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河東名人,燦若星辰,一代蒲劇大師閻逢春,即是其中熠熠生輝的一位。

由他首創的帽翅功、髯口功等蒲劇特技對中國戲劇的影響至廣至深,由他參演的首部蒲劇電影《竇娥冤》將蒲韻之聲唱響全國,由他擔任顧問的蒲劇青年團在京受到周總理的親切接見併合影,數說其生前在蒲劇藝術上的一番番成就,可謂有着里程碑式的貢獻。

坐落在運城鹽池南畔的鹽湖區南城辦西姚村,是閻逢春先生的生身之地。

作為「西姚之子」,閻逢春無疑是家鄉人民的驕傲,在廣大晉南戲迷中更是享有極高聲譽。

故此,在西姚村,若能建立一座閻逢春紀念館,則是對一代蒲劇大師的致敬。

理由主要有三:

其一,運城作為中華戲曲的重要發祥地,作為蒲劇之鄉,理當扛起傳承弘揚蒲劇藝術的大旗。建立蒲劇名家紀念館,對我市蒲劇事業的傳承、復興和發展可開闢一個新空間,在銘記蒲劇發展的時代歷程的同時,通過實物、圖文、雕塑、多媒體互動等藝術手段,集中展示、記錄、再現藝術家的生平事跡、藝術成就和深遠影響,頌揚老一輩藝術家獻身蒲劇事業的執着精神,以此彰顯蒲劇文化的無限魅力,尤其對我市少兒戲曲事業的發展,更是善莫大焉。

其二,人生有限,藝術永存,於蒲劇而言,閻逢春不僅在蒲劇史上是一位承前啟後的藝術大師,而且他戲比天大,業精於勤,勇於創新的信念和精神,堪為後學楷模,著名詩人、劇作家賀敬之為其題寫的「蒲劇泰斗」四個大字,實乃名至實歸。據此,從戲劇聲望上來說,閻逢春具有跨越地域的全國性意義和穿越時空的影響,為其建立個人紀念館,既是對運城地方戲文化認同的構建,也是保護好閻派藝術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載體。

其三,對西姚村來說,閻逢春不愧為當地的傑出人物,是該村極有份量的人文名片,在這裡,印刻着大師的足跡,留存着蒲劇的記憶,村北麥田中的一隅,即是閻先生的安息之地。值得一提的是,西姚村處在當前鹽湖區正在打造的美麗鄉村示範帶的西區位置,而在解楊路沿途村莊,像常平村的平常街、蚩尤村的蚩尤部落文化館等文旅項目的打造,堪為一村一景,如「閻逢春紀念館」能在西姚村籌備建立,對於推進人文鹽湖的新一輪建設,促進鹽湖文旅事業的茁壯發展,亦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名人是地域文化的靈魂。

西姚村歷史悠久,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也有着肥沃的戲曲土壤,建立閻逢春紀念館,發揮本村名人的「文化效應」,將會使這一方熱土散發蒲劇之光,進而提升該村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為此特別建議:

一是由有關部門牽頭組織閻逢春紀念館項目的可行性論證,並為其塑像一座,建成後,既是弘揚蒲劇文化事業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也是當地的一處人文歷史景觀;

二是將西姚社區大院裡建於1979年的人民舞台加以改建並命名為閻逢春大戲台,以示對閻先生的紀念,並扶植髮展成為展示和宣傳運城戲曲歷史和成果的獨具特色的鄉村文化陣地;

三是若以上新建或改建項目時機暫不成熟,可否將村口過境路上的村門樓增加「閻逢春故里」的字樣標識,與同在池南的蚩尤村「蚩尤故里」、常平村「關公故里」那樣,起碼讓戲迷們、年輕一代知道西姚村是閻先生的生身地,進而提升西姚村在鹽湖文旅融合中的影響力,助力鄉村振興。

蒲劇,是河東特有的文化符號。而閻逢春,無疑則是蒲劇的一座文化豐碑。

當下,古老的蒲劇進入了全新的發展時期,新編劇目、新生代,年年成果豐碩,但如何充分發揮戲曲藝術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價值屬性及社會功效,讓戲曲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新的征程中更好地服務人民,或許,建立一座以弘揚和傳播戲曲文化為主題,集收藏、展示、教育、研究等功能於一體的蒲劇名家紀念館,應當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那麼,對於在西姚村建立閻逢春紀念館,您是否也有自己的想法要說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