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粥左羅的第2208期分享

作者l段永平 整理 |穆清

來源l和牛商業(ID:heniushangye)

分享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段永平,是與小霸王、步步高、OPPO、vivo、一加、拼多多存在千絲萬縷關聯的人,也是丁磊、黃崢人生轉折點中重要的參與者。

而最讓他為人稱道的,是作為投資人,通過投資網易、GE、蘋果、騰訊等企業,獲得超過當初做實業利潤的巨額回報,成為中國著名「價值投資人」之一,他本人的身價如今也已達到百億。

由於40歲退居幕後,常年居住美國,段永平一度被稱為「中國最神秘富豪」。

事實上,段永平並不神秘,相比於很多高居雲端的企業家,段永平是少有的願意與公眾保持長期互動的人,從早年的網易博客轉戰到現在的雪球,毫不吝嗇地向「球友」們分享人生經驗。

編者翻閱了2010年-2021年間段永平在雪球、網易博客等平台的分享,以及其早期公開的演講及專訪,從中可以看到,平常心和本分作為他的底層思考貫穿始終。

本文提取了他十餘年間分享的50條精彩內容,包括其思考的底層邏輯,以及對管理、企業文化、團隊建設、投資的建議。

每一句都值得你仔細研讀,相信你能有所收穫。

01

關於個人成長:

如何理解本分,擁有平常心?

01. 平常人往往很難有平常心。

02.和打高爾夫一樣。投資,以及人生都沒有完美的。

很好的球手和一般的球手,大多數時候看不出有多大的區別,唯一區別是是否長期保有平常心。不管多好的球手,當失去平常心時,一樣會打得很爛。

03.平常心就是回到事物本源的心態,也就是要努力認清什麼是對的事情,認清事物的本質。

04.人們關注我們往往是因為我們做了的那些事情,其實我們之所以成為我們,很大程度上還因為我們不做的那些事情。

05.本分,我個人的理解就是「做對的事情+把事情做對」。

明知錯的事情還去做就是不本分。本分是個檢視自己的非常好的工具。

個人認為總是拿「本分」當「照妖鏡」去照別人是不妥的。

很久以前,我們提出了「不要賺人便宜」的文化。俗話說,好漢不吃眼前虧。不愛吃虧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記得以前經常會有人提起「雙贏」的說法,但有多少人真的想過到底什麼才是「雙贏」呢?

當人們提起「雙贏」時,可能本能會想只要不吃虧就行。後來發現,要想不吃虧的話,往往需要賺點便宜才能做到。

個人認為只有在「不賺人便宜」的心態下,才有可能做到「雙贏」。

所以「不賺人便宜」就成了「本分」的內容之一。

06.什麼是對的事情?

我的理解是對的事情一般來講是指原則性的東西,而且往往是用什麼是不對的事情來表述的。比如,騙人是不對的等等。

所以說,做對的事情在實際中往往就變成不對的事情不要做。比如,不做自己不懂的東西等等。

把事情做對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學習能力和所受過的教育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我是七八年上的大學,當時連電腦都沒學過,基礎也非常不好,自己又是個非常懶散的人,不是那麼願意去學那些新的東西,所以一直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做 CEO 的好的人選,我就找到了比我更好的人選。

現在 OPPO 以及 vivo 的 CEO 都比我年輕大概10 歲,所受的教育程度以及學習能力都比我強,對企業文化的理解也和我一樣(我們叫同道中人),所以我當時選擇了離開一線。

十多年過去了,今天我可以非常得意地說,我確實是對的。

07.人生最大的成功是做一個有目標的人,所有的快樂就在於實現這個目標,而不是得到一個結果。

08.我想不出一句話可以成為面對所有人的忠告。如果一定要說,那就是「享受生活」,那是人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

09.很多人到了最後都忘記自己最想幹什麼了,走着走着就忘掉了。

真的,不要把全部生命耗費在名聲、權力或金錢的積聚上,千萬不能只使用生命,而不曾享受生命。

做人一定是先悠然掃一屋,再從容掃天下。

10.常看到人們提到財務自由,感覺上多數人認為財務自由主要取決於財富的擁有量,似乎到了一定量就可以自由了似的。

其實,個人觀點,財務是否自由未必和自己的擁有量有那麼大的關係,尤其是對那些已經擁有不少財富的人們來說。

我自己的定義是:當不為錢做自己不願做的事情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擁有了財務自由了。

