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殘奧會正在進行中。
與鋪天蓋地的冬奧會相比,冬殘奧會的關注度稍顯冷清。和大家熟知冬奧會的很多明星運動員相比,對殘奧會的天才運動員,以及他們的每次進步與突破,卻知之甚少。
如果說,奧運會是讓我們觀看人類的身體極限。那麼,殘奧會不僅挑戰人類的身體極限,還讓我們觀瞻人類的精神極限。他們的故事,他們的拼搏,其實是人性之光芒,人類之高光。
中國殘奧會運動員們,值得大家更多的關注。相信他們每個人背後的故事,都能不斷地激勵着大家。今天這篇文章,分享了五位運動員的故事,見證殘奧的精神和中國力量的傳承。
致敬每一個衝破命運桎梏的運動健兒,致敬每一個永不屈服的靈魂!以下,Enjoy:
來源 /丹尼爾先生(MRDANIEL777)


2月剛剛過去的北京冬奧會,每一天都在給觀眾製造驚喜與感動,自豪與驕傲。我們由衷地為參賽的運動員們激動,熱搜上也掛滿歡歡喜喜的報道,熱熱鬧鬧的運動盛況。只是,和鋪天蓋地的冬奧會相比,冬殘奧會的關注度顯得有些冷清。
和大家熟知冬奧會的很多明星運動員相比,對殘奧會的天才運動員,以及他們的每次進步與突破,卻知之甚少。中國殘奧會運動員們,值得大家更多的關注。相信他們每個人背後的故事,都能不斷地激勵着大家。
與激烈爭奪金牌榜的奧運會不同,中國在殘奧會獎牌榜上,一直是一騎絕塵,傲視群雄的存在。自2004年雅典殘奧會上,一直是殘奧會金銀銅全包的「榜霸」。尤其在2016里約殘奧會,更是以總獎牌數239枚的成績,打破24項世界紀錄。
然而,冬季殘奧會中的很多冬季項目,在中國起步較晚,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越難,中國人拼搏勁就越強。3月4日開幕的北京冬殘奧會,相信運動員們能用自己拼搏不息的精神,和生命中最精絕的力量,給大家留下最珍貴的啟示。
中國首枚殘奧金牌得主平亞麗
在殘奧會上,每一枚金牌背後,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述說着殘疾運動員們波折坎坷的經歷。但平亞麗不一樣,她背後是一段又一段的傳奇。或許不怎麼關注殘奧會的你,並不熟悉她的名字,但她憑實力迎來的成就,會讓你刮目相看。
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殘奧會冠軍,她的奧運金牌或許比許海峰還早到1個月。她是中國全國創業大賽第一名,失業後為了生存下去,她自學成為按摩師,並開了數個連鎖店。根據她的故事改編的電影《黑眼睛》,席捲無數大獎。主演陶虹更是憑藉此片,拿到了大馬士革國際電影節、金雞和百花最佳女主角獎。
當2008年殘奧會開幕式上,她攜帶着導盲犬一起傳遞火炬時,無數中國人為此淚目。平亞麗身上的標籤太多,充滿了時代符號和個人標記。
這位患有先天性白內障,視力不到0.1,整個世界只有模糊光感和影子的北京大妞。1982年盲校畢業後,就進入了橡膠五金廠當學徒。因為跑得飛快而被教練看中,練習短跑和跳遠。那時國家百廢待興,很少有專業運動員,很多運動員都身兼數職,一個人準備兩三項比賽,以預備不時之需。
為了備戰1984年殘奧會,當時24名殘疾人在先農壇體育場進行幾個月的突擊訓練。而那時國家僅有的物資支持都用於健全運動員身上,平亞麗們所面臨的條件十分困難。提到那段過往,平亞麗多少有些委屈:「人家是上午、下午練。我們就挑中午或晚上練,趕上晚上下雨,完全是靠聽覺摸着回家,有次走到半夜都沒找着家...別人吃着50塊標準一餐的自助,我們訓練完了,吃着干烙餅,拿軍用水壺灌點涼白開,連裝水的瓶也沒有。」
