
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的股票市場,波動的確挺大的。
美國的指數,不管是標普500還是納斯達克指數,今年以來都是歷史上非常大的跌幅。在這種高的通脹裡邊,其實你會看到出現了很多年少見的這種大幅度的下跌,有些公司從高點最大跌幅超過了百分之五六十,整個市場情緒還是非常低 迷。A股是熊冠全球,但是今年以來反而A股會略微好一些,但是A股又有一個非常大的特徵,這種結構化的特徵非常明顯,藍籌大票不漲甚至是跌的,但是一些中小市值的公司反而漲得不錯。造成的一個現象就是一些依賴於基本面投研驅動的策略,可能全面跑出了市場,而善於做一些板塊輪動,包括運氣又比較好的能把
握住每次機會的這些策略,可能又做了非常高的收益,但是我們謹慎的還是認為這種情形始終還是難以長久的。
港股方面的話雖然表現是乏善可陳了,但是近幾年的疊加上,過去幾年其實表現一直低於投資人的預期。主要港股還是包括社會面和資金面各方面的干擾因素也很多。有些大家也知道港股方面的只有干擾的因素,但是作為我們長期的做價投的而言,其實我們對於這個市場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從估值角度出發:
整體的估值我們覺得又再一次到了一個階段性的底部附近,滬深300可能整體的預期市盈率降到了10倍左右,所以整體如果我們拋出情緒化的方面,理性的來看,我們對於未來還是有必要去樂觀一些,相當於我們去熬過了最煎熬的一段時間之後,我們還是相信真正好的公司,他們的價值一定會歸位的。所以我們在整理策略上還是保持着既有的定力,投資策略不漂移不變形,堅守我們所認為的基本面紮實的好的公司,而不是去因為市場因為產品淨值的下跌,我們去鋌而走險去博弈市場上一些轉眾即逝的題材類的機會。
景林產品運作情況:
首先也要跟大家說聲抱歉了,這一兩年的確業績不太好,高點進來了很多都虧錢了,當然也請大家多一點信任和耐心,就像15 16年就像18年一樣,我們還是有非常強的信心,從這種淨值的坑裡面爬出來,最後給大家去實現應有的一些回報的。
在過往5年到今年是6年時間裡面,我們的產品的在諾亞架上的一個整體表現的情況,今年年初到現在的確表現不好,大家看從上往下價值是有13個點的回 撤,優選會更多一些接近20,豐收18.74,全球會略微好一些,大概是7個點的
跌幅,FOF的話是9個點,這是今年年初到現在,大家再把目光回到前面,17年整體都表現不錯,大家都知道投資人收穫還不錯,18年市場又出現了比較大的下跌,我們產品整體回撤在20%多,甚至高了又到30。當大家特別低迷的時
候,對於19年沒有任何想法的時候,19年其實市場又有一個非常好的饋贈,19
年整體收益率是應該是超過60%了,像價值優選豐收都是60多甚至接近70。在
2020年幾個產品有30多的,有70多的,有60多的回報,總的整體而言,可能21年今年年初到現在是歷史上表現連續兩年相對比較差的年份,這也是在過去景林
04年開始發行產品,到現在連續兩年是負回報的,比較稀有的年份。
但是我們結合過往更長期的投資業績來講,我們覺得可能真正最黑暗的一段時光慢慢會過去,我想大家也要像我們的策略一樣,大家也希望能保持一定的定力,熬過去這段時光可能未來又會像19、20年一樣,會給大家帶來一個相對理想的回報。
倉位:
目前整體的倉位還是滿的接近於滿倉,像FOF的話9成多也是比較高的。我們不會鋌而走險去改變我們的投資策略,所以這一點上也請大家理解,我們堅定基本面投資在我們所看好的股票,我們在持有過程中還是相對比較堅定的,主要看它的基本面的變化,而市場情緒面包括宏觀的變量,可能對於我們的投資決策影響沒有那麼大,我們更多還是去糾結於行業的變化,包括個股經營層面的變化,所以這一點和我們策略是相一致的。
我們現在到9月最新的投資月報,
