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是戀愛腦?為什麼有人強烈反對戀愛腦?戀愛腦是好的還是壞的?戀愛腦是可擺脫的嗎?
實習記者 |張仟煜
編輯 |王海燕
一個戀愛腦的自我拉扯
戀愛腦在百度百科上的定義是:一種愛情至上的思維模式,那些一戀愛就把全部精力放在愛情上的人,往往會被形容「戀愛腦」。
華風就曾是朋友圈中公認的戀愛腦,只要一談戀愛,朋友們就別指望約到他,只要稍微刷一下朋友圈,就能看見他撒下的狗糧。華風在大學期間談第二段戀愛時,第一次被朋友調侃他為戀愛腦,他沒有反駁,反而大方承認,「戀愛就是自己的全部」。
華風今年26歲,在昆明擁有一份編制內的工作,從高中開始談戀愛,總共交往過5個女友,幾乎每一段戀情開始時,他都懷抱極大熱情。
2020年剛參加工作時,華風的工資是每月三四千元,平均下來每天大概120元。但他會把100塊錢花在女友身上,剩下20元解決自己的通勤和溫飽。為此,華風能騎共享單車就絕不會打車,能吃茶葉蛋就不會吃泡麵。曾有一任女友想買一個鑲滿水晶的名牌首飾,兩三千元,他立刻把錢轉過去。
不光如此,他還曾連續熬了好幾個通宵,只為給女友剪視頻。華風說,自己當時的心態是,世間一切美好,都想給女友,哪怕因此需要剋扣自己很多,也沒關係。為了及時響應女友,他甚至會在洗澡時停下來擦乾手回女友微信。甚至,女友說的每一句話,華風都會琢磨背後的含義,如果女友說宿舍很熱,他就會立馬就買個風扇或者空調,送到她面前。
做完這些,當女友輕輕說一聲「寶貝,你真好。」他就感到心滿意足了,反之則失望、難受。華風對此的總結是,「戀愛腦一點都不好,壓抑情緒。」 他也不知道自己拼命想「討好」的這種念頭是從哪裡冒出來的,他身邊的其他男性朋友,甚至很少聊到兩性親密關係。

《錢斷情始》劇照
但這種極盡所能地投入感情後,華風並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從開始談戀愛起,華風被腳踏兩隻船,也遭遇過劈腿,相比之下,僅因三觀不合而分手,已經算是華風過往感情中比較好的結局了。其中在和第四任女友交往後,華風更是感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因為後來的事情證明,女孩不光同時和多人交往,連父母照片都是偽造的。
受到重創的華風總結出一個新的公式,「戀愛腦≠浪漫,戀愛腦=無腦。」看到身邊有女同事因男友不高興,好幾次放下手頭的工作,出去見男友時,華風開始用自己的例子勸告女同事,不要戀愛腦。
華風說,自己是在告誡別人,也在敲打自己。他決定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生活和事業上,又一次的戀情中,華風會先忙完自己的工作再回復對方信息,也不再把自己的家底和盤托出,更不會向對方敞開所有的錢包。

《自戀刑警》劇照
他對自己在這段戀愛中的表現很滿意,既有愛情,也沒有喪失自我。但這段戀情本身的結局依然不太妙,在交往了幾個月後,他發現兩人三觀不合,果斷地分了手。
一個反戀愛腦的苦口婆心
正因為有華風和他同事這樣的戀愛腦,豆瓣甚至出現了一個名叫「打醒戀愛腦」的小組,創建於2020年11月,現有組員接近2000名。小組裡,既有人因為自認戀愛腦深受其苦,在組裡發帖,哭着「求打醒」,也有人在裡面苦口婆心,旗幟鮮明反對戀愛腦。
書月是反對戀愛腦的組員之一。她今年25歲,談過兩段戀愛,加入 「反戀愛腦」組織的直接原因是朋友。2020年7月,書月參加了一個考研補習班,認識了和她考同一所學校的一男一女,悠悠和浩然。
書月和悠悠是二戰考研,浩然則是一戰,結伴備考中,浩然對悠悠一見鍾情,勤奮追求。兩個月後,悠悠和浩然成為情侶。書月說,悠悠一開始對浩然愛搭不理,自己覺得浩然表現不錯,還當過牽線月老。

