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征服了中國人味蕾的第一「黏」食,美味的糯米出現在我國很多的節日食譜中:元宵、青團、重陽糕、糍粑…
黏糊糊的糯米,總是能找到最合時宜的方式,溫暖人的脾胃。
過年要吃「黏」
糯米是糯稻脫殼的米,在中國南方稱為糯米,而北方則多稱為江米。與我們平時吃的大米不同,糯米澱粉中支鏈澱粉含量更多,直鏈澱粉較少,所以要比其它米更黏一些。
中醫學認為,糯米是一種溫和的滋補品,有生津止渴、溫中暖胃、補虛、補血、止汗等作用。
適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反胃、食慾減少、泄瀉和氣虛引起的汗虛、氣短無力、妊娠腹墜脹等症。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及澱粉等,為溫補強壯之品。
糯米的滋補吃法
說到吃糯米,古人認為它能養胃健脾,很現代人卻通常認為它「不好消化」,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可能是您吃錯了!
有實驗研究表明,剛出鍋的熱糯米飯,它的血糖反應是很高的,甚至超過白糖,更高於普通粳米。這意味着,剛煮好的糯米飯、糯米粥,就是容易消化的食品,因而古人會認為它能夠養胃健脾。而對於現代人來說,在進食糯米時多是「冷着」吃,故而多見難以消化的問題。
所以說,如果我們想充分發揮糯米的滋補功效,儘量趁熱吃,並且要細嚼慢咽,讓食物在口腔里充分「分解」後再下咽,減少胃腸負擔,一次也不要吃太多。
這些人,別錯過糯米
糯米味甘、性溫,入脾、胃、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
下列人群經常吃點溫熱的糯米粥,有很好的滋養效果:
1、適宜體虛自汗、盜汗、多汗、血虛、頭暈眼花、脾虛腹瀉、尿頻之人食用。
2、適宜肺結核、神經衰弱、病後產後之人食用。
小貼士:糯米有滋補功效,凡濕熱痰火偏盛之人忌食;發熱、咳嗽痰黃、黃疸、腹脹之人忌食。糖尿病人需少食。
糯米的最佳搭配
糯米與紅棗
二者煮粥可調節貧血、營養不良,是孕婦、老人、虛弱之人的療養保健飲食。
糯米與香芹
糯米粥熬好後加入香芹,好處多多。香芹具有通氣、強腎、利尿的作用,它含有豐富的粗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腸胃的排毒,還可以起到清涼消腫、清新口氣的效果。
糯米與板栗
二者與水同煮至熟爛成粥,早餐食用,對腰腿軟弱,反胃腹瀉等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之功效。
糯米與枸杞子
二者同時水煎食用,喝湯食糯米及枸杞子,每日食兩次,可改善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等症狀,還有滋補肝、腎、肺及明目的作用。
糯米與葡萄乾
糯米加葡萄乾煮粥可以治療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症。
糯米食譜
紅棗糯米藕
材料:紅棗30克,蓮藕1500克,糯米300克,冰糖、紅糖各60克。
做法:
1、糯米淘淨後再放少許清水浸泡一夜;再沖洗下瀝乾水;蓮藕洗淨後,用刀在藕的一頭連同藕蒂切掉2~3厘米左右,留作蓋子。
2、將泡好的糯米慢慢填入蓮藕中、一邊填一邊用筷子捅結實;合上藕蓋子並用牙籤固定封口。
3、將冰糖、紅糖、紅棗和生藕放入鍋中,加入清水沒過蓮藕加蓋大火。
4、大火煮開後轉小火再煮半小時,取出紅棗以防破皮影響美觀;改用小火、繼續慢燉。
5、燉至滷汁不多,藕已熟爛時,再放入熟紅棗轉大火收濃汁後關火;最後用涼開水浸泡一夜後取出,拔去牙籤;切片裝盤即可。
小貼士:本藥膳能補氣健脾、生津止渴,適合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月經提前且量多、鼻出血、便秘等的人群食用。
蜂蜜雙花粥
材料:玫瑰5克,代代花3克,糯米100克,蜂蜜適量。
做法:糯米浸泡2小時;鍋中放入適量清水,玫瑰花、代代花裝入茶包煮5分鐘;放入泡過的糯米,煮到黏稠,中間要不時攪拌,避免粘鍋。
小貼士:此粥能疏肝和胃,理氣解郁。適合因工作忙碌而出現心情煩悶者食用,服後可行氣寬胸、心情舒暢。
來源:養生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