然後就可以發現,其實很多不那麼有錢的人們可以很開心,因為他們在做他們願意做的事情。

同時也會發現,有些很有錢的人其實不太開心,因為他們每天還要不得不去做許多自己不願意去做的事情。

11. 你讓一個人回過頭去看自己走過的路,他都看不明白的,經驗是別人總結的。

創業有時候就是一種衝動,做事情也是一樣,如果你因為一時衝動獲得了成功,人們會說這是冒險精神或者創業精神。但如果你失敗了,人們又會總結這是鋌而走險,是賭徒。

12.如果一個人不但能得到成功,並且能長久地駕馭成功, 那麼這一定是素質。

曾有一位美國大學的校長說過這樣一句話,統計所有世界五百強企業那些成功的CEO的特質,就是誠信、正直。人品相當重要。

13.時間越長運氣比重越小。

14.有人問如何避免以為看懂實際又錯了的問題。

個人觀點: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但呆在能力圈內以及專注和用功可以大幅度減少犯錯的機會。

15.我要碰到排解不了的事情就打會遊戲,反正是時間長了都會過去的。

16.我覺得沒人天生有悟性的。我看到的有悟性的人一般都非常肯悟,會習慣想本質及長遠。

17.曾國藩打仗靠的也是笨拙精神。

曾國藩一生善打愚戰、笨戰,不善打巧戰。他打仗不貪小利,不求奇謀,踏踏實實,穩紮穩打。

他說:「打仗要打個穩字。」他一生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

他花極大心血去研究敵我雙方情況、戰鬥的部署、後勤供應、出現不利情況如何救援等等,指導每個環節都算到了,算透了,才下定打仗的決心。

曾國藩一生待人接物更是以誠為本,以拙為用。

他一生要求自己「不說大話,不求虛名」,做事「情願人占我的便益(宜)斷不肯我占人的便益(宜)」。別人以巧似偽欺騙他,他卻仍然以誠以拙相待。

曾國藩的精明,就是建立在這樣的笨拙之上,這樣的絞盡腦汁殫精竭慮之上的。

確實,「笨」到極致就是「聰明」,「拙」到極點就成了「巧」。

18.中國人首先就要把心態放正,要服氣,學會退讓。

就像一個農民剛從田裡來到城市,那麼他就只能先做打工仔。只有服氣,才能爭氣,才能吐氣。必須正視自己的底子不如別人,必須虛心向別人學習好的管理經驗,好的技術。

心態是最重要的。在你無法超越別人的時候,你只能先超越自己,哪怕是超越自己狹隘的自尊心。

19.牛人應該不太會盛氣凌人吧?我見過的盛氣凌人的一般都是內心很自卑的人。

20.一個人其實不需要多少錢,真的,當錢到了一定數目,只是一個數字在那裡變動。

02
關於企業發展:
一個偉大企業的特質是怎樣的?

21.做人要有平常心,企業亦如是。

往往,企業規模越大,要保持平常心就越難。

對一個新企業來說,他唯一的目標就是生存。小企業去嘗試一件事的時候,它的機會成本很低,失敗了,再來過,談不上有多大的損失。

但是在企業有了一定規模的時候,管理者要保持平常心就有了一定難度,因為他可選擇做的事情多了,選擇的範圍大了,同樣,他犯錯誤的可能性也大了。

大企業比什麼?比誰犯的錯誤少。

22.你看死掉的企業哪一家是被別人打死的?還不都是自己犯錯死的。

世界上的長青樹企業,哪一家不是中規中矩地按照企業規則在操作?

在中國,最終能夠在世界上站住腳,能夠真正做大做強的一定是嚴格按企業規則辦事的企業家。這就像只有九段棋手才能下出職業九段的圍棋來一樣。

23.所謂的「偉大的公司」里往往有一個「stop doing list「 指的大概就是這個了。

有興趣可以看看兩本書:《優秀到卓越》和《基業長青》(《Good to Great》 and 《Builtto Last》。

24.吉姆.柯林斯在《基業長青》中曾經總結過偉大企業的其中一項特質是「利潤之上的追求」,喬布斯和他的蘋果給予了這項特質以最完美的詮釋。

有「利潤之上」的追求則更容易看到事物的本質,就會更容易堅持做對的事情或者說更不容易做錯的事情,就不大會受到短期的誘惑而偏離大方向。

如果你是一個有「利潤之上」追求的 manager ,你就會找到很多 ideas,但如果不是,別人怎麼說你都會用功利的角度看的。

補充一點:有「利潤之上」追求並不是好企業的充分條件,但有「利潤之上」追求的企業成為好企業的概率要比一般企業大很多,時間越長差別越大。

25.「好公司」的定義是什麼?

