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明是一條長河,只有知道它從何處來,才能明白它將流向何處;只有探索中華民族的過去,才能更好的讀懂未來。

沒有哪個時代,比當下更需要「讀懂中國」;無論是理解現在的中國,還是未來的中國,都可以在古老中國一路走來的軌跡中得到借鑑和啟示。要理解中國取得的成就、選擇的道路、未來的方向,就要深刻理解中國這一「文明型國家」所具備的文明特性。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並發展至今的文明,其強大的內生動力從何而來?史前中國,階級、城市、國家的起源,與世界其他文明經歷了怎樣不同的模式?「多元一體」文化格局的基本規律是什麼?我們延續數千年的文字、禮俗、思想從何而來?又歷經了怎樣的演變?學習和判斷當今世界格局,從中華文明起源、形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中能獲得哪些借鑑和啟示?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不僅要延伸探索歷史的時間維度,也要有觀察古代社會的多重視角,更要能把握住歷史變化的宏觀節奏。而這些,都需要由考古學的重要發現與研究來實現。


研修綱要

北京大學文明探源考古研修班,由中國考古學界最權威的專家團隊擔綱教學,深入考古現場「鏟釋文明」。立足於考古實證、歷史演進、文明溯源,多學科、多視角、多層面、全方位探索古代社會政治、文化、技術、環境、地理、宗教、哲學、藝術,深入挖掘考古遺址和文物遺存背後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範,從歷史的長鏡頭探尋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壯大的客觀規律和內生動力。通過對比兩河流域、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等其他文明起源模式與發展方式,揭示中國社會賴以生存發展的價值觀和中華民族日用而不知的文化基因。

2022年12月,北大考古邀您一起踏上「尋真之旅」。

項目來源

批准單位:北京大學

承辦單位: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審批編號:北大培訓20220342號


招生對象

希望正確理解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歷史脈絡的社會在職人士;

對考古、歷史文化、文物與博物館有濃厚興趣,並有意深造的各行業各領域人士;

希望提升人文歷史綜合素養、思想格局、全球視野的社會在職人士;

渴望突破自我、保持思維更新、認知升級的終身學習者;

具有良好人文素養和學習研究能力,限額30人。


課程體系

第一章丨中華文明基因的形成與演進

♦中華文明起源的歷史地理環境

♦中國古代居民DNA與族群

♦農業起源與中華文明的形成

♦ 中華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發展

♦中國古代的玉器時代

♦中國古代的青銅時代

♦社會權力的起源:史前葬儀中的社會與觀念

♦中原核心區文明起源

♦三代與中國文明精神

♦「夏」考古解讀

♦殷商王朝

♦周王朝的興起與分裂

♦秦漢時期的中央集權與政治經濟制度

♦中華的崩潰與擴大:魏晉南北朝考古


六大考古文化區系示意圖

▲ 何尊銘文及其中的「中國」二字

新華社記者 劉瀟攝

第二章丨文化的中國:文明基因的延續與啟示

♦史前時代的藝術浪潮

♦舌尖上的史前中國

♦古代玉器與權力秩序的形成

♦古代陶器看中國古代經濟發展規律

♦古代青銅器與三代政治文明的形成

♦早期冶金技術的起源與發展

♦ 美的力量:從絲織業看文明的傳承與發展

♦古代都城5000年文明源流與發展

♦漢字起源到漢字文化圈的形成

第三章丨文明現場:跟隨考古隊長領略文明魅力

♦ 五千年文明的起源:良渚遺址考古現場

♦黃河文明的標識:石峁遺址考古現場

♦ 中原文明的興起與發展:二里頭遺址考古現場

♦ 長江文明之源:三星堆遺址考古現場

♦ 神秘的古蜀文明:金沙遺址考古現場

第四章丨世界文明起源比較

♦ 兩河文明

♦ 埃及早期國家

♦古希臘文明

♦古羅馬文明

♦古代美洲文明

♦中外古代文明起源模式比較

♦跨越時空的古代文明對話

第五章丨文明探究與追問

♦ 中華文明從多元起源到中原王朝為引領的一體化趨勢是如何形成的?

♦ 不同於世界其他遠古文明,中華文明延續發展至今的內在脈絡是什麼?

♦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的地位如何?

♦ 早期文明多樣性如何體現?

♦禮器為何是早期中國演化的動力?

♦良渚VS石峁:史前中國的江南和塞北

♦ 良渚和石峁文明體現的多樣性如何理解?

♦良渚和石峁文明為什麼沒有延續?

♦二里頭VS陶寺:到底誰「最中國」

♦ 二里頭與早期區域文明的差別是什麼?

♦傳統與現代:人類的未來需要怎樣的「文明」?

♦……


註:以上為課程概括,實際執行課表以開課通知為準

導師團隊

授課老師由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浙江·河南·陝西·四川各省考古院所最權威、適配的專家學者、考古領隊聯袂授課。因篇幅有限,不在此一一羅列,更多授課老師信息,歡迎來電或者微信諮詢。

趙 輝

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新石器專業委會主任

張 弛

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主任、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考古文博學院教授,中國考古學會第七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新石器考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王幼平

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教授,中國考古學會舊石器考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孫 華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國考古學會古代城市考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孫慶偉

北京大學副校長、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考古學會第七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八屆學科評議組(考古學組)秘書長

雷興山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首都師範大學副校長、歷史學院考古學教授,中國考古學會夏商考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韓茂莉

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吳小紅

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考古學會考古年代學專業委員會主任

顏海英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世界古代史教研室主任

秦 嶺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中國考古學會植物考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孫周勇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研究員,石峁遺址考古領隊

雷 雨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遺址工作站站長、三星堆博物館館長

王寧遠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統項目考古領隊

趙海濤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二里頭工作隊隊長

趙 昊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三星堆遺址祭祀區8號坑的發掘現場負責人

研修安排

授課時間丨2022年12月開學,學制1年,共5次課,每次課4天左右,2個月授課1次。

授課地點丨北大燕園、浙江良渚、陝西石峁、四川三星堆&金沙、河南二里頭……

如遇疫情等特殊原因,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微調,課程調整將提前通知,以課程通知為準。


入學申請

報名申請丨填寫《報名申請表》發送郵箱:

2106584468@pku.edu.cn;

審核繳費丨報名材料提交學院,審核通過後,發放《繳費通知書》;學員收到《繳費通知書》,按期繳費至北大賬戶;

錄取入學丨繳費完畢後,發放《錄取通知書》;憑《錄取通知書》,按規定日期報到入學。

結業證書

完成規定課程學習並考核通過者,北京大學將頒髮結業證書,證書統一編號,北京大學官網查詢驗證。該證書納入北京大學非學歷教學學籍管理系統,結業者具備北大校友資格。

學費繳納

審核通過者需繳納學費至以下賬戶

戶 名:北京大學

賬 號:0200 0045 0908 9131 151

開 戶 行:工行北京海淀西區支行

諮詢方式

報名諮詢丨毛老師 15313060358

電子郵箱丨2106584468@pku.edu.cn

教學諮詢丨苗老師 010-62750531

學院網址丨archaeology.pku.edu.cn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掃碼諮詢更多課程信息

請備註:姓名+工作單位


文明探源(第1期)

學友學習剪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