《歡樂頌》劇照
但在一起後,11月的考研衝刺階段,悠悠和浩然卻陷入分分合合的吵鬧階段。根據書月的觀察,一開始是浩然的學習進度趕不上悠悠,經常無端發火,甚至鬧分手,悠悠因此情緒變得很差,經常不到教室學習,成績也直線下滑,被很多一同備考的同學反超。與此同時,浩然卻能在吵完架後快速投入學習。
那段時間,書月感到悠悠的一顰一笑和一舉一動都被浩然牽動,因此,她甚至和其他幾位同學都勸悠悠分手。但悠悠既不願分手,也解決不了戀愛問題,在反覆的情緒起伏中,考研沒能進入理想院校的複試階段,浩然卻通過了考試。
書月勸說悠悠接受調劑,但悠悠給出的答案是,想和浩然上同一所學校,決定再戰一年。書月隨即向悠悠列舉了浩然的種種不是,並分析了三戰考研的劣勢。不久後的某個清晨,書月想給悠悠發早安,發現自己被刪了。
自此以後,書月特別討厭戀愛腦,並自責當初撮合了浩然和悠悠。以至於後來在豆瓣生活區,一刷到女生為了戀愛改高考志願、為了男友放棄好工作之類的帖子,書月就咬牙切齒。加入「打醒戀愛腦」後,她更是每逢閒暇,就會打開小組,只要看到自稱「戀愛腦」的網友發帖求助,她就會在評論區發聲,要麼吐槽,要麼勸告,稱得上苦口婆心。
心理諮詢師眼中的戀愛腦
實際上,「戀愛腦」並不是一個心理學專業術語,也沒有嚴格的定義。安徽省蕪湖市第四人民醫院心理危機干預中心主任葛毅將戀愛腦理解成「為了愛不分青紅皂白,喪失理性思考和判斷」的行為。但她強調,「戀愛腦」充其量只是一種極度概括的現象描述,「把所有的現象和思想壓縮成一個詞,這是不公平的。」葛毅認為,人們應該放下評判,先去理解戀愛腦的行為成因,辯證地看待戀愛腦在親密關係中的得失。

《經常請吃飯的漂亮姐姐》劇照
在葛毅看來,人類希望投入愛情是很正常的,因為人一出生,就本能地渴望與他人建立一個持久的、強烈的感情連接,這個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重要的他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陳小燕認為,在嬰幼兒時期,「重要的他人」通常由母親扮演,成年後,最接近於母嬰融合階段的,可能就是戀愛關係。
在這個二元關係中,最被理想化的美妙場景是,我想要的一切你都可以滿足,我所有的感受你都明白。一些人以所謂「戀愛腦」的方式沉浸於愛情中,正是對戀愛寄託了這樣的理想化期待。在陳小燕看來,這樣的期待沒什麼不對,但如果母嬰融合階段,如果母親給予嬰兒的回應質量偏低,比如沒有及時、有效地回應,那麼嬰兒就容易形成不安全型的依戀模式,也就更容易導致成年後的戀愛腦行為。
至於「戀愛腦」經常出現的無條件付出,陳小燕從臨床經驗出發,認為那可能是一種「替代性的滿足」,即在無條件滿足對方的過程中,將自我內在渴望被無條件滿足的嬰兒式的需求投射給對方,通過自居為理想照顧者的方式去滿足對方,實質上獲得了「替代性的滿足」,內在也可能渴望着對方也能以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

