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供給充裕 需求逐步回暖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朱增勇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
2021年豬肉供給由階段性供給偏緊進入寬鬆狀態,生豬和豬肉價格持續下跌,三季度能繁母豬產能開始小幅調減。2021年末生豬存欄仍呈現高位,2022年豬肉生產仍將慣性增長,但豬肉進口量預期將明顯下降,豬肉供給將繼續小幅增長。
2022年上半年豬肉供給充裕特徵明顯,下半年供需將向基本平衡轉變,帶動豬價季節性反彈,全年豬價將窄幅震盪。能繁母豬產能將會二輪調減,同時規模化水平、產業化水平和縱向整合速度繼續提升,帶動生豬產業加速轉型升級,有利於後期生產和豬價波動穩定在合理範圍內。
2021年四季度需求提振豬價明顯反彈。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豬肉產量5296萬噸,較上年大幅增長28.8%,生豬出欄量6.71億頭,較上年增長27.4%。根據農業農村部監測,2021年全年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累計2.63億頭,較上年大幅增長62%,6月份至11月份同比漲幅均在60%以上。2021年生豬供給階段性過剩特徵明顯,10月創2019年下半年以來豬價低位,為13.07元/千克。11月份,臘肉醃製提前帶動大豬需求明顯增加,提振標豬價格,生豬價格大幅反彈32.4%,12月為17.76元/千克。豬價明顯回升的主要原因是二輪凍豬肉收儲提振、消費回暖以及大豬存欄比重下降等。
四季度豬價反彈延緩了能繁母豬產能調減速度。從2021年7月份開始能繁母豬存欄連續6個月下降,豬價處於低位的9月份和10月份能繁母豬調減速度較大。但隨着豬價的明顯反彈,環比下降速度逐漸放慢,據行業監測,隨着養殖收益好轉,12月份母豬產能僅微幅下降。從2021年年末能繁母豬產能來看,能繁母豬產能仍有下降空間。
2022年豬肉產量和豬肉供給預計仍將會小幅增長。由於2021年尤其是上半年母豬產能處於較高水平,下半年仔豬供給量仍然保持增勢,2022年生豬出欄量仍將會慣性增長。2022年生豬出欄量較上年預計增長4.9%,達到7.05億頭,出欄活重預計將會呈現下降趨勢,逐漸回落到130公斤以內。豬肉產量預計達到5508萬噸,較上年增長4.0%。上半年豬肉供給階段性過剩特徵仍然明顯,三季度開始生豬供應將逐漸向供需基本平衡轉變。隨着2022年豬肉產量的進一步增長,受國內豬價下跌以及關稅調整等因素影響,豬肉進口需求將繼續下降,預計為251萬噸左右。豬肉產量增加而豬肉進口下降將會帶動豬肉自給率回升到95%以上。
豬肉消費需求將會逐步恢復,消費量及其在肉類結構中的比重未來將會穩中有降。從短期來看,隨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的改善,豬肉消費需求預計將會逐步回暖,下半年將會有效提振豬價。從中期來看,「十四五」時期豬肉消費需求轉型升級將加速,消費需求和偏好向個性化、特色和高質量豬肉產品轉變,加工豬肉,例如預製菜等豬肉產品,需求將會快速增長,但豬肉消費需求後期或總體呈現穩中略減的趨勢。
生豬產業進入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調控有效的產業高質量發展階段。非洲豬瘟後,生豬生產的區域化特徵更加明顯,推動產業集群的形成。一批高質量的標準化、規模化養豬場新擴建,龍頭養殖企業加速擴大。
產業調控政策的不斷優化將會明顯提升未來豬肉產業保供穩價能力。2021年8月農業農村部等六部門發布《關於促進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9月農業農村部印發《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暫行)》,這標誌着政策調控機制的優化升級。以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化率為核心調控指標,細化抓產銷大省、養殖大縣、養殖大場,保能繁母豬存欄量底線、保規模豬場數量底線任務,分級建立生豬產能調控基地,構建上下聯動、響應及時的生豬生產逆周期調控機制,有利於保障能繁母豬核心產能在市場機制下的適度調整,將促進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升豬肉供應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