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華為希望拿回失掉的「疆土」,正在崛起的「華為們」摩拳擦掌。


來源:中國電子報

一場關於智能手機的「高端」局正在鋪開。9月6日,華為時隔兩年,攜帶Mate系列重新歸來。9月8日,蘋果時隔三年,再次與華為正面相對。
當前中國已成全球第二大高端智能手機市場,衝擊高端是所有手機廠商的共同目標。在這一場「高端局」里,蘋果走在前列,眾多中國廠商步步緊逼,而華為正欲重新拿回此前失掉的份額。在這場高端機鏖戰中,格局未定,變數猶存......
「花果」爭霸高端市場

9月8日凌晨一點鐘,蘋果2022發布會如期而至。不到一小時,「iPhone 14」的詞條火速登頂微博熱搜榜榜首。那麼,當人們期待新版iPhone之時,究竟在期待什麼?
其實,第一代iPhone於2007年橫空出世時並未被業界看好,當時還處於以諾基亞為代表的按鍵式功能機時代。直到2010年,被視為喬布斯經典之作的iPhone 4上市,這版iPhone首次搭載蘋果自研芯片A4,首次具備了前置攝像頭,且擁有高分辨率的Retina視網膜顯示屏,隨後這些在當時引領潮流的配置成為其他智能手機競相借鑑的標杆。
蘋果iPhone 4
iPhone 4的成功不僅成為蘋果發展史上的一塊里程碑,也標誌着智能手機開始崛起。同時該版本也叩開了中國手機市場的大門,4999元的起售價成為中國市場名副其的高端機。數據顯示,iPhone 4上市三周便售出170萬台,半年銷量達到3000萬台;而蘋果公司市值在2007年還不到1000億美元,到2018年已突破萬億美元。
蘋果成功走出的高端機路線成為一道獨特風景線,也讓手機行業開始思考高端手機的價值。那麼,究竟何為「高端手機」?其僅僅以高價為標誌嗎?
在GfK中國手機品類高級分析師候林看來,「高端」是一個相對概念,很難完全對應到品牌或產品的特定科技性能上。如何讓消費者認為高端,需要依靠廠商通過創新、性能、技術等來提升自己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
「高端意味着全面,從各方面來看都沒有明顯短板。其中,技術是最重要的一點,尤其是自主研發的技術。」IDC中國高級分析師郭天翔向記者表示,「產品更新迭代保持統一思路,產品用戶體驗不斷提升,至少堅持2-3代產品之後,才有望逐漸樹立起高端產品形象,進而被廣大消費者接受。」
2014年,華為Mate7發布
華為攻入高端手機市場的歷程亦是如此。
2014年9月,定價2999元起的華為Mate 7發布。價格一經公布便受到質疑,因為當時還沒有哪款國產手機敢將價格定在3000元以上。但憑藉自研SoC芯片、首款搭載指紋解鎖的安卓手機、超大屏幕、全金屬機身等亮點,華為Mate7一炮而紅,上市僅6個月,累計發貨量超過400萬部,創下國產高價智能手機出貨量的新高。
自此,華為逐漸有了敢與蘋果、三星等品牌分庭抗禮的底氣。事實上,當蘋果2010年剛推開智能手機大門之際,華為才剛剛向消費者業務轉型,立志打造高端旗艦機,在摸爬滾打了三年之後,才誕生了被寄予厚望的Mate系列。根據IDC公布的數據,到2018年第二季度,華為智能手機全球市場份額升至15.8%,首度超過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值得注意的是,除華為之外,OPPO、小米、榮耀等國內品牌在高端機市場也開始逐步起勢。
華為Mate50
高端成國內廠商的共同目標