價值的倉位是96%的倉位,A股略微少一些,A股是17,港股是62,美股是15。價值的一個變化,其實從過往的市場比例能感覺得到,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價值是沒有開通收益互換的,就不能投資美股,所以一直是A股港股的比例,以前A股比例大概是在百分之六七十左右,港股是百分之三四十,但現在看其實 A股相對比較少了,只有17個點,有60多的港股。現在來講到信息技術和電信服務是占比前兩大。這是蔣總的一個防禦性的選擇。這些公司盈利確定性非常強,估值也比較便宜,有比較高的分紅和派息,所以他在這一段是做了一些布局。另外就是可選和日常也是常規的
全球是過去21年,包括今年以來的表現相對比較好的一個,它回撤都在個位
數,他的持股相對比較多元一些,沒有那麼集中,所以也就看到整體回撤比較收斂一些,它的一個特徵,整體的下浮比率會比優選會好一些,因為分散多元一
些,他也會做一些適時的調整。整體比例上來講,A股是32,港股是48,美股是
4,也算比較均衡。但過去來講它的港股可能更多一些,現在整體你去看它的信息技術和可選消費占比前兩大房地產是第三,日常消費是第四,工業是第八,能源你會發現它裡邊有能源占比,有6個多點房地產也是前面講的它是持有的一些物業,甚至是央企背景的,不是民企背景,所以並沒有受房地產整體下行的影 響,它還是持有相當大比例的一個頭寸。
高總的產品,現在你能看到A股和港股和美股的比例和其他幾個也是有顯著的不一樣的。A股和港股都是19個點,美股是60個點以上,比例其實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了。因為後面也有人我看收集的問題也問到優選產品相應的問題,我在後面的答疑會做一個集中的答疑。其實整體而言,高總這麼做是他有他的初衷的原因,也是,因為他過去是做這種國際資本的基金經理的,所以他的視野更加國際化一些。
豐收三就是蔣彤總的管理的產品。蔣彤大家都知道他是對一些新興的技術特別熱衷,它的產品它的投資相對比較靈活一些,布局的行業也會比較多一些,像可選消費、信息技術、材料工業、日常消費、電信服務、公用事業、房地產、醫藥,包括金融能源都會有一些。它反而有點接近全球的布局,它是40,40,美股是十幾個點。它的A股裡面有不少的布局,因為A股裡面前段時間包括現在的一些投資機會,蔣彤彤覺得還是不錯的,而且他經過相對密集的調研,他是做了一些布局,而且他拿的股票數量應該是這些基金裡面數量最多的。
FOF是去年發的一個產品,是前面這4個產品的綜合,基本上是4個基金經理的均配。當時發FOF的一個初衷並不是為了策略的差異或者說分散,而是FOF能把幾個基金經理覆蓋的行業進行全面的覆蓋。FOF的話其實從去年發之後一直在試探性的建倉,從一開始的6成到8成到現在9成多,市場每一次下跌的時候我們都會都加,本來之前是想有一定的安全墊在加起來,但是市場跌的比較快,所以我們對於未來的預期,我們把倉位又加上來了,目前FOF都還是有大概9毛多,跌了有幾個點,但是我們覺得從前面幾個產品來看,大家在等待可能還是不錯的,整
體配置的還是相對比較均衡的,A股接近30%,港股是40%,美股是25%,它基本上能實現這些產品的平均回報,比較穩定一些。
投資機會:
一是產業和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我們看到我們的整個中國的消費互聯網的生態系統,但是產業和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方面還是比較滯後的。所以整體而言,我們覺得企業端的想象空間還是不錯的,還有全球能源的轉移和應用,其實在這點上很多投資人也會有質疑。其實我們說全球能源的轉型沒有那麼快,因為一是它可能馬上漲起來,另外就是我們所布局的能源相關的公司沒怎麼漲,反而是一些中小產業鏈相應的能源的相關的題材的工資在漲,所以我們並沒有miss掉,而是可能布局的一些布局的能源相關的還沒在市場認知階段,並不是我們沒有布局。所以看到在這一段並沒有特別大的貢獻,但是我們也能肉眼可見的。我們在全球能源的整體的布局上,中國還是有比較大的先發優勢和規模優勢的,包括電動車的電池太陽能這些關鍵領域,有非常領先的市場份。另外大家也能看到俄烏衝突之後,能源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包括今年夏天限電,四川這些開始的,我們看到能源一旦出現什麼問題,它帶來的這種危機對於實體經濟的損害是非常致命 的。
