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引用本文:喻唯,熊海娟,李鵬宇,呂筠,余燦清.揭開「抗炎飲食」的面紗[J].中華流行病學雜誌,2022,43(9):1513.

DOI:10.3760/cma.j.cn112338-20220528-00475


作者:喻唯,熊海娟,李鵬宇,呂筠,余燦清




近日,一種聲稱具有祛痘、預防癌症等功能的「抗炎飲食」引起了廣泛關注。抗炎飲食真的如此神奇嗎?還是只是博人眼球的智商稅?讓我們從「抗炎飲食」的核心——「炎症」說起。

當機體受到病原體感染、組織損傷等刺激時,我們體內的「衛士」(如免疫細胞、C反應蛋白、白介素等)就會迅速響應來進行防禦。如果將其比作一場「戰爭」,那麼這場戰爭的激烈程度可以通過身體局部的「紅」、「腫」、「熱」、「痛」來反映,這就是急性炎症最常見的症狀,嚴重者還可以引起發燒等全身反應。通常情況下,機體「衛士」能在短期內取得勝利,迅速消除刺激因素,從而結束這場「炎症之戰」。但如果刺激因素無法被徹底消除,持續少量存在,機體「衛士」就會不斷收到作戰指令奔赴戰場,這場戰爭就會演變為持久戰,也就是「慢性炎症」。

慢性炎症雖然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但它意味着身體持續處於高度警覺的狀態。久而久之,便容易擦槍走火,誤傷到機體的正常細胞、組織和器官,損害其正常功能,從而增加各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腎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自身免疫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等[1]。全球一半以上的死亡都可以歸因於與慢性炎症相關的疾病。因此,我們有必要採取措施來預防或控制慢性炎症。

研究表明,「抗炎飲食」就是一種可能控制機體慢性炎症水平的方法[2]。抗炎飲食包括兩方面,即多吃「抗炎食物」和少吃「促炎食物」。「抗炎食物」,即可以幫助降低炎症水平的食物,主要包括新鮮水果和蔬菜、全穀物、豆製品、堅果、魚肉,以及薑黃、大蒜、生薑等香料[2]。這些「抗炎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如魚肉中含量豐富的Ω-3脂肪酸,可以通過抑制上述機體「衛士」的產生等方式來保護身體免受炎症可能造成的損害,並有助於調節與炎症有關的疼痛[3]。相反,「促炎食物」能促進炎症發生發展,主要指高糖、高鹽、高脂的加工食品,如加工肉製品、油炸食品等[1],其中所含的Ω-6脂肪酸是炎症的「幫凶」,食用過多無疑是給炎症「火上澆油」[4]。「抗炎飲食」的受眾並非只有機體處於高慢性炎症水平的人群;對於一般人群,「抗炎飲食」也是一種值得提倡的膳食模式,可以幫助進一步促進健康。

除了飲食以外,少動、肥胖、長期心理應激、睡眠不規律或質量欠佳等均與高水平慢性炎症相關[1]。因此,採取相應的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和控制慢性炎症,例如每周進行4~5次有氧運動,通過冥想、瑜伽等活動放鬆身心,養成健康的睡眠習慣等。

總之,慢性炎症是一種常見且危害嚴重的異常機體狀態。但由於其發展隱匿,在疾病早期難以得到重視。所以,我們應當從現在做起,採取措施預防慢性炎症。「抗炎飲食」的確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慢性炎症的水平,與此同時,我們也應養成適度運動、控制體重、保持心理健康、規律睡眠等多種健康生活方式,從而儘早平息慢性炎症這場「持久戰」!


圖:李鵬宇

文:喻唯,熊海娟

指導老師:余燦清,呂筠

利益衝突 所有作者聲明無利益衝突





參考文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