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中國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長江流域不論是在國家的經濟地位還是文化地位上都十分重要。如何在長江經濟帶做好長江文化建設?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雲翱常年關注長江文化建設問題,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他提出的《關於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的提案》受到社會關注,文化和旅遊部的辦復工作讓他非常滿意。今年,他關注的重點是文化遺產保護——


我的思考




長江經濟帶建設中應加強長江文化的建設



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媒體對我提出的《關於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的提案》進行了報道,在網絡上發表後,短短几天就有2300多萬點擊量,可見長江文化備受社會關注。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要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長江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誌性象徵,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要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要保護好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產,深入研究長江文化內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是總書記第一次在長江經濟帶國家發展戰略實施中講長江文化建設問題,意義重大,給我們文物界及文化遺產界提出了新任務、新使命、新目標。

在中國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長江流域不論是在國家的經濟地位還是文化地位上都特別重要。長江經濟帶在三大經濟帶建設中處在中國的脊樑上,貫通中西,呼應南北。以重慶為例,向北通過陝西連接陸上絲綢之路,向南通過雲南連接南方絲綢之路,加上中游的京廣一線、下游的沿海一線,共同構成中國三橫三縱經濟體系。在這個經濟體系中,長江經濟帶作為中流砥柱,目前它的經濟總量已占全國四成以上,可謂舉足輕重。

長江經濟帶建設肯定離不開長江文化帶的建設,長江經濟帶的文化傳統源遠流長,文化基礎、文化人才、文化資源、文化產業以及文化旅遊等不同體系是彼此關聯的。

長江經濟帶建設應該加強長江文化的建設,讓長江流域的文化要素互相流通,文化感情更加密切,文化傳統得到傳承,文化優勢充分發揮,以更好地支撐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均衡度、和諧度和持續度。在國家長江經濟帶規劃里如果沒有文化建設部分,那麼這樣的經濟發展規劃將不會走得更遠,並且還會給區域經濟的生態文明建設帶來更深的隱患。在當下的生態文明建設中只有加強文化建設,生態文明才會做得更好,因為硬經濟會大量消耗自然資源、物質資源,反之,如果推動文化的建設,那麼文化這一軟資源、智力資源、歷史資源、非物質資源、創新資源就可以得到更好地發展和利用。而且文化消費、創新經濟、人的品質上去了,自然會減少對物質的消耗,經濟社會得到平衡,人的關係達到和諧。


多部門辦復




多方面推動長江文化研究和保護


《關於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的提案》獲得了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認真研究,收到了文化和旅遊部的答覆,並給出相關部門的具體落實舉措,對此我非常滿意。

關於「建立長江文化研究平台」的問題,文化和旅遊部已經着手開展長江文化研究工作,調動長江沿線11省(市)組織研究力量,依託有關高校和院所,引導開展有針對性的長江文化研究。同時,中國社會科學院從歷史、考古、文學、民俗、經濟社會發展等多個領域對長江文化做了大量研究,對長江三峽地區、武漢都市圈、長三角地區進行了長期跟蹤調研,與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合作開展了長江流域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城市文化、城鄉融合發展等方面的專項研究。下一步,文化和旅遊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以及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等單位將繼續推進長江文化研究工作,支持長江文化研究平台建設,推動加強資源整合和科研協作。

關於「開展長江文化資源普查,建立長江文化數據庫」的問題,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等部門組織開展長江文化資源調查,全面梳理了長江流域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等資源狀況。下一步,文化和旅遊部及國家相關部門將繼續加強長江流域文化資源普查成果的保護利用與資源整合工作。

這份提案得到了相關部門的積極回應和認可,無論是作為一個學者還是全國政協委員,我覺得把自己研究多年的學術積累變成提案,讓學術更好服務於國家和人民,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是一件難得的人生經歷。


今年我關注的重點




文化遺產保護


對於今年的相關提案,文化遺產保護始終是我關注的重點,涵蓋了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利用、海上絲綢之路申遺、交通遺產和文化線路保護,以及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比如通過長江經濟帶、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的統籌建設,來推動東中西部的協調發展,推進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的同步融合。此外,2021年我和南京大學科研團隊到新疆開展了為期40多天的「文化潤疆」調查,涉及教育、文化、科技、宗教等領域,希望通過調查研究成果,為落實「文化潤疆」助力新疆現代化發展服務。


來源:中國文化報

記者:盧旭

統籌:劉淼

編輯:劉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