所以對於一個國家安全來講,對於經濟發展而言,其實每個國家都想去用可再生能源或者說清潔能源去替代以前那種化石能源。
另外一個就是數字化軟硬件和人工智能的應用。第一條是企業數字化,第二個第三個就是和我們的生活和我們生產效率相應的數字化的,包括人工智能的應用。大家去研究的這種新能源汽車其實就是智能汽車。
還有一個就是中國企業走出去,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到底怎麼去呈現?雖然中國是一個消費的大國,有巨大的市場,但是中國的大部分企業還是只做中國的生意,真正走出去的企業其實不多的,像華為,像海爾,像tiktok,抖音,像小米,這些可能走出去了,但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企業能走出去,參與全球化的競爭,就像美國的企業一樣,可口可樂、亞馬遜、谷歌、蘋果這種企業成長起來,這才是中國經濟的最大的希望。另外一個就是新消費主義,因為後面也有人專門就一些行
業做了一些提問,我會具體再去展開。新消費主義,我們看到消費雖然有些疲軟,但是我們也看到一些一些可喜的可能未來一些消費的投資方向。
還有一個就是醫藥醫療,我想就有很多細分的行業需要去關注,尤其是人口老齡化相應的一些醫藥醫療的機會,因為中國正在步入老齡化的階段,中國一定是全球老齡化人口最多的一個國家,而這一端還有相應的配套,不管是藥物還是醫療服務,他未來的空間還是非常多的,我們也是從去年到今年招了非常多,算是補充了比較多的像醫藥相關的研究員,因為醫藥的研究員很難招了,你從賣方招這些都不太合適,都要去相應的可能行業裡面去招,因為它是更加專業的。
風險:
疫情, 第一部分我已經講了一些疫情,疫情可能大家都已經有點煩躁了,不斷反覆從武漢開始,然後到全國,到今年的上海,再到成都,再到深圳,再到可能將來個別的其他一些城市,其實可能他已經太影響我們的經濟,太影響我們的生活了,甚至心裏面會有另外的一些經濟增速的擔憂,包括政策什麼時候到頭的擔憂,所以這一點是一個比較大的未知數。
地緣政治,從18年開始其實都不是特別太平,今年看到俄羅斯和烏克蘭,大家也能看到中美關係之後,台海局勢相應的包括和日本、韓國,包括東南亞地區都有一些不確定的東西
房地產,一直講它是一個大的雷泡沫到這個階段,居民的槓桿率這麼高,民企的風險全部釋放之後,包括之前的7月份,因為爛尾開始停供,把所有的集體去斷供這些整體的蔓延。所以我們看到可能現在房地產行業可能會面臨非常大的嚴峻的考驗,雖然一線城市像上海、北京、深圳還算堅挺,但是我們也看到更大範圍的三四線,二線城市其實房價已經跌了不少,一直在跌,而這種持續下來之後到底蔓延下來,可能它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
美國加息,回收流動性,我們的通脹人民幣匯率現在已經從6.3到接近7或者
7,包括我們看到歐元和美元的比例一樣的歐元也在貶值。
政策,我們現在密切在關注二十大之後,塵埃落定之後,政策上會不會有一些新的反應去刺激政策,刺激經濟,把中國的經濟從目前的這種這種不利的方向拉回來扭轉過來,這是我們所希望的,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也在等一些信號,可能
在二十大之後,資金經理到時候也可能會做一個渠道相應的一個溝通,等着有相應的政策出來之後,再跟大家做一些相應的解讀。
Q&A:
Q:首先想請問一下陳總,第一個問題是美國的持續加息對於景林持有的中概股是否有壓力?
