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投稿來自裝機猿「大學生用啥配置?學長老師,你能幫幫TA嗎?」活動,發表已取得了該作者同意。文章內容僅代該作者觀點,如果您對本文內容真實性、原創性或者其他方面有異議,可以通過裝機輔導猿平台告知我們。特別備註:1. 本篇推薦不考慮電子遊戲需求;2. 完全不推薦Apple MAC。除計算化學方向以外,均建議選擇無獨立顯卡的輕薄全能筆記本。化學專業(除計算化學方向以外)用到的大部分軟件對各種平台兼容性都很好。預算充足的情況下,CPU選擇6800H、12650H、12700H均可。若預算較低,可適當降低配置,但CPU不要低於6核,核顯不要太差(12代酷睿和銳龍6000系列基本無此顧慮),RAM儘量不低於16GB。具體機型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儘可能選接口較豐富的機型。此外,儘可能添加一台4K 27英寸顯示器,高分辨率、大屏顯示器是閱讀文獻資料、科研繪圖的好搭檔。常用軟件:Word, Excel, PowerPoint, Visio, ChemOffice, GaussView, Origin Pro, SciDAVis, MatLab, Adobe Photoshop, Adobe Illustrator, Adobe Acrobat DC, EndNote, MathType, VS Code, VMware Workstation Pro目前來說,要在化學領域做有深度的研究,一定會涉及計算化學。對於涉及計算化學方向(量子化學、第一性原理、分子模擬)的朋友,推薦雙機方案,即在一般化學專業所需的輕薄全能筆記本+4K 27英寸顯示器基礎上,增加一台專用於計算任務的工作站。一般正式課題組都有公用的計算資源,但很有可能需要排隊很久,使用自己的工作站跑計算任務是普遍的需求。常用的計算化學程序/軟件包:Material Studio, Gaussian, ORCA, xtb, VASP, CP2K, Quantum ESPRESSO, CASTEP, GROMACS, AMBER, Lammps, NAMD首先閱讀http://sobereva.com/444,上次更新於2022-01-13,目前價格已下降許多。然後去http://bbs.keinsci.com/forum.php的「計算機軟硬件」板塊查看壇友討論。計算化學方向,不同程序對硬件側重的區別很大,在這裡沒法詳細說明,若有興趣,同樣可在前面2個網站查看相關資料和討論。但需要注意,所有計算化學程序都屬於高並行度的HPC應用,完全不推薦使用具有大小核架構的CPU,因為小核是短板,會拖慢整體速度。以下做一些基本推薦。量子化學、第一性原理程序屬於CPU密集型應用,需要強大的CPU多核性能、大內存和高內存帶寬,優先推薦intel XEON平台。顯卡使用真·亮機卡或服務器主板自帶的BMC即可。由於基本不需要考慮顯卡,所以配起來比較輕鬆。硬盤須配1TB以上NVMe SSD + 4TB以上HDD。這類程序通常需要密集的硬盤I/O操作,且會產生巨大的臨時文件,但最終輸出的文件不會特別大。具體配置參考前面提到的2個網站即可。分子模擬程序通常支持GPU加速(多數基於CUDA),桌面級平台+NVIDIA遊戲顯卡的性價比非常高。不同程序對CPU的需求不盡相同,若尚不確定自己需要使用什麼程序,CPU可選AMD Ryzen 5900X及以上,GPU可選RTX 3060Ti及以上,不推薦AMD GPU。內存不需要很大,2x16GB就夠。硬盤選擇1TB以下NVMe SSD + 8TB以上HDD。分子模擬任務對硬盤I/O性能需求不大,但需要巨大存儲空間以存儲軌跡數據。至於PAD,如果預算充足,也可以買一台,但並不一定要使用iPad,Android Pad完全夠用。我個人目前在用的是小米平板5 Pro。PAD的主要正經用途有:隨時隨地翻閱文獻資料,隨時隨地連接遠程PC/工作站/服務器,隨時隨地爽逛B站,亂塗亂畫,etc.如果你是發(la)燒(ji)友(lao),還可以裝一台NAS用於集中存儲,這裡就不展開說了,去看司波圖的視頻罷。我個人主要做分子模擬研究,自用的工作站是大一第一學期(2019年下半年)裝的,當時預算不高,選擇了3800X + 2060 Super + DDR4 3200 16GBx2。2020年換了電源和CPU散熱器,這是目前的配置:
上述配置在目前已沒有參考價值,其中還有海康威視SSD這種「時代的眼淚」,配置方面就不多說了(樂)。實際使用方面,這台工作站放在家裡,連接10G局域網,數據主要存儲在NAS上。人在家且不跑計算任務時當主力PC用,主顯示器採用2塊4K 27英寸。人不在家時,用筆電或平板遠控使用,主力PC變為筆電。2021年雙11期間,親手為課題組採購、組裝了一台高性價比工作站,用於分子模擬,配置單如下:
現在組裝一套上述配置,只需要大約19000元。2021年雙11我還寫過配置推薦,在https://blog.enthalpy.space/archives/62 或 http://bbs.keinsci.com/thread-26283-1-1.html可以看到。即將踏入大學的朋友們!選擇化學專業,或許代表你有志於從事基礎學科研究,也可能是在信息不對等的狀況下的無奈或被迫的選擇。若是前者,那麼在本科階段儘早進入實驗室參與科研並獲得一些有用的成果是非常有必要的,把GPA「卷」到前幾名並不那麼重要;若是後者,那麼希望你儘可能想辦法離開這個專業,哪怕是轉到隔壁化工專業,都比化學專業好很多。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