這樣惡劣的訓練條件,領導自然沒有期望能拿金牌,臨走前只交代說:「參賽就是歷史,成績不重要,平安回來就行。」教練和團長卻希望平亞麗能拿回一枚銅牌,有了獎牌後,回來就有專門訓練的場地了,還有助於殘疾人體育的開展。
因此,平亞麗是帶着使命感去戰鬥的。她甚至想過:「如果能拿我的命,去換今後中國殘疾人的體育事業,都覺得值。」拿命去拼,今天看着非常不理解,但那時的中國運動員,是真的只能拿命去拼。
「別的國家的輪椅一個十幾萬,特別輕,一隻手就能拿起來。跑鞋上的釘子,又穩又輕。我們的鞋雖然是新的,但跑着跑着底就掉了,甚至整個人都摔出去了。」
就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平亞麗非常的爭氣,在跳遠中拿到了第一名。比許海峰早一個月實現了中國人在殘奧運會上,金牌「零的突破」。當時因為沒有前往報道的中國記者,這具有歷史性的一刻,連一張珍貴的照片和錄像都沒有。
平亞麗說:「你們體會不了盲人運動員的心情,我們看不到升國旗,只有摸到金牌、聽到國歌,心裡才踏實。」
回憶那歷史性的一刻,平亞麗感慨道,當時的心情非常忐忑不安,但她清楚地記得,當地的華人握着她的手激動地說:美國辦的殘奧運會,我第一次聽到了國歌,升起了五星紅旗,我知道你看不見,我替你看着!
如今在家門口舉辦冬殘奧會,已經一應設施全部齊備的中國人,再回頭去看那段艱苦歲月,難免唏噓不已。但正是有平亞麗這樣元老級運動員的開荒和破土,才會有今天中國殘奧會的接力輝煌。
殘奧金牌大滿貫盧冬
8月27日,在東京殘奧會,女子50米蝶泳S5級決賽中,中國選手盧冬以39秒54的成績,絕殺西班牙奪冠,並以超世界紀錄近1秒的成績,成功摘金。
這位沒有雙臂,完全憑藉腰腹力量游泳的女孩,看起來是如此單薄瘦弱,卻早已經成為殘奧會、世錦賽、亞殘會的大滿貫得主。
她在最近的東京殘奧會上,完成了一屆殘奧會收穫4枚金牌、三度打破世界紀錄的壯舉。她因為一個下蹲的動作,讓全世界為她骨子裡的修養,而感動落淚。
奪冠後的拍照環節,由於亞軍季軍都坐着輪椅,盧冬主動單腿下蹲與她們合影。盧冬的下意識暖心舉動,迅速登上熱搜,網友紛紛點讚表示:「小動作,大格局。這是中國人骨子裡的溫儒良善。」
1991年出生於遼寧北票的盧冬,是個皮膚白淨,漂亮文靜的女孩,4歲時她就立志要考清華北大。如果沒有那場意外,她應該也會活得陽光而精彩。但遺憾的是,6歲時的一場車禍,奪去了她的雙臂,也從此改寫了她的人生。
盧冬的親人回憶說,那天是農曆7月15日,為了慶祝奶奶55歲的壽辰,親朋好友們齊聚一堂。卻沒想到在這個闔家歡樂的時刻,6歲的小盧冬,因為去馬路對面的小店買東西而遭遇車禍。雖然最終活下來了,但卻沒能保住雙臂。
那場車禍一下子改變了盧冬的性格,在這之前她活潑愛笑。失去雙臂後,她變得慢慢自閉起來。
但小盧冬非常要強,在媽媽的幫助下,學會了用腳吃飯、寫字、梳頭、洗臉等生活技能。還刻苦學習,認真讀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用腳織圍脖、用電腦和手機打字,要強的女孩憑藉堅韌和毅力,處處都做得很好。
2004年,遼寧省殘聯體訓中心來選拔運動員,13歲的盧冬被選中練習游泳。在此之前,盧冬並沒有接觸過游泳,因此嗆水便成了家常便飯。