A: 中概股的波動其實從去年開始,每次做溝通會的時候,大家都會問。都有非常強的擔憂,包括像諾亞大家也都知道,在香港也二次上市了,因為中美審計底稿的退市風波主要影響的是投資者的投資意願。
今年初就因為這些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衝突,俄羅斯在受到制裁之後,其實外資因為擔憂中國資產也有可能的風險形成了一批集中的拋售,所以你會說它看到中概股在今年三四月份跌幅非常大,拖累了港股和A股,中國資產都被中國際資本拋售掉了,所以那一波跌幅還是很厲害的。
但加息我們覺得到對中概股的影響是不大的,因為更多是短期階段性的。
另外目前景林所持有的中概股的比例已經低了一些。以前中概中概股的比例比較高,現在已經低了一些,因為很多公司已經選擇了在香港的二次上市,我們就把這些頭寸倒騰到香港市場了。
另外現在中概股的淨利率還是比以前會之前大家擔憂的時候會略微好一些,因為我們也看到一些曙光。前段時間大家也看到在中美雙方的斡旋之下,雙方都認可的做了些合作,進一步再去啟動。前段時間新聞也報道了,雖然近距離真正的去圓滿解決中美中審計的摩擦的問題,但是我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好的契機,即便未來還有一些路要走,可能也會經歷一些波折,但我們相信圓滿的去解決這些問題,解決中概股的退市的擔憂,可能是符合中美兩地投資人的大多數的意願。所以整體而言,我們覺得美國的這種持續加息,其實它從更多是從資金面上或其他情緒面上可能會影響,但是最終回到我們的策略還是基本面來講,它畢竟影響還是相對比較短期的,所以我們也看現在即便有持續加息,但是有時候也覺得現在也跌不動了,已經到這種份上,你再去擔憂,其實意義也不大了,現在我覺得更大更多應該積極的去看,你看到很多中概股其實現在其實業績蠻好的,你去看一下互聯網相應的其實業績相比過去比時比過去其實預期的好不少,就像拼多多的半年報出來,其實是超出市場的預期的。
Q:8月下旬我們可以看到美股的中概股是一個大漲的行情,對於景林優選的影響是如何?A: 因為去年今年回撤也比較大,但之前優選又是漲的反彈最猛的,所以優選是有很多投資人持有的,8月份下旬美股中概股大漲,但是8月份的優選其實微跌的大概兩個多點,有時候在投資裡面也要接受市場漲跌與持倉不同步的情況,因為一個是指數,一個是個股組合。
如果你持有的個股它在這一個月裡面表現不佳,有時候就會跑輸指數,同樣如果說你持有的個股這個月表現又特別好的話,指數雖然在下跌,但是也可能會帶來淨值比較好,所以有時候短期如果單論一周、一個月來看的話,可能它的指數會有些偏離,但更長期來看,很多還是讓你選的股票到底怎麼樣。
優選的話,8月份的原因還是它持有的美股部分非中帶股的地方,因為回調了, 8月份大家看到美股其實跌了,整體指數大概跌了有四五個點,因為回調稀釋掉了部分中概股的一些收益。
目前的話優選可選消費接近50%了,信息技術30%多,日常消費大概20%,很集中,A股港股接近20%,美股60%,其中如果說看股票,可能美股會略微還比中概股多一些,前面有人問之前優選為什麼有這麼高的頭寸在美股裡面?
