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往期資源!

1、匯總最全的protocol!再也不用擔心做實驗!

2、乾貨分享!3000張PPT科研繪圖模板速領!

3、獨家資源限時領取!2022年基金申請+標書全文+20大熱點高分文獻+實操教程!

4、SCI科研繪圖技巧!如何做出符合雜誌要求的圖?

5、100個絕美細胞信號通路圖! PPT全部可編輯!限時領取!

6、免費資源!最全Meta分析視頻教程!從初級到高級,限時領取!

7、免費資源!20門生信課程回放,快來領取你的研究方向!


消息來源:募格整理自Retraction、生物學霸、每日視點新聞、豆瓣等

博士群體中,總有些人能做出意想不到的「迷惑」行為......

日本名古屋大學的博士生 Nobuhiko Mitoma 等人於2019年6月26日,在Nature在線發表題為「Living annulative π-extension polymerization for graphene nanoribbon synthesis」的研究論文。

圖源:Nature

時隔1年多,2020年11月25日,該文章被撤回,主要原因是結論無法重複以及原始數據不能獲得。由此牽引出,博士生 Nobuhiko Mitoma 參與研究的另外2篇論文, 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 及 JACS 的文章也由於涉嫌偽造數據,均被撤回。

隨後,日本名古屋大學啟動了誠信調查,發現這名博士生長期且不斷地偽造數據,甚至為了破壞證據,他扔掉了屬於實驗室的 MacBook Pro 筆記本電腦(市場價值人民幣1萬元以上)。

通過日本名古屋大學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

這位博士生 Nobuhiko Mitoma 在日常做實驗的過程中,既沒留下電子的實驗記錄,也沒有原始的實驗記錄本,而是使用實驗室共用的 Mac 筆記本,將數據保存在dropbox(一個雲端儲存網站)上。因為被通知要接受調查,他直接想到扔掉電腦,就無法證明是自己造假了

圖片來源:名古屋大學報告截圖

最終,他這樣的迷惑行為,依舊無法掩藏自己造假的事實,3篇論文終被撤稿。

不僅如此,校方表示,文章的共同作者雖未參與造假活動,但其也有責任對這位博士生的行為進行監督,因未能很好地起到自己應有的責任也被警示,也是造成這一學術不端事件的間接原因。

圖片來源:名古屋大學

細數博士人群的迷惑行為

1.博士連續6次向同事投毒,想讓他休息一下

日前,網友曝光了一化學博士的惡劣事跡,引發了網友的廣泛討論。這名博士孫某因為覺得同事給他安排的工作太多了,每天工作10 個小時以上太累了,就通過連續6次的投毒方式,想讓他多休息一下。

據悉,這位博士用一種叫做疊氮化納(NaN3)的劇毒試劑向同事投毒,每次投毒還會用天平進行精確的稱量,控制投毒的分量。

孫某一共給同事投毒6次,前幾次大概每次0.2~0.3g,用天平精確稱量,但最後一次投毒的劑量超出了6倍左右!這個量,已經是在致人死亡的邊緣試探了,也是因此,後期法庭認為孫某應當承擔犯故意殺人罪的法律責任。

然而,孫某在法庭上還辯稱,「人沒死,就不構成故意殺人」。法官再三強調,「不致人死亡,不等於不判故意殺人罪,這個誤區一定要解開」。

這名博士的惡劣行跡被發現,還是通過被害人小李的女友察覺出了不對勁。

經由小李描述,自己是一個非常有上進心的人,因為對化學感興趣一路讀到了博士,畢業後又順利進入長春一家比較權威的研究所工作。起初自己充滿了幹勁,做出了令同事艷羨的成績,過了一段時間卻發現自己經常頭暈、無力,直到也是從事化學專業研究的女友來單位看他,發現小李的水有異常,似乎比平常喝的水黏一些,於是他對水進行了檢測,發現水裡溶了疊氮化鈉,這不禁讓人後繼發涼。

為了搞清是誰在背後搞事情,於是小李在辦公桌和水杯處安了秘密攝像頭,就拍到了戴着防毒面具來投毒的博士孫某。

最後,按照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院最終判處孫某十年有期徒刑。

這位博士的結局令人唏噓,不得不感嘆,防人之心不可無啊!除了做出對別人造成威脅的致命迷惑行為,博士人群中的一些人,還做出過看似「人畜無害」的迷惑行為:

2.清華博士發郵件,請求和建議同名者改名

2019年,據微博用戶 @PITD 亞洲虐待博士組織 的爆料,清華大學一名博士生因同名同姓,為避免學術界上的混淆(發論文名字以音譯顯示),冠冕堂皇地「請求和建議」他人修改姓名。

網友忍不住回應:

圖源:微博

3.博士抄襲他人文章部分段落被發現後,又再次全篇抄襲同一作者!

郭某某博士畢業後入職杭州師範大學,成為了一名高校教師,卻被網友@心匠 在豆瓣發貼控訴她多篇論文抄襲自己的文章,引發關注。

網友發現的開端,還是從知網上看到一篇題為《祁彪佳的園林世界》的博士論文,因為自己就對園林有濃厚的興趣,平常也會經常在豆瓣上發表一些文章來和網友進行交流,於是秉着學習的態度,下載了這篇博士論文。結果閱讀後卻發現,文中多數片段都與自己自己在豆瓣上發表的2篇文章相似,因此揭露了這名博士的抄襲行為。

事後,這名博士的丈夫找到網友,希望刪帖並稱「隨着大家的轉發,郭某某這個人就被毀了」,網友考慮到抄襲篇幅不大,出於善良接受了這個結果。

誰知道這名博士又做出了迷惑行為!沒過多久,網友又再次發現了郭某某的博士論文與自己在豆瓣上發的文章相似,而這次「基本上是全篇抄襲」。有網友還對兩篇文章做了對比截圖。經過對比發現,兩者對比處正文部分存在多處雷同。

圖源:網友@心匠文章和郭某某文章對比

網友找到郭某某,要求其撤稿抄襲論文,但郭某某表示沒什麼理由,不太好撤稿而回絕了網友的要求,因此,網友忍無可忍,再次發帖以表憤怒,事件在網上引發二次發酵。

隨後,郭某某為平息此事,甚至和自己丈夫一同找到網友工作單位請求他刪帖,並提出給予一萬塊補償並以該網友的名義發表兩篇論文,還要求網友簽一份不追責聲明。這些一一都被網友拒絕了,可他們夫妻二人糾纏不下,網友為躲避他們就遠離單位、請假出行了。

最終事情鬧到學校知曉,杭州師範大學通報:教師郭某某論文存抄襲現象,調離教學科研崗位。取消其職稱晉升資格及各類評優評先資格3年;同時提請上級有關部門撤銷郭彥努高層次人才資格。

圖源:杭州師範大學

3個月後,她的博士學位也被撤銷!郭某某的畢業院校南京藝術學院亦因其論文存在抄襲、剽竊,通報了撤銷其博士學位的決定。

人在江湖(學術圈)走,哪有不濕鞋?一個看似僥倖的行為,未來可能就演變成了被熱議的迷惑事件,最最最羞恥的是互聯網是有跡可循的,只要是做過的事情就無法完全抹掉痕跡......以這些經典案例為戒,遠離不成熟的想法,不然下一個「出名」的可能是自己了

2022年醫藥加精品學習班檔期

(支付學費可先領取全程錄屏預習,騰訊會議每月都輪迴排班)


2022年臨床科研方法學訓練營!開課!

醫藥加科研神器,可免費下載文獻以及各種生信工具免費使用,點擊下面閱讀原文!


點個在看你最好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