回憶那段訓練的時間,盧冬笑着說:「那段時間,每天在游泳池裡都喝得飽飽的,回去都不用再喝水了。」
沒有雙臂也沒有經驗的盧冬,就每天泡在游泳池裡,練習翻滾的技巧,轉身的動作。由於游泳規定頭部觸壁成績才有效,所以為了爭取那0.1秒的領先,她需要用盡渾身的力氣用頭撞擊泳池邊。
一次又一次的拼盡全力,一次又一次的用力一擊,命運為她關上的那些大門,就在她笨拙而執拗的叩擊中,徐徐打開。沒有繁花似錦的絢爛前程,只有對自我的超越和生命的證明。
比賽場上,她憑藉屢摘金牌,不斷打破自己創下的紀錄,贏得了「無臂美人魚」的讚譽,也讓世界記住了她的勇敢和成就。
比賽場外,她學習化妝、彈琴、書法、做飯和十字繡,生活豐富多彩。命運給她的那個酸檸檬,被她釀成了酸甜可口的檸檬汁。
她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告訴所有人:被當作勵志榜樣挺好。憐憫的目光也可以忍受,但我們並不特別,愛吃,愛玩,愛鬧,可以自嘲,可以玩笑。只有大家把我們看做是普通人,彼此的隔閡才能被打破。
冬殘奧冰刀勇士冰球隊長崔玉濤
羽生結弦的冰上一吻,美的令人窒息,而被譽為冰上勇士和冰刀舞者的崔玉濤,也在用他的勇敢和堅毅,書寫自己的冰雪傳奇。
今年33歲的崔玉濤,出生於平度市舊店鎮,河西芝坊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8歲時,在放學的路上,他遭遇了一場嚴重的車禍,不僅面臨左小腿截肢的厄運,還因為車肇事司機逃逸,讓並不富裕的家庭,被巨額治療費拖入深淵。
很難想象那時青春年少,帥氣十足的崔玉濤,內心經歷着怎樣的痛苦和折磨。但好像就是一瞬間,他就長大了。安了假肢後的崔玉濤,沒有怨天尤人,悲觀沉淪,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外出打工賺錢,什麼髒活累活都干。成為一名冰球運動員,則完全是個巧合。崔玉濤說,「之前壓根沒想過還能從事體育運動。2010年我回老家換《殘疾證》,平度殘聯的馬大姐叫住我說,小伙子,看你身體挺壯實,想練體育嗎?也沒多想,大姐就給了一個青島殘聯領導的電話。」
最初崔玉濤被選中到市殘聯,參加的運動項目是自行車比賽。憑藉過硬的身體素質和頑強的毅力,他只用了五個月的訓練時間,就在山東省殘運會自行車比賽中,奪得了場地四公里金牌和大組賽銀牌的成績。
練了兩年自行車,崔玉濤又被殘疾人游泳隊選中了。再之後,在組建殘疾人冰球隊時,教練很快又選中了他。而那時已成家立業退役的崔玉濤,本想拒絕的,被教練苦口婆心的一番勸說拉了回來。因為一切都是初建,中國本來是沒有這個運動的。
回憶當時加入冰球隊時,崔玉濤說:就試訓了一個周末。領導說,把這個項目建立起來,未來要參加殘冬奧會... 我覺得冰球這個集體項目非常有意思,還能參加冬殘奧會,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為了證明自己,崔玉濤再次出征,成為冰球隊的一名前鋒。每天坐在冰橇上滑行幾百公里,常常摔得鼻青臉腫。有一次,還摔成了骨裂。而由於冰球運動本來就允許合理碰撞,身為主攻前鋒的他,不知道被別人的球杆打傷過多少次。頭破血流,日常縫針,而他都硬漢般咬牙挺過去了。
2016年,崔玉濤代表省隊參加全國錦標賽榮獲冠軍。同年,入選國家殘疾人冰球隊,不僅成了國家隊隊長,還出征俄羅斯洲際對抗賽,榮獲第四名。2018年,入選國家隊,參加俄羅斯錦標賽奪得季軍。