這個問題我跟高總也做過一個深入的交流,上次3月份高總在做渠道溝通會的時候也回答過這個問題,它的主要邏輯是市場越來越複雜了,你可能要用資產配置的理念要去做一些投資,因為它是站在更長期的財富的保值增值的角度去看的,單一地區和市場的風險還是很大的,比如說你所有的資產都是俄羅斯的資產,俄羅斯和烏克蘭動起粗來,俄羅斯的資產會怎麼樣?所以有時候會有這樣的擔憂,因為他以前是做歌斐基金的管理者,所以他會有更多的國際視野去看它的組合。他覺得除了去配置中國的核心資產之外,視野再打開一些做一些全球的優質的資產配置,可能更加有利於組合。
我也知道在諾亞的這些高淨值的客人而言,其實諾亞其實在給大家做這樣的配 置,你買了權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裡面有股票的,有股權的,可能還有保險,可能有房地產基金,還有一些什麼另類資產,還有很多資產,包括跨地區跨周期跨幣種都有,大家都去做這樣資產的配置。對於超淨值客人是有必要的,但是高
總是在他自己的這種權益類資產方面,他也有這樣的想法去做,所以他站在這個角度長期來講,他覺得這個是更加有利的。
就像前面講的,之前五六月份,因為市場非常典型的結構化的行情,A股修復的很快,美股在跌,所以導致於優選相較其他管理人的產品是表現不好的,大家有更多的擔憂說美股在暴跌,你還有這麼多美股,你是不是看不到風險之類的,這個東西你很難去衡量。但高總如前面跟大家講的他是,站在全球化的視野裡面去看,所以它的配置可能就像講的它理想的狀態可能就是中國公司50%,非中國公司也是50%。中國公司做中國的生意,非中國公司做全球的生意是這樣的。所以在這個事件上,雖然它的比例是這樣,但是我們覺得並沒有那麼緊張,也不是說它因為淨值下跌了,它這個配置邏輯是錯的。其實它很簡單,去擁抱和全球做生意的有顯著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即便短期有一些波動,但是長期看還是很值得的。整體來看,美股還是牛長熊短的,牛慢熊快的局面,它要跌都是暴跌,暴跌完之後還是很溫和的一直會長線的會漲,所以更加不應該去擔憂短期的東西 了。而且就是美股裡面一些非常好的公司,我們看到因為這種暴跌也提供了比較好的投資機會,現在估值也挺合適的,所以高總在這一點也是做了一些積極的建成。美股可能未來對於高總優選的組合的影響會更大一些。反正現在這一點也是它的一個相應邏輯,所以在這點上我是做了一些重點的披露和想法,針對優選這個產品。
Q:我們也是可以看到這幾年A股的行情是極度分化的,景林長期價投的風格是否受到了挑戰,如何破解?管理人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A: 這個問題挺大的,其實我們也一直在思考,我們的風格會受到挑戰,其實挑戰挺多的,每當業績不好的時候就會被輪番挑戰。就像前面說的那句話,業績好的時候,你講的所有邏輯都是對的,但業績差的時候,你可能覺得所有的邏輯都是錯的。
從景林的成績來看,你就會發現可能有時候一年表現是不好的,放在兩年三年可能馬馬虎虎,拉長了5年,業績或許還可以,再到10年好像又看起來不錯,所以每個管理人其實有自己團隊適合的策略,我們也承認我們策略也未必一定是完美的,但是我們這個策略的確還是經過20多年打磨出來的,就是我們整體團隊投研團隊,包括在蔣總的帶領下,我們也不可能今天做價值投資,明天去追趨勢,
甚至我看有人在講什麼叫趨勢價值,反正我們看不太明白,不是後天再去做量 化,還是做指數增強,其實我們做不到這麼多的這種分裂,去改變自己的策略,我們也不會因為說最近一兩年不賺錢,虧錢了就完全去否定自己,否定我們這種價值投資的策略。
