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來源: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顧金華
他是乳腺癌診治領域的青年臨床科學家,32歲時已成為博士生導師。他以一作和通訊作者發表論文30多篇,包括國際著名期刊Cancer Cell、Cell Metabolism、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

從2015-2019年,他和團隊一起,歷經5年,2000個日日夜夜,成功繪製出三陰性乳腺癌(TNBC)多組學圖譜,並根據特徵分為四種「復旦分型」。據此展開的FUTURE研究,通過精準用藥治療,使得難治性晚期患者的客觀緩解率(ORR)從10%提升到了29%,讓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有了精準、有效的治療希望……
近日,這位青年科學家拿下「第21屆全國青年崗位能手」這個獎項。在他看來,做醫生就必須有情懷在;無論做臨床或是科研,目標都是實實在在幫助到患者。他就是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江一舟教授。
科研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近幾年,在導師邵志敏教授團隊的共同努力下,他們通過將三陰性乳腺癌進行分門別類精準治療,取得了許多亮眼的成績。

當然,科研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需要經過一天天的積累,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從基礎研究到轉化,再到最後的臨床研究,每一個環節都非常關鍵,也非常不易。
「我們之前在做一項三陰性乳腺癌的基因圖譜研究時,當時設計的數據分析量太大,一開始還想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摸索了幾個月後發現實在不行,就去找了一些商業化公司,幾個月後發現還是不行,最後找了中科院和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等單位,經過反覆的開會討論,最終才解決了問題,前後一共經歷了1年多的時間。」提到三陰性乳腺癌的「復旦分型」和FUTURE研究結果,江一舟醫生倍感雀躍。這項研究從分子生物學的基礎研究開始,從零做起,最終成功轉化成臨床實用且令人滿意的結果,讓團隊非常有成就感。
在江一舟教授看來,一個好的學科,臨床和科研缺一不可。做好臨床工作,背後必須有好的科研能力做支撐。從臨床發現問題,通過科學研究解決問題,再回到臨床造福患者。
導師就是自己的偶像

談到自己行醫路上的「偶像」,江一舟教授認為非自己的導師——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外科主任兼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莫屬。
「從2011年開始,邵教授就是我臨床、科研及人生道路上的導師。在這十年裡,我的導師一直身體力行教導我們,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臨床醫生和優秀的臨床科學家。首先在臨床上,他教會我如何去手術,如何去服務和管理好每一名患者。在科研方面,他教導我如何從具體的臨床問題出發,去找尋背後的科學問題,通過我們的研究去解決重大的臨床問題,去造福每一名患者。」江一舟教授說。
不過,從臨床到科研的路,從來不平坦,需要經過一天天的積累,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從基礎研究到轉化,再到最後的臨床研究,每一個環節都非常關鍵,也非常不易。
在做科研之前,江一舟教授經常會問自己:我的這個立題值不值得去做?它能不能帶來概念性突破、貢獻新知識,或者是給臨床治療帶來實際意義?導師也會叮囑:作為臨床醫生,要做的肯定是有臨床意義的課題,而且一定要有創新性。
江一舟教授說,做一名好醫生,一定要有情懷在。在思想品德方面,導師邵志敏教授給他樹立了一個最好的榜樣,讓他時時刻刻朝着一名「大醫」這個目標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前進。
師從邵志敏教授,江一舟醫生學習到了嚴謹、創新的科研態度:「邵教授為人非常正直,會用非常公正的眼光去評判和對待他的學生,並不會因為個人特殊背景而有所偏袒。只要你有能力,做事比較靠譜,邵教授就會信任你,會給你更多的資源去發展。此外,邵教授對待學術非常嚴謹,並且會高瞻遠矚地去思考整個學科的發展和建設。
邵教授一直保持積極向上、不斷探索的精神和幹勁,而且常常一天門診要看100多個患者,非常努力。他對自己的要求也很高,也富有創新、開拓精神,這些品質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此外,科室里的前輩沈鎮宙教授、吳炅教授、柳光宇教授、余科達教授、王中華教授等也為江一舟樹立了榜樣,在他的成長道路上給予了莫大的幫助和鼓勵。
江一舟教授憑藉着優秀的科研和臨床能力,獲得多項優秀青年人才獎項,比方說上海衛生系統青年人才最高榮譽獎——「銀蛇獎」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中國抗癌協會科技獎一等獎,等等。如今的他,在親自帶教醫學生的過程中,努力將這份嚴謹、創新精神繼續傳承下去。

談到今後的打算,江一舟教授說:「希望能在乳腺癌特別是三陰性乳腺癌精準診療的道路上繼續探索,幫助更多的患者,讓之前無藥可治的患者重新獲得『治癒』的機會;也希望每一位青年醫師都能立足於自己的崗位,去努力拼搏,不忘自己在學醫時的初心,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