崔玉濤說:「只有你心無旁騖的時候,才能做到天人合。冰撬、球杆、自己融為一體。」這位身披23號戰袍,體能過硬,性格夠蠻,敢沖敢拼的山東硬漢,中國冰球隊隊長,在比賽中找到了人生的意義。他用自己的汗水和勝利宣告:人生只有拼來的精彩,沒有等來的輝煌。「我們將以更加嚴謹的態度、更加高昂的鬥志、更加飽滿的狀態,克服一切困難,在北京冬殘奧會賽場上爭取好成績,回報祖國和人民對8500萬殘疾人的深情厚意。」
正是這位硬漢,用自己灼灼燃燒的生命,不屈綻放的精神魅力,為所有人譜寫的當代命運交響曲。崔玉濤和他的戰友們,用自己的姿態告訴所有人:只要我不認輸,命運就無法讓我低頭。
冬殘奧傳奇擊手輪椅冰壺隊長王海濤
在中國,輪椅冰壺是一個比較新的項目。2007年才正式成立,當時只有七個人。這項被稱為是「冰上國際象棋」的運動,需要高技巧性和團隊配合度。每個動作幾乎都要練習數萬次,在賽場上還要臨時應對,鬥智鬥勇。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輪椅冰壺代表了一個國家殘疾人冬季體育運動的發展水平,也考驗一個殘疾運動員的智能和體能。
作為國家輪椅冰壺隊隊長的王海濤,則將這雙項能力運用到極致。正是憑藉他的謀略和布局,冷靜和沉着,生猛和無畏,中國輪椅冰壺隊,在2018年平昌冬殘奧會上,過五關斬六將,最終贏得冠軍,開啟了中國輪椅冰壺運動一個全新篇章。
王海濤出生於哈爾濱市依蘭縣,童年充滿了快樂,但9歲時因突發急性脊髓炎造成下肢殘疾,雙腿失去知覺,只能依靠輪椅生活。從此,沉重的家庭負擔,沒有未來的生活,成了他心裡揮之不去的陰影。
最讓王海濤難過的是,母親對父親說:「再要一個孩子吧,等咱倆老了,好能照顧海濤。」2001年冬天,王海濤的妹妹出生了。母親興奮的對海濤說:「媽就想要個女孩。妹妹對哥哥好。等爸媽老了,你也不用擔心了。」
那一刻,王海濤感到自己不僅成為父母的拖累,將來還要拖累小妹妹。男人的愧疚、羞恥,和現實的無奈、焦灼,都不斷地在他內心衝撞。為了補貼家用,也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廢人。他在路邊賣東西,儘可能的多幹活。一個偶然機會,他看到了殘疾人運動會,於是萌生了成為運動員的想法。
那時的王海濤,腦海里還沒有為國爭光的概念。只是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進國家隊待遇有保障。更為了證明自己,不是一個拖累家人,要靠妹妹養活的廢人。當時,王海濤在電視上看過輪椅冰壺轉播,後來殘聯招運動員。教練員發現身體素質和殘疾級別都夠,就選進了國家隊。就這樣,王海濤開啟了沒日沒夜的訓練。
「輪椅冰壺和健全人冰壺的技術動作完全不同。由於是坐在輪椅上擲壺,不能像健全人一樣滑行後大力擊打,也沒有隊員掃冰相助。所以投壺力量和路線控制要更嚴格,難度更大。」
身為隊長的王海濤,為了減輕教練的負擔,在教練背其他隊員上下樓時,總是自己一節一節爬。為了更好照顧其他隊員,他打水、打飯什麼都干。和其他運動員專注訓練,業餘可以休息不同,家庭貧困的王海濤,在空閒時還回家幹些農活。
運動員的補助不多,冰上訓練又辛苦,王海濤也曾想過放棄。但運動讓他覺得人生是有意義的,代表國家出征讓他覺得是有價值的。他漸漸熱愛上這項運動,懷揣着「奪金的夢想」。金牌能讓他不斷地證明自己,超越自己,愛上自己。
