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為了一件動輒幾萬幾十萬,甚至超過上百萬的奢侈品,人們紛至沓來。有的不惜排隊4小時,有的甚至連腿受傷了,也要坐着輪椅,叫跑腿小哥將自己推來。到了下午6點,箱包區域的產品近乎售罄,只剩下陳列商品;就連相框、紙鎮、煙灰缸等日常用品也被一搶而空。不是說疫情當下,各行各業不景氣嗎?難道只是自己不景氣?4月14日,胡潤研究院發布的《胡潤財富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月1日,中國富裕家庭擁有的總財富達16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6%。其中,擁有千萬人民幣總財富的「高淨值家庭」數量達到206萬戶,比上年增加4萬戶。擁有億元人民幣總財富的「超高淨值家庭」數量達到13.3萬戶,比上年增加3300戶。「疫情不是讓大家的財富在縮水嗎?那麼多的有錢人是從哪裡冒出來的?」舉目無親,身無分文,一連餓了4頓。實在沒有辦法的他,怯怯地向一家餅店的老闆求助。好心的老闆給大叔拿了餅,大叔激動地想要跪下,被老闆勸阻。臨走時,老闆又給大叔塞了500塊錢,讓大叔沒吃的隨時來店裡吃。是不是覺得,這個世界有些不真實?又或是覺得我們好像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其實它們都是這個世界的真相。只是因為你所見所聞,都是你身邊的人或事,那些超出你自身圈層的信息,若非刻意探知,你可能永遠接觸不到。「在信息傳播中,如果一個人以自己的興趣為嚮導,只關注自己選擇的領域,選擇讓自己愉悅舒服的東西,久而久之,便會像蠶一樣,將自己桎梏於自我編織的繭房之中,喪失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由此可見,長期處於「信息繭房」之中,是一件極度危險的事情。因為信息源的單一,你只相信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很難聽進去別人的勸說。這不是幾個月前,剛被他們從一個網絡殺豬盤中勸下來的曹阿姨嗎?去年年底,曹阿姨在微信上結識了一名男網友,對方噓寒問暖令她心生溫暖,很快兩人就確立了戀愛關係。「男友」稱有一個投資項目可以賺錢,此時的曹阿姨已經着迷,沒多想就按照對方要求下載了一個APP。正打算要轉賬的時候,被曹阿姨的女兒發現。民警趕來,和女兒一起一番苦心勸誡,好說歹說讓曹阿姨刪了APP和對方的微信。沒想到一回頭,曹阿姨又偷偷把「男友」加了回來,他篤信對方是為她好,前前後後轉給對方32萬。等到對方「吃干抹淨」,消失得無影無蹤,曹阿姨這才發現自己上當受騙。柏拉圖(古希臘哲學家)的《理想國》中有一個經典的「洞穴之喻」。一個很深的洞穴,一些囚徒從小就在洞穴里長大,全身被捆着,背朝着洞口,既不能走動,也不能扭頭,只能面對牆壁。這時,有一個囚徒解除了桎梏,走出了洞穴,發現外邊是一片光明的世界。於是,他再也不願過這種黑暗的生活了,而且想救出他的同伴。然而,當他回到洞中的時候,那些同伴不僅不相信他說的每一句話,反而覺得他變「壞」了,要將他殺害。如此循環反覆,接受到的信息都是同質的,你的思維就會變得越來越狹隘,越來越僵化。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口深井,即使有人想要把你拉向跟廣闊的天空,也會愚蠢地認為「總有刁民想害朕」。上海,一名25歲青年小沈獨自蝸居在家13年,每天僅靠兩頓外賣過活。因為他從來不扔垃圾,家中的垃圾越堆越多。夏日高溫,惡臭四溢,左鄰右舍苦不堪言,只能向社區和媒體投訴。後來居委會叫來4名環衛工人,從他家裡清理出3房間,20大袋垃圾。在接收到這組信息後,有人就開始給小沈貼上「不學無術」、「懶惰」、「廢物」一系列的標籤。