最近我們看到反而很積極的去尋找這種價值投資的機會,儘可能去持有性價比更高,確定性更強,成長性更好的一些企業,這可能也是景林區別於一些同行的 點,因為在這個市場上摸爬滾打也比較久了,在這個市場上有更多的沉澱,策略的執着和堅守。
其實時間久了,我們覺得也是一種彼此投資觀的磨合,你可能在這個市場也買了景林,買了其他的私募,也買了公募或者自己在炒股票,你不斷再去選擇,就像我們去選股票選上市公司一樣,我想每個投資人都是會選擇符合自己投資理念的管理人,或者說你自己投資理念還沒有建立起來,通過購買某個管理人的產品,他的投資理念通過長時間的循環輸出,你慢慢的去認知到這個理念,你認不認可不認可,慢慢在強化你自己對投資的認知,對於管理人的預期,可能有些投資人未必想的就是我要實現市場上最高的回報,景林的產品永遠不是說市場上最高的回報,但是為什麼長時間還是大家比較比較信任的,因為我們策略的一致性還是比較強的,這種信任我們覺得樸素的理解,即便景林不說,景林不做存續,其實你們也都知道,景林絕對不會說亂買公司,不會說是追漲殺跌,不會在市場去博弈,去抓一些很短暫的機會,我們更多這種深度的價值投資內核,我覺得很多投資人包括理財是跟我們很長時間理財諾亞的同事是認可的,覺得我們的這種價值投資內核是不會變的。
其實從過去幾百年的歷史去看,股票市場其實在長期的資產配置過程中是收益最高的一個品種,原因也很簡單,股票其實它是一家的上市公司,這些上市公司其實背後代表的是什麼?是代表工業革命後面這種人類的不斷的進步與創新,它是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的。當然如果說你非要認定這種延續幾百年的法則已經失效的話,也沒辦法,但是只要你不那麼極端,其股票市場幾百年以來所表現出來的這種風險收益特徵,它一定是繼續的。你找到好的公司,只要你的組合一直是好的公司,它帶來非常好的確定性,穩定的回報。所以我們更多是要去非常細緻的去分析每一家公司的具體業務,對於短期的一些不利的因素,我們除了不用特別恐懼之外,我們覺得更多應該去仔細的去思考公司的未來它的需求。
Q:我們想問一下景林如何看待港股市場?如果港股未來的機會一直沒有A股好的話,景林系列還會維持港股倉位大於A股麼?
A: 這個問題也會經常被問。前面我也說了港股的看法,我們現在港股是比較多的,相比於A股和美股港股是不管幾個產品,整體是比較多的合在一起,我們總體對於這個市場還是很有信心,它的活力,它的上市公司的質量,包括從美股回到港股二次上市的有更多的好的公司,我們可以去選擇。
從產品的持倉來看,其實用我們現在持倉也是最多的,如果說港股市場依然有很多高質量的優秀公司,我們肯定會繼續維持,甚至會加倉港股的。雖然即便港股過去幾年的確表現不盡人意,但是我們還是要分別來看,你要去結構化的去看,並不是說市場的問題,而是你要去看你所布局的這些企業到底值不值得去投資,它的經營面到底怎麼樣。
另外再次也要強調一下我們這種市場比例的邏輯,我們要去先看到行業和個股機會之後,再去市場尋找相應的標的,大家一定能買到。我們在哪裡買?市場比例是由持倉的個股質量決定的,市場有更多高質量的公司,我們市場比例一定會 高。
所以結合我們自己的投資理念,我想大家會更明白一點,所以我們目前還是維持港股比例會大幅大於A股的原因,在此A股裡面有很多沒有想象力的企業,很傳統的,它的生命周期行業周期已經在有點夕陽紅的感覺了,我們更多還是投資,畢竟還是要投資於未來。我們覺得港股的一些企業有更多的未來。
Q:景林豐收從發行至今的表現有太好,也沒有什麼起伏,而且淨值是一路向下。想請問一下景林對於景林豐收所持有的股票的後續是如何看待的?