在輪椅冰壺隊中,王海濤來的是最晚的,卻是團隊的謀略擔當和靈魂狙擊手。正是憑藉他冷靜而傳奇的平昌一擊,讓中國輪椅冰壺隊聲名鵲起,成為北京冬殘奧會上最值得期待的項目之一。
冬殘奧最期待新星高山滑雪隊張夢秋
很難想象,那個在冰雪之巔飛翔的張夢秋,今年不過19歲。在2017至2018年的雪季比賽中,張夢秋開始嶄露頭角,並因此入選國家集訓隊。之後的一年裡,初生牛犢猛如虎的她,不僅在新西蘭南半球杯、殘奧高山滑雪世界盃等國際大賽中斬獲6枚金牌。在2021年的冬季賽中,成為第十一屆全國殘運會和亞殘運會,高山滑雪項目的三冠王。
夢秋曾說:「我的夢想就是,站在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的最高領獎台。」當得知自己入選成為2022年冬殘奧會中國高山滑雪隊參賽運動員時,張夢秋非常興奮。
在母親眼裡,女兒開朗、樂觀、堅強,總是對挑戰充滿興奮,對超越自我鬥志昂揚。你很難在她身上看到人們刻板印象中,一個殘疾女孩會有的自卑和怯懦,悲觀和懷疑。
而現實是,14歲時夢秋因患小兒腦性癱瘓,導致身體運動功能障礙。她的反應總比別人要慢很多,尤其是教練講解動作要領時,別人一個小時可以學會的動作,她總要花兩三倍的時間,才能夠學會。
夢秋有一股永不服輸的韌勁,和永無休止的自我超越精神。
或許因為熱愛滑雪的緣故,無論訓練多麼辛苦,壓力多麼大,挑戰多麼困難,夢秋總是表現的輕鬆快樂,從未向家人吐露過任何抱怨。
其實,高山滑雪是一項非常危險的運動,受傷是家常便飯。但夢秋就像是嚮往自由的鳥,當她在群山馭雪飛奔時,輕盈地像一位冰雪舞者。夢秋的姿態展現着不壓抑和費力,就像她高呼要站在最高領獎台一樣,自信又自然,讓人不由的心生羨慕。
3月4日,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崔玉濤、王海濤和張夢秋的名字,都赫然出現在參賽名單上。除了他們,中國代表團共有96人參賽(85位首次參加冬殘奧會),希望他們延續中國殘奧精神,傳承過往輝煌,在家門口的賽場上,享受比賽,再續精彩!
有太多被人遺忘的殘奧英雄的故事值得被人看見,無奈篇幅有限,無法一一展開。希望前方記者更多記錄他們拼搏的畫面,能讓更多人知道他們背後傳奇的故事。
如果說,奧運會是讓我們觀看人類的身體極限。那麼,殘奧會不僅挑戰人類的身體極限,還讓我們觀瞻人類的精神極限。
致敬每一個衝破命運桎梏的運動健兒,致敬每一個永不屈服的靈魂!
1. 半島都市報|國家殘奧冰球隊奪冠軍,隊長是個平度小伙!2. 海報新聞 |冰上勇士+冰刀舞者+冰雪傳奇!這些硬漢五年磨一劍,將從青島出征冬殘奧會3. 澎拜新聞 |【北京冬奧會】她永遠是我們的驕傲——訪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景縣籍選手張夢秋家人5.東北網|冬奧有我|黑龍江省平昌冬奧、冬殘奧優秀事跡(十一)王海濤: 冰壺燃夢6.東北網|冬奧有我|殘奧冠軍王海濤獲全國自強模範 輪椅冰壺成就他自信人生7.上陣即偉大|一塊金牌獎勵300元 殘奧首金得主平亞麗卻主動放棄價值400萬房子

經緯2021-2022年度盤點:那些最值得紀念的瞬間《奇蹟·笨小孩》:只要咱們努力,就沒有什麼不可能的《奇蹟·笨小孩》:致敬創業者,時代不負真正努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