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事實上,可出手的機會還是比較多的。」

文|王藝霏 二七 蚩夢
採訪|二七 王藝霏 蚩夢

編輯|左鍵

2022已過大半,在經濟平緩、疫情反覆、通脹等基本面因子的交織互作下,原本屬於投資黃金期的9、10月份,並未如想象中的那麼熱烈與光明。身處長三角,市場該如何下好資本賦能創業的「先手棋」?

2023年投資風向,是否初露端倪?

穿透資本幕後,在36氪長三角投資人大會73位資深投資人群體中,我們進行了深入的群調查,一起探討那些被看好的優質賽道。

黑馬競逐熱門賽道

投資人們所關注的投資賽道,往往是與自身有強產業聯繫的,又或是帶有機構自身定位的,而被投資市場看好的賽道,也會隨之水漲雲浮。

在和投資人聊的過程中,他們幾乎都不出意外地提到了硬科技向上,消費去泡沫的大趨勢,對熱門賽道基本達成了共識。在近一年時間內,有人降低了一些賽道的關注度,也有人同時關注幾個正旺和遇冷賽道,因為「比較互補」。從不同的出發點,投資人們對關注度較高的賽道也有不同的看法。

硬科技:技術、場景逐步成熟,需求倒逼產業

Q:今年投硬科技的投資機構特別多,是因為硬科技進入了新的一輪周期,再次成為熱門了嗎?

普華資本管理合伙人蔣純:眼下有許多科技領域的新機會正在產生。這些新機會產生的原因,一方面是逆全球化趨勢下,企業亟需補鏈強鏈,補足國家產業循環中的重要環節——我國擁有全球前列的下游體系,但我們上游是較為薄弱的,現在上游企業就有了能夠切入到全球頂級供應鏈的機會。

另一方面,換道賽跑也是一種出路:遭遇技術封鎖時,就可以尋求其他技術取而代之。以汽車領域為例,西方國家曾經占據壟斷性優勢,諸如內燃機之類的技術我們難以趕超;但是隨着氣候問題日益受重視,新能源汽車崛起,我們本土的諸多企業就在這個領域實現了「換道領跑」。這些新變化,就是本土科技發展擁有的機會。

總的來說,眼下正是填補空缺、進行國產化研發的最好時代,更是發展新技術、行業整合發展的好時機。

希揚資本董事總經理甄燦明:我們從2015年成立之初,就確立了硬科技的主要投資方向,而不是說近兩年(智能製造)火了我們才去投。

我們主投IoT和AI方向,經過這幾年的發展,一方面,技術成熟了,行業成本降低,很多場景的應用開始起來了,這個時候無論是算法算力還是模型都很成熟,所以行業內也會出來很多商業化的機會。比如物聯網智能家居發展起來了,掃地機器人的滲透率在不斷地提高,消費級的需求在增加。

另外如近年勢頭很旺的新能源汽車,未來可能每年將有40-50%的速度增長,這將帶動上游零部件的發展。

華夏瓴投合伙人倪潔:我們長期看好新能源產業,科技生產力的穩定發展離不開能源的穩定供給,因此在目前的新能源資本市場中,兩極分化現象比較明顯:早期或者條件相對薄弱的企業面臨難融資的困局,但行業的頭部企業融資節奏非常快。以華夏瓴投今年投資的新能源發電上游產業、空氣儲能、鈉離子化學儲能等新能源項目來看,基本上都是業內頭部企業。

一位來自浙江本地的投資人:今年在浙江智能製造轉型升級的大趨勢下,很看好工業互聯、產業互聯領域。技術真正沉到產業裡面,能夠迸發出來的潛力是很大的。

新能源:彎道超車+政策風口

Q:新能源板塊,不光涉及新能源汽車上下游產業鏈,也有今年夏天再度進入投資人討論區的儲能。您有哪些看好的細分賽道?

天能集團戰略投資總監陳鴻:我們現在的投資策略很簡單,主要關注新能源,也有智能製造、視覺識別,投資對象主要是我們的產業鏈企業和新產業中的優質項目。

此外儲能、新材料也是我們重點關注的對象。儲能全產業鏈從上游材料、中游系統到下游應用,我們都會看。儲能賽道本身就非常火,然後我們又是在環節當中做最核心的電池的,很自然而然地就關注到了。

華睿投資投資經理黃奇能:汽車電子。消費電子支撐上游芯片、核心元器件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汽車電子將取而代之,成為芯片半導體最強推動力,像近兩年汽車缺芯給行業帶來的巨大震動有目共睹,所以我們會關注整個汽車電子賽道,從上游底層的芯片、軟件到控制器傳感器等核心部件,都在逐步布局。

生物醫藥:抗周期,看長線

Q:生物醫藥作為典型的長周期、高投入的行業,一直在投資市場上處於一種高投資壁壘的狀態。創業者大多是具有醫學行業資深科研經驗的專家學者,投資者亦然。如何在近年來投資市場收緊的環境下,依然堅定地去投生物醫藥健康項目?