A: 蔣總的風格在景林內部還是比較鮮明的,前面我就講了一下,他對於上市公司非常了解,淨值並不說是豐收低了,而是其他所有產品淨值都有下跌,表現都不太好。但從豐收的持股來看,我看它的核心的股票還是在消費和信息技術上,沒有相比其他基金經理可能沒有那麼集中,但豐收比其他產品是多布局了一些,比如一些材料,包括先進是搞新能源相應的公司,包括產業鏈和它上下游產業鏈相關的,所以布局的相對比較廣一些。
蔣總也是內部最喜歡調研上市公司的一個基金經理,在公司一兩個月都很難見到他一面,好不容易碰到可能找他有點事,還在開這種行業電話會,這段時間也是更忙了。我看昨天還問他,他說中秋節也都安排了這種公司的實地調研。蔣總總現在持倉的個數是比其他幾個經理要多一些的,我覺得就是這等市場慢慢穩定步入正軌之後,他選的股票的還是會兌現他應有的價值,他對公司還是摳得非常的細。他會買一些中小票,因為它比較分散,這些中小票它的成長性業績肯定可能會更快一些,如果說市場企穩,這些重要企業的價值能被發現,我覺得它接下來彈性還是不錯的。
Q:我們想問一下,景林對於持倉信息技術的行業看法是如何?行業的短中長期是如何看待的?
A: 我們就選信息技術裡面互聯網行業作為舉例,其實正好這個月行業的研究員是有分享的,大家在最新一期的投資月報裡面可以看到,互聯網行業是被資本拋棄了,但是沒有被消費者拋棄。大家去理解這句話,其實我覺得說的也挺對的,因為反壟斷行業的高壓的監管。
互聯網行業經歷了很悲催的時光,拋售股價的大幅的下跌和調整。但是我們作為消費者還是很熱衷,粘性還是非常強。
另外我們也看到這些年來一些成長起來的品牌,比如華為、小米、安踏、李寧這些中國品牌成長的過程中都是和電商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甚至互相成就的,很多人都去質疑這個行業,但是大家去想想你的生活,我想讓你做渠道的東西,其實你又離不開這個行業,所以這是更理性的一個看法。
另外前面講的中美審計問題的曙光,經過雙方的溝通,慢慢的我們覺得可能會得到一個解決,因為很多互聯網公司都是中概股在美國上市,如果解決之後可能資本就會進一步的認可,這樣的話會有進一步的推升的價值。
另外互聯網的發展思路也發生了變化。大家看到第二季度其實疫情影響這麼大,但是好的互聯網公司其實通過開源節流,業務調整,改善經營效率,其實業績還是在增長的,業績都還不錯過,包括這種強建網之後,互聯網公司減少了這種橫向的跨行業的擴張,去做一些縱向的投入,你看很多其實互聯網公司都在做芯片了,做雲計算,包括 AR這些領域都要做一些相應的投資疫情最終我們覺得還是
會過去會回歸到生活,還有全球化的機會,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其實越來越重要,一些公司已經在全球有它的一席之地了。
經過這一輪的調整之後,行業的長期格局也會進一步的穩定,頭部公司的利潤率也會逐步的提升。這個行業我們覺得之前是被資本拋棄,最終這個行業又會被資本撿起來,放在應有的位置裡面,它是具備非常好的中長期的投資價值。
Q:景林能否可以講一講關於整個消費行業的一個細分邏輯,行業目前是處於一個什麼挑戰周期?A: 講完信息技術互聯網,我們再講一下景林另外一個大的持倉消費,消費是一個非常大的行業,很多人覺得消費是吃喝拉撒,茅台海天,其實錯了。我們所披露的行業裡面消費占比的確比較高,像一些所謂的新能源製造業服務業都在可選消費。消費應該是所有發達國家拉動GDP的最大的一個行業。發達國家的GDP基本是靠消費驅動的,一個是投資一個出口,其實最終都是靠消費。
中國的消費占比是多少?其實中國消費占比按照20年那時候測算只占比不到
55%,美國是發達國家是超過了80%,其他國家可能是70%,我們只有50%,預計到今年到現在可能就是60%左右的水平。
從趨向上來看,中國的整個消費可能未來的占比到百分之七八十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而且我們有更大的市場,14億的人口
有完備的這種商業和基建基礎設施,消費作為一個可挖潛的行業,其實空間是非常大,而且這個行業裡面有非常多的優秀的大市值的好的,公司可以成長起來,因為行業足夠的它可以承載住,而有些行業它本來就是很容易觸及到天花板,他的成長性就會被受壓,而消費成長性是非常大的。
但是現在我們也看到一個問題,現在的消費是乏力的,原因是什麼?
