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光伏組件回收需求巨大,我國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全球第一,面臨的「退役潮」更加洶湧,需更好地應對挑戰。
(文 | 本報記者 朱妍)
8月25日,工信部發布《關於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將「發展先進高效的光伏產品及技術」列為重點之一,其中要求加快構建光伏供應鏈溯源體系,推動光伏組件回收利用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應用。就在前一日,工信部辦公廳、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了《關於促進光伏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的通知》,要求「加強光伏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碳足跡核算,加快廢棄組件回收技術、標準及產業化研究」。
廢棄光伏組件回收需求巨大。據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50年,全球將有近8000萬噸、約43億塊報廢光伏組件需要處理。我國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全球第一,面臨的「退役潮」更加洶湧,如何更好地應對挑戰?
「實現光伏發電全生命周期內的真正綠色」
組件退役回收被視為光伏產業鏈的「最後一公里」,做到了這一點才能真正實現產業從源頭到終端的綠色無污染。
「從原材料生產、電池片製造、組件加工,再到系統安裝與運營等環節,如今均已實現環境友好要求。廢棄組件隨意處理會滋生許多環境問題,做好回收利用有利於實現光伏發電全生命周期內的真正綠色。」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總裁助理王冬容給出一組數據,以早期250瓦組件的重量計算,1吉瓦組件約8萬噸重;選取2013年底我國累計光伏裝機約19.2吉瓦來算,到2038年將產生153萬噸廢棄組件,尚不包含報廢組件、技改被替代組件;直至目前,我國光伏組件產量全球占比已超過3/4。
北京鑒衡認證中心太陽能事業部總經理周罡告訴記者:「行業將在2025年迎來第一波光伏組件退役潮,規模預計超過12萬噸,關注回收工作刻不容緩。」
在王冬容看來,開展回收業務不只是出於環境因素。「廢棄光伏組件仍包含着有價值的組分,比如70%的玻璃、18%的鋁、4%的半導體材料等,這些材料在其他尖端技術領域有着廣泛應用前景。實現循環利用,不僅能減輕生態環境影響,還可以降低資源提煉的耗能、減少對原生資源開採量。此外,從當前歐洲廢舊光伏組件回收過程來看,整個運作與管理流程包括收集、登記、運輸、回收處理以及循環利用等環節,需要大量人員參與,就會產生大量的就業機會。」
「僅靠收益驅動組件回收利用難免產生問題」
認識有了,行動還要跟上。然而,在「最後一公里」路上,不少堵點有待打通。
首先是技術應用。王冬容坦言,當前三種主流回收處置方式均有難以克服的缺點,技術提升迫在眉睫。「熱處理法可以讓組分完全化為灰燼,但其過程會排出有害氣體,如果處理不當易造成新的污染。化學溶劑法實現了電池板完整分離,由此產生的有機廢液處置是一道新難題。此外,還有物理機械法,沒有充分分離各組分,造成資源浪費。」
其次是逐漸暴露的亂象。「部分廢棄組件在電站現場隨意堆放,這是違反《固廢法》有關規定的。由於處理通道、流程不暢等原因,產廢單位難以將其交到處理單位手上,後者渴望拿到廢棄組件卻缺乏途徑,迫切需要打通中間環節。還有些生產企業將組件交由一般固廢處理單位,也沒有對後續流程及實際結果進行管理,引發無序處置等問題,如何引導廢棄組件進入合規渠道也是關鍵。」南通日弈新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傑舉例說道。
「部分小作坊無後續環保成本,反過來還付費給組件企業進行回收。一些無處理能力的企業簡單填埋、焚燒處置,非但沒有解決環境問題,反倒帶來更多污染影響。」中節能太陽能科技(鎮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榮剛認為,下游處理企業魚龍混雜,暴露出行業缺乏准入門檻、缺少管控監督機制等現實問題。「目前,業內並無專門針對廢棄光伏組件回收處理的專項政策。」
周罡也注意到當下回收環節的亂象。「當前尚未形成有效的回收體系,回收利用標準也在編寫中。缺乏相應的政策約束,僅靠收益驅動組件回收利用難免產生問題,甚至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競爭格局。」
「在迎來回收潮之前形成實操性強的政策體系」
「報廢潮來臨之前,應及早整合行業資源,加快標準制修訂,形成完善的組件回收技術標準體系與認證規則。標準內容應包括廢棄組件的判定及分級、回收技術、處理及再生等要求,換句話說,涉及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政策與標準支持。」周罡進一步稱。
高榮剛表示,回收利用作為一項系統化工程,既需要企業參與,也離不開政策引導,以此激發企業的積極主動性、加大技術及管理投入。「建議在充分調研評估我國光伏產業實際發展狀況的基礎上,組織開展廢棄光伏組件回收產業政策體系研究,明確回收責任及企業准入門檻,制定具體回收實施細則及管理規範,力爭在迎來回收潮之前形成實操性強的政策體系。」
記者了解到,部分企業已經行動起來了。英利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經理麻超介紹,依託所承擔的「十三五」國家重點專項項目先進技術支撐,該公司以晶體硅組件的物理法回收技術為研究重點,已掌握組件環保回收的核心技術,並建立了國內首條基於物理法的晶硅組件環保回收處理示範線。「希望組件回收生產線的建立能得到更多政策、資金及信貸方面的支持,幫助企業儘快將先進技術產業化、規模化,實現退役組件可回收、回收材料有再利用渠道,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朱傑表示,其所在的公司已形成1萬噸/年的處理能力,設備及工藝均為自主開發。「大規模退役潮暫未到來,市場上廢棄組件量不夠多,與處置企業單線產能不相匹配。而設備及工藝需要通過規模化量產來調整,再根據新的問題及實際狀況,對相關標準進行進一步優化。」
據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裴會川透露,在工信部等主管部門的指導下,該院已系統完成「光伏組件回收及再利用技術標準體系」研究,擬將其納入新版《太陽能光伏產業綜合標準化技術體系》中。此外,《廢舊光伏組件回收利用企業技術規範》《光伏電站安全拆除及分類處置管理規範》等標準正在制定過程中。
原標題:光伏組件回收急需標準政策來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