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來源:格上研究

主要內容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作出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回首了2021年的發展,總結了目前面臨的挑戰,並指出了2022年的政策方向。

報告指出,全球疫情仍在持續,世界經濟復甦動力不足,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波動,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局部疫情時有發生。消費和投資恢復遲緩,穩出口難度增大,能源原材料供應仍然偏緊,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困難,穩就業任務更加艱巨。關鍵領域創新支撐能力不強。一些地方財政收支矛盾加大,經濟金融領域風險隱患較多。

對於今年的預期目標,我們梳理了歷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數據作為參考與對比。

資料來源:格上研究整理

預期目標與相關政策

1. 國內生產總值

GDP漲幅目標5.5%,這是普遍高於預期的一個數字。初聽到這個數字可能有些疑惑,畢竟2021年兩年平均GDP才為5.1%,但仔細一想,原因有其二:

首先,就業的需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強化就業的政策,要穩就業保民生防風險。GDP每上升一個點,可以帶動百萬人口的就業,將目標定位5.5%也體現了今年對就業市場的重視。

其次,「十四五」規劃的需要。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20年提出:「到2035年實現經濟總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若要翻番,則隱含15年平均GDP增速要為4.7%。在目前經濟發展的階段,GDP是有着逐年向下的態勢,我們看歐美國家的歷史也是同樣。所以在目前這個5年區間中,需要維持一個相對較高的增速才能彌補後續可能走低的GDP。

從目前GDP的拆解來看,自疫情開始後,出口項對於總體的拉動一直處於較高值,資本投資和消費並不太理想。從2021年的三四季度來看,資本形成總額對當季GDP的拉動僅為0.38和-0.46個點,消費為3.8和3.41個點,若要完成2022年的5.5%,消費和投資項需要有明顯改善(在進出口變化不大的假設下)。

資料來源:格上研究整理

2. 關於投資

投資中分三大項:基建、製造業和房地產。在前兩項中,這次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有相關的政策出現。

基建方面,政府專項債的部署與去年持平,均為3.65萬億。雖赤字率為2.8%較為保守,但2021年四季度發行的專項債規模較大,財政留下較多盈餘,這部分會移動至2022年,算下來整個2022年財政支出力度較2021年擴大2萬億的規模。

製造業方面,實施減稅降費,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其中留抵退稅約1.5萬億元。退稅的資金將全部直達企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政策是為了鼓勵企業擴大資本開支,為企業減負,降低經營成本。另外,擴大新增貸款規模,推動金融機構降低實際貸款利率、減少收費,也是對小微企業的持續利好。

房地產方面,邊際其實變化不大,與之前基調一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繼續保障好群眾住房需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堅持租購併舉,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3. 關於消費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推動消費持續恢復。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製度,提升消費能力。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促進生活服務消費恢復,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鼓勵地方開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加大社區養老、托幼等配套設施建設力度,在規劃、用地、用房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發展農村電商和快遞物流配送。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着力適應群眾需求、增強消費意願。

4. 貨幣政策方面

這次報告整體的措辭與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基本一致。報告強調「擴大新增貸款規模」,發揮「總量與結構的雙重功能」,「降低金融機構的實際貸款利率」。目前國內通脹壓力並不大,貨幣的寬鬆將會持續一段時間來刺激經濟。海外緊縮的流動性對我國的貨幣政策暫時沒有很大影響。

投資機會

目前綜合全球的局勢來看,權益類資產正在經歷較為震盪的階段,俄烏戰爭和美聯儲加息均對整體流動性產生了負面影響,市場情緒也一度走低。國內穩增長的方向較為明確,也製造出了一些結構性的機會。

1. 硬科技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推進5G規模化應用,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智慧城市、數字鄉村。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培育壯大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數字產業,提升關鍵軟硬件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並且在1月出台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也明確了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科技產業發展方向。整體行業的增速有望進一步提升。

2. 基建

在穩增長的大環境下,可靠性較強的抓手目前當屬基建板塊。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3.65萬億元,僅次於2020年,排在歷史第二高位,並且還有去年年底一些剩餘的項目留到今年年初。專項債發行規模不縮減,表明今年基建相關項目資金充裕。並且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400億元,較近年來有一定提升。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基建投資將積極發力,且政策成效有望在一季度顯現。需注意的是,基建不局限在傳統領域,新基建有望成為重點投資領域。

3. 新能源

報告指出要持續推進大型風光電基地及其配套調節性電源規劃建設,提升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能力。目前隨着PPI同比下降,加上產能逐步投放,上游原材料價格暴增的趨勢大概率緩慢下行(尤其是是金屬硅等重要材料),新能源行業利潤增速將會有較為明顯的改善,有較好的前景。但是需要關注的是,目前的風險在於俄烏衝突引發的部分原材料供給不足和石油上漲推高全球通貨膨脹。

進入小程序查看完整版詳情

版權聲明: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格上財富:十年深度研究,甄選陽光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財產品,為您的資產增值保駕護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