一是。疫情疫情干擾因素非常大,雖然我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還是在增長,過去人均的儲蓄率還在不斷提升,但現在我們又看到從22年的一季度為例,我們的儲蓄率達到38.2,比過去幾年的總儲蓄率高了5個多點,原因也很簡單,我們覺得可能更多的消費者覺得對於未來預期收入的不確定性,缺乏安全感,沒有太強的消費信心,另外可能也是槓桿太大了,大家把錢投到房子裡面去了,你消費信心繼續,另外經濟轉型之下,我們整體過去是靠投資拉動,未來要希望進入高質量增長階段,我們要去靠科研靠創新,所以這種經濟發展可能更多的一依賴於創
造率和效率提升,而不是人力和資本的要素,所以在這裡邊可能居民的財富積累模式也會發生一些變化,所以這也是經濟轉型下的一個問題。
還有一點就是人口結構的變化,前面講了中國進入的老齡化社會。老人他的物慾是很低的,他的物質和服務的需求是減弱的,他除了可能看病吃藥之外,他不像年輕人一樣熱衷於各種消費,所以整你的消費總量它自然會下降。
還有一個現在失業率的確比以前會高一些,我不知道大家在實體裡面怎麼感受,其實很多消費意願強的年輕人,消費動力是受影響的,這就是說現在消費乏力的原因。但是有這樣的一些不利的因素,但是我們為什麼覺得消費未來還是有機會的,除了前面講的,我們還是有非常大的空間,原因在於我們看到經濟總量,包括城鄉居民收入增加,雖然我們增速下來了,但是我們沒有負增長,我們還是在增長,所以整體而言可能中等收入人群的比重還是在提升。
另外一個還是人口結構的變化,雖然老齡人口它對其他的物質服務需求減弱,但是細分行業可能會迎來一些變化,比如說醫療保險,養老的護理,包括一些的出行,也會得到一些穩步的發展。
現在另外一個就是結婚率在下降,包括大家看到母嬰產品是需求有負面影響,但是加上結婚率下降之後,大家生孩子意願也低了,家庭規模變小了,單身族也多了,所以你會發現像家居的一些小型化的,包括取悅於自己的生活方式,消費相關的可能在系統領域又會有一些投資機會。
所以我們覺得還是有機會,比如說玩的方面,包括文化方面,包括戶外,這些都可能催生一些新的投資機會。所以整體而言,我們看到的消費行業來講,雖然有非常多的挑戰,有些不利的因素,但是從一個長線的投資邏輯上來講,我們覺得消費行業還是值得長期去布局的,但我們也要警惕一些陷阱。消費它畢竟還是一個很長線的投資機會,而且消費這個行業有個好處相比其他的行業來講,消費者的感受會比較直接一些,包括我們本身自己也是,消費者投資消費更加有有感 觸。
不像一些專業性壁壘特別強的。它不像科技公司,因為技術的迭代,它所有的科技的研發投入可能就不會沉默掉,而消費相對比較緩慢一些,相對比較穩定一 些,投資優勢還是有的。
-----------------------------------------------------------------------------
讀完順手點下「在看」,下次更新優先推送消息;歡迎點讚、在看;更多紀要:及時分享市場、行業及公司動態,包括投資策略、行業數據庫、專家調研、公司紀要;信息超越99%的投資者;投資資料包括紀要音頻會議、pdf及word紀要、行業及公司數據庫、事件點評等;為您節省時間,提高效率,獲取高質量的投研信息;有數萬份一手紀要信息,可作為投資數據庫使用。
歡迎點讚、在看;更多紀要:請加微信:value11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