接踵而至的便是源源不絕的網絡暴力。13年前發生的一場火災中,年僅12歲的小沈失去了父母和外婆。小沈全身50%被燒傷,經過醫生全力救治才撿回一條命。而這把火,竟然是因為家庭矛盾,小沈的爸爸親手放的。自此,小沈性情大變,不僅從師大附中輟學,還把自己關在了家中。但是,有人已經先入為主,帶着偏見和歧視,之後出來的真相他們反而漠不關心。他們跟風、盲從、易怒、狂熱、拒絕思考、放縱暴力,從而不斷加劇群體極端化。請跑腿小哥給父親送菜的上海姑娘,只因為打賞的金額沒有符合看客們的心理預期,在一眾謾罵聲中跳樓了;在網絡上懷念離世親人的東航遇難者家屬,被罵「蹭熱度」、「抖音守孝」,反倒要刪除視頻,公開道歉;15歲的尋親男孩劉學州,只是向親生父母尋求一個庇護所,就被說成見錢眼開,於絕望中永遠地倒在了海邊……在信息繭房中,思維簡單化,認知標籤化,導致偏見、傲慢、群氓橫行。不是他們不知道事物有A面,也可能有B面,而是他們把自己的視野局限在一個狹小的範圍內,以「自己的標準」看待這個世界。大部分人缺乏自主思考和判斷的能力,他們遵從單一的興奮點行動,並且沉迷其間。在信息繭房中,人們不喜歡燒腦,只啃食爽文;不是在學習,只是在取悅和麻痹自己。一個年輕人正在看書,旁邊放着一個手機。忽然手機亮了,他拿起來看了一眼,然後放了回去。過了一會兒手機又亮了,他再次拿起。接着他不停地刷,手機再也沒放回去。現代科技在給我們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無時無刻不在考驗着我們的自制力。當你使用APP關注一些信息時,但凡停留的時間長一些,就會源源不斷地接收到相關內容。而這些APP,還會把我們不喜歡的內容,非常高效地屏蔽掉了。這些信息像繭子一樣一層層地將你裹住,讓你欲罷不能。最可怕的是,你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繭房」中,還以為自己長了很多見識,在一天天進步呢。殊不知,深度學習的願望已經從你身邊漸行漸遠。說了這麼多,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擺脫信息繭房的陷阱呢?「一個知識越貧乏的人,越是擁有一種莫名奇怪的勇氣和自豪感。因為知識越貧乏,你所相信的東西就越絕對,你根本沒有聽過與此相對立的觀點。」每個人都受限於時間和空間,很難獲取認知水平以外的東西。證實心態就是,根據一兩個觀察現象,匆匆得出結論,讓後用一個個細節去證明自己是對的。證偽心態則是,永遠保持懷疑,如果沒有進行深入的觀察、研究、思考,就不要着急地給結論。若一件事上,有了預設,那麼一個人就很容易陷入一種心理圈套:確認偏誤。也就是說一個信息無論合乎事實與否,個人都會偏好性地支持符合自己猜想的那一面。「你所看見的,或者說,你所閱讀的,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會有什麼樣的想法……互聯網讓信息唾手可得。可是,從信息的海洋中獲取什麼樣的信息是個很有挑戰的問題。」他們不會讓自己沉溺於垃圾快樂之中,而是主動、刻意地去消費那些更高品質的信息,哪怕自己不喜歡。「人有兩次生命,一次是肉體出生,一次是認知覺醒。」1、中新經緯:《鄭州愛馬仕、北京SKP被 「瘋搶」背後:奢侈品巨頭日入近20億元》2、瀟湘晨報:《女子網戀不聽勸,被民警刪除「對象」後又偷偷加回!結果被騙32萬》3、環球網:《臭氣熏天!上海25歲男子和垃圾排泄物共處一室十幾年,原因催淚……》*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繫。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3W立場。
點個「在看」,你擺脫信息繭房了嗎?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