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全文共2895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
在華夏銀行三十而立之年,本次公益活動既是華夏銀行對於「可持續 更美好」理念的深度實踐,也是對於守護環境、守護環衛子女的承諾與決心。在海洋世界裡,他們學會對珊瑚進行救助的方法;在印度叢林中,他們感受到孟加拉虎的野性魅力;在婆羅洲熱帶雨林,他們意識到一草一木都值得愛護;在法國環保行動者的帶領下,他們感知到各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特點,同時也更加理解了作為「城市美容師」的爸爸媽媽們,對環境保護作出的重要貢獻。用一把鑰匙,打開世界的大門,這是華夏銀行多年未曾改變的心愿。

文 | 李淇

雲南野象旅遊團北巡,大熊貓受威脅程度等級從「瀕危」降為「易危」,「微笑天使」長江江豚頻現身……暖心好消息近年來常常登上熱搜,伴隨着2021年COP15生物多樣性大會的召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今年8月份,華夏銀行再次攜手北京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南方周末報社、北京市市容環境衛生協會,共同發起「生物多樣,擁抱可持續美好未來」2022年環衛子女成長計劃,並在鳥獸蟲木自然保育中心的支持下,與30位來自北京的環衛子女共赴一場大自然的探索之約,一起探索觸手可及的環境可持續之美,在線上展開一場跨越時空、別開生面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之旅。

課堂內外,孩子們通過一系列充滿趣味性的互動課程,暢遊在海洋世界裡,穿梭於熱帶雨林中,走進印度科比特國家公園,還在「家門口的自然觀察與記錄」中,向他人分享自家門口的「大自然」。在這些身臨其境的學習觀察過程中,領會和理解野生動植物的生存智慧。



1

探索,從提問開始


「看,是孟加拉虎!」直播畫面中出現的老虎蹤跡,讓小朋友們激動了起來。

森林之王,這一讓人又怕又好奇的「大貓」,對孩子們有着極大的吸引力。與此同時,樹木林立,百花芬芳,斑鹿、大象、蜥蜴等各種野生動物正出沒在眼前......

這是孩子們參加線上訓練營的第三天,老師正通過連線印度叢林的野生動物保護者,帶領孩子們來到老虎的家,看看頂級物種在印度叢林中是如何自由地生存繁衍,用沉浸式的方式幫助孩子們理解棲息地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

為期5天的課堂上,映入孩子們眼中的,是一座座知識的寶藏和接近夢想的山峰。

珊瑚到底是動物還是植物?猩猩真的和人一樣聰明嗎?熱帶雨林是不是每天都會下雨?老虎和獅子打架誰會贏?……好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們探索世界的開始。

起初,對於「生物多樣性」這個名詞,孩子們只有模模糊糊的印象。「地球上除了人類,還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和植物」「生物,就是有生命的東西,比如植物、動物和微生物這三大類」。

對於這個有點難度的學術詞語,他們讀懂了其中的部分含義,卻並不太清楚「多樣性」的真正意義。當被問及生物多樣性喪失會有怎樣的後果,孩子們不禁擔心起來,「以後會不會再也看不見那些可愛的小動物了?」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裡,自然始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從花草樹木到蟲魚鳥獸,自然界在動靜之間豐富着我們的衣食住行,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生動且多樣。為了進一步了解、保護和利用自然,人類不斷探索更廣闊的區域來更新指導概念,試圖發現能夠致用的規律。

9歲的李鈺垚曾有過一個關於保護自然的暢想,「如果要保護動物們,是不是可以設置一個不被人打擾的自然保護區,裝一個只有保護員能夠進出的門。」直到在訓練營期間,看到成群結隊的斑鹿在印度國家公園中自由奔跑,她發現,原來這樣共榮共存的家園,才是動物們最賴以生存的棲息地。

她形容這種震撼的感覺是,「仿佛直接刷新了我的三觀」。

11歲的王翔羽在聽完老師講解老虎的特點之後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他不明白,為什麼同樣是貓科動物,貓的後肢更有力,而老虎卻是前肢更有力。老師這樣向他解釋,「因為老虎在捕食的時候更多地用到前肢,需要強有力的前肢與獵物搏鬥。」

