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PsyCh Journal 編輯王日出在中科院之聲開了一個雜貨鋪,鋪子裡有各種有趣的心理學百貨。歡迎大家沒事過來逛逛。
「等我一下,我帶個本兒」,開會之前經常聽到同事這麼說。此本不同於彼本,有的人帶的是筆記本,有的人帶的是筆記本電腦。到底是筆記本更好,還是筆記本電腦記筆記更好用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筆記的好處來自於兩方面:一是記筆記的過程幫助記憶,二是瀏覽記錄的產品——筆記,幫助記憶。一般來說,後者對提高成績的作用更大。因為重複是記憶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筆記給我們提供了記憶的線索,可以輔助回憶老師講的重要內容。但有些筆記記得不好、不全,也不一定會再看,也就起不到幫助記憶的作用了。
「記」筆記也是個幫助理解和記憶的過程。比起只是聽講,聽講的同時記筆記,是多了一個加工信息的渠道。也有人認為是因為記筆記的人能更好地將新知識和舊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因為記筆記的過程幫助我們複述、組織、整理新知識,並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但也並不是所有的研究都支持「記」這個過程的作用。記筆記是一個對信息有選擇進行加工的過程,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抓住重點,還可能因為在「記」上花費了太多時間,而造成分心,反而忽略了重要的信息。
2014年一項研究發現,現用紙筆的記憶結果更好。用紙筆記錄,在課堂上的分心也更少。這個研究樣本只有11個人,所以後續有不少人直接重複了這個研究。對這些重複研究的分析發現,雖然使用電腦進行記錄的筆記直接記錄了不少講課者說的內容,筆記總體的單詞數量更多,但是在隨後關於講課內容的測試中並不比手寫記錄的記憶更好。筆記字數跟測試成績也沒什麼關係。
圖片來源於網絡
寫字和打字是不同的認知加工過程。第一,打字需要雙手同時操作,而寫字只需要單手進行,由於左側大腦在語言和運動加工方面的單側化,用單手寫字(一般是右手)可能會激活更強的大腦活動。第二,寫字比打字慢,更長的字符生成時間也會讓信息在大腦中停留的時間更長。第三,寫字的運動和成果是在一個地方產生的(落筆處),但打字的活動和成果卻在不同的地方出現(鍵盤和屏幕),因此寫字的注意力比打字更集中。第四,寫字要同時注意字母的順序(拼寫對不對)和形狀(寫成什麼樣),而打字只需要注意字母順序。另外,手寫的筆記也不僅僅是純文字的輸出,還更容易用圖表等標記出重點。於是有人又比較了用電腦、手寫板(平面電腦)和紙筆記錄的效果,結果發現在之後的記憶測試中,三組並沒有顯著差異。不過,平板電腦組的筆記最「花哨」,其中的畫圖、高亮或者其他工具使用最多。
筆記最重要的作用是用來「複習」。上面的幾個研究都是在記錄之後直接進行記憶測試,不能完全體現不同媒介筆記的作用。在另一項研究中,被試者要學習一些關於呼吸系統的知識,同時要做筆記。在開始前三分鐘,他們有機會複習自己的筆記。結果發現,用電腦記筆記的人比紙筆做筆記的人,在考試中的表現更好,這可能是因為用電腦記錄的筆記內容更多、字數也更多。這也不奇怪,成年人的平均打字速度是要快過書寫速度的。也有研究顯示,書寫在字母識別方面表現更好,但是打字在寫作質量、數量上更強。但打字筆記的這種優勢也和上課形式和內容有關係:當課程內容主要是語言表述,打字記筆記更好;如果課程內容以圖形或影像為主,紙筆的筆記更好。
圖片來源於網絡
為了「看」記錄,不少人喜歡用手機把講者展示的重點拍攝下來,但這種方式也並不比記筆記更好。一項在21年發表的研究比較了紙筆筆記、用手機攝像頭拍攝講課材料和不記任何視頻記錄的對照學習組的效果。結果發現紙筆筆記者在回憶測試中的表現優於拍照者和對照學習者,即便在測試前他們都有機會複習學習材料(拍下的照片和講座講義),而手寫筆記的人只看自己的筆記。拍照者的表現與根本沒有做筆記的學習者差不多。
但遺憾的是,上面的這些研究都是使用的以英語為代表的拼讀文字。中文是表意文字,書寫過程有很大不同。我們打字最常用的拼音輸入法,比起寫字還有額外的「從音轉形」的過程,這個可能需要更進一步的認知加工(對信息的加工更深可能有助記憶),但占用更多認知資源(不利於記憶)。所以,記筆記哪家強?要是在做其他事兒,什麼「本兒」都一樣。
來源:PsyCh Journal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