秘銀資本投資總監賈維劍:我們認為生物醫藥相對來說是能「抗周期」的。我們可能不在乎一個賽道這一兩年是不是熱門,主要是這10年內左右它的發展前景。如果都還好的話,我們就可以繼續投。

相比於新消費、區塊鏈這種熱門賽道,我們更關注的點在於「經濟內在」,比如說醫藥、健康檢測需求是永遠存在的,不是說這兩年熱門就火,過兩年不熱門就下降很多,不是這樣的。我們更傾向於去投長期能看得見未來的賽道。

某資本合伙人:在近期登陸A股、港股的生物醫藥、醫療健康企業中,其實也會看到一些泡沫,在這個階段,我們更看好真正有技術實力的項目或者科學家科研成果轉化。能找到確定的需求的話,商業模式甚至不是那麼重要。

企業服務:波動起伏大,需要「逆向思維」

Q:企業服務賽道近期有什麼變化?

雲鋒基金執行董事張思培:企業服務的變化,我覺得是應用越來越成熟了,各家之間的優劣勢可能更明晰了。

市場的變化總是有起起伏伏,從投資人的角度講,可能是更多的看長期的一個機會,所以終局的方向的確定性是很重要的。

天堂硅谷高級合伙人王偉:最近這兩年企業服務賽道確實發生很大的變化,因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沒有想象的那麼快,不能算作近期的投資熱門和焦點,但我們對這個方向還是非常認可的。近幾年出現了很多冒得特別尖的企業,比如說SHEIN——它就是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小單快返」,敏捷度非常高,顛覆了服裝這個傳統產業,我們現在錨定尋找的,正是這樣的企業。

在出手投資新項目的時候,除了數字化與垂直行業深度結合的能力,在企業內部,我們還會非常看重組織管理能力。只有堅強組織的企業,才能熬過艱難時期,這對企業來說非常重要。

投資市場環境今年明顯越來越冷,很多機構都不投了。但天堂硅谷上半年還是出手投了很多項目,因為投資還是應該「逆向思維」。

現在投資正好是企業艱難的時候,等3-5年之後行業、企業重新好起來,也正是我們退出的時機。因此,我們覺得現在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時間點。

新消費:市場會篩選真正優質項目

Q:去年下半年開始,新消費賽道也經歷了如上的「過山車」。度過紅利期,消費還有什麼是值得投的?

容億投資高級合伙人顧巨峯:對年輕人來說,其實很多消費理念和對產品的需求已經在發生變化了。比如近期我們就投了一家做貼身衣物迷你洗衣機的企業,這也是細分需求衍生出來的賽道之一。如果能抓住這些需求的變化,還是會出現能夠「重新做一遍」的機會。

頭頭是道基金投資副總裁阮倩倩:2021年下半年以來,消費領域經歷了比較大幅的下跌,但在今年下半年,有一些轉好的信號,比如說我們關注到的一些新興消費品牌已經開始賺錢了。頭頭是道始終是紮根大消費的,從品牌到上下游供應鏈持續跟進。從觀察來看,我們認為消費與經濟環境還是有比較強的相關性,相比高溢價、高客單品類,我們更看好「剛需替代」的品牌和產品。

簡鳴資本合伙人卓威舜:事實上,市場會篩選真正優質的項目。收縮的市場環境中,活下來的項目相對來說比較優質,因為他知道,在環境不好的時候我該怎麼活下來。

在大部分投資人看來,不論經濟環境是否放緩、下行,行業機會始終存在,趨於冷靜的賽道也並非沒有機會。有着後發優勢的項目如果找到自己的螺旋上升路徑,資本不會吝嗇助力。

對創業者來說,門檻更明確了,相比之下,擁有絕對實力的參與者也更清晰可見。

俯瞰長三角投資版圖

國內經濟發展的趨勢,可以從投資方的足跡窺視一二。

不光投資市場風向影響創業投資,地域、人才、產業發展同樣會引來同好者,直接影響到創業基因、產業結構。

脫開「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視角,不僅是創業者,投資人也在多維度的考量地區與產業之間的聯繫。不同的是,投資人更加關注,在區域經濟發展的帶動下,單家企業能否被催生出更大的發展潛能。

Q:長三角是否是一個足夠優質的投資目的地?有什麼是作為投資人非常看重的?