2020年 8月,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公開表示,華為自研的麒麟系列芯片在當年9月15日之後無法製造,將成為絕版。自此,隨着近兩年華為Mate系列的「淡出」,高端手機領域迎來新變局。
按照IDC的劃分標準,不含稅價格在600美元以上的手機被歸為高端手機。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高端手機市場呈現蘋果「一騎絕塵」,vivo初顯優勢,華為依然維持,榮耀穩步增長,小米基本穩定的局面。此外,根據Counterpoint的手機銷量數據,蘋果拿到了23%的份額,在5000元以上的價格段,其份額超過了83%,而2020年同期的份額為66%。
數據來源:IDC
不難看出,華為Mate缺席的兩年時間裡,國產品牌在高端市場的競爭力出現下滑。候林向記者分析道,目前中國高端市場其實與中國整體市場不同,反而呈現了較為活躍的狀態——不但銷量逐漸增高,同時價位也逐漸向更高價位轉移。但如果從品牌來看,主要的增長目前來自於蘋果的拉動,而國產廠家目前貢獻相對較小。
「發展高端不僅能夠幫助國產品牌提升創新能力、品牌價值,優化產品組合,增加利潤,還可以培養團隊、優化流程,並在此過程中占據優質的供應鏈和生態資源。」Counterpoint Research研究副總監齊英楠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當前環境下,高端產品所能帶來的高利潤對品牌的長期良性發展變得更加重要。放眼全球高端市場,目前只有蘋果和三星兩個真正意義上的重量級玩家,而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高端智能機市場,中國品牌更應抓住眼下的機會。
隨着國內各大手機廠商會在高端化路線的投入繼續加大,高端手機市場的競爭會更加激烈。「未來,國內手機品牌會對蘋果的優勢地位發起進一步衝擊。」郭天翔說道。
華為Mate50部分亮點展示
摺疊屏或成未來最大變量

毫無疑問,高端市場已然成為當前各大手機廠商的「必爭之地」。
時隔兩年,當華為攜最新的Mate 50系列重出江湖,依舊成為關注焦點:全球首款支持北斗衛星消息的大眾智能機、首創十檔可調物理光圈、搭載鴻蒙操作系統3.0、耐摔能力提升10倍的「崑崙玻璃」......余承東稱「能超越Mate的只有Mate!」,而在發布會前,華為商城新旗艦機Mate50的預約數量已近250萬部。截至發稿,華為商城顯示,Mate 50尚處於缺貨狀態。
「在華為之後,缺少能夠和蘋果iPhone 13系列同台競技的國產旗艦產品。同時,在新的競爭格局下,國產品牌紛紛發力高端市場,仍有機會弱化蘋果的壟斷地位。」齊英楠向記者表示。
事實上,即便是在華為Mate回歸之前,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的鏖戰也從未停止。榮耀、vivo、OPPO、小米等國內品牌紛紛發力高端市場,競爭頗為激烈。
「在平常時期,高端手機往往更多擔負的是樹立品牌形象和增加流量的作用,主要靠中低端產品走量。但是現階段,高端產品也要背負起獲得更多收益,增加利潤的作用。」郭天翔向記者表示,vivo藉助x80系列的良好口碑和x fold摺疊屏產品在高端市場份額明顯獲得提升;榮耀在Magic 4系列和Magic V摺疊屏產品在高端市場上穩步提升;小米在高端市場上份額增長並不明顯,希望後續的新款12S系列有一定推動作用。

來源:艾瑞諮詢研究院
在此背景下,接下來中國高端智能手機市場會存在哪些變數?
候林指出,高端市場的增長還在繼續,競爭激烈是肉眼可見的。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超高端大概率還是蘋果奪得大頭,華為繼續保持露出。而高端市場則有近半份額會是來自國產廠商的競爭,這也是為何高端市場的競爭會愈發激烈的原因。
展望2023年,齊英楠分析到,預計中國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將更加多元化,戰場從直屏旗艦延伸到摺疊屏,會有國產品牌通過將摺疊屏技術與現有的旗艦產品融合,打造更具價格優勢的摺疊屏產品,完成提前卡位。此外,預計OPPO、vivo等頭部品牌會繼續走自主研發芯片的道路,藉此實現軟硬件的深度融合,通過差異化打開市場。
目前來看,變數之一或許就在於摺疊屏手機領域。「在缺少自研SoC芯片的情況下,國產品牌已很難在直屏產品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而摺疊屏賽道的出現可以說給了國產品牌彎道超車的機會,國產手機品牌可以通過提供差異化的摺疊屏產品發展高端用戶人群,通過創新提升品牌價值。」齊英楠向記者說道。
在這場多方角逐的「高端局」中,蘋果目前領先,華為創新歸來,其他國內廠商亦摩拳擦掌不甘落下。華為希望拿回失掉的「疆土」,正在崛起的「華為們」摩拳擦掌;同時在下一條賽道中,摺疊屏等創新技術成為爭奪的焦點。
*聲明:本文系原作者創作。文章內容系其個人觀點,我方轉載僅為分享與討論,不代表我方贊成或認同,如有異議,請聯繫後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