所謂的「好公司」我覺得應該是有原則的公司,不是單純利潤導向的公司;是那些知道要做對的事情(或者說,知道什麼樣的事情不該做),然後去追求高效率把事情做對的公司。

事情做對的過程是個學習的過程,誰都會犯錯誤,好公司也不例外。

26.沒有強大的文化,就不會有偉大的公司。

27.步步高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文化。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企業能夠長期獲得競爭優勢的能力。是企業所特有的、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具有延展性,並且是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技術或能力。

所謂企業文化講的就是什麼是對的事情(或者說哪些是不對的事情),以及如何把對的事情做對。

28.正直和誠信,這是所有偉大企業的共性,也是出問題的企業的最大「漏斗」。

29.「資本支出大的行業不容易出現好企業」,我同意這個觀點。

30.只有極少數的企業是真的在骨子裡具有「消費者導向」同時又具備實現「消費者導向」的能力的,這些公司最後往往會被人們稱為「偉大的公司」。

沒有「利潤之上」的追求的公司不大會真的有「消費者導向」的文化,最後也不大可能成為「偉大的公司」。

具有「利潤之上」的追求的公司往往多少具有了「消費者導向」的文化或叫基因,在某些條件下就有可能會慢慢變成「偉大的公司」。

公司是由人來經營的,所以「偉大的公司」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時間有可能會改變一些東西,讓一些「偉大的公司」變回到不那麼偉大。

31.「守正不出奇」的意思是「守正」不是為了「出奇」。

很多說「守正出奇」時腦子裡想的都是「出奇制勝」,「彎道超車」啥的。好企業的「奇兵」大多都是熬出來的,不然也奇不了多久。

32.所有的高手都是敢為天下後的,只是做的比別人更好。

我們公司成功不是偶然的,堅持自己的「Stop Doing List」,篩合伙人,篩供貨商,慢慢地就會攢下好圈子,長期來看很有價值。

敢為天下後,指的是產品類別,是因為你猜市場的需求往往很難,但是別人已經把需求明確了,你去滿足這個需求,就更確定。(敢為天下後指的是「做對的事情」,後中爭先指的是「把事情做對」的能力。)

03
關於管理: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

33.對我來說,事業從來沒有像是寵物的感覺,倒是有點像自己的小孩,我並不擁有,但非常開心伴隨其長大。

34.讀中歐時曾經看過企業家最重要的品質是 integrity(誠信),所以大概違背 integrity 的品質可能會是致命的吧,時間足夠長的話。

35.實際上,對於一個管理者來講,重要的事是建立公司的各項制度,設定公司的服務章程,把重要的事都做好了,剩下的事,員工自己就能處理好。

36.我當 CEO 的時候並沒有一個時間分配表,但大致知道什麼是重要的。

簡而言之,不要讓重要的事情變成緊急的事情。

37.我覺得創業最重要的是,創業者會覺得自己的產品或想法,能夠提供點別人提供不了的東西。

如果只是想做生意,成功的概率會小很多。

供需失衡的「賽場」大概沒人可以在創業前就「選到」的,就算碰上了也很快會掉進紅海。

舉個簡單的例子:茅台的供不應求可不是一個創業者創業前計劃好的。

38.凡是員工見到領導就戰戰兢兢的公司,時間長了都會出問題的。

因為這種公司的員工大多都會慢慢變得沒有擔待,凡事希望交給上級去決定,效率慢慢會降低。

除非這種公司的產品非常聚焦,大老闆確實可以照顧到所有大方面,不然早晚會出問題的。我覺得日本企業這些年在有些行業出問題就是這個原因。

39.關於授權的問題,能比我理解得更好或做的更好的人確實不多。

授權的過程一般是: 指示、指導、協商、授權、放權,最後一條是never out of control (只有好的文化才有可能做到這一點)。

這裡最重要的還是「做對的事情、把事情做對」。

04

關於團隊:

如何組建穩固的團隊?