雲鋒基金執行董事張思培:首先是創業氛圍,長三角地區在阿里、海康等科技龍頭企業的帶領下,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創業氛圍濃厚。

其次,在浙大等高校人才的催化下,新的賽道將會不斷湧現。最開始可能是一家平台型公司在發展,後面逐漸由平台向細分的領域、細分的應用去做延伸。一片市場的開疆拓土,將會是一個越挖越深的過程。

華旦天使投資創始人花姐:我們是一家關注TMT企業天使輪融資的基金。作為西湖區土生土長的基金,我自己又有浙大的校友資源,大部分時候都會泡在杭州的高校和科研機構里,所以投資杭州的企業對於我來說更有優勢。雖然很多行業都存在投資機會,但是自己熟悉的一畝三分地耕耘,能夠培養投資人對項目的直覺,這對關注早期項目的投資機構來說非常重要,簡單來說就是「不熟不投」。

頭頭是道基金投資副總裁阮倩倩:針一定要磨得足夠細,才可以找准方向。表面上看,杭州是消費電商產業聚集,但背後其實有長三角地區的強大供應鏈優勢。

從招標的邏輯來說,供應鏈的產業聚集越來越明顯。以電車、門鎖等產業為例,其背後工廠的數字化、智能化程度上升,已經有部分工廠開啟IPO的步伐並做起自我品牌孵化。超強的供應鏈能力為長三角地區的消費品類提供更多發展的可能性。

創世夥伴資本CCV投資副總裁呂雪映:中國在「移動互聯網、電商、技術應用」這些領域相較全球市場有較為明顯的優勢,這些也都是杭州的優勢產業。另一方面,長三角區域的政府會更加市場化,對創新動作的接受程度也更高。在產業發展進程中,政府的力量不容小覷。

天能集團戰略投資總監陳鴻:比如像新能源的產業鏈從上游、中游至下游,基本都是圍繞着長江經濟帶生長,因此我們也是圍繞着長江經濟帶展開投資布局,產業的集聚效應已經出現,而且愈發明顯。

考拉基金高級投資經理石林鵬:其實地區上我們比較靈活,並不會局限於某一地區。但從生產資料的四大要素來分析,土地、勞動力、技術、資本,長三角地區的優勢相當明顯,可以說在全國市場中能夠排進前三的位置。

但在創業資源豐富的地區,投資人需要對多項目進行篩選。尤其在產業集群中,投資人需要更快速地發現下游需求的落地趨勢是否明確,例如汽車產業鏈相關的芯片等核心技術,在我看來,短期內,這些會比Web3.0、量子計算等擁有更明顯的商業可能。

華睿投資投資經理黃奇能:我們公司就成立在杭州,所以天然地優先考慮浙江周邊的項目。紮根浙江再輻射像蘇州,上海,甚至更遠的城市,這幾個地方的創業項目,尤其是像集成電路、新能源等硬科技類的項目,質地都非常好,也有足夠的數量值得我們挖掘。

Q:相比其他地區,長三角有什麼吸引投資、創業者的相對優勢、劣勢?

秘銀資本投資總監賈維劍:我覺得長三角珠三角是中國最活躍的兩個經濟體,而長三角地區的明顯優勢在於產業鏈的聚集,而且民營經濟也相對更活躍,所以長三角的資金也比較充足,然後創業者更多。

政府的支持對產業發展也很重要。本地政府和招商引資態度認真、積極性高,會比較容易吸引外地項目會遷到這個區域內,這也是一個產業鏈的協同效應。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當一條鏈上的企業都湧向同一塊區域,那麼挑戰也會更加明顯。在秘銀關注生物醫藥項目中,一部分項目選擇在杭州設立總部,再去到周邊設立生產基地,發揮好城市間的比較優勢與協同作用。

簡鳴資本合伙人卓威舜:長三角地區的優勢在於產業發展相對成熟和聚集,不僅限於產業鏈,機構和創業者的集聚也帶來了更多的資金流動。但這裡也有劣勢,就是競爭比較激烈,隨着時間發展,資源會越來越向頭部靠攏,當頭部格局初定,那麼對於後面入局的中小企業來說,競爭和發展的壓力就會更大。

總的來說,在投資人眼中,產業鏈集聚、區域經濟發展和資金流動性好是長三角地區最為明顯的優勢,而技術發展、科研資源、運營成本則有可能成為創業者落地與否的重要考量因素。

不論是投資人接洽還是產業落地,36氪始終認為,線下才是最好的創投交流場景。

繼今年6月36氪在深圳舉辦了第一屆創投聯動月活動後,9月20日,首屆長三角投資人大會暨長三角創投月活動在杭州舉行。

本次活動上,共有36家企業進行路演,其中有4家准獨角獸企業,36家企業共發布了110億元總融資需求;

73位投資人歷時9個小時,認真聽取每個項目15分鐘的路演,並深入進行投資意向溝通;

36個項目在現場獲得了85個明確的投資意向;

項目路演後,投資機構紛紛進行二次對接,平均每家企業獲得2個以上投資意向,最多的企業獲得12個機構的集體青睞。

至此,9月份的創投月活動正式收尾。未來,長三角投資人大會暨長三角創投月還會持續舉行高效、強鏈接活動,為企業、投資機構、政府交流提供更多未來機會。

無論漲潮、退潮,紅海亦或藍海,每一個潛水者都需要藉助周圍的力量。我們將始終與投資人、創業者一起,在變革之中脫穎而出,實現高價值增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