這些看似偶然的發問,正是源於孩子們對大自然的好奇與關注。

2

大自然的答案


當老師在《與大自然做朋友》這節課程中向小朋友分享自己在家門口的觀察日記時,李鈺垚的思緒回到了自己念念不忘的那片池塘。

早些時候,她和爸爸一起去公園遛彎,她注意到在此起彼伏的蟬鳴中,似乎還摻雜着另一種神秘的聲音。她興奮地向爸爸詢問是不是蛙叫,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後,父女倆笑着,仿佛解鎖了一個心照不宣的秘密。

他們一起循着聲音尋找,結果卻有點遺憾,「我爸是發現了,但我卻啥也沒看着。」再後來的一次,她和哥哥好不容易看到一隻青蛙,卻因為兩人並不靈活的動作,「讓它跑掉了」。她嘆了口氣,心裡有點惋惜。

經過訓練營相關課程的學習,李鈺垚明白自己通過聽和看,已經是對大自然的豐富觀察。發現它,而不打擾它,才是與生物們最好的相處之道。

王薪雨同樣深諳這一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理念。他始終清楚地記得老師在教大家卡片相機使用方法時的那句叮囑,「拍照的時候不能改造自然,要去拍攝自然最原始、最真實的狀態。」

憑着這樣的「信念感」,他用相機拍攝的畫面,有時是天上的雲,有時是自己種的菜。他還一個人靜靜地觀察過兩隻蜈蚣的爬行軌跡,一點都不覺得害怕。

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小細節,是大自然教給人們的答案:保護生物多樣性不僅是保護動物和自然環境本身,也是維繫人類社會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20世紀以來,隨着世界人口的持續增長和人類活動範圍與強度的增大,人類社會正面臨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環境問題,因此重建與自然的連接,是解決問題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

少年兒童作為綠水青山的見證者和美好未來的締造者,幫助他們了解自己所處的社會和自然環境狀態,才更有機會幫助他們健康成長,打造可持續未來。

通過學習傾聽各種蟲鳴鳥叫,分辨各種花草樹木的氣味,去觀察生物與環境以及生物與生物之間發生的故事和彼此的關係,去了解身邊這整個生態系統里共生共榮的完美關係。不僅能夠在他們的心中種下環保的種子,也能讓孩子們在自然的滋養中健康、快樂成長。

點擊觀看華夏銀行2022年環衛子女成長計劃總結視頻

這份關於生物多樣性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同樣延續在華夏銀行的公益活動理念中。

3

通往可持續未來的無限之路


從環衛到環保,從環保再到可持續發展,華夏銀行正行進在一條通往可持續未來的無限之路上,不斷向縱深探索。

2014年,華夏銀行與北京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攜手成立了「華夏銀行助力環衛工子女成長公益基金」,同步啟動了「環衛子女成長計劃」,幫扶北京地區條件困難的一線環衛家庭,助力貧困環衛子女上學。截至目前,華夏銀行已累計捐贈超1000萬元。

多年來,華夏銀行環衛子女成長計劃為孩子們帶來藝術、科技、環保、體育等不同主題的暑期訓練營,從國家大劇院到故宮再到中國美術館、中國科技館、北京冬奧組委所在地「首鋼園」,從表演到繪畫到攝影再到滑冰,讓環衛子女在課程學習和親身實踐中,心理、認知、能力等多個方面都獲得成長。

關注環衛子女健康成長的同時,活動本身也在不斷「成長」,堅持創新,成為企業公益樣本。

從2019年的垃圾分類到2021年的冰雪運動,今年的活動繼2021年「與我們同行——感受可持續之美」後再度升級。這一次,活動將目光聚焦於可持續之美背後的深層原因,詮釋「生物多樣,擁抱可持續美好未來」的美好理念。

同時,華夏銀行2022年環衛子女成長計劃首次將訓練營搬進直播間,通過線上學習的形式,跨越時空的距離,放眼世界,在挑戰中尋找機會,不斷創造新的突破。

在華夏銀行三十而立之年,本次公益活動既是華夏銀行對於「可持續 更美好」理念的深度實踐,也是對於守護環境、守護環衛子女的承諾與決心。

在海洋世界裡,他們學會對珊瑚進行救助的方法;在印度叢林中,他們感受到孟加拉虎的野性魅力;在婆羅洲熱帶雨林,他們意識到一草一木都值得愛護;在法國環保行動者的帶領下,他們感知到各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特點,同時也更加理解了作為「城市美容師」的爸爸媽媽們,對環境保護作出的重要貢獻。

用一把鑰匙,打開世界的大門,這是華夏銀行多年未曾改變的心愿。

(專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