《革命之路》劇照
只有年輕的女孩會陷入戀愛腦嗎?兩位心理諮詢師的回答都是沒有。葛毅接待過一個52歲的諮詢者,她結婚30多年,仍然有「我老公今天回家沒有抱我,他不愛我了」這樣的想法。陳小燕說,這種並不客觀的想法是因為,「不安全型的依戀,隨着年齡和經驗的增長,可能會被防禦得越來越好,形式上可能會有轉化,但內心的不安全感並不會自動消失。」
至於女性更容易表現出「戀愛腦」,陳小燕認為,在亞洲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女性更容易處於從屬地位,習慣在關係中付出更多。同時,男性則更容易被期待向外開拓,不為內在的小情小愛所困。這種文化投射到現實中,有很多種表現形式,其中一種就是,女性的「戀愛腦」更容易顯現出來,而男性的相關需求則更容易被壓抑。
有趣的是,包括女生自己,有時還會將戀愛腦歸因於青春偶像劇等的影響,但陳小燕認為,戀愛腦才是因,影視劇只是果。因為人類永遠有着戀愛腦的傾向,所以才會出現這麼多的影視劇,去迎合人類的需求。「你會被哪些東西吸引?和你曾如何被對待、你腦子裡存在的關係模式是有關係的。」
《色戒》劇照
面對戀愛腦,該怎麼辦?
在大眾的印象中,戀愛腦似乎是一個貶義詞,在網絡上,當一個「戀愛腦」被伴侶背叛或辜負,越來越多的謾罵會指向「戀愛腦」。「但戀愛腦,它首先是個中性詞。」在陳小燕看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做出戀愛腦的舉動,某種程度上也是推進戀愛關係的一種方式。
戀愛腦也分不同程度、不同類型,不能一概而論、一竿子打死,那些因為愛情而喪失自我的戀愛腦,應該才是大家「恨鐵不成鋼」的對象。
對於這些因戀愛喪失自我的人群,確實需要戒掉戀愛腦。但陳小燕也強調,當一個人發現自己是戀愛腦時,首先不要自我攻擊或貶低,而是要對自己產生好奇,嘗試理解自己的行為繼而更好的自我接納,這才是改變的開始,「如果我們把心理能量耗費在自我攻擊上是最沒有建設性的。」

《彆扭合租房》劇照
至於下一步,陳小燕建議,可以嘗試與伴侶進行溝通,建立起兩個人之間合適的人際邊界,既保持相對親密的狀態,但又不至於過度融合以至於喪失自我。葛毅則認為,想要擺脫「戀愛腦」的人,可以尋找另一些能讓自我滿足的「替代性行為」,可以是一場電影、一個愛好或在學習一項技能中獲得滿足。
葛毅甚至提到,戀愛腦其實也有好處,在她看來,羅密歐與朱麗葉就是一對典型的戀愛腦,「如果沒有戀愛腦,就會失去很多Romantic。」她說,人類的很多偉大的行為正恰恰來自這種類同「戀愛腦」的奮不顧身。
陳小燕則發現,相對來說,戀愛腦似乎更容易進入一段濃度更高的情感關係,並在一定的階段里體驗到更多的甜蜜。「如果兩個人都是戀愛腦,那麼他們也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都體驗到較大的滿足感。」

《花束般的戀愛》劇照
至於反戀愛腦的人,陳小燕認為,他們中的一些人,在親密關係議題上的困難程度,本質上和戀愛腦的人不相上下,只是外在的表現形式不同,在葛毅看來,反戀愛腦的人,有一部分也是在反對曾經戀愛腦的自己。
如今,華風還在期待自己的下一段感情,他對下一任的期待是,不傷害他、信任他,兩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一起的時候享受,分開的時候獨立。經歷了種種傷痛,華風說,「保留下來的,或許是那顆還期待對方會對我好的心吧。」
(應受訪者要求,華風、書月為化名。參考資料:俞曉莉《論親子依戀類型、原因及其應對》)
排版:耿耿/審核:然寧

大家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