40.企業首先要確立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招的人必須符合這個核心價值觀。

41.人才的合適性往往比合格性重要。

合格性指的是能力,合適性指的是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

企業內部培養的人合適性強,有時候企業里某些崗位外來引進人才合格性好。

合適性比較難培養,需要很長時間,有時很長時間也沒用。而合格性多數情況下是可以培養出來的。

合格性是可以通過培訓提高的,合適性很難改變。企業文化如何傳遞的問題建議看韋爾奇的《贏》。

許多公司挑人時是首先看合格性的,概率上就容易出問題,許多公司本身價值觀就有問題,選人自然就困難了。

不合適的人管理公司的風險很多時候是難以控制的,結果公司很可能就會垮掉。

企業文化比較好的公司往往會更快發現問題,所以糾正的機會會大很多,存活下來的概率就會大很多。

42.好公司的收入一般都不是最高的。

我在讀中歐EMBA時,學過一個很重要的東西——錢是保健因子而不是激勵因子。

企業員工的收入其實是保健因子,就是少了不行,多了沒用的東西。當然這個多少有時候不一定是絕對值,很多時候會體現為相對值(就是一定比例)。

提升團隊的凝聚力靠加錢是沒用的,但減少錢會有顯著的破壞力。

激勵因子大概就是和錢沒直接關係,卻讓大家在一起工作很開心的那些東西,也可以叫利潤之上的追求。

43.很難有企業不靠創新可以生存下來的,但創新是指在用戶導向前提下的創新,而不是為了不同而不同的創新。

我們公司把這叫差異化,也就是滿足用戶需要而別人還沒有提供的東西。當然,用戶需要而大家已經提供的東西我們絕對不能少。盲目創新是危險的,而消費者導向前提下的創新是企業生存的一個重要基礎。

05

關於投資:

何為價值投資?

44.right business,right people,right price.(對的生意,對的人,對的價錢。這是老巴說的。)


對的生意說的就是生意模式,對的人指的就是企業文化。price 沒有那麼重要,business 和 people 最重要。

culture 跟 founder (創始人)有很大關係。business model,就是賺錢的方式,這個是你必須自己去悟的,我沒法兒告訴你。就像如果你不打高爾夫,我是無法告訴你它的樂趣的。

45.多數人在投資時很習慣去看有沒有「把事情做對」這點,從而會很容易掉進短期表現當中。

即使是偉大的企業在「做對的事情」的過程當中也是可能會犯錯的,因為「把事情做對」往往需要一個過程。

所謂「長期投資」從某種角度上 說,就是要能夠相信堅持「做對的事情」的有能力的公司最後會「把事情做對」。

46.不懂不做(能力圈)是一個人判斷公司內在價值的必要前提(不是充分的)。

47.我理解的投資歸納起來就是:買股票就是買公司,買公司就是買公司的未來現金流折現。

這就是我說的所謂的信仰的意思,或者說我是從骨子裡相信,不會因為任何影響而動搖。

很多人一講到投資就會馬上冒出很多大家都似懂非懂的術語,大概原因就是因為沒有這個信仰。

其實投資就是價值投資的意思,不然投資投的是啥?公司價值是什麼?就是公司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啊。

未來是多久?就是直到永遠的意思。永遠是多久?就是到公司結束為止。公司結束是什麼意思?就是包括賣掉在內的所有可能。

巴菲特說看懂企業生意模式最重要。

看不懂?那看看喜詩糖果,看看可口可樂、看看比亞迪、看看蘋果、看看航空公司、看看那些做太陽能晶片的「光伏企業」......

還沒懂?那重頭來,接着再看。10-20年之內看不懂都可以用這個辦法,就是「重頭來,接着再看」。

48.投資確實就是買的未來的現金流(折現),未來現金流(折現)最大的保障就是「商業模式」,商業模式里最強的就是「護城河」。

49.能漲價的東西就表示他有「護城河」,能體會出這點來還是很有天賦的。

50. 投資是不是好價錢,要從未來看回來。

看完段永平的50條思考,你最有感觸的是哪一條?歡迎在留言區寫下你的思考~

本文轉載自和牛商業(ID:heniushangye)。

END

寫作是打造個人品牌的絕佳方式

對求職也大有助益

如果你對寫作感興趣

想讓寫作成為自己的能力放大器
或者通過寫作變現
歡迎了解粥左羅實戰寫作課
從0到1,系統提升寫作能力
課程目前報名人數已突破9600人
課程共50講,音頻課+逐字稿,下單後即可聽課
可永久回聽
現隨機發放一些大額優惠券,限時有效
歡迎加入,掌握自己人生的主動權
掃碼即可查看課程詳情,領券購買

看完記得關注@粥左羅
及時收看更多好文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